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拓走後每日皆有一封信送到顧嬋手上,信中記述十分詳盡,包括他途中見聞、日常起居,軍中瑣事,甚至偶爾報喜……軍隊取得了某場戰事的勝利之類。

    總之,令顧嬋讀起來如同一路跟隨他出征,兩人從來未曾分開一般。

    顧嬋從不迴信,卻將每封信仔細收在金漆木雕花鳥紋的八寶匣裏。

    如此攢了六十餘封時,顧景吾收到了調職令。

    那日顧景吾迴到家中,也不說話,隻從懷裏摸出個牛皮紙信封往寧氏手中一塞。

    寧氏不知丈夫何意,但見火漆已開,想來丈夫看過內容,並不忌諱自己閱讀,便將信紙抽出,約略一看,麵露喜色道:“這就迴去了,這麽突然?還沒到官員考核之時呢。”

    她有些不可置信,外放的官員雖說終會迴京,但時間不定,兩三年者有之,五年七年者亦有之。顧景吾到幽州還不足兩年,從時間上來說相當短,也足見元和帝對他的器重。

    顧景吾道:“聽聞是戶部尚書提出告老還鄉,才臨時出現空缺,七月中旬便要到任。”

    戶部尚書品階為正二品,顧景吾官升一級。

    寧氏心中亦喜亦憂。

    喜的是眼前,顧鬆八月將參加北直隸鄉試,原定提前一月迴京,這會子全家一起動身,寧氏便不必擔心兒子備考其間無人照料。

    憂的則是將來,原以為明年顧嬋出嫁後,自己還能在幽州陪伴一段時日,如今卻是不能了,不禁擔心起女兒剛剛出嫁後身份轉換未全適應時的種種問題。

    好消息總是傳得最快,未開晚飯,闔府上下便都得知此事。

    顧嬋毫不意外,因這與前世的情況完全相同。

    馮鸞則有意外之喜,因為不必與丈夫分離。但她娘家人都在幽州,勢必會有離愁。

    姑嫂兩個一同給章靜琴去了一封信,最主要的目的是告訴她將來送信需得送去京師永昭侯府。小姐妹三個雖身處異地,但感情不變,鴻雁傳書未曾間斷。

    顧嬋動念寫信給韓拓,已提了筆,一撇眼見到窗外院中正在練拳的紅樺,又覺所有事情自然有人向他報備,何需她再多說一遍,於是便將筆擱下,指揮起碧落、碧苓兩個打點行裝。

    七日後,顧家五口啟程上路,浩浩蕩蕩的馬車隊伍頂著盛夏豔陽,一日不過走上百裏路,行程十分緩慢,直到七月初二才抵達京師。

    永昭侯得了信,

    帶同全家老小一起在大門前迎接。

    各人互相見過禮,男人們自去書房敘話,女眷們則簇擁著侯夫人蔣老太太一同迴到後院永和堂裏。

    堂屋當中鋪著白虎皮,兩旁分列共十六把紫檀雕花燈掛椅,三房人依序落座,顧嬋則陪蔣氏坐在正中矮榻上。

    “……瞧瞧我們璨璨越大越好看……”蔣老太太有三個親孫子,卻隻有顧嬋一個親孫女,又快兩年沒見,當然稀罕不過來,摟在身前上下打量,“好像瘦了一些。”

    其實根本沒瘦,顧嬋抽條長個兒,比離京時高了快一個頭,看起來苗條而已。

    “我是想祖母想的,”顧嬋隻管往蔣氏懷裏鑽著撒嬌,“想的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蔣老太太笑道:“那今天好好吃一頓,我叫廚房做了你最喜歡的汽鍋雞、蜜汁火方,今晚你得吃三碗飯。”

    轉頭向坐在左首次位寧氏道:“這些年辛苦你了,我看你把老三照顧的很好,孩子們也教的好,侯爺前些天正叨念楓哥兒在軍中立了功呢。”

    隻有女人把家裏打點妥當了,男人在外麵才能安心掙功名,所以蔣老太太認為顧景吾升遷與顧楓立功都與寧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蔣老太太是個明事理,賞罰分明的婆母,兒媳做得不好,她直言教誨指點,兒媳做得好,她從來不吝獎賞鼓勵。

    寧氏自謙道:“母親謬讚了,相夫教子是媳婦的本分。”

    左首首座坐的是顧景盛的妻子,永昭侯的長媳齊氏,她聞言道:“三弟妹快別謙虛了。我也聽世子爺提了,說是楓哥兒小小年紀智勇雙全,這次立的是大功,班師時定要封賞升品階的。”

    禮尚往來,齊氏稱讚顧楓,寧氏自然也要誇獎顧榕,“他這算什麽呀,哪裏比得了榕哥兒,打小兒就是兄弟幾個裏麵最出息的,如今才二十就官至四品,而且馬上要當爹了,真真兒是福祿雙全呢。”

    左首正一團和氣,右首卻發出一聲嗤笑,“我看楓哥兒也是個打小兒就有出息的。可別說你們沒人記得,那年父親書房走水是誰的傑作?迴頭上了金鑾殿,聖上問起:怎麽就你能突襲成功燒了敵軍大營的糧草呢?咱們楓哥兒就這麽答:陛下,都說三歲定八十,微臣五歲時就拿祖父的百歲福壽龜與名家字畫練過手了。嗬嗬嗬……”

