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之後,突厥指定的計劃,開始實施,草原上各部落的壯年男子,帶上了弓箭、馬刀,一個月的口糧,還有備用那匹,開始集結,朝著指定地點匯聚。
數日之內,來自草原上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的人馬,開始集合完畢,足足二十萬騎士,其中每名突厥戰士,都是一名弓箭手,馬匹四十萬,組合整編在一起後,在始畢可汗的統領下,開始南征。
轟隆隆——
萬馬奔騰的場景,地動山搖,氣勢雄渾。
遠遠望去,寒光碩動,兵甲如林,塵煙滾滾,聲勢浩蕩,所向披靡的氣勢,銳不可當!
朔方郡一帶,烽煙燃燒,守衛的士卒開始示警,但是不敢抵抗,因為守軍的力量太少了,隻能堅壁不出,好在突厥大軍並沒有對沿途的城池進攻,而是快速穿行而過,繞過一些要塞和主要城池,直插向延安郡,避開作戰耽擱時間,隻求速度行軍!
斥候開始紛紛向長安快馬報信,給長安城帶來了新的緊張氣氛。
兵部、樞密院、青影衛等部門,幾乎同時得到了消息,將加急情報,送往宮內。
羅昭雲召集了樞密院樞密使、簽書院事,兵部尚書、侍郎,政事堂的參知政事,還有起草文書的中書省舍人,連夜在宮內議事。
來護兒、長孫順德、溫彥博、陳稜、房玄齡、諸遂良、長孫無忌、魏征等重要大臣,值得羅昭雲信賴的親信,都傳喚入宮了。
雖然羅昭雲早就預料到突厥來襲,也提前做了部署,但是,畢竟兵戈乃國之大事,需要格外重視起來,各部門都運作支撐,後方穩定,前方才能無後顧之憂地大戰。
皇宮,勤政殿!
殿堂中央有一座高大的青銅暖爐,暖爐呈七層寶塔狀,塔身鑲金鏤空,琉璃重簷覆頂,非常的氣派、美觀。暖爐裏炭火燃燒著,炭塊不時發出輕微的碎裂聲,雖然開春了,但是殿內還是有些清冷,暖爐還沒有取消。
羅昭雲吩咐太監寺人給,這些大臣賜了錦墩兒,眾人盤坐下來,討論此次突厥來犯的危機。
“突厥再次來襲,帶兵二十萬,加上劉武周人馬,和梁師都、李軌的殘部等,保守估計,有二十五到三十萬兵馬,他們並不攻打城關,而是繞道而行,看架勢直逼長安城而來。”羅昭雲臉色冷峻地說了出來。
得知這個驚人消息後,長孫順德、溫彥博等人,全都臉色大變,對突厥的威脅觀念早就根深蒂固,幾乎到了談虎色變的程度。
突厥在隋代時候就是邊患,由來已久,它是匈奴的一個分支,曾歸附於柔然,為其煉鐵奴,是阿史那氏,後來突厥開始壯大,征服鐵勒部落,先後擊敗柔然等大小部落,稱霸草原,然後對準中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虎視眈眈,形成強大的威脅,西魏、北周無暇抗爭,都是和親、納貢的政策,獲取突厥的支持,免遭攻擊。
在隋朝建立初年,突厥更加強大,而隋初國力單薄,難以硬碰硬對攻,便采取修築長城,駐兵固守的戰略,後來又使用長孫晟“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策略,離間分化了東西突厥,削弱了草原力量,直到十年前,楊素率領隋軍那一場經典大戰,徹底擊退突厥主力,收服了東部突厥,歸附了隋朝廷。
不過,草原的突厥人,受教育程度較低,可不像中原人遵守誠信,他們隻信奉拳頭實力,當大隋鼎聲時候,便臣服依附,當大隋出現危機時候,始畢可汗便來個雁門關之圍,差點把隋煬帝給困死在雁門。
後來大隋分崩離析,天下大亂,突厥趁機扶持中原割據勢力,從這些諸侯王手裏,獲取了不少金銀珠寶、中原糧食、布帛等等,得到巨大好處。他自然不願意見到,中原再有大一統的帝國出現,所以,始畢可汗覺得大華國已經成為他的心腹之患,此次出兵,算是蓄謀已久。
兵部尚書來護兒抱拳道:“陛下,突厥狼子野心,早就對中原之地垂涎不已,這次見大華的氣勢已經,不甘心讓大華順利統一南北,所以,要偷襲長安城的打算,必須要力戰到底,迎麵痛擊突厥的侵犯!”
