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起,顧嬋便開始與韓拓通信。
一來一往的雙人互動當然比自說自話的獨角戲有趣得多,不管是悠然居住在京師侯府的顧嬋,還是身在隨時有變故突發的擒孤山大營中的韓拓,都一日比一日更期盼每晚收到信的那一刻。
有人甜蜜,有人愁苦,被韓拓徇私挪用的軍情信使們往返不斷,百思不能理解,為何此次戰役,緊急軍情如此之多?
八月初三是寧國公七十大壽。
寧國公府給姻親永昭侯府遞的請柬是闔府統請。
於是,除了八月九日便要入貢院參加秋闈的顧鬆,侯府其餘人等皆浩浩蕩蕩前去赴宴。
寧國公早已不再做官,兒子又不爭氣,孫子更不著調,但好歹他還是皇後娘娘的親生父親,平日裏攀附結交的人從來不曾少過,壽宴時更是奉承送禮的好時機,自是熱鬧非比尋常。
顧嬋並未將寧浩在幽州時的惡行告訴任何人,如今雖有韓拓讓她不必再擔心的話語,卻不可能完全沒有防備。
她命碧苓、碧落與紅樺三個人絕對不許離身,更跟在寧氏與馮鸞身邊寸步不離,能做的防範她都做了,那日也確實事事順利,無風無浪。
對寧氏來說,卻並非如此。
宴席上,布菜的丫鬟失手碰翻酒盞,沾濕了寧氏的衣裙。
這裏是寧氏的娘家,她也無需旁人引路,自行前往未出閣前居住的院落收拾妥當。
此處雖然久未住人,但仍舊幹淨整潔,可見並未疏於灑掃。
她脫下外衫,交予巧月拿去淨房洗淨烘幹,箱籠裏有早兩年留存在此的衣衫,此時拿出傳上,但到底不十分合身,不適宜迴到酒席,隻留在房內等待。
室內一應家具擺設都與寧氏出閣前分毫不差,她拉開榻幾抽屜,果見其中的有兩本書冊,正隨手翻閱打發時間。
忽聽“砰”一聲巨響,似有重物撞上院門。
跟著有人扯著嗓子道:“哎,你小心點啊。”
“怕什麽,這院子裏又沒人。”
伴著對話還有窸窸窣窣的腳步聲。
寧氏坐的矮榻憑窗而設。
那窗非普通的合扇窗,而是上沿固定,打開時從下沿由內向外支起,素日裏負責打掃的仆婦們清早做完功夫,便將部分窗子支起一道縫通風,到傍晚時分再來關起。
寧氏從窗縫側麵望出去,隻見
三個小廝模樣的少年摸進院內,其中兩個一前一後抬著個裹了白布的長形物體,另外一人扛著三隻鐵鍁。
他們在一棵梧桐樹前停步,將那物體往地上一拋。
那物體似乎很重,落地時又是“砰”一聲響。
樹下沙土被震得揚起,塵煙落下,可清晰見到白色布簾掀起一角,露出一隻纖細的戴著紅玉鐲的手來。
寧氏心裏咯噔一下,立刻明白撞到的可不是什麽好事。
那三個小廝動作十分麻利,一眨眼已分發過鐵鍁,在樹下挖起土坑來。
挖不兩下,其中一人忽然抬頭往寧氏這邊看來,寧氏連忙側轉身隱在合攏的窗扇之後。
“我總覺得那邊有人盯著看。”
他一發話,另兩人皆停下動作。
“這院子沒人住十幾二十年了,鬼才看著你。”其中一人嗤笑道。
第三人聞言也笑道:“鬼在你們下麵。”邊說邊用鐵鍁指了指白布下的屍首。
“我可不怕她看著我,冤有頭債有主,她要是死不瞑目就找少爺去,橫豎跟咱們沒關係。”
“哎,你說少爺這是怎麽了,從前不過霸占姑娘,壞人清白,怎麽現在上過他床的都活不成?”
