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素在家吃了午飯後,就在未時準時來到鄱陽湖邊,鍾亦得已在等著她。<>兩人都似乎賭氣著呢,不過還是慶幸心中所想之人來了。
“昨日不是說不來嗎?”鍾亦得先假裝譏諷一下。
羅素素也不看他,雙手無處擺放,很尷尬,隻能玩著頭發,說:“這裏也不是你家買下了的。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算了,別鬥嘴了,跟我去做些善事吧。”鍾亦得說著,牽她走。
羅素素甩開他的手:“走就走,別拉拉扯扯的。”
“你要是突然跑了怎麽辦?要不用繩子拴著你?”鍾亦得笑了,然後很認真地說:“不開玩笑了,我是去做善事,想讓你也一起去,救濟那些生死一線的災民。”
“救人?那還是趕緊去吧。別耽誤了。”羅素素也不介意鍾亦得再次牽起她的手。
來到鍾亦得家門口,他隻簡單說一句“這是我家”,就開始施舍米飯,告訴羅素素:“我們分兩頭。你記住,每家每戶,按人數,成人每人一升米,小孩半升米,半斤糖,半斤鹽。”
“好,我記住了。”羅素素跟著鍾亦得,做起了善事。災民們排隊,沒有一個哄搶的。每家每戶領到食物後,都會彎腰拜謝說一聲“鍾夫人大善人”,“鍾夫人好人好報”“鍾夫人是聖母轉世”。
雖然這不是在感謝自己,但羅素素覺得心裏暖和著,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美滋滋的。
災民們秩序井然地領到食物後,就迴到各自暫時居住的災區了。羅素素和鍾亦得相視一笑,不用多言,心意盡在其中。
在發放糧食的攤子前,鍾亦得問:“羅素素,你現在好像很開心。”
“是的,雖然我是在幫鍾家做事,這些食物是令堂的,聽到的每一句話都是讚賞令堂,但我感覺是在幫我自己,因為有種被需要的感覺,不再覺得自己無用,僅是個存在而已。”羅素素仰望著萬裏無雲的晴空,心情也是那樣的。
鍾亦得和她坐在門口台階上,也說起自己施善的經曆:“從小,我娘做生意開始,都會每隔一段時間帶著我去救濟災民,從未間斷過。可是,現在水旱災害,還有蝗災不斷,災民不斷增加,怎麽救濟也就不過來,我娘說,能就多少就是多少,看著別人過青黃不接的日子,你能吃得下飯嗎?”
“令堂真是大善人。不但救了別人,也救了她自己,因為,分發糧食後,心情很開心,從未覺得自己如此開心過。”羅素素雙手撫心,感歎著。
鍾亦得開心時,也為她開心:“我和你此刻的感覺一樣。我從小做善事後,聽到別人讚賞我娘,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我帶你來,希望你也會因此而開心。原來,我們的感覺都是一樣的。這就是你所說的被需要的感覺吧?”
“鍾亦得,似乎所有災民都在誇讚令堂鍾夫人,想必是因為她一直做善事的原因吧。”羅素素問起了鍾夫人的事:因為,說不定哪天,她會成為我的,不,不是。
鍾亦得對母親很敬仰:“我娘所做的善事不止這些。她看災民越來越多,光靠自己救濟也不是辦法,就在鄱陽湖一帶給他們蓋石頭房子,遮風擋雨,會種田的,就給他們買地,會養魚的,就給他們買魚塘,有門手藝的工匠,木匠,瓦匠,就給他們買器具。總之,讓他們安家立業,從此不用再乞討。”
“這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鍾夫人不僅心善,而且聰慧,得到災民無數的稱讚是當之無愧的。”羅素素看著有點驕傲的鍾亦得。
