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夜,已經如濃稠的墨硯,深沉得化不開了,
大地,也已經沉睡,
除了一輪皎月還在當空靜靜地掛著,除了微風還在屋外輕輕地吹著,除了屋內偶爾的傳出的一兩聲夢囈,鄭家大院仍是寂靜無聲的。
見坐在床前模糊的人影雙手依稀是在合十,他的嘴中還在喃喃地念叨著佛號,像是被感染了一般鄭彥卿原本提心吊膽一般的情緒也漸漸地平複了下來,“慈航大師,不知您這深夜到訪所謂何事?莫非您老還真要捉了我去廟裏做和尚不成!但是,您老上次不還說時機未到麽?難道今夜時機便成熟了不成?”
鄭彥卿實在有些拿不準這個來路莫名的老和尚此行到底抱著什麽目的過來的,是真的對自己青睞有加,非要劫走自己做和尚,還是另有打算,隻得硬起頭皮問上一句。
“阿彌陀佛,小施主好生厲害,在這月色朦朧之下,單憑聲音就能認出貧僧,實在讓人佩服、佩服啊!”慈航又喧了聲佛號,語氣依舊帶著不溫不火般的祥和,“貧僧上次確實說過時機不到,即便今時今日,對貧僧與施主而言亦不是見麵的好時機,是故貧僧才會選擇這般情形前來探望施主。不過,貧僧此行深夜到訪卻不是為了來度施主化佛,而是受了老友相托,特來為施主說道一個故事罷了!”
“噢?”鄭彥卿頓時被慈航說的糊塗了,“敢問大師,到底是您那位故友如此看得起在下,竟令您不惜深夜來訪,不知大師可否相告?”
“嗬嗬,小施主果然不似常人,單問貧僧那雇主的來曆,全然不顧貧僧這腹中的故事。端是一針見血啊!”慈航的聲音略略提高,但仍是祥和一片,“不過那人對貧僧千叮萬囑,不欲告知施主他的名諱。且此時施主即便知曉了那人的來曆,也是有弊無利。不若,施主先聽聽貧僧帶來的這個故事吧!”
“如此,雁卿便恭敬不如從命了,還請大師不吝賜教!”鄭彥卿見他態度堅決,不大願意告訴自己實情,隻好妥協。
“阿彌陀佛,既如此,施主便稍安勿躁,貧僧這就與施主說來。”慈航見鄭雁卿已是同意,便接著說道:“欲說此事,還要從我佛門與道家曆代相爭之事提起。我佛自東漢年間由西域天竺傳入咱們中土漢地,就以教義斐同,與咱們本土道教產生了不少衝突。隻是漢朝立國以儒學為本,舉國內外都在處處打壓諸子百家的言論思想。是故,佛道之間雖偶有爭執,但因懼怕朝廷起禍自身,也不敢以此做大,隻是以口舌之利彼此抵萎罷了!”
“唉!”說到這慈航像是有些懷念一般,略微一頓,口中默誦了幾聲佛號才平複下來,“這般情況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皇室失勢、群雄並起,儒學因戰火紛爭暫時失去了其主導地位為止。諸子百家見此情形都以為其翻身之時將至,均派出了各自門人中的俊傑之士參與當時的戰亂之中,輔佐各自心中天子的人選。然我佛、道之間雖部分教義有所不同,但是其重心仍是以其善行教化天下蒼生為己任,無論是教義還是其他都不大適合當時諸侯,雖說道家出了張牛角之類的門徒為禍蒼生,可是後來諸侯間都忙碌著爭搶地盤,也不再問暇此事了。所以那一場百家之禍,我佛、道都極其僥幸地逃過一劫。後來曹氏與司馬氏雖然相繼一統中原建立國家,然而諸子百家繼秦漢之禍後,那場戰禍又再次傷及他們的根本,即使是儒家也已然不能再像當初那般強勢壓人了。而佛、道卻在那場戰火中,悄然無聲地汲取到不少善民信眾,聲勢也愈加的壯大,我們也從當初隻能仰人鼻息、艱難度日的境地,漸漸地走到人前來。”
“大師,這對你們而言不是很好麽?”
