興致勃勃想捏行星,糟糕作品不忍直視。
~~~~~~~~~~~~~~~~~~~~~~~~~~~~
深邃的太空中,一顆小行星正在高速前進。
好吧,這很正常,但是……
如果這顆明顯是岩石組成的小行星還和彗星一樣拖著長長的尾巴那就明顯不對頭了吧喂!
是的,這顆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完全不符合正常的公轉軌道,而且它背後拖出了長長的光焰……
如果靠近並且放大的話,可以清晰地看見小行星背後有一個明亮的光源。它的光芒是那麽耀眼,甚至在這個地方看來,比這個恆星係的中央恆星更為耀眼!
巨大的高能粒子流從光源處向宇宙噴射而出,如同飛船的噴射引擎,推動著小行星向目標高速飛去……
沒錯,這就是多艘行星製造者在小行星上著陸後,組合變形而成的……核聚變星體引擎!
而在小行星的前方,一個由許多小行星組合而成的巨大物質團正在逐漸靠近……
第一顆固體行星呦~你就要降臨於世了。
……
意識通過無數信號子的視角俯瞰著整個恆星係……
上百枚巨大的小行星正在逼近第一次大規模對撞初步組建的大型行星半成品,它們將會在同一時間從各個方向撞擊上去,以保證動量正好互相抵消,而不會影響到星球的公轉軌道。
根據計算的結果來看,第二次大規模對撞之後,星球的整體直徑將會增大數倍,到那時,就絕對滿足固體行星等級所需要的質量了。
雖然也隻能算是固體行星中的小塊頭……
意識樂滋滋地構思著未來的美妙圖景,開心地指揮著多顆小行星繼續前進,穿過一片又一片星際塵埃。
……
再次確認軌道無誤之後,意識輕輕地通過信號子網絡發出指令。
無形的信息流通過量子糾纏的方式瞬間傳遞到了每一個星體引擎處。
如果無視相對論中不同的時間體係的話……對於這些運動速度遠低於光速的小行星來說相對論效應確實可以忽略不計,幾乎是在同一時刻,小行星背後的光芒一起熄滅了。
引擎,熄火。
啪啪啪……一連串無法在真空中傳遞的聲音在岩石內部不斷迴蕩著……
伴隨著粘性連接裝置分離,又沒有了噴射粒子流產生的加速度,隻是輕輕地反向噴射了一下,這些星體引擎就脫離了高速飛馳的小行星。
看著小行星迅速沿著原軌道遠去,意識控製著這些停留在星空中的星體引擎重新變形為能夠自如移動的行星製造者形態,輕噴烈焰離開。
雖然這些行星製造者再一次幾乎耗盡了能量,而且由於其完全的模塊組成也沒有絲毫進行維修再利用的價值,但是畢竟……浪費資源是不好的嘛!
唔……或許應該說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咳咳,總之,之後的演出已經沒有行星製造者們的事情了。意識略微帶了一絲緊張,看著小行星們離物質球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第二次大規模撞擊……開始!
那一瞬間,燦爛的煙火在宇宙中綻開。
中央的岩石團幾乎是在一瞬間被數百顆小行星從不同方向擊中,其場麵就好像是將粒子對撞的華麗鏡頭放大了何止成千上萬倍!在碰撞的一瞬間,巨大的力量遇到了難以撼動的物體,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化動能為內能與光能!
炫目的白光掃過,這是屬於宇宙的煙火!岩石被高溫化為熔岩,成為了焊接巨石的膠水!
第一顆行星,以一個璀璨的姿態登場了!
