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昭雲提出了各地安撫難民,恢複生產,輕徭薄稅的建議,政事堂的同平章事、參知政事等,全都點頭讚同,大方向是正確,具體實施,需要政事堂、戶部、各地郡、州、縣的行政部門來執行。
“天下聖明,莫過陛下,此些見解,臣很讚同。”溫博彥率先開口稱讚。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也是覺得陛下之言,很有道理,比他們看得還遠。
連一向剛毅,不會奉承的魏征,都在一旁頻頻點頭,對陛下的‘輕徭薄賦’‘安置流民’的說法,非常讚同認可。
“治大國如烹小鮮,決不像前朝那樣,操之過急,用力過猛,陛下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是本朝之幸,百姓之福!”魏征的話比較公允,其它人聞言,也都在點頭。
羅昭雲聽著這些讚詞,並沒有往心裏去,因為每天聽著臣子恭維的話多了,有些免疫力,不管是發自內心,還是敷衍了事,他現在想要解決的是賦稅問題。
“眼下當務之急,是從哪些門閥、鄉紳、豪門裏,征收更多的賦稅。朕也知道,一些門閥林立,已經存在百年,少的也有數十載,幾代下來,宗族開枝散葉,勢力盤綜錯雜,或在朝廷為官,或霸占一方土地成為豪雄,長年因為這個那個原因,不上稅,而且收了更多佃戶的田地,庇蔭大量人口,這些都是阻止朝廷受賦稅的障礙。”
“此外,一些商戶、富甲們,也該將稅收提一些,依據家產規模,經營規模,進行分級收稅,經營不同大小規模,上稅自然有高有低,明文規定出來,免得地方執行時候,隨便添加或是削減。”
羅昭雲是有所考量的,他熟讀曆史,自然知曉,按人頭收稅非常不公平,因為貧苦百姓,家裏人口雖多,但是耕地少收,加上各種置辦家業,為兒子婚娶等,需要花費很大,存不下多少餘錢和口糧。
相反,那些鄉紳、豪強們,通過各種捷徑,占據了大片土地和財產,還不繳稅,最後使得民間的財富和稅收沒有收入朝廷,反而是被這些地方豪紳勢力給過濾、吸取了,長久下去,一個王朝的社會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導致分崩離析。
比較的辦法,就是推行‘攤丁入畝’,不按人頭稅征繳,而是依靠土地為標準,誰耕作的土地多,就交的多,僅此而已。這樣耕作地少的百姓家裏,多餘的勞動力,就可以釋放不出來,不必過度依靠佃戶耕田,而是變成手工業勞動者,從而促進商業、手工業的發展。
其餘人聽完,神色多少有些不自然,雖然早已猜到,陛下會對門閥不滿,但是,沒想到陛下才立國之初,就打算對門閥要開刀了。
魏征不算門閥出身,隻是出自前朝普通小吏家庭,家道沒落,已經淪為寒門,人到中年,這些年見慣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場景,對門閥勢大,頗為憎恨,說道“此一時彼一時,自魏晉南北朝之後,北周八柱國,以及大大小小的公卿豪門林立,的確對朝廷律法、政策等,有所影響,不受調配。”
“但經過隋末大亂,義軍衝擊,戰爭破壞,古老的門閥也大多人才凋零,勢力大不如前了,一些老輩人物,步入黃土,隻剩下一些隋朝遺留下的中層官員,如今被啟用,但無法像之前的影響力,陛下隻要廣開門路,加大科舉名額,以及建立學府,招收太學生,然後選拔授官補缺,門閥之患就能逐漸拔除,到那時收稅,應該阻力很小了。”
言下之意,眼前要對門閥收稅,恐怕會引起朝廷波動,對穩定不利。但是從長遠角度看,門閥會逐漸被削弱下去。
羅昭雲點點頭,也知道門閥勢力的確到了隋末唐初,經過了天下大亂,已經削減不少,這也給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創造了條件,但是,一些不利因素沒有徹底根除,也是的唐朝中期開始,地方割據厲害,製度出現了大問題卻不自省,最後動亂加劇,徹底滅亡了。
“魏卿的話有道理,門閥的事,並不急於一時之功,但朕推行按田畝收稅,而非人丁數量收稅的想法,卻不會改變,朕給這個政策起了個名兒,叫做‘攤丁入畝’,你們迴去也要商議一下,與檢索百姓人口,丈量各縣耕地,具體哪些在豪紳手裏,都要摸清楚了,接下來才好推行。一旦此事運作得好,等若改變以往了朝廷收稅的模式,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於國於民都大有裨益,爾等皆為忠君之士,賢才俊臣,當為朕分憂,為國出力,為天下蒼生謀福才是。”
長孫無忌、魏征、房玄齡、杜如晦、諸遂良等人,腦海裏還在揣摩‘攤丁入畝’的感念,忽然聽到陛下後麵如此器重和抬舉的話,都忍不住彎身拱手道:“臣等竭盡全力,絕無怠慢之心!”