鍾亦得對母親的敬仰不僅在此:“很多人從災民難民,過上了穩定的生活,我家也逢年過節收到數不清的感激的錦旗,可我娘從不把他們掛起來,而是都收藏在一個箱子裏,她說‘施人以善,不求迴報,則半升米可當千鈡粟’。”
“這世上,誰人能有那樣的心胸啊?都說相由心生,鍾夫人肯定氣度不凡吧?”羅素素越來越好奇。
鍾亦得就牽她起來:“你想看我娘是什麽樣子嗎?我家有很多畫,是我娘請畫師畫的,說是要留下作紀念。”
羅素素也忘了規矩,沒成親就去了別人家裏,不過從小受壓抑的生活也讓她不願遵守規矩了。
來到鍾家的正屋裏,羅素素坐下,丫環泡了一杯“廬山雲霧”。羅素素觀察著這個鄱陽鎮屈指可數的瓷器大戶家裏的擺設:正北有兩張椅子,那是正座,旁邊幾張椅子,都是客座,桌上的瓷器都是普通的瓷器,沒有金銀器物等設施,牆上的畫都為山水畫,也不是名家之手,應該是畫攤上買的。就沒有其他什麽可說的了。能夠位於舅舅之上的鍾氏瓷器家中,擺設竟如此樸素,比窮苦人家稍微好些而已,這位鍾夫人還真是別具一格的女子。
鍾亦得已拿出一幅畫來給羅素素看:“這是我十二歲時,畫師畫的。這個小男孩就是我,像現在你弟弟新元那個年紀,旁邊這位,就是我的母親,她現在和畫上的樣子一樣,我都不知她是駐顏有術還是天生如此。”
“尊貴嫻靜,貌善淡泊,讓人看了就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富人。”羅素素思考著:“奇怪了,鍾夫人和我舅舅同樣是鄱陽鎮大戶,為何看起來如此不一。鍾夫人富而不俗,不似凡間之人,而我舅舅,比鍾夫人還年輕大概十歲,卻更顯老,還那麽一身俗氣,令人不願近之。”
“你才看了我娘的畫,就這麽高的評價,不知我娘見到你會怎麽說。其實你舅舅和我娘的差距,仔細想想就明白了。剛才我們在做什麽?”鍾亦得收起畫,提點她。
羅素素明白,搖搖頭:“很簡單,胸懷寬廣與自私自利的差別。鍾夫人為人心善,做了數不盡的善事,卻從不記在心上,不求迴報,這樣的心境,讓人不得不從心底頂禮膜拜。而我舅舅,從來隻是大擺筵席,邀請鄱陽鎮商家官家,或是在家中親戚間擺闊,讓親戚們富得流油,似乎就怕別人不知他的富有。他這樣得到的,或許會有羨慕,甚至嫉妒,但不會有人謹記他的名字,而鍾夫人從未聞她擺闊結交官家,卻讓鄱陽鎮的人個個誇讚,聖人之舉。”
“羅素素,你對我娘如此讚歎,將來,你也想成為我娘這樣的女聖人嗎?”鍾亦得這話問得有私心了。
羅素素還未聽出,就暢想著迴答:“當然了,因為我也會學她一樣做善舉。隻是我自身都難保,那隻是奢望吧。”
“不是奢望,我有辦法讓你成為我娘的接班人。”鍾亦得一興奮說出自己的想法,但這還沒到時候,他心急了。
羅素素轉身,連忙不談此事了:“說我多無趣。還是說我舅舅不及鍾夫人的原因吧。我舅舅每年捐給寺廟的錢數以萬計,求佛祖保佑他什麽的。鍾夫人心善,當也是信佛之人吧?”
鍾亦得見羅素素不願麵對成親一事,有點失望,也怪自己說得不是時候,她還在責怪自己讓趙三定遠在他鄉吧。鍾亦得難過地告訴她:“這事,我也奇怪,為何我娘心善卻不信佛。我問過她,她說自從我爹過世後,她就不願信佛,數以萬計的錢捐給寺廟保佑自己,不如施給他人,讓更多的人受惠。”
這是怎麽迴事呢?好像鍾亦得說道他父親早逝就不太開心,我還是別再多問此事了。
羅素素覺得自己讓鍾亦得想到不開心的事了,怎麽讓他開心呢:“鍾亦得,我們一直這樣站在正屋裏,不如帶我去你家走走?”
