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子說的青麻菜,蘇嶽吃過,很喜歡它先苦後香的口感,乍入口中微微得發苦,但是此時就要忍住這種微苦,口中大膽、放肆地咀嚼,嚼著叫著,一股子馨香就能沁入心脾,一路挾持著味蕾,讓人慾罷不能。
此外,山裏有野韭菜、野小蒜,麥田裏有薺薺菜,山卯溝樑上有香椿芽,還有滿山遍野的槐花。
“又是間中一日過,
明朝活計看如何。
拾薪童子歸來晚,
報說南山野菜多。”
野菜的春倒應景,蘇嶽想著,的確是讓人心生歡喜的季節。
一路就這樣小的說著、大的聽著,迴了學堂。
雖然住了半年了,可蘇嶽的屋子冷清依舊。偌大的房間裏最顯眼的擺設就是那個架幾案,架幾案就是現代人口中的書架。“架”和“幾”兩個字可比書架形象得多。“架”是指兩幾共架的一塊案板,而“幾”,最先是香幾,焚香所用,後來使用功能不斷增加,形式上也隨之變為方材。
蘇嶽架幾案上分門別類摞滿了書,幹淨倒是真幹淨,可就是沒什麽人氣兒。妞子是第一次見著這樣
風格的屋子,很是新奇地到處瞧。
第478章 為先生的口糧發愁
不同於學堂課桌椅所用的櫸木,蘇嶽住的兩間屋子,村長特地吩咐了別用“軟木”,比如櫸木或者更次一些的榆木,硬度和強度都不及行話裏的“硬木”。同村長商量後,杜大山定了核桃木。這核桃木從外觀上很容易與楠木搞混淆,細看之下才能出真章。與楠木相比,核桃木表麵的紋理更粗些。相較於楠木的橄欖褐色,核桃木的色澤更接近紅褐色或者金褐色。
著手動工前,杜大山還特意撿了個天氣好的日子到山裏轉了大半天才挑了兩棵適合的“真核桃樹”。這個“真核桃樹”裏的真,並不是真假意思的真,而是為了同“滿洲核桃樹”相區別。“真核桃樹”能長到十幾米高,邊材色稍淺,上了桐油之後幹得慢,但是製成之後木性十分穩定,不易變形或腐朽。
樹根、癭瘤等處還常有特殊花紋,杜大山鋸為薄木後,木材本身的紋理和特質被巧妙運動,與屋裏的筆墨紙硯、書香、墨香共同構成古樸雅致、溫潤細膩的氣息,這種氣息對於妞子而言是生平第一次見,這兒瞧那兒瞧,可即便蘇嶽讓她坐了,她也並不敢真的去坐。
茶壺裏是釅釅的濃茶,苦味極重,小孩子斷然喝不慣的,蘇嶽想了想,家裏左右沒什麽好招待小孩兒吃的,無法,去倒了碗水,裏頭舀了勺糖,好歹算個糖水吧。
等他到晚睡、舀完糖迴來,見妞子仍然拘束地站著呢,“坐啊。”
“先生,這麽多書都是你的嗎?”
“嗯,是啊。”
“虎子哥他們會背的那些都是在這兒學的嗎?”
“走,我帶你到隔壁去瞅瞅。”
妞子巴不得一聲,隔壁柱子被他娘逼著背書的時候,妞子也曾站在院牆的另一邊靜靜聽過,總覺著柱子哥可厲害了,背的那些東西自己一點兒也聽不懂,滿心的佩服和懵懂的艷羨,如今置身在學堂裏自然是十分激動,這個位置上坐一坐,那個課桌上摸一摸,蘇嶽瞧著這小妮子倒也有趣,偶爾也挑了淺顯的三字經之類教她說上幾句。
杜大山擔心杜芊芊迴來家裏沒人,再聽旁人一說彭大壯的事兒肯定得著急,於是就讓季桂月陪著大妹去接妞子。
姑嫂二人到的時候,那一大一小正說得有來有去的。
“妞子!”杜小芹忍不住去叫閨女,想著剛才彭大壯他們打的主意,就忍不住後怕,她壓根不敢想如果妞子真被彭大壯給搶了迴去,自己該怎麽辦。
妞子正說到高興處,看到娘和舅媽來了,立即飛身撲過去,歡快地歸巢的幼雀兒一般,“娘!舅媽!”
