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沒錯,要想富先修路。沒有便利的交通條件怎麽可能富的起來啊。這是個放在整個清泉都是老大難的問題,隻是在這大山鎮這個問題尤為突出罷了。不過你說的遷移就更加的不可能了,修路的造價高但是還沒有遷移的造價高,就算是隻遷移一部分願意出去的這個造價也太高了。
首先,你把人家遷移出去你得先找到一塊可以安頓的地方,你得保證每個人有房子住,有地種,起碼的給人家生活的最基本保障。第二清泉的老百姓都是靠土地吃飯的,這些人出去不就是等於直接搶了外麵老百姓的土地嗎?那些被占了地的老百姓能心甘情願嗎?起碼你的補償那些老百姓的損失,這筆費用就不低。而且老百姓還不一定答應。
第三這樣是治標不治本的,人們都喜歡生活在土生土長的地方,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就是這個道理。這裏就算是再窮再苦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不願意離開這裏的,就算是外麵的遷移工作都做好了,但是這些不願意搬離這裏的老百姓不是照樣苦嗎?第四,遷移一個鎮子這是多麽大的事情?縣裏沒這個權力,市裏也沒有。要審批下來根本就不可能的。所以遷移這個想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咱們隻有在其它方麵再想想辦法了”劉世光一便抽著煙一邊說道。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不同的位置看待問題的方式不一樣。胡遠博看待是以一個村幹部或者說是秘書的眼觀,而劉世光確實以一個縣委書記一個決策者的眼光看問題。這個問題在劉世光第一次讓胡遠博寫那個報告的時候就體現了出來,胡遠博雖然聰明能幹,但是由於一直都處在最基層,眼光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但是也不能說活胡遠博的話一無是處,起碼他說明了一個問題,要想富就得先修路,反之想想,要想按正常的方式發展就得先修路,現在修路的問題根本解決不了,那麽不能按照常規的方法來致富。雖然劉世光從胡遠博的話裏想到了這一點,但是什麽才是常規的發展方式,什麽不是常規的發展方式劉世光一時還想不明白。
“劉書記,您說的對,是我想的太片麵了。但是大山鎮的問題除了修路還真的是別無他法了。你看看這樣子行不行,雖然不能徹底改變大山鎮的狀況,但是起碼會有點好處的。咱們在大山鎮建立一個野味市場,由縣裏麵分出一個機構來專門管理或者讓大山鎮裏麵分出一個機構來管理也行。按照市場化的來管理,老百姓把野味都統一賣給政府管理的野味市場,咱們按照行價收購,然後政府直接把這些野味拉出去賣也行,讓那些販子到咱們手裏收購也行。起碼這樣可以防止販子在裏麵得到原本屬於老百姓的那一份利潤”胡遠博見一計步行又想了一計。
“這方法有一定的可實施性,但是卻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第一,你要做到政府管理就得新成立一個機構而這個機構隻能由鎮裏麵分出來,鎮裏麵是個什麽情況你也知道,會不會比販子更離譜還說不定,除非建立起嚴格的監督製度。這個實施起來就比較的麻煩了。
第二,要想讓老百姓都把野味賣給咱們那麽咱們出的價格就得比販子高。但是你不要忘了一點,販子是個人的貿易,咱們是政府。咱們起碼的養活一批幹活的人,所以咱們對比起販子來沒有優勢,販子大可以比我們更高的價格收購,等我們關門的時候他們可以讓價格又迴到現在的水平。到時候咱們不是白忙活了一場嗎?除非使用強製手段不允許私自出賣野味和收購野味。
但是這些野味並不是國家所列入的保護動物,這裏也不是國家規定的禁止捕獵的地方。這樣的實施就缺少了法律的保障,根本不可能暢通的實施的。第三,市場是靈活的,咱們政府卻無法做到靈活,這裏麵很有可能咱們就虧本,而虧本的這些錢鎮裏麵是絕對不會墊付的,就算是縣裏麵讓出一部分資金出來虧損這樣虧損的錢也隻是進了市場,對於大山鎮的老百姓沒有半點好處。
所以這個實施起來很難,不過也不是沒有可能性,但是要好好商酌一番了。劉世光不忍心打擊胡遠博的信心雖然胡遠博說的有點不靠譜但是劉世光還是注意著沒有說重話,盡量地做到讓胡遠博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不會對他的心理有和影響。