“好,跟我來吧。”鍾亦得帶她出了房屋。
羅素素觀看著鍾家的屋子:這哪裏像有錢人家的屋子,才兩畝地大吧?丫環侍衛也沒幾個。我猜這一定也是鍾夫人的想法。比起舅舅家雕梁畫棟,亭台樓閣的豪宅,這裏不知淡泊明誌了多少。
“鍾亦得,你家種了很多竹子,這些竹子好像很少見啊。”羅素素摸著其中一棵說。
“這是常青竹,挺貴的,我娘在這個上麵倒是願意花錢。春天聽雨聲,夏天聽蛙聲,秋天聽風聲,冬天聽雪聲,但是一年四季,都有竹林的風聲,那樣才能讓心情寧靜,不生邪念。我跟著娘過這樣的日子,也覺得她說得很對,竹林的風聲可驅散很多煩惱和憤怒。”鍾亦得自豪地誇讚他家的竹林。
“這裏的竹林比鄭婆婆家的竹林好看很多,但是你一直到認識鄭婆婆之後才學會了用吹竹葉。鍾亦得,用這裏的竹葉吹奏,會不會更好聽?”羅素素看他沒有了剛才的難過,就讓他吹吹竹葉。
鍾亦得摘下一片竹葉“小事一樁,聽我吹奏吧”。悠揚悅耳的竹葉聲響起,竹林聲來伴奏,蛙聲,知了聲也來為他兩湊熱鬧。羅素素靠著一棵竹子,看著認真吹奏的鍾亦得,心中滋味萬千:鍾亦得,你真的覺得吹竹葉好聽嗎?
吹奏完一曲,鍾亦得讓竹葉飄走,心中無限遐想:“古人說‘無絲竹之亂耳’,我看他們說的絲竹是指琴瑟琵琶,笙簫二胡之類的俗樂吧?我覺得,這竹葉聲才是最樸素自然的音樂,隨手可得的樂器。鄭婆婆教得真好。”
“昨日不是說不來嗎?”鍾亦得先假裝譏諷一下。
羅素素也不看他,雙手無處擺放,很尷尬,隻能玩著頭發,說:“這裏也不是你家買下了的。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算了,別鬥嘴了,跟我去做些善事吧。”鍾亦得說著,牽她走。
羅素素甩開他的手:“走就走,別拉拉扯扯的。”
“你要是突然跑了怎麽辦?要不用繩子拴著你?”鍾亦得笑了,然後很認真地說:“不開玩笑了,我是去做善事,想讓你也一起去,救濟那些生死一線的災民。”
“救人?那還是趕緊去吧。別耽誤了。”羅素素也不介意鍾亦得再次牽起她的手。
來到鍾亦得家門口,他隻簡單說一句“這是我家”,就開始施舍米飯,告訴羅素素:“我們分兩頭。你記住,每家每戶,按人數,成人每人一升米,小孩半升米,半斤糖,半斤鹽。”
“好,我記住了。”羅素素跟著鍾亦得,做起了善事。災民們排隊,沒有一個哄搶的。每家每戶領到食物後,都會彎腰拜謝說一聲“鍾夫人大善人”,“鍾夫人好人好報”“鍾夫人是聖母轉世”。
雖然這不是在感謝自己,但羅素素覺得心裏暖和著,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美滋滋的。
災民們秩序井然地領到食物後,就迴到各自暫時居住的災區了。羅素素和鍾亦得相視一笑,不用多言,心意盡在其中。
在發放糧食的攤子前,鍾亦得問:“羅素素,你現在好像很開心。”
“是的,雖然我是在幫鍾家做事,這些食物是令堂的,聽到的每一句話都是讚賞令堂,但我感覺是在幫我自己,因為有種被需要的感覺,不再覺得自己無用,僅是個存在而已。”羅素素仰望著萬裏無雲的晴空,心情也是那樣的。
鍾亦得和她坐在門口台階上,也說起自己施善的經曆:“從小,我娘做生意開始,都會每隔一段時間帶著我去救濟災民,從未間斷過。可是,現在水旱災害,還有蝗災不斷,災民不斷增加,怎麽救濟也就不過來,我娘說,能就多少就是多少,看著別人過青黃不接的日子,你能吃得下飯嗎?”
“令堂真是大善人。不但救了別人,也救了她自己,因為,分發糧食後,心情很開心,從未覺得自己如此開心過。”羅素素雙手撫心,感歎著。
鍾亦得開心時,也為她開心:“我和你此刻的感覺一樣。我從小做善事後,聽到別人讚賞我娘,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我帶你來,希望你也會因此而開心。原來,我們的感覺都是一樣的。這就是你所說的被需要的感覺吧?”
