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之中,小說家是一個既低調又高調的學派。


    說他們低調,那是因為小說家們平時行事極為低調,他們並不像其他家那樣喜歡積極參與到世俗之中。


    其他家諸如儒家法家的弟子,在自己學有所成後大多會參與到朝政之中,兵家亦會加入到軍隊中,而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隻要是搞一些大點的建設也必會有墨家弟子的身影。


    即便是道家與佛家在世俗間也會廣納信徒,有時還會斬殺些危害人間的邪魔,為眾人所知。


    可小說家呢?他們的專長就是寫小說,放在社會上可謂是沒啥大用,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為娛樂生活缺乏的民眾增添一番樂趣吧!


    如果是在林虎前世那個世界,尤其是古時,小說家可謂是一點地位也無,直接就被貶為下九流之一。


    可在這個世界,小說家平時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卻沒人敢小看他們,他們在自己風頭最鼎盛時甚至不會比道佛儒三家差。


    即便是他們平時秉承著古訓表現得極為低調,可依然會被其他家看作是韜光養晦。


    至於說他們高調,自然是因為每一個成功的小說家其背後必然會有一批喜歡他們,支持他們的讀者,每當一個小說家發布新書時,讀者們必定會相互傳揚,平時在談論小說時更是會將各位作家拿出來攀談比較,如此,想不高調都難。


    在早前,小說家們礙於古訓。還會表現得極為低調,可千萬年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小說家們自身又在那種“明星光環”的加持下,那種低調的作風就很難再保持了。


    畢竟。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就是修士也不例外。


    正是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小說家已經漸漸有些不再滿足於自己現今的地位了,可蛋糕就這麽大,小說家想要上位勢必又會觸及到其他家的利益,甚至是撼動他們的地位。這是在所難免的。


    在百家之中,其他小家小派的利益小說家是不大看得上的,而稍微大點的學派在利益上又和他們八竿子都打不著,細細數來,小說家想要提升自己的地位也就隻有從儒家身上下手了。


    當然。他們也沒異想天開到要取代儒家的地位,畢竟,儒家作為三大家之一可不是說笑的,他們小說家雖然也有些實力,可真要和儒家硬憾那還差了些。


    小說家的最終想法就是從儒家口中撕下一塊肉,以提高自己現有的地位,儒家家大業大,少一點也許算不了什麽。可對小說家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


    不過,儒家也不是那麽好想與的。沒人願意憑白將自己的利益分給別人,即使是講究謙謙君子風的儒家也一樣。


    如此,自然少不了一番常人看不到的明爭暗鬥,而清風書齋的遭遇也算是小說家與儒家爭鬥的一個縮影吧。


    很多小說家互不統屬,甚至都不認識,可一旦有小說家與儒家發生爭鬥的情況。他們的態度卻是出奇的一致。


    因為他們都是一個階層一個圈子的人,一旦小說家的地位提高了。身為小說家的他們自然也與有榮焉。


    硬要做個比喻的話,如果說小說家是辛苦工作的工人階級。那麽,儒家就是負責剝削的資產階級,工人階級想提高自己的地位,自然隻能聯合在一起反抗資產階級的壓迫,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必須得齊心協力,不然,根本起不到效果。


    這樣說,或許有些不太恰當,但,意思卻是達到了。


    正是這個原因,有著儒家背景的清風書齋即便是花費重金收購小說,可真正給他們肯給投稿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即使有人委托他們發行小說,可也隻是些不大入流的貨色,起到的效果寥寥。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清風書齋失去了聖道月刊的發行權,那麽,也就代表著儒家向他們小說家後退了第一步,而這,也是他們小說家打的第一個翻身仗。


    正當大離無數觀望中的小說家準備歡唿雀躍,彈冠相慶時,忽然,橫空出世了一個唐伯虎。


    這唐伯虎打臉打的那個狠喲,不但挽迴了清風書齋的頹勢,甚至還讓清風書齋狠狠壓了大離其他幾家小說家名下的書坊一頭。


    也正是這個原因,大離王朝境內的小說家無不惱恨這個壞事的家夥。


    甚至,就連關於他身份的猜測也分成了兩種,一是唐伯虎實際上不是一個小說家,而是儒家某位大儒為了打他們小說家臉才用的馬甲,看看他寫的小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種東西是他們小說家寫的出來的嗎?


    大概也隻有那些喜歡吟詩作對,故作清高的讀書人才能寫得出吧!


    當然,這隻是某些人的猜測而已,更多的人還是傾向於唐伯虎是一個小說家,隻不過,是一個小說家的“叛徒”。


    畢竟,儒家的人或許會在詩詞文筆上要強於小說家,可想要把故事寫得那麽生動有趣,那也是不容易的,如果隨便抓一個儒家的大儒出來都能寫出唐伯虎那個水平,那他們小說家還有存在的必要麽?


    還有,那唐伯虎為什麽總是藏頭露尾,不肯露出自己的真實麵目?恐怕就是擔心被人知道他的真實麵目,從而確定他小說家的真實身份吧!


    正是這種想法,小說家尋找唐伯虎的心可比被他黑過的道家要急切的多,如果唐伯虎是一個儒門子弟那還好。畢竟陣營不同,雖然惱恨對方的做法,卻也能夠理解,可真要是他們小說家的話,那麽他的下場可不是教訓一頓就完的。


    自古以來,人們總是恨叛徒多過恨敵人的,這條鐵律無論放在哪個世界都是一樣的。


    最近,由唐伯虎引發的熱潮雖然還在持續發酵,卻也不像當初那麽火熱了。畢竟,《射雕》哪怕再好,可它也有個保鮮期,一旦過了那個保鮮期,雖然還會為人所稱道,卻也不會像原來那麽不厭其煩得談論了。


    正當無數小說家準備笑看沒有了後續的清風書齋該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麵時,讓他們吐血的一麵又出現了,打亂他們計劃的,繼唐伯虎之後又來了個林中虎。


    而且,以目前的形式來看,由其引起的狂潮看樣子也不會小。


    一時間,關於林中虎的身份,不僅是讀者,就是大離王朝的小說家們也陷入了探討之中。(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仙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中有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中有虎並收藏書仙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