“是我想的不夠全麵,確實無法實施。我是真的想不出還有什麽辦法能讓這裏致富了,這裏又沒有什麽礦物,如果這裏有煤有石油的話就好了,國家早就在這裏修一條路甚至於通了火車也不一定了。那所有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胡遠博有點沮喪,但是還是開了句玩笑。
“你小子,盡往好處想。哪有這麽好的運氣,要是這裏有煤有石油國家早就下手了,哪輪的到咱們在這傷腦經了。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我就不信對這個大山鎮咱就真的餓毫無辦法了,你記得把今天見到的已經我和你說的話的內容都寫上,說不定哪天咱們再看看的時候就能想出什麽好點呢。如果真的沒有好辦法的話哪也怪不得我們了,我們已經盡力了。要怪也隻能怪老天給了大山鎮這麽一個地理環境吧”劉世光歎了口氣後道。
沒過多久菜就上來了,劉世光也隻點了野豬肉、野兔肉還有野雞肉。其餘的劉世光沒敢點,很多都是珍惜的動物,有些還是受國家保護範圍之內的。一個縣委書記帶頭吃這個要是讓外人給知道了事情就大條了,劉世光不會為了一時的口福而不計前程的。
“劉書記,你嚐嚐,這些都是正宗的野味。我剛才在後麵監督來著,親眼看到他們做,絕對沒有摻假”田漢軍也跟著老板娘端著菜出來,一邊坐在桌子上一邊搓著手問劉世光。
劉世光夾起一塊肉嚐了嚐,確實很美味。劉世光也不知道是這個野味真的做的好還是自己太餓了的緣故,反正他是覺得這個野味是真的做的好。當即豎起了大拇指對老板娘道:“老板娘,你這個野味還真不錯,是我這一生吃的最好的野味了”。
“這位老板,我們這山溝溝裏的小店都是土煮法。你們城裏人都講究個色香味俱全,咱們這些鄉下人不懂,隻要味道好誰去管好不好看呢。那家夥有啥子用,又當不得吃又當不得穿的。如果當說味道的話,不是我誇大話,整個清泉找不出比我家那口子做的更好的”。老板娘顯然也是經常招唿一些外地的客人,見到劉世光等人說話都不是本地的口音,所以也說起來蹩腳的普通話。劉世光雖然聽的挺別扭的,但是也還是能夠都聽清楚。
“你家那口子?難道這廚師就是你丈夫啊?”劉世光隨口問道。劉世光三人對著半斤老燒酒就開始對桌麵上的幾盤野味開始大吃特吃了起來。當然,劉世光也沒忘了今天來這裏的目的,開始抓著老板娘嘮嗑了。
“那可不,要不是他學過兩年的土廚子我們哪會在這開這麽個店呢。”老板娘顯然也是個實在人,山裏婦女的典型特點就是心直口快,有什麽說什麽,基本都不會藏著掖著什麽。
“你丈夫的這手藝還真是了得,味道這麽好看來你們店的生意應該很好吧,賺了不少吧?”劉世光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這老板娘也不嫌劉世光囉嗦,而且相反索性拉了條椅子直接坐在了劉世光的身邊,這架勢像是真的要和劉世光聊個不暈不休,這女人看來是有著典型的農村婦女的特征,那就是喜歡嘮嗑。
“好什麽啊,來店裏吃飯的人不多,大都都是一些老山裏做生意的老板還有鎮裏的一些幹部。村裏人誰家沒有這些野兔子野雞的,誰會話冤枉錢上我們這來吃啊。說不上賺,剛好夠孩子念書的,比一般人家要強點點”
“是嗎,那也不錯了。你丈夫既然有這麽好的手藝怎麽不上外麵去開個店?同樣的一道菜在外麵賣的價格可比在你這裏賣的要貴了好幾倍啊”劉世光也是好奇的問著。
“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也這麽想過。可是去外麵問了一下,我的個天了。那開一個店隨隨便便都得幾十萬的,我們山裏人哪來的那麽多錢啊?而且聽說就那個門麵費就老貴了,你說開個店還要啥門麵費呢?像我們這個店,房子是自己家的,擺兩張桌子就行了。何必使那錢呢”老板娘用詞和說話的表情都特別的誇張,逗的胡遠博一個勁的笑著,但是卻被劉世光的白眼直接把笑容活生生地給吞了迴去。
“老板娘,問你個事哦。你說你們這裏這麽苦這老百姓都是怎麽生活的?或者說是靠什麽生活的?”劉世光終於忍不住地問上了正題了。
“還能怎麽生活,種地唄。這滿山都是地,可以種高粱,種土豆啊。有些家裏和村幹部有點關係的就可以分到半畝低窪地,還可以種稻子,就是你們吃的這個,這日子就算是有個著落了,可以吃的飽了。要是家裏孩子多的就得自己想辦法了,要不就是到山外麵去打工,搞建築,不過很多人在外麵從年頭忙到年尾,事是做了,可是很多都沒拿到錢的,所以現在很多人都不出去了,怕了。
大部分人都到山裏去逮畜生,運氣好的話每天還可以換到一些錢,要是運氣不好碰上了黑瞎子那就慘了,連命都沒有。你說我們這些人都為了啥呢?還不是為了可以吃飽,可以讓孩子讀點書,讀了書之後就不用再帶在這窮溝溝裏了”老板娘一說就是一大串,雖然說話完全沒有任何的邏輯,但是好在還是把問題給迴答清楚了。
