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杜芊芊已經心生不爽了,更要命的是裴家的消息。
裴華託了人從南邊兒帶了八式各兩包的幹海味——鮑魚、蠔豉、元貝、冬菇、蝦米、魷魚、海參和魚翅,身處內陸的吉安村村民甭說吃全乎過上頭這幾種,有些個聽著都覺得耳生。聘禮清單上的各項款式和數量本就視男方的經濟狀況而定,海味從來就不是本地男家聘禮的必備單項,向來少見,足可見裴華置備聘禮時的用心。
一個村住著,李曼就算不想聽也無法避免,幾乎手指擰斷帕子,她娘瞧著豈不心疼,便讓她收拾了去姨媽家住幾日,可人就是這樣,明明自己聽說了會生氣,卻還偏偏忍不住想要打聽,聽完又在家裏摔摔打打地生氣。杜芊芊那裏越熱鬧矜貴,李曼這裏就愈發憤懣,偏偏李康那裏又因放排之事堵了氣,沒了動靜。村裏人兩相比較,豈不要笑話自己?一貫自視甚高的李曼如何能忍,便再也坐不住了。
第505章 提籠架鳥
可李府同裴家不同,好歹是高宅大院的大戶人家,她怎麽也不敢或者說不好意思自己一個人找上門去,左右不過去磨欒夫人,欒夫人自然已知裴華的親事將近,自己這個侄女兒心裏頭不痛快那是不必說的,再加上李康這邊也出岔子,瞧著她惴惴不安的樣兒終也是心疼。
二人乘了轎攆去了李府,府裏的管家殷勤接待了趕緊去通報李夫人,李夫人彼時正在屋子裏看畫眉,城裏富貴人家的公子哥兒裏頭時興“提籠架鳥”,之所以有這個詞,是因為除了籠養聽叫的鳥,還有一種養在“架”上的鳥。所謂的架,其實就是一截樹杈。養這類鳥的樂趣是訓練它“打彈”,養鳥人把一個彈丸扔在空中,鳥會即刻飛上去接住。訓練純熟的一次飛起能接連接住兩三個。架養的鳥較之籠養的體型更大嘴更硬,譬如錫嘴和交嘴鵲。
養鳥主要是聽叫,但也重相貌。大鳥主要要大,但也要大得勻稱。畫眉最好“眉子”(眼外的白圈)清楚,而百靈要大頭、短嘴。譬如種種的鳥類審美,養鳥人之間自有一套共同承認的十分精細之標準。
李夫人正在逗弄的這隻畫眉就十分符合該類審美標準,毛衣薄、眼水深透、眼睛小眼膛大、方頭短尾,端的是漂亮,李夫人帶著大兒媳婦兒並孫子都十分喜歡,特別是那小孫子,非要讓奶奶將鳥籠放在桌上,自己好站在凳子上湊近了去瞧,生怕摔了或是被鳥啄了,又吩咐兩個丫鬟在跟前小心伺候。
丫鬟巴不得一聲,湊近了去照顧小少爺,自己也有機會隔著鳥籠去逗鳥。那鳥籠好生精細,裏頭的鳥食罐是青花瓷的,花了足一兩的銀子,就這在公子哥兒裏頭還遠數不上。鳥籠分圓籠、方籠兩種,有些雕鏤精細,近乎於“鬼工”,價貴得令人咂舌。還有人壓根不養鳥,專以搜集各色名貴鳥籠子為樂。
其實養鳥是很辛苦的事兒。除了要遛,光鳥食這項就極費事。最常見的是“活食”——蚱蜢、蟋蟀、玉米蟲,但是要給小少爺玩兒,自然不能給他這些蟲子了,下人們拿了煮熟的雞蛋黃兒來。看著孫子極有耐心地將蛋黃兒仔細地掰成一點點去餵畫眉,帶著孩童特有的童真和稚嫩,李夫人笑得開心極了。
忽聽管家來報欒夫人和小曼姑娘到了,婆媳倆大為詫異,忙起身迎客,又一疊聲地吩咐丫鬟們置備茶水點心。
龍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槍,泡在茶盞裏,茶葉皆直立不倒,載浮載沉,茶色頗淡,但入口香濃,直透肺腑。麵對如此好茶,李曼卻毫無心思去品,她一心隻想著李康在不在家、這次能不能見著他。
