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東西到了杜芊芊手裏怎麽可能就那麽個單一的吃法?
熬得“咕嘟嘟”冒泡兒的紅糖和芝麻醬抹在兩張烙餅中間,趁熱吃,那股香無法形容。這一口兒有兩個人最愛吃。
一個是杜大山還有一個是順子。
順子每次都吃的嘴一圈兒黑乎乎的,許是張正誠媳婦兒懷著孩子,胃口弱身子又不爽利,自顧不暇,心思放在順子身上就少了不少。
最近順子倒越發粘著櫻子了,而虎子本來就很粘櫻子,有兩個侄兒這麽粘著自己,櫻子不但不嫌煩,還樂此不疲地很,若是下雪天,路上結冰打滑,櫻子就會早上將兩個小子送去學堂,中午接迴來,下午再送迴去,下晌繼續去接,一天四趟,趟趟不落。
全家無人不誇,姑嫂關係也更好了,張正誠媳婦兒隻管照顧好自己肚子裏的孩子就好。張正生媳婦兒也開玩笑道:“櫻子,你這次可幫了大嫂的忙,可惜我趕不上這好時候了。”
“二嫂,那你也趕緊懷呀。”
原本想要打趣櫻子也就這一兩年出嫁了,誰知櫻子亂拳打死老師傅,讓她倒自己紅了臉:“咱們這個小姑子呦,以後得配個心大的姑爺才行。”
有時候櫻子也會拉上杜芊芊和阿青一起去接送,那蘇先生確實是個有耐心、負責任的好老師,沒有因為村裏孩子基礎差而有任何不耐煩。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學堂裏朗朗讀書聲,是杜芊芊很喜歡的《聲律啟蒙》,意境美極了。
三個人聚在學堂窗戶上,蘇先生正在“點書”。“點書”就是學生拿著書,翻到要學習的那一頁,教給先生。先生給他點出句讀。點句讀有專門的工具,比牙籤略粗略長一些,蘇先生手裏拿著的那個是木製的,其他的也有雞骨製的、鐵製的,最高端的是象牙製的。
一頭粗一頭細,兩頭都有一個圓圈。蘇先生用它戳上印泥,往書中斷句的地方一蓋,就是一個圓圈,表示句讀。
孩子們已經適應了蘇先生的教學方式,現在拿起書本看到小圈就知道這表示逗號和句號,而看到大圈就明白這個字用得好的。蘇先生還習慣用硃筆在極精彩之處點上一點以示突出強調。
杜芊芊她們三個看到虎子自己點好了給蘇先生修改,看來句讀點得不錯,虎子受表揚了,嘴咧地大大的,都能看見後槽牙,看上去既高興又得意。
這位蘇先生自打去了杜芊芊家吃過飯幾次飯之後,就同杜家幾個人處得比較熟悉了,杜芊芊來過幾次也對蘇先生的情況看在眼裏,看來自己哥哥真沒誇大,蘇先生那小廚房裏一清二白,偶爾有村民們送過來的自家長的蔬菜或者醃好了的鹹菜,其餘時候經常冷鍋冷灶。
今兒那灶旁的碗裏擺著一塊沒吃完的鍋邊餅,餅邊有點糊底,黑乎乎的,還留著一排整齊的牙印。櫻子看著差點沒笑得岔過氣去,雖然是有點滑稽,可是杜芊芊瞅著卻覺得有些心酸。
難怪杜大山經常要送吃的給蘇先生,這吃的上麵也忒不講究,忒寒磣了些。想著他孤身一人,約莫也是懶得仔細做,將就將就就是一頓了。
後來杜芊芊若是有空,同櫻子早上去送或者晚上去接虎子和順子時,也會順手帶些熱乎的吃食給蘇先生,這位蘇先生一如既往地爽快,帶來就收著,隻是給錢也不含糊。
也不是每次都給,不然一文兩文拿來拿去小家子氣得很。隔上三五日杜大山就會來邀蘇先生去家裏吃上一頓,這時蘇先生就會給上十幾二十文,知道他的脾氣,杜大山他們也不和他虛意推辭,收了便是,讓他吃得也更自在些。
今日杜芊芊給蘇先生帶來的是板栗核桃飯糰。