一頭撲進杜小芹懷裏,杜小芹摟著妞子,摩挲著孩子發頂,眼眶就有些濕潤。
“先生,這次可多虧了你,咱們一家都不知道該怎麽謝你才好了!”季桂月連聲地道謝,杜小芹內向也不善言辭,盡管滿心的謝意,卻也隻跟在季桂月後頭朝著蘇嶽使勁兒點著頭表示附議。
蘇嶽哪裏是計較這些個的人?渾不在意地擺了擺手,“沒事。”
說著眼神朝著妞子示意了一下,意思是別當著孩子的麵兒說這些。季桂月和杜小芹仍然是謝了又謝,才領了妞子迴去。
臨走前,妞子還依依不捨地囑咐蘇嶽:“先生,我迴去就給你送過來,嗷?”
蘇嶽笑著一點頭,“行!”
對於妞子表現出來的善談和積極的交流意願,季桂月和杜小芹是頗為訝異的,妞子在人前總是怯生生、甚或是木訥的,有時隔壁大爺大娘逗逗她,她還總往家裏人身後躲,眼麵前也就和經常處一塊兒的少數那麽幾個人能放開些,蘇先生是個好人不假,可村裏那些皮得緊的男娃娃們誰見了不怕他?偏生妞子卻同他挺投緣。
“妞子,你要給先生送啥啊?”
“小雞!”
季桂月笑得前仰後合,“咋想起來給先生送小雞啊?”
“先生不養雞,咋有肉吃啊?”妞子一本正經,這也算是孩子最直接、樸素的腦迴路了,她瞧著蘇嶽那裏既沒有菜園子也沒有養雞鴨,小小個兒的,倒替蘇嶽擔憂起口糧問題來了。
</br>
此外,山裏有野韭菜、野小蒜,麥田裏有薺薺菜,山卯溝樑上有香椿芽,還有滿山遍野的槐花。
“又是間中一日過,
明朝活計看如何。
拾薪童子歸來晚,
報說南山野菜多。”
野菜的春倒應景,蘇嶽想著,的確是讓人心生歡喜的季節。
一路就這樣小的說著、大的聽著,迴了學堂。
雖然住了半年了,可蘇嶽的屋子冷清依舊。偌大的房間裏最顯眼的擺設就是那個架幾案,架幾案就是現代人口中的書架。“架”和“幾”兩個字可比書架形象得多。“架”是指兩幾共架的一塊案板,而“幾”,最先是香幾,焚香所用,後來使用功能不斷增加,形式上也隨之變為方材。
蘇嶽架幾案上分門別類摞滿了書,幹淨倒是真幹淨,可就是沒什麽人氣兒。妞子是第一次見著這樣
風格的屋子,很是新奇地到處瞧。
第478章 為先生的口糧發愁
不同於學堂課桌椅所用的櫸木,蘇嶽住的兩間屋子,村長特地吩咐了別用“軟木”,比如櫸木或者更次一些的榆木,硬度和強度都不及行話裏的“硬木”。同村長商量後,杜大山定了核桃木。這核桃木從外觀上很容易與楠木搞混淆,細看之下才能出真章。與楠木相比,核桃木表麵的紋理更粗些。相較於楠木的橄欖褐色,核桃木的色澤更接近紅褐色或者金褐色。
著手動工前,杜大山還特意撿了個天氣好的日子到山裏轉了大半天才挑了兩棵適合的“真核桃樹”。這個“真核桃樹”裏的真,並不是真假意思的真,而是為了同“滿洲核桃樹”相區別。“真核桃樹”能長到十幾米高,邊材色稍淺,上了桐油之後幹得慢,但是製成之後木性十分穩定,不易變形或腐朽。
樹根、癭瘤等處還常有特殊花紋,杜大山鋸為薄木後,木材本身的紋理和特質被巧妙運動,與屋裏的筆墨紙硯、書香、墨香共同構成古樸雅致、溫潤細膩的氣息,這種氣息對於妞子而言是生平第一次見,這兒瞧那兒瞧,可即便蘇嶽讓她坐了,她也並不敢真的去坐。
茶壺裏是釅釅的濃茶,苦味極重,小孩子斷然喝不慣的,蘇嶽想了想,家裏左右沒什麽好招待小孩兒吃的,無法,去倒了碗水,裏頭舀了勺糖,好歹算個糖水吧。
等他到晚睡、舀完糖迴來,見妞子仍然拘束地站著呢,“坐啊。”
“先生,這麽多書都是你的嗎?”
