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輩這次來保唐寺也是遵景仙師傅遺命,特請憑空大師醫治我這身上之病……”淩星男見憑空將自己體內的數股真氣糾結之事看出,不由得甚是欣喜,以為他果真有醫治之法。


    “阿彌佗佛,咳……咳……施主這身上的說來也並非是病,隻是眼下看來卻也不是福。倘若能將你體內的數股真力化歸己用,便是你天大的福氣。隻是……這……實在是難……”憑空和尚一邊咳嗽,一邊說道。顯然,他也受了很重的內傷,雖然經過了一番內息調整,但那傷勢又豈是說好便能好的?


    “這麽說來……景仙師傅的一番心意,晚輩真是無福承受了?”淩星男極其失望地說道。


    憑空和尚又仔細地把玩了一陣佛屠珠,再看了看淩星男無望的神色,說道:“凡事皆因緣起,一切都有必然的聯係。小施主不必太悲觀,容老僧想想,也許還有其他的方法……”


    淩星男輕輕地歎息了一聲,說道:“多謝大師開導,實在無法便罷了。晚輩並非貪生怕死之輩,也自知生死有命,我這一生行事都是不問蒼天,不求鬼神,凡事盡力就行了!”


    憑空和尚聽完淩星男所言,臉上頓時露出了一絲微笑,說道:“景仙師兄果然沒有看錯人,施主確實不凡。像你這般年紀便能看透生死的,隻怕世上也沒有幾個人?對了,我師兄臨終之時可還有什麽物什留下?或者什麽心願未了的?”


    淩星男抬頭望著憑空,簡單的思慮了一下,突有所思般說道:“景仙師傅坐化時留下了一顆‘舍利子’……至於其他的,倒還不曾有……”


    說完,淩星男又從腰間掏出了一塊粗黃布條,隨手緩緩將黃布條打開,果然嶄露出一顆乳白色的‘舍利子’來。在昏晦暗淡的青燈光影下,佛舍利子發出了淡淡的白光……


    憑空和尚見狀,竟然露出了一臉的莊嚴肅穆之色。他走近石床,雙手接過淩星男手中的‘舍利子’,最後又迅速地走向石室中的石佛像前,將景仙坐化後留下的唯一見證:‘舍利子’,輕輕地放置在石佛底座前。


    也許是放著,或許是供著。


    這時,從憑空的口中開始默默叨念著一些如同梵音,又似經文的東西。淩星男一個字兒也聽不明白,他隻能莫明地望著。


    最後,憑空又進行了一些佛門中特有的頂禮膜拜儀式。


    這番下來,也花了不少時間。


    淩星男並未打擾他,隻是默默地看著。


    待這一切完畢後,憑空靜了下來,坐歸石室蒲團上。他微微地閉上了雙眼,良久未語。


    難道他是因為景仙之死心裏難受?


    淩星男的心裏是這麽想的。


    “施主,昨夜你力戰‘邪道四子’,對我保唐寺有恩。你又與我師兄有一日師徒之情,與老納份屬有緣……料想,我那景仙師兄也是想讓我傳授你佛宗修真法門……那貧僧索性便成全你,能不能治好你的傷勢,對你有用無用,也隻能看你的造化了。”憑空和尚說道。


    淩星男聞言不由精神一振,說道:“多謝大師……”


    人,生而無常,死而有規。


    世有貪生俱死者,也有求生不得者,還有視死如歸、曆生死如等閑者。若能生之,何故輕死?此乃常道。


    因此,於生死麵前,個人理智絕對要強於情感的極端,誰人不願意珍愛自己的身體?更何況,是淩星男呢?


    於是,憑空和尚將佛門的無上修真習練之法娓娓道出……


    “佛門修真以固本培元、伐毛洗髓、強基健體為根本,以追求圓滿為境界……”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注:此段文字摘自《清靜經》]


    憑空和尚洋洋灑灑的講了這麽一大篇,他見淩星男聽得認真,便來了興頭,也不管他聽得懂還是聽不懂,隻管繼續講下去。


    “這佛家修練之法,主要在於修心行氣,若能將體內真氣練至空無之境,不生不滅,運乎隨心,即為佛宗修真大道。起初是練力化氣,以氣養氣,行氣於經絡,貫通七經八脈……最後才是化氣為意,意化無形,氣至成空,無生無滅,寂然遁跡,是謂空無大道……這佛家的修心行氣之法,主要是堅毅自心,將丹田之氣運行全身,以通暢為準,氣遊周身大小經絡,貯於氣機,對敵時以氣化力,聚力化氣……之後,若能將體內真氣運乎隨心,上破丹頂玉枕,中破膻中巨海,下達泥丸湧泉,瞬合瞬散,有氣無形,無形用意,便可將一身通玄真力練至無生無滅境地……”


    憑空和尚確實講了許多佛門修習真法的妙訣,但是這些空洞的理論,也許有不少連他自己也不明白,更何況對佛家經文涉獵不多的淩星男呢?