在座的幾個人都是人精,還有啥看不明白的?李夫人先是對著欒夫人好一頓賠不是,說自家孩子還是小、歷練少,先時腦子轉不過來被縣丞劈頭蓋臉給訓蒙了,等這幾日醒悟過來有心去認個錯兒吧卻又拉不下臉來了,這番話說的講究,讓欒夫人本想先敲打幾句如今也沒了脾氣,抿了口茶,笑道,“既想通了便好,我隻道他還憋著勁呢。”
“哪兒能呢,我家三弟最是聰明,早悟過來了。往後有縣丞、夫人幫著指點指點就更有出息了。小曼妹子,三弟正同他大哥在屋裏看畫兒呢,不如讓丫鬟領著你同去瞧瞧?淘澄迴來許多張,飲酒、醉眠、簪花、仗劍叱鬼的倒還罷了,都是尋常見得著的,還有什麽從雞籠裏掏雞、往膽瓶裏插菖蒲的……滴滴溜溜抱了一懷迴來。”
不愧是李家的大兒媳、李夫人一手調教出來的,說得眾人都笑起來。
“也好,你去罷,長長見識去。”欒夫人也同意了,今兒來不就是為了這個麽,既然李家人如此上道,雙方都給個台階,這件事就算揭過了。
一路雕梁遊廊,那丫鬟在前頭領路,沿路的下人們見了李曼都停了手裏的活兒,恭敬地行禮。特別是那忙著打掃的,都等李曼走遠了幾步才敢繼續,讓李曼心裏好生得意,原本忐忑的心情愈加了雀躍,走路都帶著風,忍不住想著等嫁過來後唿風喚雨、頤指氣使的威風少奶奶生活,對於婆媳關係、粥裏關係,她從來都不擔心,光憑著縣丞家外甥女兒的身份,李曼打從心裏篤定人精的李夫人諸人決計不敢給她委屈受。
第506章 賞畫兒
李康大哥買迴來的畫兒別看數量多、畫的雜,其實是出於同一人之手。
</br>
裴華託了人從南邊兒帶了八式各兩包的幹海味——鮑魚、蠔豉、元貝、冬菇、蝦米、魷魚、海參和魚翅,身處內陸的吉安村村民甭說吃全乎過上頭這幾種,有些個聽著都覺得耳生。聘禮清單上的各項款式和數量本就視男方的經濟狀況而定,海味從來就不是本地男家聘禮的必備單項,向來少見,足可見裴華置備聘禮時的用心。
一個村住著,李曼就算不想聽也無法避免,幾乎手指擰斷帕子,她娘瞧著豈不心疼,便讓她收拾了去姨媽家住幾日,可人就是這樣,明明自己聽說了會生氣,卻還偏偏忍不住想要打聽,聽完又在家裏摔摔打打地生氣。杜芊芊那裏越熱鬧矜貴,李曼這裏就愈發憤懣,偏偏李康那裏又因放排之事堵了氣,沒了動靜。村裏人兩相比較,豈不要笑話自己?一貫自視甚高的李曼如何能忍,便再也坐不住了。
第505章 提籠架鳥
可李府同裴家不同,好歹是高宅大院的大戶人家,她怎麽也不敢或者說不好意思自己一個人找上門去,左右不過去磨欒夫人,欒夫人自然已知裴華的親事將近,自己這個侄女兒心裏頭不痛快那是不必說的,再加上李康這邊也出岔子,瞧著她惴惴不安的樣兒終也是心疼。
二人乘了轎攆去了李府,府裏的管家殷勤接待了趕緊去通報李夫人,李夫人彼時正在屋子裏看畫眉,城裏富貴人家的公子哥兒裏頭時興“提籠架鳥”,之所以有這個詞,是因為除了籠養聽叫的鳥,還有一種養在“架”上的鳥。所謂的架,其實就是一截樹杈。養這類鳥的樂趣是訓練它“打彈”,養鳥人把一個彈丸扔在空中,鳥會即刻飛上去接住。訓練純熟的一次飛起能接連接住兩三個。架養的鳥較之籠養的體型更大嘴更硬,譬如錫嘴和交嘴鵲。