無數的碎屑化為塵埃,逐漸遮蓋了光華,將整顆星球團團包裹,密不透風。
意識沒有著急著衝進塵埃去查看情況,此刻的它反而淡定了下來,悠然地準備用最美好的期待迎來行星主動揭開它麵紗的那一刻。
……
這一等,便是數年。
當圍繞著新生行星的塵埃雲終於漸漸散去,這顆全新的固體行星也就展現在了意識的麵前。
終於出現了,我的傑作呦~
趁這幾年小小打了個盹的意識迷迷糊糊地醒了過來,興致勃勃地將模擬視角對準那顆新生的行星……
恆星的光芒穿透空間,暖洋洋地照射在這顆新生的固體行星之上。行星一邊公轉一邊自轉,將自身各個方向的不同形態展現在意識麵前。
緊接著,意識沉默了……
……
誒……這……這是什麽東西啊?
看著麵前這個說不出形狀的詭異物體,意識忍不住吐槽了,這種藝術大師製作的抽象雕塑的即視感是怎麽迴事啊喂!
絲毫沒有希望中那種光滑美麗的球體造型,這顆新生的行星雖然在質量和體積上都達到了固體行星的標準,但是形狀嘛……
形狀粗糙得就好像一堆大小不一,被胡亂地粘在一起的土豆啊啊啊!
這是何等獵奇的形狀啊喂!
在黑暗的宇宙深處,似乎響起了一道恢宏的謎之音……
【物體“固體行星”合成失敗,獲得素材“不可燃廢物”。】
【玩家技能“固體行星合成”熟練度+1。】
……腦補結束。
可惡!怎麽會這樣?意識打量著這顆除了大小之外與普通小行星根本就沒有本質區別的行星,心中湧出了深深的挫敗感,難道,我非但不是一顆天才恆星,反而是一顆笨蛋恆星嗎?
……才不要的說!咱是最強的口牙!意識自信滿滿地在內心握爪!
之前雖然通過各種手段截獲了許多科學知識的數據,但是直接儲存在記憶庫裏並不代表就全部都能考慮到。如果硬要比喻的話,應該類似於電腦可以儲存大量的文件,但是因為係統的虛擬內存不足,不可能將這些文件同時打開。
於是乎,即使資料中記載了一些要點,犯錯什麽的……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啦~
找借口自我安慰了一番之後,意識感覺心情好多了,那麽,開始總結經驗教訓。
看來指望用均勻撞擊的方式把行星塑造成類似於天然引力吸引而成的球形那樣的造型不太現實呐,畢竟這裏麵存在的微觀變量實在是太多了,其混沌數據的擾動能力甚至超過了一顆行星氣象運動的數據複雜度。
也就是說,這個辦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即使是以信號子網絡的龐大計算能力也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
而且就算能夠組成幾乎完美的球形……意識比對了一下記憶庫中對行星的描述,行星內部的分層結構可是十分複雜的,而生命星球的要求就更是苛刻了,這可不是稍微改動一下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嘛,固體行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可不僅僅在於體型大小呢……那麽,試著燒燒看?
雖然很傷心,但是意識還是不得不把它的處.女作歸類於一無是處,甚至連美觀分都沒有的失敗作品。它一方麵再次調集其它的小行星準備進行第二次拚裝……三千萬年來攢下的大號小行星還是不少的,另一方麵讓附近幾艘剛剛還原沒多久的行星製造者重新登陸行星……
這次顯然有些糟糕,雖然不能算是合格的作品,但是這顆星球的質量卻已經是實打實的行星級別,它的引力影響自然與小行星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因為意識一時沒有估計到這一點,結果第一艘行星製造者和以往一樣慢慢變軌靠近行星時……直接被拉了過去!
雖然沒有大氣層不會產生高溫的摩擦,但是也因此不會減速,這艘行星製造者就以極高的速度飛快落向星球。
因為時間太短根本來不及調整……好吧,其實是某意識突然想看看將錯就錯會是什麽後果,反正那顆行星的狀況已經不可能比現在更糟糕了,於是乎,在長達半小時的引力加速後,整艘行星製造者從天而降,狠狠地撞擊在了這顆失敗品星球上。
呯!……轟!轟!轟!
雖然信號子的隔離能力確實厲害,但是在以如此高的速度瞬間硬著陸的情況下,產生了巨大的瞬間加速度,那些小艙室內部的放射性元素和氫元素因此獲得了巨大的壓力,一瞬間就達到了反應條件。
核爆!