五月中下旬板栗開始開花,整個花期大概二十四五日,白色的板栗花映襯著綠油油的葉子和長圓形的托葉,小家碧玉般秀氣。將栗子花穗編成姑娘們的長辮子形大中午太陽底下暴曬,到了夏日,取下一辮打火石點燃,縷縷的青煙伴隨著特殊的清香,可驅趕蚊蟲鼠蟻;到了七月上旬,花掉了,小家碧玉當得厭煩了,露出了淡綠色的“小鎧甲”,變成了如假包換的假小子;九月到十月份天氣轉涼之際,也就到了“八月的山楂,十月板栗笑哈哈”的季節,這些“小鎧甲”滿滿咧開了嘴,裏頭三四顆又紅又大的板栗就探出頭來。
第168章 栗子核桃飯糰
那時杜芊芊在山澗裏與鬆鼠一同撿板栗的情形還一一在目,不過用火鉗從地上夾迴來的都做了栗子糖水了,為了存些冬日裏吃,杜芊芊特意挑了一個空閑的下午,站在板栗樹下用竹竿敲打樹枝。
滿樹的栗苞子已經被村裏人敲下去不少,敲板栗最忌諱在樹底下垂直敲打,不然板栗球球帶著滿身的尖刺砸腦門兒上可不是鬧著玩的,杜芊芊小心地用長竹竿呈一個斜角敲打。
撿迴來的板栗如何存儲,村裏人家各有妙招。杜芊芊當然因地製宜地選擇了木屑混藏法。
從杜大山的木匠房裏抓來含水量在百分之三四十的新鮮木屑,而且這裏人有個不知何時傳下來的講究,說是儲存栗子最好用栗子樹的木屑,效果頂好。出處未知,但是杜芊芊試了後效果不錯,比有些人家用的鮮鬆針貯藏要還要好上一些。
雜物房裏通風條件極好,用上次蓋房子用剩下的磚頭圍成長寬各一米、高度四公分的框,框內先鋪上一層半公分後的木屑,接著將完整的栗子果與木屑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合好,倒入框內,上麵繼續覆蓋一公分厚的木屑,這樣儲存的栗子到了翌年開春後仍新鮮如初。
</br>
熬得“咕嘟嘟”冒泡兒的紅糖和芝麻醬抹在兩張烙餅中間,趁熱吃,那股香無法形容。這一口兒有兩個人最愛吃。
一個是杜大山還有一個是順子。
順子每次都吃的嘴一圈兒黑乎乎的,許是張正誠媳婦兒懷著孩子,胃口弱身子又不爽利,自顧不暇,心思放在順子身上就少了不少。
最近順子倒越發粘著櫻子了,而虎子本來就很粘櫻子,有兩個侄兒這麽粘著自己,櫻子不但不嫌煩,還樂此不疲地很,若是下雪天,路上結冰打滑,櫻子就會早上將兩個小子送去學堂,中午接迴來,下午再送迴去,下晌繼續去接,一天四趟,趟趟不落。
全家無人不誇,姑嫂關係也更好了,張正誠媳婦兒隻管照顧好自己肚子裏的孩子就好。張正生媳婦兒也開玩笑道:“櫻子,你這次可幫了大嫂的忙,可惜我趕不上這好時候了。”
“二嫂,那你也趕緊懷呀。”
原本想要打趣櫻子也就這一兩年出嫁了,誰知櫻子亂拳打死老師傅,讓她倒自己紅了臉:“咱們這個小姑子呦,以後得配個心大的姑爺才行。”
有時候櫻子也會拉上杜芊芊和阿青一起去接送,那蘇先生確實是個有耐心、負責任的好老師,沒有因為村裏孩子基礎差而有任何不耐煩。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學堂裏朗朗讀書聲,是杜芊芊很喜歡的《聲律啟蒙》,意境美極了。
三個人聚在學堂窗戶上,蘇先生正在“點書”。“點書”就是學生拿著書,翻到要學習的那一頁,教給先生。先生給他點出句讀。點句讀有專門的工具,比牙籤略粗略長一些,蘇先生手裏拿著的那個是木製的,其他的也有雞骨製的、鐵製的,最高端的是象牙製的。
一頭粗一頭細,兩頭都有一個圓圈。蘇先生用它戳上印泥,往書中斷句的地方一蓋,就是一個圓圈,表示句讀。