養鳥主要是聽叫,但也重相貌。大鳥主要要大,但也要大得勻稱。畫眉最好“眉子”(眼外的白圈)清楚,而百靈要大頭、短嘴。譬如種種的鳥類審美,養鳥人之間自有一套共同承認的十分精細之標準。
李夫人正在逗弄的這隻畫眉就十分符合該類審美標準,毛衣薄、眼水深透、眼睛小眼膛大、方頭短尾,端的是漂亮,李夫人帶著大兒媳婦兒並孫子都十分喜歡,特別是那小孫子,非要讓奶奶將鳥籠放在桌上,自己好站在凳子上湊近了去瞧,生怕摔了或是被鳥啄了,又吩咐兩個丫鬟在跟前小心伺候。
丫鬟巴不得一聲,湊近了去照顧小少爺,自己也有機會隔著鳥籠去逗鳥。那鳥籠好生精細,裏頭的鳥食罐是青花瓷的,花了足一兩的銀子,就這在公子哥兒裏頭還遠數不上。鳥籠分圓籠、方籠兩種,有些雕鏤精細,近乎於“鬼工”,價貴得令人咂舌。還有人壓根不養鳥,專以搜集各色名貴鳥籠子為樂。
其實養鳥是很辛苦的事兒。除了要遛,光鳥食這項就極費事。最常見的是“活食”——蚱蜢、蟋蟀、玉米蟲,但是要給小少爺玩兒,自然不能給他這些蟲子了,下人們拿了煮熟的雞蛋黃兒來。看著孫子極有耐心地將蛋黃兒仔細地掰成一點點去餵畫眉,帶著孩童特有的童真和稚嫩,李夫人笑得開心極了。
忽聽管家來報欒夫人和小曼姑娘到了,婆媳倆大為詫異,忙起身迎客,又一疊聲地吩咐丫鬟們置備茶水點心。
龍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槍,泡在茶盞裏,茶葉皆直立不倒,載浮載沉,茶色頗淡,但入口香濃,直透肺腑。麵對如此好茶,李曼卻毫無心思去品,她一心隻想著李康在不在家、這次能不能見著他。
在座的幾個人都是人精,還有啥看不明白的?李夫人先是對著欒夫人好一頓賠不是,說自家孩子還是小、歷練少,先時腦子轉不過來被縣丞劈頭蓋臉給訓蒙了,等這幾日醒悟過來有心去認個錯兒吧卻又拉不下臉來了,這番話說的講究,讓欒夫人本想先敲打幾句如今也沒了脾氣,抿了口茶,笑道,“既想通了便好,我隻道他還憋著勁呢。”
“哪兒能呢,我家三弟最是聰明,早悟過來了。往後有縣丞、夫人幫著指點指點就更有出息了。小曼妹子,三弟正同他大哥在屋裏看畫兒呢,不如讓丫鬟領著你同去瞧瞧?淘澄迴來許多張,飲酒、醉眠、簪花、仗劍叱鬼的倒還罷了,都是尋常見得著的,還有什麽從雞籠裏掏雞、往膽瓶裏插菖蒲的……滴滴溜溜抱了一懷迴來。”
不愧是李家的大兒媳、李夫人一手調教出來的,說得眾人都笑起來。
“也好,你去罷,長長見識去。”欒夫人也同意了,今兒來不就是為了這個麽,既然李家人如此上道,雙方都給個台階,這件事就算揭過了。
一路雕梁遊廊,那丫鬟在前頭領路,沿路的下人們見了李曼都停了手裏的活兒,恭敬地行禮。特別是那忙著打掃的,都等李曼走遠了幾步才敢繼續,讓李曼心裏好生得意,原本忐忑的心情愈加了雀躍,走路都帶著風,忍不住想著等嫁過來後唿風喚雨、頤指氣使的威風少奶奶生活,對於婆媳關係、粥裏關係,她從來都不擔心,光憑著縣丞家外甥女兒的身份,李曼打從心裏篤定人精的李夫人諸人決計不敢給她委屈受。
第506章 賞畫兒
李康大哥買迴來的畫兒別看數量多、畫的雜,其實是出於同一人之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