鄭彥卿雖說清楚後來的曆史走向,但也知道慈航深夜到訪對自己說這番話一定有他的深意,便趁著他失神之際,順勢問了一句。
“咳!”若是此時光線再亮些,鄭彥卿一定能看到一向波瀾不驚地慈航,竟罕見地露出一抹苦笑,“施主有所不知,雖說我佛、道聲勢比以前壯大不少,但是彼此間的爭鬥也隨之演變的更是慘烈了!由當初的口舌詆委,到後來開壇變法,再到私下武力打壓。我佛、道之爭真是愈來愈是慘重!曆朝曆代暫且不說,隻道前朝蒙元時的那場佛、道論法就是及其慘烈了。”
鄭彥卿暗暗想到,“果然說到這了”曆史係出身的他又如何不清楚那場號稱佛、道之間最悲慘的一次碰撞,當初在外族人的幫助下道家險勝佛門成了當時元朝的國教,而佛們因此則損失慘重。
慈航也不理會還在沉思的鄭彥卿,又接著說道:“那場佛、道論法,本來就不大公平,當初元人剛入中原不久,道家就背信棄義地置天下漢民於不過,暗地裏早已投靠了他們。而所謂的論法大會,不過是道家門徒在元人的幫助與默許之下,集中我佛精英弟子,好一網打盡罷了。當初所有的僧眾早就知曉那場論法無論勝負,我佛終會遭到打壓。即便如此佛們仍是以極大的尊重派出了自己最傑出的門徒過去參加那場道家的陰謀,本以為結局仍像以前那般最多不過遭人羞辱罷了!卻沒想到,事後,道家狼子野心竟險些將到場的所有僧眾暗地裏屠戮殆盡,而天下僧侶亦是被他們與元人貴族奴役經年,佛門千年典籍更是險些被負炬一空,這、這可都是我佛曆年存留的底蘊呐!他們竟以,乃夷狄之教,以為夷狄文化低落,不及華夏故不當信從為由來殘害我等信眾!真是可笑之極!”
說到這慈航像是覺得自己的語氣不妥,趕緊又安撫心緒,過了一會才接著說下去,“然,辛得後來明太祖皇帝趁勢而起,從外族鐵蹄之下解救了天下蒼生,才使得我佛從亢重之奴役之下得以存留。然,我佛雖略有轉圜,但底蘊卻仍是痛失。是故,才有了後來佛門主持重新修撰佛門經典的盛事,貧僧不才,亦是有幸參與其中!”
“大師,您又把我給繞糊塗了!您老說了這些個佛道之爭的事宜,又與雁卿何幹呢?我不過是一稚子頑童而已,總不會危害爾等吧?!”鄭彥卿實在有些忍耐不住,這才將心中的疑竇問了出來。
“嗬嗬,小施主稍安勿躁,貧僧接下來說的便和施主有幹係了!”慈航稍稍安撫了一下鄭彥卿,才又說道:“小施主有所不知,自那場蒙元佛道相爭,我佛家失利被道門迫害後,兩教之間就已經結下不共戴天之仇了!佛道之間明裏暗裏做了許多不大光彩的下作事,彼此攻委對方,且愈演愈烈。後來雖說在大明曆代皇室的調節之下,才漸漸止住勢頭,但也隻是暫時的表象罷了,私下裏彼此仍是較量不斷。然而,道教及時是在大明亦是被曆代皇帝尊為國教,頗是倚重。是故,在所有爭端之中,無論對錯,我佛總是弱勢的那一方!我等佛門僧眾雖說都已光複佛門教統為己任,然而幾十載的時光消磨,已是不見希望了!”
說到這,慈航的情緒又一次低落起來,然而後來說的話,卻有些讓他癲狂了,“就在貧僧已是絕望之際,小施主的橫空出世,竟然貧僧再次看到了希翼。小施主信手胡撰的《西遊釋厄傳》雖然不是我佛經典,但是卻極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即使是不通文章之輩亦能為之所吸引,這簡直就是上天賜予宣揚我佛的奇書啊!我等行僧即便耗盡一生心力,最多也隻能度化善民百千餘人,而此書一出,又何愁這大明萬萬百姓不重新信仰我佛!這、這真是天助我也!哈哈,小施主你行如此功績,簡直是我佛的人間行走啊!貧僧與佛門諸多僧眾簡直無以為報,還請施主能受貧僧一拜!”
