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和十八年秋天,章和帝按例帶著一眾妃嬪、皇子公主和親貴大臣前往北邊圍場,進行秋獮,也是向北戎、蒙茶、吐絲等少數民族部落炫耀武力,宣揚國威,聯絡情感。


    大湯朝和前朝一般在七八月時圍獵不同,反而是定在季秋,也就是九月上旬,豺乃祭獸,草木荒落之時。剛剛吃過南邊兒送來的肥美螃蟹,喝過菊花酒,吟過重陽詩,住在四四方方京城裏的貴人們,將在這遼闊無垠的草原上,度過一個月放鬆的生活。這時候的獵物,最是肥美,招惹後也非常兇悍,不算是最佳的狩獵時期,卻是磨練青年人騎射本領的最好選擇。


    這次,後妃中章和帝隻帶了貴妃、淑妃、麗妃、玉昭儀和林寶林,之前頗受聖寵的鄒美人,卻被忘到了腦後。兩宮太後年事已高,好幾年不曾離開京城,皇後需要照看後宮,一般也是不參加秋獮的。隻是賢妃今年突然被排擠出去,聰明人都想到了,很可能貴妃與淑妃,因為四皇子繼位無望,像當年的朱皇後和獨孤昭儀一樣,聯合起來了。兩宮太後親自前去齊王府探望“病重”的四皇子,之後太醫院院首放話,言道四皇子得聖上庇佑,病情見好。這次章和帝出京,四皇子主事,雖沒有監國之名,卻重新進入權力中心。要是別的皇子犯了他這樣的事,一杯毒酒或者圈禁終身那是妥妥的——可誰讓別人有個姓獨孤的娘呢?雖然再也不能登上九五之尊之位,但日後一個鐵帽子親王是跑不了的,封地也絕對是最豐厚肥美的。


    甚至,正因為他沒有了繼位的可能,已經消氣的章和帝說不定還會對這個和自己血緣最近的孩子有些許愧疚,更因為放心,而加倍寵愛信重。


    四皇子的日子,將會更愜意也說不定呢。


    淑妃放下架子和貴妃合作,打定主意推三皇子上位。朱家和獨孤家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他們都是老牌世家,自然有一種旁人無法理解的默契在,鬥爭時那是毫不留情、你死我活;合作時,又迅速轉變角色,彼此萬分信任,精誠合作。對於淑妃來說,與其扶持一個她自己看不上的,說不定對自己一脈含有怨恨的十五皇子,倒不如向老對手投誠,自己坐上後位,至少保證獨孤家不至於落入塵埃,自己那個金尊玉貴的兒子不至於對那些“泥腿子”卑躬屈膝。像孤獨家和朱家這樣的大世家,平時自然是競爭關係,相互打壓,卻永遠不會對對方下死手——他們有著那些新貴、寒門永遠不懂的顧忌與規則。隻可憐十五皇子,被忽視了十多年,好不容易受到重視,沒幾天卻又被打落塵埃,不知心中是否有怨恨呢。


    至於說朱貴妃。


    雖然無法理解章和帝奇葩的腦迴路,但畢竟陪了這個男人大半輩子,年輕時也有過你儂我儂,還是能稍微了解這個男人的想法的。


    他絕不可能讓新帝隻有一位太後。


    他不會讓自己的兒子比自己當年還要名正言順地登上帝位,甚至不需要他這個父皇地首肯和扶持。所以,要當西太後,就不要想做皇後。


    如果是以前,朱貴妃當然會選擇和“現在的”皇後合作,畢竟,一個沒有兒子,家世也沒有太大優勢的女人,會給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可是這兩年皇後的作為讓貴妃和淑妃都心中警惕、憎恨,她種種算計實在讓這兩個女人如噎在喉,不願忍耐。也是因為最近的這些事,貴妃和淑妃才開始覺得,皇後畢竟不是大世家出身,表麵上看著還好,行事卻難免無所顧忌,如果關鍵時候這個女人發瘋,她們才不願蒙受什麽損失。所以,在淑妃最後給十五皇子指了一個寒門女子為正妃,且沒有為他求得封位時,朱貴妃果斷接過了獨孤家的橄欖枝。


    孤獨家和朱家的聯盟實在勢力太大,章和帝警惕萬分,近日表現得十分寵愛看重大皇子,對二皇子也和顏悅色,對麗妃雖無臨幸,卻十分尊重,更是夜夜招幸玉昭儀。賢妃和皇後本有齷齪,現在也關係迴暖,對之前差點兒撕破臉的二皇子母子,也相當照顧。皇後為首的三個女人的勢力,說實話,在前庭其實相當不夠看,更何況她們之間本身就有隔閡,無奈聯合,矛盾重重。可架不住章和帝偏向,而且人數多而雜,孤獨家和朱家一時間也不好動作。


    又有麗妃為首的,麗妃、玉昭儀一脈,雖然是後宮中的新興勢力,但是薑家本來就不輸給朱家太多,又在和南蠻的戰事中,很是撈了不少獨孤家的便宜,正是煊赫之時。特別是一開始誰都沒放在心上的曲青青,當初誰能想到,這小女孩真能投了章和帝的心頭好,甚至生下皇子——她是難得的絕色,可絕色何其多,先帝的梅妃,長得不比王貴妃漂亮百倍麽,不也倉皇落敗。何況,章和帝早已閱盡千帆,一個嫩生生的小女孩兒,有幾天新鮮寵愛是正常的,放在心上卻是不可能的。哪曾想,偏偏是這個曲青青,硬是做到了。自萬壽節之後,章和帝對曲青青的寵愛隻要是有眼睛的都能看到。不說夜夜招幸、白天還要伴駕禦書房,也不說那流水樣的賞賜和凡事不問就判的偏心眼兒,就是她生下的晉王,章和帝那份恩寵嬌慣就讓眾人側目。這一次,本來皇後也勸說,認為小十六年幼,玉昭儀母子留在京中更加安全,章和帝卻說——“朕的小石榴最粘父皇,這一個月見不到的,嗓子都要哭瞎了。皇後顧慮得也有道理,所以就讓她們母子時時跟在朕身邊,有禦醫隨時看顧,想來也沒什麽大礙。”消息傳出,滿宮滿朝嘩然。如果不是章和帝沒有一日怠慢過早朝,也沒有大肆提拔玉昭儀的父兄——甚至算是不聞不問的,曲平還辭了官——眾人簡直要覺得這又是一個王貴妃,必須清君側了。