首先,你把人家遷移出去你得先找到一塊可以安頓的地方,你得保證每個人有房子住,有地種,起碼的給人家生活的最基本保障。第二清泉的老百姓都是靠土地吃飯的,這些人出去不就是等於直接搶了外麵老百姓的土地嗎?那些被占了地的老百姓能心甘情願嗎?起碼你的補償那些老百姓的損失,這筆費用就不低。而且老百姓還不一定答應。
第三這樣是治標不治本的,人們都喜歡生活在土生土長的地方,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就是這個道理。這裏就算是再窮再苦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不願意離開這裏的,就算是外麵的遷移工作都做好了,但是這些不願意搬離這裏的老百姓不是照樣苦嗎?第四,遷移一個鎮子這是多麽大的事情?縣裏沒這個權力,市裏也沒有。要審批下來根本就不可能的。所以遷移這個想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咱們隻有在其它方麵再想想辦法了”劉世光一便抽著煙一邊說道。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不同的位置看待問題的方式不一樣。胡遠博看待是以一個村幹部或者說是秘書的眼觀,而劉世光確實以一個縣委書記一個決策者的眼光看問題。這個問題在劉世光第一次讓胡遠博寫那個報告的時候就體現了出來,胡遠博雖然聰明能幹,但是由於一直都處在最基層,眼光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但是也不能說活胡遠博的話一無是處,起碼他說明了一個問題,要想富就得先修路,反之想想,要想按正常的方式發展就得先修路,現在修路的問題根本解決不了,那麽不能按照常規的方法來致富。雖然劉世光從胡遠博的話裏想到了這一點,但是什麽才是常規的發展方式,什麽不是常規的發展方式劉世光一時還想不明白。
“劉書記,您說的對,是我想的太片麵了。但是大山鎮的問題除了修路還真的是別無他法了。你看看這樣子行不行,雖然不能徹底改變大山鎮的狀況,但是起碼會有點好處的。咱們在大山鎮建立一個野味市場,由縣裏麵分出一個機構來專門管理或者讓大山鎮裏麵分出一個機構來管理也行。按照市場化的來管理,老百姓把野味都統一賣給政府管理的野味市場,咱們按照行價收購,然後政府直接把這些野味拉出去賣也行,讓那些販子到咱們手裏收購也行。起碼這樣可以防止販子在裏麵得到原本屬於老百姓的那一份利潤”胡遠博見一計步行又想了一計。
“這方法有一定的可實施性,但是卻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第一,你要做到政府管理就得新成立一個機構而這個機構隻能由鎮裏麵分出來,鎮裏麵是個什麽情況你也知道,會不會比販子更離譜還說不定,除非建立起嚴格的監督製度。這個實施起來就比較的麻煩了。
第二,要想讓老百姓都把野味賣給咱們那麽咱們出的價格就得比販子高。但是你不要忘了一點,販子是個人的貿易,咱們是政府。咱們起碼的養活一批幹活的人,所以咱們對比起販子來沒有優勢,販子大可以比我們更高的價格收購,等我們關門的時候他們可以讓價格又迴到現在的水平。到時候咱們不是白忙活了一場嗎?除非使用強製手段不允許私自出賣野味和收購野味。
但是這些野味並不是國家所列入的保護動物,這裏也不是國家規定的禁止捕獵的地方。這樣的實施就缺少了法律的保障,根本不可能暢通的實施的。第三,市場是靈活的,咱們政府卻無法做到靈活,這裏麵很有可能咱們就虧本,而虧本的這些錢鎮裏麵是絕對不會墊付的,就算是縣裏麵讓出一部分資金出來虧損這樣虧損的錢也隻是進了市場,對於大山鎮的老百姓沒有半點好處。
所以這個實施起來很難,不過也不是沒有可能性,但是要好好商酌一番了。劉世光不忍心打擊胡遠博的信心雖然胡遠博說的有點不靠譜但是劉世光還是注意著沒有說重話,盡量地做到讓胡遠博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不會對他的心理有和影響。
“是我想的不夠全麵,確實無法實施。我是真的想不出還有什麽辦法能讓這裏致富了,這裏又沒有什麽礦物,如果這裏有煤有石油的話就好了,國家早就在這裏修一條路甚至於通了火車也不一定了。那所有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胡遠博有點沮喪,但是還是開了句玩笑。