“嘿嘿,采.陰.補.陽你聽過麽,沒看少爺一日細嫩過一日,都是叫女人元.陰給滋補的。”
……
三人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已將屍首埋好,揚長離去。
寧氏隻覺一個頭能有五個大。
寧浩從前那些行徑已夠令人唾棄,如今再加上草菅人命,簡直無藥可救。
但對方到底是她親外甥,寧氏最先想到的還是規勸教誨,而不是去告發他。
可是,由誰來管教寧浩也是個問題。
她第一個就想到了寧皇後,寧國公夫人死的早,寧皇後自幼便是弟妹的主心骨,當年寧氏與顧景吾的親事便是寧皇後做主的。
第二天一早寧氏便遞牌子進宮,將事情盡數告訴寧皇後。
“死的是何人?”寧皇後聽後問道。
寧氏不知,自然答不上。
“好吧,我會管束他的,你別太憂心。”
如果死的隻是家中婢子,寧皇後並不覺得有那麽嚴重,不過她也懂得在看到災禍苗頭時將其掐死在萌芽妝態的道理。
寧浩奉召進
宮,可他自幼被縱容慣了,對大姑母的訓話完全不當一迴事,矢口抵賴道:“我又不是故意的,我哪裏知道她們嬌弱成那般,磕一下碰一下便沒了。”
“心甘情願的女子難道你還找不到麽?何必非得用強。”寧皇後又勸,饒是她已生過三子,同侄子討論這種話題也不是一點都不難堪的。
但問題的症結根本不在於此,寧浩如今身殘,卻又滿心憤懣不甘,逮到入眼的女子便可勁兒□□禍害,事後又怕對方將自己秘密泄露,這才痛下殺手。
“事情並不像二姑母說得那般嚴重,”寧浩雖然行事不靠譜,卻還有些急智,甚至因為壞事做得多,還掌握了一套自辯栽贓的本事,“她是報複我呢。”
寧皇後皺眉道:“她報複你什麽,你是她親侄子,她都是為你好。”
“她女兒跟她親還是我跟她親?”寧浩問道。
寧皇後不解,“又關璨璨什麽事?”
“在幽州的時候,我看到璨璨落水便將她救起,誰知她誤以為我欲對她不軌……”
寧皇後當然不信,寧浩的花花腸子整個京師有誰不知道,她訓道:“你平時胡鬧也就算了,璨璨是你的表妹,你也不肯放過?何況她都訂了親……”
“那又怎樣,我對璨璨是真心的,我想娶她,二姑母卻一心想讓她嫁給靖王,大姑母,那靖王同您可不是一條心,咱們才是一家人。”
除了栽贓嫁禍,寧浩還懂得挑撥人心。
寧皇後當然不願顧嬋嫁給韓拓,可寧浩這個人……
一邊是親侄子,一邊是親外甥女,手心手背都是肉,她願意滿足寧浩的願望,卻也不想糟蹋了顧嬋。
何況,若真能取消靖王與顧嬋的婚約,寧皇後還是更希望把顧嬋嫁給韓啟,就如寧浩說得那般,侄子再親也沒有兒子親。
若因長輩教訓幾句便會收斂行為,那便不是寧浩了。
何況,無端端被叫進宮中訓示,他心中極不爽快,又不能像從前那樣走正常男人的途徑發泄,最終在數日後闖出彌天大禍來。
八月十五中秋節晚宴,皇親國戚齊聚宮中,本是其樂融融團圓夜,晉王妃卻在禦花園裏一頭撞在假山石上自盡了。
屍身衣衫不整,皮膚滿是青紫,下.身更是血肉模糊,一見便知是被男子欺侮過的。
元和帝大怒,下令徹查,揪出來寧浩曾在禦花園遊蕩。
還不等將人帶進宮審問,晉王已得了消息,激憤之下提劍闖入寧國公府,斬殺了寧浩不算,連寧禮與寧國公都被他斬傷。
寧浩若真是罪魁禍首,那便死有餘辜,可寧禮和寧國公與此事無幹係,寧皇後當然不會輕饒,最終逼得元和帝將晉王貶為庶人,圈禁在行宮之中。
晉王年少氣盛,連遭打擊,轉不過彎來,在前往行宮途中一命嗚唿,有人說是自盡,也有傳言說是寧皇後派人下手。
貴妃自此一病不起,不過月餘,也跟著小兒子和兒媳去了。
元和帝頒旨召楚王韓善進宮為母奔喪,聖旨擬好送走,元和帝人也跟著病倒。
半個月後,楚王到達京師城外,隨他同來的,還有旗下八萬軍隊。