兵部侍郎諸遂良抱拳道:“來大人所言有理,突厥這次奔襲的目的,已經明了,不攻擊那些城池,不掠奪財富,卻孤軍深入,直奔長安城而來,這是突厥的目的!”
“有道理!”
“不錯,突厥打的這個算盤!”
其餘大臣,都紛紛附議,認同這個觀點。
樞密院副使陳祾道:“陛下,當下如何派兵,派何人領軍去阻擋突厥,尤為關鍵。臣以為,當前朝廷可用將才,唯有屈突通可擔任此職,他在前朝,有過於突厥作戰的幾次經曆,論帶兵打仗、軍中威望,都可以勝任。”
長孫順德、辛公義等人,都是隋代兩朝臣子,自然都清楚屈突通的才能,目前大華南北都有戰事,將帥分散,老一輩將軍大多在亂世中折損,仍健在的將軍,也隻有屈突通、來護兒等幾位,的確數屈突通比較適合,其餘將軍都是被羅昭雲破格提拔,還沒有得到大戰沉澱和驗證,與突厥這等大規模戰役,恐怕威望不足,難以信服。
“屈突通大人,的確非常適合!”右仆射溫彥博也這樣建議道。
羅昭雲微微一笑道:“諸位不必心急,其實在去年底,朕就收到突厥要南侵的消息,雖然並不確信,但是關乎國運命脈,朕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已經未雨綢繆,調派了一些人馬陸續前往北地郡、延安郡等,駐紮待命!所以,突厥來襲,朕並不擔憂,反而早就等候多時了,至於帶兵人選,也有安排了。”
“哦,陛下早就有所布局?”眾人吃驚,這件事非同小可,馬虎不得,臣子們擔心君王好麵子,說的假大空,不利於解決問題。
禦史台的禦史大夫魏征,比較剛正一些,率先問道:“不知陛下何時得到消息,派兵之事,是否屬實?臣魏征,鬥膽請陛下詳實說出,讓我等也好安心,準確掌握時局,方能為陛下分憂解難。”
數日之內,來自草原上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的人馬,開始集合完畢,足足二十萬騎士,其中每名突厥戰士,都是一名弓箭手,馬匹四十萬,組合整編在一起後,在始畢可汗的統領下,開始南征。
轟隆隆——
萬馬奔騰的場景,地動山搖,氣勢雄渾。
遠遠望去,寒光碩動,兵甲如林,塵煙滾滾,聲勢浩蕩,所向披靡的氣勢,銳不可當!
朔方郡一帶,烽煙燃燒,守衛的士卒開始示警,但是不敢抵抗,因為守軍的力量太少了,隻能堅壁不出,好在突厥大軍並沒有對沿途的城池進攻,而是快速穿行而過,繞過一些要塞和主要城池,直插向延安郡,避開作戰耽擱時間,隻求速度行軍!
斥候開始紛紛向長安快馬報信,給長安城帶來了新的緊張氣氛。
兵部、樞密院、青影衛等部門,幾乎同時得到了消息,將加急情報,送往宮內。
羅昭雲召集了樞密院樞密使、簽書院事,兵部尚書、侍郎,政事堂的參知政事,還有起草文書的中書省舍人,連夜在宮內議事。
來護兒、長孫順德、溫彥博、陳稜、房玄齡、諸遂良、長孫無忌、魏征等重要大臣,值得羅昭雲信賴的親信,都傳喚入宮了。
雖然羅昭雲早就預料到突厥來襲,也提前做了部署,但是,畢竟兵戈乃國之大事,需要格外重視起來,各部門都運作支撐,後方穩定,前方才能無後顧之憂地大戰。
皇宮,勤政殿!