    當然,章和帝對權力的掌控比先帝強了不知多少,才是決定因素。


    這一脈其實沒有上位的可能,但是隻要章和帝在一天,薑家的兵權在一天,就無人敢輕視。而且,如果章和帝活得久些,即使新帝繼位,這一脈也已經站穩腳,會成為一大製衡力量。


    禦駕內,著湖藍簡樸棉裙的青青正在納鞋底兒,章和帝躺在她膝上,聞著模模糊糊卻莫名讓人銘記的香味,隨著搖搖晃晃的馬車昏昏欲睡。任兒小包子還不到兩個月大,縮在繈褓裏小小一團,現在正在章和帝懷裏睡得香甜。


    這“一家三口”溫馨的樣子看得程元珍心頭發緊。


    旁人隻覺得章和帝雖然寵愛玉昭儀,卻還是很有分寸,在政事上還是英明神武的。卻不知道,那隻是這位不聲不響的玉昭儀故意表現得不愛名利,多次反對章和帝提拔自己父兄。即使自家父親賦閑在家,又新研製出了足以封爵的新農具,也以“父親於雜物上有天賦,但是不同政事,不適合官場”的緣由,給自己繼姐夫家求了皇商的資格,放棄了唾手可得的權貴。元珍看那曲平,明明是個汲汲營營的性子,卻真的讚同自己女兒的意見,在章和帝麵前哭訴自己無用,不敢做高官照拂女兒,實在枉為人父,弄得章和帝感慨不已。


    程元珍不知道這位玉昭儀是太笨還是太聰明,救過他無數次的直覺卻叫囂著——這位玉昭儀,心大著呢!後宮前庭,誰都沒想到這個小女人怕是……隻是,想著她每次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己,想著自家唯一的男嗣傳來的消息,自認忠心無比的元珍壓下所有猜想,從不在章和帝麵前提及。


    而且,章和帝有多喜愛曲青青,恐怕他自己都沒有元珍看得明白。


    已經,太過了些。


    老尚宮看程元珍低著頭不知想些什麽,奇怪地瞪了他一眼,覺得麵對這麽懂禮規矩的昭儀娘娘,這老太監卻常常怠慢,實在要不得。別人罵娘娘狐媚,他們這些近身伺候的還不知道麽?這位昭儀娘娘,怕是比淑妃、賢妃當年還要端莊自持,在皇上麵前從不說別人的是非,從不做上不得台麵的事,從不使下作手段。身為出身極好的女人,尚宮、尚儀等皇帝身邊伺候慣了的人,開始也看不上這小門小戶的昭儀,後來卻是由衷地敬服——即使,除了按規矩的見麵禮、逢年過節的隨禮,這位娘娘從來不曾打賞過他們。(怎麽,不是因為那些禮物都剛好送到心坎兒上麽)


    老尚宮端起一杯暖茶,擠開程元珍,輕聲對昭儀說:“昭儀娘娘,馬車晃得很,仔細眼睛,且歇一會兒吧。”


    青青放下鞋底,低頭看了眼章和帝和自己兒子,對尚宮笑了笑,接過茶水。


    正要喝,章和帝卻剛好醒過來,青青隻好放下茶杯,先抱起兒子,再和尚宮一起將章和帝扶起來。尚宮以為是自己的聲音擾了帝王,連忙請罪,章和帝擺擺手,表示無礙。湊到青青那兒,拿手摸了摸兒子的臉,小聲笑道:“咱小石榴睡得可熟!這小胖臉紅彤彤熱乎乎的,倒不像石榴,反而像是小豬崽了。”


    青青是個迷信的,又因為兒子生而知之,有大福氣,生怕壓不住,從來不在意別人說兒子不好,反而怕誇讚太過。聽了章和帝這話,不僅不生氣,還促狹地扒拉出兒子的小胖腿,指給章和帝看,意思這豬蹄子可肥嫩,還不來啃。章和帝還真的舉著小胖腿啃了一口,兩人一起無聲大笑,發出陣陣氣音。任兒被兩人折騰,還是睡得挺香,蹄子一撅,踹了章和帝一臉。青青笑得打跌,旁邊下人卻大驚失色,跪著低頭,緊張無比。不愧是青青調-教了兩個月的,章和帝一點兒沒生氣,也是笑得直不起腰。


    作者有話要說:第二章可能很晚去了,建議不要等,明天早上和新章節一起看,更爽麽……


    話說,一般情況,文中的敘述都是從“大家”的角度出發,所以那些話當然基本不是事實,而是大家以為的事實。


    所以有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結論,這裏麵有女主的手筆,也有其他人自己“太聰明”的猜想……


    如果覺得有bug,歡迎提問哦……


    蠢作者會相當嘚瑟的解釋(自己表達不清有毛好嘚瑟的……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把後宮當成副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落花未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落花未眠並收藏把後宮當成副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