“嗯,是啊。”
“虎子哥他們會背的那些都是在這兒學的嗎?”
“走,我帶你到隔壁去瞅瞅。”
妞子巴不得一聲,隔壁柱子被他娘逼著背書的時候,妞子也曾站在院牆的另一邊靜靜聽過,總覺著柱子哥可厲害了,背的那些東西自己一點兒也聽不懂,滿心的佩服和懵懂的艷羨,如今置身在學堂裏自然是十分激動,這個位置上坐一坐,那個課桌上摸一摸,蘇嶽瞧著這小妮子倒也有趣,偶爾也挑了淺顯的三字經之類教她說上幾句。
杜大山擔心杜芊芊迴來家裏沒人,再聽旁人一說彭大壯的事兒肯定得著急,於是就讓季桂月陪著大妹去接妞子。
姑嫂二人到的時候,那一大一小正說得有來有去的。
“妞子!”杜小芹忍不住去叫閨女,想著剛才彭大壯他們打的主意,就忍不住後怕,她壓根不敢想如果妞子真被彭大壯給搶了迴去,自己該怎麽辦。
妞子正說到高興處,看到娘和舅媽來了,立即飛身撲過去,歡快地歸巢的幼雀兒一般,“娘!舅媽!”
一頭撲進杜小芹懷裏,杜小芹摟著妞子,摩挲著孩子發頂,眼眶就有些濕潤。
“先生,這次可多虧了你,咱們一家都不知道該怎麽謝你才好了!”季桂月連聲地道謝,杜小芹內向也不善言辭,盡管滿心的謝意,卻也隻跟在季桂月後頭朝著蘇嶽使勁兒點著頭表示附議。
蘇嶽哪裏是計較這些個的人?渾不在意地擺了擺手,“沒事。”
說著眼神朝著妞子示意了一下,意思是別當著孩子的麵兒說這些。季桂月和杜小芹仍然是謝了又謝,才領了妞子迴去。
臨走前,妞子還依依不捨地囑咐蘇嶽:“先生,我迴去就給你送過來,嗷?”
蘇嶽笑著一點頭,“行!”
對於妞子表現出來的善談和積極的交流意願,季桂月和杜小芹是頗為訝異的,妞子在人前總是怯生生、甚或是木訥的,有時隔壁大爺大娘逗逗她,她還總往家裏人身後躲,眼麵前也就和經常處一塊兒的少數那麽幾個人能放開些,蘇先生是個好人不假,可村裏那些皮得緊的男娃娃們誰見了不怕他?偏生妞子卻同他挺投緣。
“妞子,你要給先生送啥啊?”
“小雞!”
季桂月笑得前仰後合,“咋想起來給先生送小雞啊?”
“先生不養雞,咋有肉吃啊?”妞子一本正經,這也算是孩子最直接、樸素的腦迴路了,她瞧著蘇嶽那裏既沒有菜園子也沒有養雞鴨,小小個兒的,倒替蘇嶽擔憂起口糧問題來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