    這枚不和諧因子是永昭侯的二兒媳,庶出子顧景言的妻子薛氏。

    蔣老太太氣定神閑,麵不改色,直接將她忽

    略,招招手叫馮鸞上前,又叫服侍自己的徐嫲嫲取來一早準備好的見麵禮,那是一套鑲金祖母綠頭麵,其貴重自不必說。

    待馮鸞乖乖巧巧地謝過禮,蔣老太太拉她也坐在自己身側,“我年紀越大越中意斯文溫柔的小姑娘,老三媳婦,你選的這個孩子合我眼緣。”

    顧嬋扭著蔣老太太手臂道:“祖母是有了孫媳婦就忘了乖孫女麽?今日都沒有我的禮物……”

    蔣老太太伸指在她額頭上一點,“瞧瞧這小沒良心的,從小到大你從我這兒得的好東西還少麽?送個見麵禮給你嫂子也要吃味?想要什麽就自己到我房裏揀去,不過你可悠著點,要是全揀光了,來年我可沒的給你添嫁妝了。”

    在座幾人聞言都笑了起來。

    顧嬋不過是哄著祖母開心逗趣而已,這會兒效果達到了,便笑著嗔道:“那可不行,我的頭抬嫁妝肯定是祖母的,您可不能不給。”

    薛氏看看一左一右偎在婆母身旁的兩個姑娘,再看看坐在自己下首木頭人一樣的顧姍,撇嘴道:“大嫂馬上要抱孫子,三弟妹今年娶媳婦明年嫁女兒,你們都是福氣人,可憐我命苦福薄,珊姐兒都及笄了還沒說上親事。”

    除了新進門的馮鸞,其他人全聽得明白,薛氏話裏有話,在埋怨蔣老太太呢。

    這其中緣由說來話長。

    蔣老太太的祖父與父親都曾任內閣首輔,兄長如今官至太子太保,正經書香門第出身,最是講求賢德。

    她身為嫡母,麵子上一碗水端平,從來未曾虧待過顧景言這個庶子,從小便是自己的兩個兒子有什麽顧景言就一定會有同樣的。

    可是,人生裏有許多事情並非父母能夠一手安排的。

    顧家三兄弟的分別便是在成年後漸漸凸顯出來。

    顧景盛與顧景吾也許是遺傳了外祖家的讀書天分,前後腳金榜題名,又承襲侯府一脈的圓滑與手腕,總之官運一路亨通,婚姻也都如意。

    顧景言麽,差了就不是那麽一星半點。

    他讀書不成,便跟著父親在軍中曆練。本來也算得一條康莊大道,但時運不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上戰場便中了流矢,跛了腳。

    腿腳有殘疾,當然不能留在軍中。永昭侯給他謀了個文職差使,可事情又迴到最初的因由上——顧景言實在不是讀書的料,這其中一個外在表現是他靜不下心來,坐不住,哪怕腿瘸了站不久,心性卻分毫不會改變。

    日子久了,當差便成了苦差事,打從心眼裏不願去,顧景言借著腿疾三天兩頭告假,不告假的時候又錯漏百出,終於把差事給丟了,從此閑賦在家。

    顧景言舒服了,卻為難壞了蔣老太太,因為這時候顧景言到了該說親的年紀。

    本來庶子就難說上好人家,何況還是個吃閑飯、擺明沒前途的庶子。

    蔣老太太最初還本著不虧待庶子的心,要給他在有限的範圍裏選個最好的姑娘,到最後才發現根本沒什麽所謂的範圍,因為門戶相當或者稍微差一些的人家裏,根本沒有願意把姑娘嫁給他的。

    於是,她的目標就此變成不管是什麽人家什麽姑娘,總之要找到一個肯嫁給顧景言的。

    這才有了薛氏的出現。

    薛氏的父親是工部員外郎,五品官,官職不大不小,但年紀大了點兒,五十歲,沒什麽再繼續升遷的可能。

    當然,這本來也不大妨礙薛氏嫁個更好的郎君,可惜她有個不大厚道的嫡母,更可惜她自己眼皮子淺,看中了侯府的家世。

    薛氏家中姐妹多,從小與人比較慣了,出嫁前她得意不已,因為姐妹裏沒有誰的婆家能比得上永昭侯府門第高。

    嫁過來之後便不一樣,因為薛氏比較的對象從姐妹變成妯娌。

    比出身,齊氏是平陽侯府的嫡長女,寧氏是寧國公府的嫡次女,嫡姐還是當朝皇後,薛氏立刻比兩人矮了一大截兒。

    比丈夫,顧景盛是世子,將來要承爵位,而且那年他剛從文職轉武職,調任京衛指揮使司的指揮同知,不到三十歲已經是從三品大員了,顧景吾呢,在翰林院做學士,正五品,跟薛氏她爹一個品階,可是人家顧景吾當時還沒到二十歲……薛氏梗著一口氣看看自己丈夫,顧景言正在簷廊下頭鬥蛐蛐兒呢……這落差就不是一般大了。

    薛氏倒也會變通,拚爹拚丈夫拚不過,還有孩子不是,她抱著滿滿的希望過了十多年,也隻生出來顧姍一個女兒。

    今日永和堂裏的對話句句踩到薛氏痛腳,她沒兒子,奔前程掙功名兒媳婦抱孫子這輩子她通通絕緣,她有女兒,可比顧姍小八個月的顧嬋明年都要嫁人了,嫁的還是皇子,她的女兒卻連個靠譜的夫婿人選都沒有。

    這樣一來,薛氏當然急得跳腳,說怪話掃興算什麽,她恨不得等將來顧嬋三朝迴門時叫顧姍直接往靖王懷裏跳,到時候混上個側妃,品階雖然沒有顧嬋高,起碼姑爺是同

    一個,多少還能拚一拚,不至於像她那個丈夫——至死無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嬌百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磐並收藏千嬌百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