說著,慈航便起身像鄭彥卿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鄭彥卿雖然有心阻攔,但是身體卻有些困乏無力,他知道自己定是被慈航做了手腳才會如此,也不再掙紮,隻得勸道:“大師過譽了,《西遊》不過是我閑暇時信手之作,遣詞造句皆是平淡,實在上不了台麵,大師如此大禮,真是羞煞雁卿了!隻是,即便我做出《西遊》的話本,又與你們佛道之間有何聯係呢?還請大師不吝相告,為我解惑!”
慈航施完了禮數,便重新起身,接著說道:“施主好糊塗啊!你當真不知,我佛自蒙元開始,早已式微,善民信眾也大不如前了,尤其今朝那道家又攜裹朝堂之勢暗壓我佛,我等僧眾實在再難與之抗衡!許多門眾都險些喪失信仰,欲靠身廟堂貴族亦或道家門庭,幸得施主施手相助,如今我佛才有些迴複顏色,否則真是不堪設想!”說到這慈航又微微躬身向鄭彥卿施了一禮,“施主此舉雖說無心,然而不經意間卻搭救我等佛眾與水火之間,端是稱得上大恩大德。隻是如此以來,施主卻又在不經意間已然得罪了道家信眾,在他們看來,施主這般行事已然選擇站列到我佛門這邊與之相抗了。”
“呃!”鄭彥卿被慈航說的有些無語,自己不過是無聊做了個話本解悶罷了,哪有想這麽多!“大師,我不過**歲的稚子罷了,這道家的人素來以積德行善的麵目示人,總該不會為難雁卿吧!”
“唉!”慈航微微歎了一氣,“正因為施主少年英才,這道門才斷然不會輕易放過施主的。稚子之齡便能作出《西遊》,又相繼作出《清平樂》、《長相思》、《畫堂春》、《臨江仙》、《菩薩蠻》、《憶江南》的少年英才即便是放在我佛門對立,亦然不會樂意的!”
“怎麽會?”
鄭彥卿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真是想得簡單了。
“阿彌陀佛!”慈航又唱了一聲佛號,想安撫下情緒有些失控的鄭彥卿,“小施主,你已經大禍臨頭了!”
夜,已經如濃稠的墨硯,深沉得化不開了,
大地,也已經沉睡,
除了一輪皎月還在當空靜靜地掛著,除了微風還在屋外輕輕地吹著,除了屋內偶爾的傳出的一兩聲夢囈,鄭家大院仍是寂靜無聲的。
見坐在床前模糊的人影雙手依稀是在合十,他的嘴中還在喃喃地念叨著佛號,像是被感染了一般鄭彥卿原本提心吊膽一般的情緒也漸漸地平複了下來,“慈航大師,不知您這深夜到訪所謂何事?莫非您老還真要捉了我去廟裏做和尚不成!但是,您老上次不還說時機未到麽?難道今夜時機便成熟了不成?”
鄭彥卿實在有些拿不準這個來路莫名的老和尚此行到底抱著什麽目的過來的,是真的對自己青睞有加,非要劫走自己做和尚,還是另有打算,隻得硬起頭皮問上一句。
“阿彌陀佛,小施主好生厲害,在這月色朦朧之下,單憑聲音就能認出貧僧,實在讓人佩服、佩服啊!”慈航又喧了聲佛號,語氣依舊帶著不溫不火般的祥和,“貧僧上次確實說過時機不到,即便今時今日,對貧僧與施主而言亦不是見麵的好時機,是故貧僧才會選擇這般情形前來探望施主。不過,貧僧此行深夜到訪卻不是為了來度施主化佛,而是受了老友相托,特來為施主說道一個故事罷了!”
“噢?”鄭彥卿頓時被慈航說的糊塗了,“敢問大師,到底是您那位故友如此看得起在下,竟令您不惜深夜來訪,不知大師可否相告?”
“嗬嗬,小施主果然不似常人,單問貧僧那雇主的來曆,全然不顧貧僧這腹中的故事。端是一針見血啊!”慈航的聲音略略提高,但仍是祥和一片,“不過那人對貧僧千叮萬囑,不欲告知施主他的名諱。且此時施主即便知曉了那人的來曆,也是有弊無利。不若,施主先聽聽貧僧帶來的這個故事吧!”