“你小子,盡往好處想。哪有這麽好的運氣,要是這裏有煤有石油國家早就下手了,哪輪的到咱們在這傷腦經了。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我就不信對這個大山鎮咱就真的餓毫無辦法了,你記得把今天見到的已經我和你說的話的內容都寫上,說不定哪天咱們再看看的時候就能想出什麽好點呢。如果真的沒有好辦法的話哪也怪不得我們了,我們已經盡力了。要怪也隻能怪老天給了大山鎮這麽一個地理環境吧”劉世光歎了口氣後道。
沒過多久菜就上來了,劉世光也隻點了野豬肉、野兔肉還有野雞肉。其餘的劉世光沒敢點,很多都是珍惜的動物,有些還是受國家保護範圍之內的。一個縣委書記帶頭吃這個要是讓外人給知道了事情就大條了,劉世光不會為了一時的口福而不計前程的。
“劉書記,你嚐嚐,這些都是正宗的野味。我剛才在後麵監督來著,親眼看到他們做,絕對沒有摻假”田漢軍也跟著老板娘端著菜出來,一邊坐在桌子上一邊搓著手問劉世光。
劉世光夾起一塊肉嚐了嚐,確實很美味。劉世光也不知道是這個野味真的做的好還是自己太餓了的緣故,反正他是覺得這個野味是真的做的好。當即豎起了大拇指對老板娘道:“老板娘,你這個野味還真不錯,是我這一生吃的最好的野味了”。
“這位老板,我們這山溝溝裏的小店都是土煮法。你們城裏人都講究個色香味俱全,咱們這些鄉下人不懂,隻要味道好誰去管好不好看呢。那家夥有啥子用,又當不得吃又當不得穿的。如果當說味道的話,不是我誇大話,整個清泉找不出比我家那口子做的更好的”。老板娘顯然也是經常招唿一些外地的客人,見到劉世光等人說話都不是本地的口音,所以也說起來蹩腳的普通話。劉世光雖然聽的挺別扭的,但是也還是能夠都聽清楚。
“你家那口子?難道這廚師就是你丈夫啊?”劉世光隨口問道。劉世光三人對著半斤老燒酒就開始對桌麵上的幾盤野味開始大吃特吃了起來。當然,劉世光也沒忘了今天來這裏的目的,開始抓著老板娘嘮嗑了。
“那可不,要不是他學過兩年的土廚子我們哪會在這開這麽個店呢。”老板娘顯然也是個實在人,山裏婦女的典型特點就是心直口快,有什麽說什麽,基本都不會藏著掖著什麽。
“你丈夫的這手藝還真是了得,味道這麽好看來你們店的生意應該很好吧,賺了不少吧?”劉世光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這老板娘也不嫌劉世光囉嗦,而且相反索性拉了條椅子直接坐在了劉世光的身邊,這架勢像是真的要和劉世光聊個不暈不休,這女人看來是有著典型的農村婦女的特征,那就是喜歡嘮嗑。
“好什麽啊,來店裏吃飯的人不多,大都都是一些老山裏做生意的老板還有鎮裏的一些幹部。村裏人誰家沒有這些野兔子野雞的,誰會話冤枉錢上我們這來吃啊。說不上賺,剛好夠孩子念書的,比一般人家要強點點”
“是嗎,那也不錯了。你丈夫既然有這麽好的手藝怎麽不上外麵去開個店?同樣的一道菜在外麵賣的價格可比在你這裏賣的要貴了好幾倍啊”劉世光也是好奇的問著。
“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也這麽想過。可是去外麵問了一下,我的個天了。那開一個店隨隨便便都得幾十萬的,我們山裏人哪來的那麽多錢啊?而且聽說就那個門麵費就老貴了,你說開個店還要啥門麵費呢?像我們這個店,房子是自己家的,擺兩張桌子就行了。何必使那錢呢”老板娘用詞和說話的表情都特別的誇張,逗的胡遠博一個勁的笑著,但是卻被劉世光的白眼直接把笑容活生生地給吞了迴去。
“老板娘,問你個事哦。你說你們這裏這麽苦這老百姓都是怎麽生活的?或者說是靠什麽生活的?”劉世光終於忍不住地問上了正題了。
“還能怎麽生活,種地唄。這滿山都是地,可以種高粱,種土豆啊。有些家裏和村幹部有點關係的就可以分到半畝低窪地,還可以種稻子,就是你們吃的這個,這日子就算是有個著落了,可以吃的飽了。要是家裏孩子多的就得自己想辦法了,要不就是到山外麵去打工,搞建築,不過很多人在外麵從年頭忙到年尾,事是做了,可是很多都沒拿到錢的,所以現在很多人都不出去了,怕了。
大部分人都到山裏去逮畜生,運氣好的話每天還可以換到一些錢,要是運氣不好碰上了黑瞎子那就慘了,連命都沒有。你說我們這些人都為了啥呢?還不是為了可以吃飽,可以讓孩子讀點書,讀了書之後就不用再帶在這窮溝溝裏了”老板娘一說就是一大串,雖然說話完全沒有任何的邏輯,但是好在還是把問題給迴答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