楚王是元和帝第五子,今年二十一歲,封地位於山西大同,雖不似靖王那般戰功顯赫,但也與瓦剌有過數次交鋒經驗。
他帶兵將京師團團包圍,卻不攻城,開出條件,要父皇將害死他母妃、弟弟與弟婦的真兇緝拿歸案,屆時他自然領兵撤退,不然便要親自入城抓人。
而他言辭激烈,有心者聽來句句都直指寧皇後。
元和帝這會兒被氣得都起不來床,哪裏有精力管這些事。
自元和帝生病後,便由太子監國,太子當然不會抓自己親娘,於是調動京營迎戰。
可惜楚王戰術厲害,他雖不主動出擊,被襲擊時卻毫不手軟,京營軍隊少有實戰經驗,連連戰敗,潰不成軍。
雙方僵持不下。
皇家醜聞瞞得嚴實,京師中的百姓自然無法得知。
但是京師被圍困,出入不得,卻瞞不住任何人。
隨著時間流逝,城內物資漸漸消耗殆盡,人心愈加浮動,秩序混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太子本就文弱,重壓之下,數病齊發,頗有些心力憔悴,難以支撐監國重任。
十月末,京師下了大雪,城中已開始有家貧者饑寒交迫、凍死街頭。
為了搶奪糧食與禦寒衣物,有些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專門攻擊富戶高門,永昭侯府也是他們的目標之一。
侯府的侍衛全是永昭侯一手挑選訓練,精良可比皇城禁軍,平頭百姓當然不是對手。
但為保萬全,女眷們還是被全部集中起來,統一住進永和堂裏。
白日裏哪都不能去,眾人隻能坐在堂屋裏邊閑聊邊
做針線。
大抵是因有朝不保夕之感,那些俗物比較便不再重要,薛氏如今也不話裏帶刺,無事生非,反而因為她嘴皮子最利落,俏皮話說得多,成了最有趣的人物。
“……她那麽一說吧,我的心碎的,跟餃子餡似的。”
薛氏話音才落,大家已笑做一團。
齊氏嗔道:“瞧你這比方打的,以後還讓不讓人吃餃子了,一吃就想起裏麵和的全是你的心。”
薛氏迴道:“要是哪一天咱們家真的揭不開鍋了,不吃你們也得吃,那些鄉下遭到旱災澇災的,還有易兒而食的習俗呢。”
蔣老太太蹙眉道:“快別講這些可怕的事兒,還有孩子們呢,多說些有樂趣的。”
顧嬋和馮鸞圍在盧湘身旁逗著剛滿月的小侄女。
小丫頭躺在繈褓裏,嘰咕嘰咕地吐著泡泡,分毫感覺不到外間緊張的氣氛。
顧嬋滿心憂慮,自從楚王圍城後,她與韓拓的聯係也被阻斷。
她既擔心韓拓在戰場上的安危,又難免焦慮京師如今的境況,畢竟,前世沒有這件事。
寧浩的惡行是在韓啟登基之後,晉王斬殺寧浩時,楚王正在領軍抗擊瓦剌,分.身不及,韓啟借機縮減軍需供應,害楚王大敗,戰死沙場。
不知今世此節最終要如何化解。
顧嬋暗暗歎氣,原來重活一世,她所能掌握的也不過是少數前世發生過,已知因果的事情,對於這些未曾發生過的,根本一籌莫展,毫無對策。
四更時分,轟隆一聲巨響打破深夜的靜謐。
百姓們紛紛起床查看,朵朵火雲從天邊升起,照亮了夜空。
跟著,又有接二連三的巨響出現,大家都明白過來,這是炮聲。
“楚王攻城了!楚王攻城了!”
傳言迅速散播開來,其中有說不出的喜悅,百姓們隻想早些自圍城之困中解脫出來。
永昭侯自有其信息渠道,收到傳書後迴到永和堂裏,看著聚在院內的一家大小,宣布道:“靖王得勝班師,在城外與楚王開戰。”
聲音平緩無波,聽不出是喜是憂。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顧嬋:這是重生麽?為啥前世造反的家夥,這輩子變成大英雄???
韓拓:前世本王不是英雄麽?
顧嬋:前世你圍城的時候怎麽沒人從後麵打你呢?
韓拓:現在忙,不跟你計較,等本王進城你就知道怕了,嘿嘿嘿~~~~~
顧楓:不管幾世,姐夫絕對是個傳說!