“如此,雁卿便恭敬不如從命了,還請大師不吝賜教!”鄭彥卿見他態度堅決,不大願意告訴自己實情,隻好妥協。
“阿彌陀佛,既如此,施主便稍安勿躁,貧僧這就與施主說來。”慈航見鄭雁卿已是同意,便接著說道:“欲說此事,還要從我佛門與道家曆代相爭之事提起。我佛自東漢年間由西域天竺傳入咱們中土漢地,就以教義斐同,與咱們本土道教產生了不少衝突。隻是漢朝立國以儒學為本,舉國內外都在處處打壓諸子百家的言論思想。是故,佛道之間雖偶有爭執,但因懼怕朝廷起禍自身,也不敢以此做大,隻是以口舌之利彼此抵萎罷了!”
“唉!”說到這慈航像是有些懷念一般,略微一頓,口中默誦了幾聲佛號才平複下來,“這般情況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皇室失勢、群雄並起,儒學因戰火紛爭暫時失去了其主導地位為止。諸子百家見此情形都以為其翻身之時將至,均派出了各自門人中的俊傑之士參與當時的戰亂之中,輔佐各自心中天子的人選。然我佛、道之間雖部分教義有所不同,但是其重心仍是以其善行教化天下蒼生為己任,無論是教義還是其他都不大適合當時諸侯,雖說道家出了張牛角之類的門徒為禍蒼生,可是後來諸侯間都忙碌著爭搶地盤,也不再問暇此事了。所以那一場百家之禍,我佛、道都極其僥幸地逃過一劫。後來曹氏與司馬氏雖然相繼一統中原建立國家,然而諸子百家繼秦漢之禍後,那場戰禍又再次傷及他們的根本,即使是儒家也已然不能再像當初那般強勢壓人了。而佛、道卻在那場戰火中,悄然無聲地汲取到不少善民信眾,聲勢也愈加的壯大,我們也從當初隻能仰人鼻息、艱難度日的境地,漸漸地走到人前來。”
“大師,這對你們而言不是很好麽?”
鄭彥卿雖說清楚後來的曆史走向,但也知道慈航深夜到訪對自己說這番話一定有他的深意,便趁著他失神之際,順勢問了一句。
“咳!”若是此時光線再亮些,鄭彥卿一定能看到一向波瀾不驚地慈航,竟罕見地露出一抹苦笑,“施主有所不知,雖說我佛、道聲勢比以前壯大不少,但是彼此間的爭鬥也隨之演變的更是慘烈了!由當初的口舌詆委,到後來開壇變法,再到私下武力打壓。我佛、道之爭真是愈來愈是慘重!曆朝曆代暫且不說,隻道前朝蒙元時的那場佛、道論法就是及其慘烈了。”
鄭彥卿暗暗想到,“果然說到這了”曆史係出身的他又如何不清楚那場號稱佛、道之間最悲慘的一次碰撞,當初在外族人的幫助下道家險勝佛門成了當時元朝的國教,而佛們因此則損失慘重。
慈航也不理會還在沉思的鄭彥卿,又接著說道:“那場佛、道論法,本來就不大公平,當初元人剛入中原不久,道家就背信棄義地置天下漢民於不過,暗地裏早已投靠了他們。而所謂的論法大會,不過是道家門徒在元人的幫助與默許之下,集中我佛精英弟子,好一網打盡罷了。當初所有的僧眾早就知曉那場論法無論勝負,我佛終會遭到打壓。即便如此佛們仍是以極大的尊重派出了自己最傑出的門徒過去參加那場道家的陰謀,本以為結局仍像以前那般最多不過遭人羞辱罷了!卻沒想到,事後,道家狼子野心竟險些將到場的所有僧眾暗地裏屠戮殆盡,而天下僧侶亦是被他們與元人貴族奴役經年,佛門千年典籍更是險些被負炬一空,這、這可都是我佛曆年存留的底蘊呐!他們竟以,乃夷狄之教,以為夷狄文化低落,不及華夏故不當信從為由來殘害我等信眾!真是可笑之極!”
說到這慈航像是覺得自己的語氣不妥,趕緊又安撫心緒,過了一會才接著說下去,“然,辛得後來明太祖皇帝趁勢而起,從外族鐵蹄之下解救了天下蒼生,才使得我佛從亢重之奴役之下得以存留。然,我佛雖略有轉圜,但底蘊卻仍是痛失。是故,才有了後來佛門主持重新修撰佛門經典的盛事,貧僧不才,亦是有幸參與其中!”