一整艘行星製造者一瞬間炸開的後果是什麽?意識還是第一次這麽嚐試,從理論上來說,一艘行星製造者所攜帶的能量足以將一顆固體行星的表麵刮下一層皮,但是因為這附近的行星製造者之前已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所以爆炸並沒有達到那種程度。
但是威力也相當驚人,能夠照亮星空的巨大光輻射就不提了,行星那仿佛一堆土豆粘在一起的搞笑造型上出現了一個在太空也明顯可見的巨大坑洞。整顆行星在爆炸的衝擊力下都顫抖了起來,公轉的運行軌道出現了輕微的改變,同時,無數炙熱的熔岩從星體上飛入太空,迅速冷卻成黝黑的碎石圍繞星球旋轉。
唔,虧了,這樣不劃算。完全把一次星球級的事故當成實驗來看的某意識在心中微微歎了一口氣,重新控製著其它行星製造者沿正確的軌道登陸行星,然後轉化為星體引擎形態。
從剛才的結果來看,直接整體引爆雖然見效速度快,但是對行星軌道改變的效率遠遠比不上以星體引擎形態逐步推動。
果然混亂無序的辦法不靠譜麽……
意識認命地控製著星體引擎將這顆行星向恆星係內部推去,就讓它待在離恆星最近的軌道上燒著吧,沒準燒著燒著就運氣好,就燒出個好看點的形狀了……好吧,這純粹是某意識的妄想而已。
雖然明知道不太可能,但是由於這種鳳凰涅槃般的美好期待,意識給這個恆星係的第一顆行星起了名字:涅星。
好吧,估計最後還是得等到有了經驗之後再親自把它迴爐重來一遍,畢竟一顆造型如此糟糕的行星在那裏擺著,看了就感覺莫名不爽……某貌似細節強迫症發作的意識在內心碎碎念……
那麽,準備開始嚐試製造第二顆行星吧!咱可是不會放棄的口牙!
~~~~~~~~~~~~~~~~~~~~~~~~~~~~
深邃的太空中,一顆小行星正在高速前進。
好吧,這很正常,但是……
如果這顆明顯是岩石組成的小行星還和彗星一樣拖著長長的尾巴那就明顯不對頭了吧喂!
是的,這顆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完全不符合正常的公轉軌道,而且它背後拖出了長長的光焰……
如果靠近並且放大的話,可以清晰地看見小行星背後有一個明亮的光源。它的光芒是那麽耀眼,甚至在這個地方看來,比這個恆星係的中央恆星更為耀眼!
巨大的高能粒子流從光源處向宇宙噴射而出,如同飛船的噴射引擎,推動著小行星向目標高速飛去……
沒錯,這就是多艘行星製造者在小行星上著陸後,組合變形而成的……核聚變星體引擎!
而在小行星的前方,一個由許多小行星組合而成的巨大物質團正在逐漸靠近……
第一顆固體行星呦~你就要降臨於世了。
……
意識通過無數信號子的視角俯瞰著整個恆星係……
上百枚巨大的小行星正在逼近第一次大規模對撞初步組建的大型行星半成品,它們將會在同一時間從各個方向撞擊上去,以保證動量正好互相抵消,而不會影響到星球的公轉軌道。
根據計算的結果來看,第二次大規模對撞之後,星球的整體直徑將會增大數倍,到那時,就絕對滿足固體行星等級所需要的質量了。
雖然也隻能算是固體行星中的小塊頭……
意識樂滋滋地構思著未來的美妙圖景,開心地指揮著多顆小行星繼續前進,穿過一片又一片星際塵埃。
……
再次確認軌道無誤之後,意識輕輕地通過信號子網絡發出指令。
無形的信息流通過量子糾纏的方式瞬間傳遞到了每一個星體引擎處。
如果無視相對論中不同的時間體係的話……對於這些運動速度遠低於光速的小行星來說相對論效應確實可以忽略不計,幾乎是在同一時刻,小行星背後的光芒一起熄滅了。
引擎,熄火。
啪啪啪……一連串無法在真空中傳遞的聲音在岩石內部不斷迴蕩著……
伴隨著粘性連接裝置分離,又沒有了噴射粒子流產生的加速度,隻是輕輕地反向噴射了一下,這些星體引擎就脫離了高速飛馳的小行星。
看著小行星迅速沿著原軌道遠去,意識控製著這些停留在星空中的星體引擎重新變形為能夠自如移動的行星製造者形態,輕噴烈焰離開。
雖然這些行星製造者再一次幾乎耗盡了能量,而且由於其完全的模塊組成也沒有絲毫進行維修再利用的價值,但是畢竟……浪費資源是不好的嘛!