    但是,經過憑空和尚的一番傳授,他終於明白了佛家的運氣、引氣、導氣的法門;學會了佛門最基本的唿吸吐納之術,更進一層的運氣導引之法,總也算不虛此行……至於高深莫測的練氣達意,意化空無的大道境界,自是一竅不通,當作明白了玄乎的空洞理論。[注:以上佛家修真心法,許多皆以省略符號代替,隻因關乎佛家機密,不得輕易泄露世人。否則人人皆是修真之士,個個都成武林高手,這不豈給天下添亂?還望諸君諒解。若有興趣者,可與作者乾坤泰子聯係,大家一起研究研究,還是可以的……]


    經過這一番學習,淩星男至少已經能將體內混亂的數股真氣按常運息,按規導引,痛苦之情明顯減緩了許多。就好像,在千川萬流匯聚之下的滔滔洪水麵前,隻能以導引疏通為主,而不是采取阻擋梗塞、強然抵止的方法。


    有方法,自然事半功倍。


    經過以佛家修真心法調整內息,淩星男的臉上也漸漸有了血絲,恢複了幾分血氣。


    這時,他已經能下床走動,活動筋骨了。隻是他的身體仍然很虛弱,昨夜與邪道四子對決時受了內傷,失血過多,導致氣血瀛虛。


    當然,憑空和尚在與四邪的拚鬥時也受傷不輕,隻是憑空和尚本就練的是枯禪功,一身血肉幾與枯化,全是重傷在內息。後來他借助佛屠珠之力暫緩了內傷的惡化,令其內傷在表麵上看起來是好了幾分……


    這時,他反而要比淩星男好了許多。


    “施主,你可知這佛屠珠由何而來?有甚功效?”憑空和尚目不轉睛地看著掌心的佛屠珠,說道。


    “晚輩不知……”淩星男迴答。


    憑空和尚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佛屠珠曆來為我佛門至寶,一直以來都隻在佛宗高僧間流傳。天下佛門分支頗多、派別不一,卻淵緣流長,幾經輾轉終於在這一代傳到了我師兄景仙之手……此珠不僅為我佛門中人豔羨已久,就連邪道魔派中人也垂涎三尺。此珠的功用,能解百毒,能療內傷,若是佛門中人擁有,能作佛家法器淩敵而倍添威力,還可配合所習真法倍增功力,提升境界;邪道魔派中人得之,也可助其保心寧神,修煉邪功魔法不致走火入魔,如虎添翼。”


    “原來如此,怪不得那些邪道中人也想搶奪此珠!晚輩總算不辱景仙師傅之命,將佛屠珠安然地交到了大師的手中……”淩星男說道。


    “交到老納手中也隻是暫時罷了,如今他真正的主人卻並非老納,而是施主你呀……”


    “什麽?”淩星男驚道。


    “施主身負佛門無上真力,在當今佛門之中能確保佛屠珠不致落入邪道魔派之手的人,便隻有施主了……其實我那師兄早便有贈你佛屠珠之意,隻是他介懷於老納的顏麵罷了。他想借老納之手、以老納之口轉贈於你……師兄啊,師兄,你果然是看得起師弟了。你就放心吧,我不會讓你失望的……”憑空和尚又繼續說道。


    “施主雖然並非我佛門中人,但你深具慧根,且與我佛門有緣……先承我師兄景仙傳功在前,今又有我傳你佛門修真心法,萬望往後你功有所成,為我佛門廣播福澤於天下。隻要佛在心中,在家、出家皆一般修行。今我以佛門景仙、憑空之名,轉贈你佛宗至寶——佛屠珠,隻要你記住四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就夠了。”


    淩星男還有再推辭之意,已見憑空和尚將佛屠珠向他淩空擲來……


    一道金光不疾不速地迎麵掠來,淩星男隻得信手接住。立時,一股暖流從佛珠上灌入,他頓然感覺到全身上下有一陣說不出的舒坦。


    再看憑空和尚時,他已然麵向石佛而座,閉目養起神來。


    石壁上青燈微光照射在他破落的僧衣上,他那紋絲不動的樣子,就好像憑空也成了一樽佛。


    石室中又恢複了平靜,再也聽不到一點聲響。


    一天後,淩星男的傷勢在佛屠珠的幫助下好了許多。又在憑空和尚傳授的佛宗修真心法運息下,他體內的數股真氣也順暢了不少,彼此糾結時的痛苦也減緩了……


    但是,憑空和尚再也沒有與他說過一句話。就算是在他離開山腹石室時,也沒有。


    淩星男很想走過去探探憑空的鼻息,看他還有沒有氣息,但出於尊重,他放棄了那麽做!


    不得已,他一個人離開了。


    憑空的生死,他永遠也不知道了。


    也許,憑空真的成了佛!


    正如憑空和尚自己所說的那樣:佛在心中,在家、出家皆一般。


    那麽,生與死便隻是一種解脫的方式,對他而言都顯得不重要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凡子真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乾坤泰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乾坤泰子並收藏凡子真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