“大師,您又把我給繞糊塗了!您老說了這些個佛道之爭的事宜,又與雁卿何幹呢?我不過是一稚子頑童而已,總不會危害爾等吧?!”鄭彥卿實在有些忍耐不住,這才將心中的疑竇問了出來。
“嗬嗬,小施主稍安勿躁,貧僧接下來說的便和施主有幹係了!”慈航稍稍安撫了一下鄭彥卿,才又說道:“小施主有所不知,自那場蒙元佛道相爭,我佛家失利被道門迫害後,兩教之間就已經結下不共戴天之仇了!佛道之間明裏暗裏做了許多不大光彩的下作事,彼此攻委對方,且愈演愈烈。後來雖說在大明曆代皇室的調節之下,才漸漸止住勢頭,但也隻是暫時的表象罷了,私下裏彼此仍是較量不斷。然而,道教及時是在大明亦是被曆代皇帝尊為國教,頗是倚重。是故,在所有爭端之中,無論對錯,我佛總是弱勢的那一方!我等佛門僧眾雖說都已光複佛門教統為己任,然而幾十載的時光消磨,已是不見希望了!”
說到這,慈航的情緒又一次低落起來,然而後來說的話,卻有些讓他癲狂了,“就在貧僧已是絕望之際,小施主的橫空出世,竟然貧僧再次看到了希翼。小施主信手胡撰的《西遊釋厄傳》雖然不是我佛經典,但是卻極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即使是不通文章之輩亦能為之所吸引,這簡直就是上天賜予宣揚我佛的奇書啊!我等行僧即便耗盡一生心力,最多也隻能度化善民百千餘人,而此書一出,又何愁這大明萬萬百姓不重新信仰我佛!這、這真是天助我也!哈哈,小施主你行如此功績,簡直是我佛的人間行走啊!貧僧與佛門諸多僧眾簡直無以為報,還請施主能受貧僧一拜!”
說著,慈航便起身像鄭彥卿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鄭彥卿雖然有心阻攔,但是身體卻有些困乏無力,他知道自己定是被慈航做了手腳才會如此,也不再掙紮,隻得勸道:“大師過譽了,《西遊》不過是我閑暇時信手之作,遣詞造句皆是平淡,實在上不了台麵,大師如此大禮,真是羞煞雁卿了!隻是,即便我做出《西遊》的話本,又與你們佛道之間有何聯係呢?還請大師不吝相告,為我解惑!”
慈航施完了禮數,便重新起身,接著說道:“施主好糊塗啊!你當真不知,我佛自蒙元開始,早已式微,善民信眾也大不如前了,尤其今朝那道家又攜裹朝堂之勢暗壓我佛,我等僧眾實在再難與之抗衡!許多門眾都險些喪失信仰,欲靠身廟堂貴族亦或道家門庭,幸得施主施手相助,如今我佛才有些迴複顏色,否則真是不堪設想!”說到這慈航又微微躬身向鄭彥卿施了一禮,“施主此舉雖說無心,然而不經意間卻搭救我等佛眾與水火之間,端是稱得上大恩大德。隻是如此以來,施主卻又在不經意間已然得罪了道家信眾,在他們看來,施主這般行事已然選擇站列到我佛門這邊與之相抗了。”
“呃!”鄭彥卿被慈航說的有些無語,自己不過是無聊做了個話本解悶罷了,哪有想這麽多!“大師,我不過**歲的稚子罷了,這道家的人素來以積德行善的麵目示人,總該不會為難雁卿吧!”
“唉!”慈航微微歎了一氣,“正因為施主少年英才,這道門才斷然不會輕易放過施主的。稚子之齡便能作出《西遊》,又相繼作出《清平樂》、《長相思》、《畫堂春》、《臨江仙》、《菩薩蠻》、《憶江南》的少年英才即便是放在我佛門對立,亦然不會樂意的!”
“怎麽會?”
鄭彥卿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真是想得簡單了。
“阿彌陀佛!”慈航又唱了一聲佛號,想安撫下情緒有些失控的鄭彥卿,“小施主,你已經大禍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