孩子們已經適應了蘇先生的教學方式,現在拿起書本看到小圈就知道這表示逗號和句號,而看到大圈就明白這個字用得好的。蘇先生還習慣用硃筆在極精彩之處點上一點以示突出強調。
杜芊芊她們三個看到虎子自己點好了給蘇先生修改,看來句讀點得不錯,虎子受表揚了,嘴咧地大大的,都能看見後槽牙,看上去既高興又得意。
這位蘇先生自打去了杜芊芊家吃過飯幾次飯之後,就同杜家幾個人處得比較熟悉了,杜芊芊來過幾次也對蘇先生的情況看在眼裏,看來自己哥哥真沒誇大,蘇先生那小廚房裏一清二白,偶爾有村民們送過來的自家長的蔬菜或者醃好了的鹹菜,其餘時候經常冷鍋冷灶。
今兒那灶旁的碗裏擺著一塊沒吃完的鍋邊餅,餅邊有點糊底,黑乎乎的,還留著一排整齊的牙印。櫻子看著差點沒笑得岔過氣去,雖然是有點滑稽,可是杜芊芊瞅著卻覺得有些心酸。
難怪杜大山經常要送吃的給蘇先生,這吃的上麵也忒不講究,忒寒磣了些。想著他孤身一人,約莫也是懶得仔細做,將就將就就是一頓了。
後來杜芊芊若是有空,同櫻子早上去送或者晚上去接虎子和順子時,也會順手帶些熱乎的吃食給蘇先生,這位蘇先生一如既往地爽快,帶來就收著,隻是給錢也不含糊。
也不是每次都給,不然一文兩文拿來拿去小家子氣得很。隔上三五日杜大山就會來邀蘇先生去家裏吃上一頓,這時蘇先生就會給上十幾二十文,知道他的脾氣,杜大山他們也不和他虛意推辭,收了便是,讓他吃得也更自在些。
今日杜芊芊給蘇先生帶來的是板栗核桃飯糰。
五月中下旬板栗開始開花,整個花期大概二十四五日,白色的板栗花映襯著綠油油的葉子和長圓形的托葉,小家碧玉般秀氣。將栗子花穗編成姑娘們的長辮子形大中午太陽底下暴曬,到了夏日,取下一辮打火石點燃,縷縷的青煙伴隨著特殊的清香,可驅趕蚊蟲鼠蟻;到了七月上旬,花掉了,小家碧玉當得厭煩了,露出了淡綠色的“小鎧甲”,變成了如假包換的假小子;九月到十月份天氣轉涼之際,也就到了“八月的山楂,十月板栗笑哈哈”的季節,這些“小鎧甲”滿滿咧開了嘴,裏頭三四顆又紅又大的板栗就探出頭來。
第168章 栗子核桃飯糰
那時杜芊芊在山澗裏與鬆鼠一同撿板栗的情形還一一在目,不過用火鉗從地上夾迴來的都做了栗子糖水了,為了存些冬日裏吃,杜芊芊特意挑了一個空閑的下午,站在板栗樹下用竹竿敲打樹枝。
滿樹的栗苞子已經被村裏人敲下去不少,敲板栗最忌諱在樹底下垂直敲打,不然板栗球球帶著滿身的尖刺砸腦門兒上可不是鬧著玩的,杜芊芊小心地用長竹竿呈一個斜角敲打。
撿迴來的板栗如何存儲,村裏人家各有妙招。杜芊芊當然因地製宜地選擇了木屑混藏法。
從杜大山的木匠房裏抓來含水量在百分之三四十的新鮮木屑,而且這裏人有個不知何時傳下來的講究,說是儲存栗子最好用栗子樹的木屑,效果頂好。出處未知,但是杜芊芊試了後效果不錯,比有些人家用的鮮鬆針貯藏要還要好上一些。
雜物房裏通風條件極好,用上次蓋房子用剩下的磚頭圍成長寬各一米、高度四公分的框,框內先鋪上一層半公分後的木屑,接著將完整的栗子果與木屑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合好,倒入框內,上麵繼續覆蓋一公分厚的木屑,這樣儲存的栗子到了翌年開春後仍新鮮如初。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