唔……或許應該說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咳咳,總之,之後的演出已經沒有行星製造者們的事情了。意識略微帶了一絲緊張,看著小行星們離物質球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第二次大規模撞擊……開始!
那一瞬間,燦爛的煙火在宇宙中綻開。
中央的岩石團幾乎是在一瞬間被數百顆小行星從不同方向擊中,其場麵就好像是將粒子對撞的華麗鏡頭放大了何止成千上萬倍!在碰撞的一瞬間,巨大的力量遇到了難以撼動的物體,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化動能為內能與光能!
炫目的白光掃過,這是屬於宇宙的煙火!岩石被高溫化為熔岩,成為了焊接巨石的膠水!
第一顆行星,以一個璀璨的姿態登場了!
無數的碎屑化為塵埃,逐漸遮蓋了光華,將整顆星球團團包裹,密不透風。
意識沒有著急著衝進塵埃去查看情況,此刻的它反而淡定了下來,悠然地準備用最美好的期待迎來行星主動揭開它麵紗的那一刻。
……
這一等,便是數年。
當圍繞著新生行星的塵埃雲終於漸漸散去,這顆全新的固體行星也就展現在了意識的麵前。
終於出現了,我的傑作呦~
趁這幾年小小打了個盹的意識迷迷糊糊地醒了過來,興致勃勃地將模擬視角對準那顆新生的行星……
恆星的光芒穿透空間,暖洋洋地照射在這顆新生的固體行星之上。行星一邊公轉一邊自轉,將自身各個方向的不同形態展現在意識麵前。
緊接著,意識沉默了……
……
誒……這……這是什麽東西啊?
看著麵前這個說不出形狀的詭異物體,意識忍不住吐槽了,這種藝術大師製作的抽象雕塑的即視感是怎麽迴事啊喂!
絲毫沒有希望中那種光滑美麗的球體造型,這顆新生的行星雖然在質量和體積上都達到了固體行星的標準,但是形狀嘛……
形狀粗糙得就好像一堆大小不一,被胡亂地粘在一起的土豆啊啊啊!
這是何等獵奇的形狀啊喂!
在黑暗的宇宙深處,似乎響起了一道恢宏的謎之音……
【物體“固體行星”合成失敗,獲得素材“不可燃廢物”。】
【玩家技能“固體行星合成”熟練度+1。】
……腦補結束。
可惡!怎麽會這樣?意識打量著這顆除了大小之外與普通小行星根本就沒有本質區別的行星,心中湧出了深深的挫敗感,難道,我非但不是一顆天才恆星,反而是一顆笨蛋恆星嗎?
……才不要的說!咱是最強的口牙!意識自信滿滿地在內心握爪!