“那就好!”羅昭雲掃了幾人一眼,語重心長道:“爾等之中,大多年輕之輩,年不過三旬,雖閱曆與經驗有限,但才學與能力,朕是信得過的。但諸卿卻不能自滿,更不能因此出外對其它官員傲慢,以為得君重視便無禮百官,朕不允許此等事件發生。”
“臣等明白。”諸人點頭稱是。
羅昭雲想了一下,又道:“你們迴去研究一下,當前國庫緊缺,朕的意思,先從淮南一帶下手,控製淮南淮北的鹽場,將那裏的粗鹽石,按照朕在西北煉鹽的手法,製作細鹽,在淮南、齊魯之地,流通使用,這樣能夠額外賺取大量錢貫,此外,那裏的桑、茶、紡織等,都要盡快恢複,並且大規模生產,滿足各地需求,多餘的還能與番邦貿易,兌換金銀貨幣和中原稀缺之物......”
各方麵想法,羅昭雲都說了出來,具體如何執行、操作,需要這些政事堂的官員來研究討論了,結合目前的中原形勢,還有百姓接受程度,製定方案,加快推行。
“天下聖明,莫過陛下,此些見解,臣很讚同。”溫博彥率先開口稱讚。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也是覺得陛下之言,很有道理,比他們看得還遠。
連一向剛毅,不會奉承的魏征,都在一旁頻頻點頭,對陛下的‘輕徭薄賦’‘安置流民’的說法,非常讚同認可。
“治大國如烹小鮮,決不像前朝那樣,操之過急,用力過猛,陛下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是本朝之幸,百姓之福!”魏征的話比較公允,其它人聞言,也都在點頭。
羅昭雲聽著這些讚詞,並沒有往心裏去,因為每天聽著臣子恭維的話多了,有些免疫力,不管是發自內心,還是敷衍了事,他現在想要解決的是賦稅問題。
“眼下當務之急,是從哪些門閥、鄉紳、豪門裏,征收更多的賦稅。朕也知道,一些門閥林立,已經存在百年,少的也有數十載,幾代下來,宗族開枝散葉,勢力盤綜錯雜,或在朝廷為官,或霸占一方土地成為豪雄,長年因為這個那個原因,不上稅,而且收了更多佃戶的田地,庇蔭大量人口,這些都是阻止朝廷受賦稅的障礙。”
“此外,一些商戶、富甲們,也該將稅收提一些,依據家產規模,經營規模,進行分級收稅,經營不同大小規模,上稅自然有高有低,明文規定出來,免得地方執行時候,隨便添加或是削減。”
羅昭雲是有所考量的,他熟讀曆史,自然知曉,按人頭收稅非常不公平,因為貧苦百姓,家裏人口雖多,但是耕地少收,加上各種置辦家業,為兒子婚娶等,需要花費很大,存不下多少餘錢和口糧。
相反,那些鄉紳、豪強們,通過各種捷徑,占據了大片土地和財產,還不繳稅,最後使得民間的財富和稅收沒有收入朝廷,反而是被這些地方豪紳勢力給過濾、吸取了,長久下去,一個王朝的社會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導致分崩離析。
比較的辦法,就是推行‘攤丁入畝’,不按人頭稅征繳,而是依靠土地為標準,誰耕作的土地多,就交的多,僅此而已。這樣耕作地少的百姓家裏,多餘的勞動力,就可以釋放不出來,不必過度依靠佃戶耕田,而是變成手工業勞動者,從而促進商業、手工業的發展。