殿堂中央有一座高大的青銅暖爐,暖爐呈七層寶塔狀,塔身鑲金鏤空,琉璃重簷覆頂,非常的氣派、美觀。暖爐裏炭火燃燒著,炭塊不時發出輕微的碎裂聲,雖然開春了,但是殿內還是有些清冷,暖爐還沒有取消。
羅昭雲吩咐太監寺人給,這些大臣賜了錦墩兒,眾人盤坐下來,討論此次突厥來犯的危機。
“突厥再次來襲,帶兵二十萬,加上劉武周人馬,和梁師都、李軌的殘部等,保守估計,有二十五到三十萬兵馬,他們並不攻打城關,而是繞道而行,看架勢直逼長安城而來。”羅昭雲臉色冷峻地說了出來。
得知這個驚人消息後,長孫順德、溫彥博等人,全都臉色大變,對突厥的威脅觀念早就根深蒂固,幾乎到了談虎色變的程度。
突厥在隋代時候就是邊患,由來已久,它是匈奴的一個分支,曾歸附於柔然,為其煉鐵奴,是阿史那氏,後來突厥開始壯大,征服鐵勒部落,先後擊敗柔然等大小部落,稱霸草原,然後對準中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虎視眈眈,形成強大的威脅,西魏、北周無暇抗爭,都是和親、納貢的政策,獲取突厥的支持,免遭攻擊。
在隋朝建立初年,突厥更加強大,而隋初國力單薄,難以硬碰硬對攻,便采取修築長城,駐兵固守的戰略,後來又使用長孫晟“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策略,離間分化了東西突厥,削弱了草原力量,直到十年前,楊素率領隋軍那一場經典大戰,徹底擊退突厥主力,收服了東部突厥,歸附了隋朝廷。
不過,草原的突厥人,受教育程度較低,可不像中原人遵守誠信,他們隻信奉拳頭實力,當大隋鼎聲時候,便臣服依附,當大隋出現危機時候,始畢可汗便來個雁門關之圍,差點把隋煬帝給困死在雁門。
後來大隋分崩離析,天下大亂,突厥趁機扶持中原割據勢力,從這些諸侯王手裏,獲取了不少金銀珠寶、中原糧食、布帛等等,得到巨大好處。他自然不願意見到,中原再有大一統的帝國出現,所以,始畢可汗覺得大華國已經成為他的心腹之患,此次出兵,算是蓄謀已久。
兵部尚書來護兒抱拳道:“陛下,突厥狼子野心,早就對中原之地垂涎不已,這次見大華的氣勢已經,不甘心讓大華順利統一南北,所以,要偷襲長安城的打算,必須要力戰到底,迎麵痛擊突厥的侵犯!”
兵部侍郎諸遂良抱拳道:“來大人所言有理,突厥這次奔襲的目的,已經明了,不攻擊那些城池,不掠奪財富,卻孤軍深入,直奔長安城而來,這是突厥的目的!”
“有道理!”
“不錯,突厥打的這個算盤!”
其餘大臣,都紛紛附議,認同這個觀點。
樞密院副使陳祾道:“陛下,當下如何派兵,派何人領軍去阻擋突厥,尤為關鍵。臣以為,當前朝廷可用將才,唯有屈突通可擔任此職,他在前朝,有過於突厥作戰的幾次經曆,論帶兵打仗、軍中威望,都可以勝任。”
長孫順德、辛公義等人,都是隋代兩朝臣子,自然都清楚屈突通的才能,目前大華南北都有戰事,將帥分散,老一輩將軍大多在亂世中折損,仍健在的將軍,也隻有屈突通、來護兒等幾位,的確數屈突通比較適合,其餘將軍都是被羅昭雲破格提拔,還沒有得到大戰沉澱和驗證,與突厥這等大規模戰役,恐怕威望不足,難以信服。
“屈突通大人,的確非常適合!”右仆射溫彥博也這樣建議道。
羅昭雲微微一笑道:“諸位不必心急,其實在去年底,朕就收到突厥要南侵的消息,雖然並不確信,但是關乎國運命脈,朕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已經未雨綢繆,調派了一些人馬陸續前往北地郡、延安郡等,駐紮待命!所以,突厥來襲,朕並不擔憂,反而早就等候多時了,至於帶兵人選,也有安排了。”
“哦,陛下早就有所布局?”眾人吃驚,這件事非同小可,馬虎不得,臣子們擔心君王好麵子,說的假大空,不利於解決問題。
禦史台的禦史大夫魏征,比較剛正一些,率先問道:“不知陛下何時得到消息,派兵之事,是否屬實?臣魏征,鬥膽請陛下詳實說出,讓我等也好安心,準確掌握時局,方能為陛下分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