一來一往的雙人互動當然比自說自話的獨角戲有趣得多,不管是悠然居住在京師侯府的顧嬋,還是身在隨時有變故突發的擒孤山大營中的韓拓,都一日比一日更期盼每晚收到信的那一刻。
有人甜蜜,有人愁苦,被韓拓徇私挪用的軍情信使們往返不斷,百思不能理解,為何此次戰役,緊急軍情如此之多?
八月初三是寧國公七十大壽。
寧國公府給姻親永昭侯府遞的請柬是闔府統請。
於是,除了八月九日便要入貢院參加秋闈的顧鬆,侯府其餘人等皆浩浩蕩蕩前去赴宴。
寧國公早已不再做官,兒子又不爭氣,孫子更不著調,但好歹他還是皇後娘娘的親生父親,平日裏攀附結交的人從來不曾少過,壽宴時更是奉承送禮的好時機,自是熱鬧非比尋常。
顧嬋並未將寧浩在幽州時的惡行告訴任何人,如今雖有韓拓讓她不必再擔心的話語,卻不可能完全沒有防備。
她命碧苓、碧落與紅樺三個人絕對不許離身,更跟在寧氏與馮鸞身邊寸步不離,能做的防範她都做了,那日也確實事事順利,無風無浪。
對寧氏來說,卻並非如此。
宴席上,布菜的丫鬟失手碰翻酒盞,沾濕了寧氏的衣裙。
這裏是寧氏的娘家,她也無需旁人引路,自行前往未出閣前居住的院落收拾妥當。
此處雖然久未住人,但仍舊幹淨整潔,可見並未疏於灑掃。
她脫下外衫,交予巧月拿去淨房洗淨烘幹,箱籠裏有早兩年留存在此的衣衫,此時拿出傳上,但到底不十分合身,不適宜迴到酒席,隻留在房內等待。
室內一應家具擺設都與寧氏出閣前分毫不差,她拉開榻幾抽屜,果見其中的有兩本書冊,正隨手翻閱打發時間。
忽聽“砰”一聲巨響,似有重物撞上院門。
跟著有人扯著嗓子道:“哎,你小心點啊。”
“怕什麽,這院子裏又沒人。”
伴著對話還有窸窸窣窣的腳步聲。
寧氏坐的矮榻憑窗而設。
那窗非普通的合扇窗,而是上沿固定,打開時從下沿由內向外支起,素日裏負責打掃的仆婦們清早做完功夫,便將部分窗子支起一道縫通風,到傍晚時分再來關起。
寧氏從窗縫側麵望出去,隻見
三個小廝模樣的少年摸進院內,其中兩個一前一後抬著個裹了白布的長形物體,另外一人扛著三隻鐵鍁。
他們在一棵梧桐樹前停步,將那物體往地上一拋。
那物體似乎很重,落地時又是“砰”一聲響。
樹下沙土被震得揚起,塵煙落下,可清晰見到白色布簾掀起一角,露出一隻纖細的戴著紅玉鐲的手來。
寧氏心裏咯噔一下,立刻明白撞到的可不是什麽好事。
那三個小廝動作十分麻利,一眨眼已分發過鐵鍁,在樹下挖起土坑來。
挖不兩下,其中一人忽然抬頭往寧氏這邊看來,寧氏連忙側轉身隱在合攏的窗扇之後。
“我總覺得那邊有人盯著看。”
他一發話,另兩人皆停下動作。
“這院子沒人住十幾二十年了,鬼才看著你。”其中一人嗤笑道。
第三人聞言也笑道:“鬼在你們下麵。”邊說邊用鐵鍁指了指白布下的屍首。
“我可不怕她看著我,冤有頭債有主,她要是死不瞑目就找少爺去,橫豎跟咱們沒關係。”
“哎,你說少爺這是怎麽了,從前不過霸占姑娘,壞人清白,怎麽現在上過他床的都活不成?”