其餘人聽完,神色多少有些不自然,雖然早已猜到,陛下會對門閥不滿,但是,沒想到陛下才立國之初,就打算對門閥要開刀了。
魏征不算門閥出身,隻是出自前朝普通小吏家庭,家道沒落,已經淪為寒門,人到中年,這些年見慣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場景,對門閥勢大,頗為憎恨,說道“此一時彼一時,自魏晉南北朝之後,北周八柱國,以及大大小小的公卿豪門林立,的確對朝廷律法、政策等,有所影響,不受調配。”
“但經過隋末大亂,義軍衝擊,戰爭破壞,古老的門閥也大多人才凋零,勢力大不如前了,一些老輩人物,步入黃土,隻剩下一些隋朝遺留下的中層官員,如今被啟用,但無法像之前的影響力,陛下隻要廣開門路,加大科舉名額,以及建立學府,招收太學生,然後選拔授官補缺,門閥之患就能逐漸拔除,到那時收稅,應該阻力很小了。”
言下之意,眼前要對門閥收稅,恐怕會引起朝廷波動,對穩定不利。但是從長遠角度看,門閥會逐漸被削弱下去。
羅昭雲點點頭,也知道門閥勢力的確到了隋末唐初,經過了天下大亂,已經削減不少,這也給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創造了條件,但是,一些不利因素沒有徹底根除,也是的唐朝中期開始,地方割據厲害,製度出現了大問題卻不自省,最後動亂加劇,徹底滅亡了。
“魏卿的話有道理,門閥的事,並不急於一時之功,但朕推行按田畝收稅,而非人丁數量收稅的想法,卻不會改變,朕給這個政策起了個名兒,叫做‘攤丁入畝’,你們迴去也要商議一下,與檢索百姓人口,丈量各縣耕地,具體哪些在豪紳手裏,都要摸清楚了,接下來才好推行。一旦此事運作得好,等若改變以往了朝廷收稅的模式,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於國於民都大有裨益,爾等皆為忠君之士,賢才俊臣,當為朕分憂,為國出力,為天下蒼生謀福才是。”
長孫無忌、魏征、房玄齡、杜如晦、諸遂良等人,腦海裏還在揣摩‘攤丁入畝’的感念,忽然聽到陛下後麵如此器重和抬舉的話,都忍不住彎身拱手道:“臣等竭盡全力,絕無怠慢之心!”
“那就好!”羅昭雲掃了幾人一眼,語重心長道:“爾等之中,大多年輕之輩,年不過三旬,雖閱曆與經驗有限,但才學與能力,朕是信得過的。但諸卿卻不能自滿,更不能因此出外對其它官員傲慢,以為得君重視便無禮百官,朕不允許此等事件發生。”
“臣等明白。”諸人點頭稱是。
羅昭雲想了一下,又道:“你們迴去研究一下,當前國庫緊缺,朕的意思,先從淮南一帶下手,控製淮南淮北的鹽場,將那裏的粗鹽石,按照朕在西北煉鹽的手法,製作細鹽,在淮南、齊魯之地,流通使用,這樣能夠額外賺取大量錢貫,此外,那裏的桑、茶、紡織等,都要盡快恢複,並且大規模生產,滿足各地需求,多餘的還能與番邦貿易,兌換金銀貨幣和中原稀缺之物......”
各方麵想法,羅昭雲都說了出來,具體如何執行、操作,需要這些政事堂的官員來研究討論了,結合目前的中原形勢,還有百姓接受程度,製定方案,加快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