之前雖然通過各種手段截獲了許多科學知識的數據,但是直接儲存在記憶庫裏並不代表就全部都能考慮到。如果硬要比喻的話,應該類似於電腦可以儲存大量的文件,但是因為係統的虛擬內存不足,不可能將這些文件同時打開。
於是乎,即使資料中記載了一些要點,犯錯什麽的……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啦~
找借口自我安慰了一番之後,意識感覺心情好多了,那麽,開始總結經驗教訓。
看來指望用均勻撞擊的方式把行星塑造成類似於天然引力吸引而成的球形那樣的造型不太現實呐,畢竟這裏麵存在的微觀變量實在是太多了,其混沌數據的擾動能力甚至超過了一顆行星氣象運動的數據複雜度。
也就是說,這個辦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即使是以信號子網絡的龐大計算能力也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
而且就算能夠組成幾乎完美的球形……意識比對了一下記憶庫中對行星的描述,行星內部的分層結構可是十分複雜的,而生命星球的要求就更是苛刻了,這可不是稍微改動一下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嘛,固體行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可不僅僅在於體型大小呢……那麽,試著燒燒看?
雖然很傷心,但是意識還是不得不把它的處.女作歸類於一無是處,甚至連美觀分都沒有的失敗作品。它一方麵再次調集其它的小行星準備進行第二次拚裝……三千萬年來攢下的大號小行星還是不少的,另一方麵讓附近幾艘剛剛還原沒多久的行星製造者重新登陸行星……
這次顯然有些糟糕,雖然不能算是合格的作品,但是這顆星球的質量卻已經是實打實的行星級別,它的引力影響自然與小行星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因為意識一時沒有估計到這一點,結果第一艘行星製造者和以往一樣慢慢變軌靠近行星時……直接被拉了過去!
雖然沒有大氣層不會產生高溫的摩擦,但是也因此不會減速,這艘行星製造者就以極高的速度飛快落向星球。
因為時間太短根本來不及調整……好吧,其實是某意識突然想看看將錯就錯會是什麽後果,反正那顆行星的狀況已經不可能比現在更糟糕了,於是乎,在長達半小時的引力加速後,整艘行星製造者從天而降,狠狠地撞擊在了這顆失敗品星球上。
呯!……轟!轟!轟!
雖然信號子的隔離能力確實厲害,但是在以如此高的速度瞬間硬著陸的情況下,產生了巨大的瞬間加速度,那些小艙室內部的放射性元素和氫元素因此獲得了巨大的壓力,一瞬間就達到了反應條件。
核爆!
一整艘行星製造者一瞬間炸開的後果是什麽?意識還是第一次這麽嚐試,從理論上來說,一艘行星製造者所攜帶的能量足以將一顆固體行星的表麵刮下一層皮,但是因為這附近的行星製造者之前已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所以爆炸並沒有達到那種程度。
但是威力也相當驚人,能夠照亮星空的巨大光輻射就不提了,行星那仿佛一堆土豆粘在一起的搞笑造型上出現了一個在太空也明顯可見的巨大坑洞。整顆行星在爆炸的衝擊力下都顫抖了起來,公轉的運行軌道出現了輕微的改變,同時,無數炙熱的熔岩從星體上飛入太空,迅速冷卻成黝黑的碎石圍繞星球旋轉。
唔,虧了,這樣不劃算。完全把一次星球級的事故當成實驗來看的某意識在心中微微歎了一口氣,重新控製著其它行星製造者沿正確的軌道登陸行星,然後轉化為星體引擎形態。
從剛才的結果來看,直接整體引爆雖然見效速度快,但是對行星軌道改變的效率遠遠比不上以星體引擎形態逐步推動。
果然混亂無序的辦法不靠譜麽……
意識認命地控製著星體引擎將這顆行星向恆星係內部推去,就讓它待在離恆星最近的軌道上燒著吧,沒準燒著燒著就運氣好,就燒出個好看點的形狀了……好吧,這純粹是某意識的妄想而已。
雖然明知道不太可能,但是由於這種鳳凰涅槃般的美好期待,意識給這個恆星係的第一顆行星起了名字:涅星。
好吧,估計最後還是得等到有了經驗之後再親自把它迴爐重來一遍,畢竟一顆造型如此糟糕的行星在那裏擺著,看了就感覺莫名不爽……某貌似細節強迫症發作的意識在內心碎碎念……
那麽,準備開始嚐試製造第二顆行星吧!咱可是不會放棄的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