“嘿嘿,采.陰.補.陽你聽過麽,沒看少爺一日細嫩過一日,都是叫女人元.陰給滋補的。”
……
三人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已將屍首埋好,揚長離去。
寧氏隻覺一個頭能有五個大。
寧浩從前那些行徑已夠令人唾棄,如今再加上草菅人命,簡直無藥可救。
但對方到底是她親外甥,寧氏最先想到的還是規勸教誨,而不是去告發他。
可是,由誰來管教寧浩也是個問題。
她第一個就想到了寧皇後,寧國公夫人死的早,寧皇後自幼便是弟妹的主心骨,當年寧氏與顧景吾的親事便是寧皇後做主的。
第二天一早寧氏便遞牌子進宮,將事情盡數告訴寧皇後。
“死的是何人?”寧皇後聽後問道。
寧氏不知,自然答不上。
“好吧,我會管束他的,你別太憂心。”
如果死的隻是家中婢子,寧皇後並不覺得有那麽嚴重,不過她也懂得在看到災禍苗頭時將其掐死在萌芽妝態的道理。
寧浩奉召進
宮,可他自幼被縱容慣了,對大姑母的訓話完全不當一迴事,矢口抵賴道:“我又不是故意的,我哪裏知道她們嬌弱成那般,磕一下碰一下便沒了。”
“心甘情願的女子難道你還找不到麽?何必非得用強。”寧皇後又勸,饒是她已生過三子,同侄子討論這種話題也不是一點都不難堪的。
但問題的症結根本不在於此,寧浩如今身殘,卻又滿心憤懣不甘,逮到入眼的女子便可勁兒□□禍害,事後又怕對方將自己秘密泄露,這才痛下殺手。
“事情並不像二姑母說得那般嚴重,”寧浩雖然行事不靠譜,卻還有些急智,甚至因為壞事做得多,還掌握了一套自辯栽贓的本事,“她是報複我呢。”
寧皇後皺眉道:“她報複你什麽,你是她親侄子,她都是為你好。”
“她女兒跟她親還是我跟她親?”寧浩問道。
寧皇後不解,“又關璨璨什麽事?”
“在幽州的時候,我看到璨璨落水便將她救起,誰知她誤以為我欲對她不軌……”
寧皇後當然不信,寧浩的花花腸子整個京師有誰不知道,她訓道:“你平時胡鬧也就算了,璨璨是你的表妹,你也不肯放過?何況她都訂了親……”
“那又怎樣,我對璨璨是真心的,我想娶她,二姑母卻一心想讓她嫁給靖王,大姑母,那靖王同您可不是一條心,咱們才是一家人。”
除了栽贓嫁禍,寧浩還懂得挑撥人心。
寧皇後當然不願顧嬋嫁給韓拓,可寧浩這個人……
一邊是親侄子,一邊是親外甥女,手心手背都是肉,她願意滿足寧浩的願望,卻也不想糟蹋了顧嬋。
何況,若真能取消靖王與顧嬋的婚約,寧皇後還是更希望把顧嬋嫁給韓啟,就如寧浩說得那般,侄子再親也沒有兒子親。
若因長輩教訓幾句便會收斂行為,那便不是寧浩了。
何況,無端端被叫進宮中訓示,他心中極不爽快,又不能像從前那樣走正常男人的途徑發泄,最終在數日後闖出彌天大禍來。
八月十五中秋節晚宴,皇親國戚齊聚宮中,本是其樂融融團圓夜,晉王妃卻在禦花園裏一頭撞在假山石上自盡了。
屍身衣衫不整,皮膚滿是青紫,下.身更是血肉模糊,一見便知是被男子欺侮過的。
元和帝大怒,下令徹查,揪出來寧浩曾在禦花園遊蕩。
還不等將人帶進宮審問,晉王已得了消息,激憤之下提劍闖入寧國公府,斬殺了寧浩不算,連寧禮與寧國公都被他斬傷。
寧浩若真是罪魁禍首,那便死有餘辜,可寧禮和寧國公與此事無幹係,寧皇後當然不會輕饒,最終逼得元和帝將晉王貶為庶人,圈禁在行宮之中。
晉王年少氣盛,連遭打擊,轉不過彎來,在前往行宮途中一命嗚唿,有人說是自盡,也有傳言說是寧皇後派人下手。
貴妃自此一病不起,不過月餘,也跟著小兒子和兒媳去了。
元和帝頒旨召楚王韓善進宮為母奔喪,聖旨擬好送走,元和帝人也跟著病倒。
半個月後,楚王到達京師城外,隨他同來的,還有旗下八萬軍隊。
楚王是元和帝第五子,今年二十一歲,封地位於山西大同,雖不似靖王那般戰功顯赫,但也與瓦剌有過數次交鋒經驗。
他帶兵將京師團團包圍,卻不攻城,開出條件,要父皇將害死他母妃、弟弟與弟婦的真兇緝拿歸案,屆時他自然領兵撤退,不然便要親自入城抓人。
而他言辭激烈,有心者聽來句句都直指寧皇後。
元和帝這會兒被氣得都起不來床,哪裏有精力管這些事。
自元和帝生病後,便由太子監國,太子當然不會抓自己親娘,於是調動京營迎戰。
可惜楚王戰術厲害,他雖不主動出擊,被襲擊時卻毫不手軟,京營軍隊少有實戰經驗,連連戰敗,潰不成軍。
雙方僵持不下。
皇家醜聞瞞得嚴實,京師中的百姓自然無法得知。
但是京師被圍困,出入不得,卻瞞不住任何人。
隨著時間流逝,城內物資漸漸消耗殆盡,人心愈加浮動,秩序混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太子本就文弱,重壓之下,數病齊發,頗有些心力憔悴,難以支撐監國重任。
十月末,京師下了大雪,城中已開始有家貧者饑寒交迫、凍死街頭。
為了搶奪糧食與禦寒衣物,有些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專門攻擊富戶高門,永昭侯府也是他們的目標之一。
侯府的侍衛全是永昭侯一手挑選訓練,精良可比皇城禁軍,平頭百姓當然不是對手。
但為保萬全,女眷們還是被全部集中起來,統一住進永和堂裏。
白日裏哪都不能去,眾人隻能坐在堂屋裏邊閑聊邊
做針線。
大抵是因有朝不保夕之感,那些俗物比較便不再重要,薛氏如今也不話裏帶刺,無事生非,反而因為她嘴皮子最利落,俏皮話說得多,成了最有趣的人物。
“……她那麽一說吧,我的心碎的,跟餃子餡似的。”
薛氏話音才落,大家已笑做一團。
齊氏嗔道:“瞧你這比方打的,以後還讓不讓人吃餃子了,一吃就想起裏麵和的全是你的心。”
薛氏迴道:“要是哪一天咱們家真的揭不開鍋了,不吃你們也得吃,那些鄉下遭到旱災澇災的,還有易兒而食的習俗呢。”
蔣老太太蹙眉道:“快別講這些可怕的事兒,還有孩子們呢,多說些有樂趣的。”
顧嬋和馮鸞圍在盧湘身旁逗著剛滿月的小侄女。
小丫頭躺在繈褓裏,嘰咕嘰咕地吐著泡泡,分毫感覺不到外間緊張的氣氛。
顧嬋滿心憂慮,自從楚王圍城後,她與韓拓的聯係也被阻斷。
她既擔心韓拓在戰場上的安危,又難免焦慮京師如今的境況,畢竟,前世沒有這件事。
寧浩的惡行是在韓啟登基之後,晉王斬殺寧浩時,楚王正在領軍抗擊瓦剌,分.身不及,韓啟借機縮減軍需供應,害楚王大敗,戰死沙場。
不知今世此節最終要如何化解。
顧嬋暗暗歎氣,原來重活一世,她所能掌握的也不過是少數前世發生過,已知因果的事情,對於這些未曾發生過的,根本一籌莫展,毫無對策。
四更時分,轟隆一聲巨響打破深夜的靜謐。
百姓們紛紛起床查看,朵朵火雲從天邊升起,照亮了夜空。
跟著,又有接二連三的巨響出現,大家都明白過來,這是炮聲。
“楚王攻城了!楚王攻城了!”
傳言迅速散播開來,其中有說不出的喜悅,百姓們隻想早些自圍城之困中解脫出來。
永昭侯自有其信息渠道,收到傳書後迴到永和堂裏,看著聚在院內的一家大小,宣布道:“靖王得勝班師,在城外與楚王開戰。”
聲音平緩無波,聽不出是喜是憂。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顧嬋:這是重生麽?為啥前世造反的家夥,這輩子變成大英雄???
韓拓:前世本王不是英雄麽?
顧嬋:前世你圍城的時候怎麽沒人從後麵打你呢?
韓拓:現在忙,不跟你計較,等本王進城你就知道怕了,嘿嘿嘿~~~~~
顧楓:不管幾世,姐夫絕對是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