“鍾亦得,似乎所有災民都在誇讚令堂鍾夫人,想必是因為她一直做善事的原因吧。”羅素素問起了鍾夫人的事:因為,說不定哪天,她會成為我的,不,不是。
鍾亦得對母親很敬仰:“我娘所做的善事不止這些。她看災民越來越多,光靠自己救濟也不是辦法,就在鄱陽湖一帶給他們蓋石頭房子,遮風擋雨,會種田的,就給他們買地,會養魚的,就給他們買魚塘,有門手藝的工匠,木匠,瓦匠,就給他們買器具。總之,讓他們安家立業,從此不用再乞討。”
“這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鍾夫人不僅心善,而且聰慧,得到災民無數的稱讚是當之無愧的。”羅素素看著有點驕傲的鍾亦得。
鍾亦得對母親的敬仰不僅在此:“很多人從災民難民,過上了穩定的生活,我家也逢年過節收到數不清的感激的錦旗,可我娘從不把他們掛起來,而是都收藏在一個箱子裏,她說‘施人以善,不求迴報,則半升米可當千鈡粟’。”
“這世上,誰人能有那樣的心胸啊?都說相由心生,鍾夫人肯定氣度不凡吧?”羅素素越來越好奇。
鍾亦得就牽她起來:“你想看我娘是什麽樣子嗎?我家有很多畫,是我娘請畫師畫的,說是要留下作紀念。”
羅素素也忘了規矩,沒成親就去了別人家裏,不過從小受壓抑的生活也讓她不願遵守規矩了。
來到鍾家的正屋裏,羅素素坐下,丫環泡了一杯“廬山雲霧”。羅素素觀察著這個鄱陽鎮屈指可數的瓷器大戶家裏的擺設:正北有兩張椅子,那是正座,旁邊幾張椅子,都是客座,桌上的瓷器都是普通的瓷器,沒有金銀器物等設施,牆上的畫都為山水畫,也不是名家之手,應該是畫攤上買的。就沒有其他什麽可說的了。能夠位於舅舅之上的鍾氏瓷器家中,擺設竟如此樸素,比窮苦人家稍微好些而已,這位鍾夫人還真是別具一格的女子。
鍾亦得已拿出一幅畫來給羅素素看:“這是我十二歲時,畫師畫的。這個小男孩就是我,像現在你弟弟新元那個年紀,旁邊這位,就是我的母親,她現在和畫上的樣子一樣,我都不知她是駐顏有術還是天生如此。”
“尊貴嫻靜,貌善淡泊,讓人看了就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富人。”羅素素思考著:“奇怪了,鍾夫人和我舅舅同樣是鄱陽鎮大戶,為何看起來如此不一。鍾夫人富而不俗,不似凡間之人,而我舅舅,比鍾夫人還年輕大概十歲,卻更顯老,還那麽一身俗氣,令人不願近之。”
“你才看了我娘的畫,就這麽高的評價,不知我娘見到你會怎麽說。其實你舅舅和我娘的差距,仔細想想就明白了。剛才我們在做什麽?”鍾亦得收起畫,提點她。
羅素素明白,搖搖頭:“很簡單,胸懷寬廣與自私自利的差別。鍾夫人為人心善,做了數不盡的善事,卻從不記在心上,不求迴報,這樣的心境,讓人不得不從心底頂禮膜拜。而我舅舅,從來隻是大擺筵席,邀請鄱陽鎮商家官家,或是在家中親戚間擺闊,讓親戚們富得流油,似乎就怕別人不知他的富有。他這樣得到的,或許會有羨慕,甚至嫉妒,但不會有人謹記他的名字,而鍾夫人從未聞她擺闊結交官家,卻讓鄱陽鎮的人個個誇讚,聖人之舉。”
“羅素素,你對我娘如此讚歎,將來,你也想成為我娘這樣的女聖人嗎?”鍾亦得這話問得有私心了。
羅素素還未聽出,就暢想著迴答:“當然了,因為我也會學她一樣做善舉。隻是我自身都難保,那隻是奢望吧。”
“不是奢望,我有辦法讓你成為我娘的接班人。”鍾亦得一興奮說出自己的想法,但這還沒到時候,他心急了。
羅素素轉身,連忙不談此事了:“說我多無趣。還是說我舅舅不及鍾夫人的原因吧。我舅舅每年捐給寺廟的錢數以萬計,求佛祖保佑他什麽的。鍾夫人心善,當也是信佛之人吧?”
鍾亦得見羅素素不願麵對成親一事,有點失望,也怪自己說得不是時候,她還在責怪自己讓趙三定遠在他鄉吧。鍾亦得難過地告訴她:“這事,我也奇怪,為何我娘心善卻不信佛。我問過她,她說自從我爹過世後,她就不願信佛,數以萬計的錢捐給寺廟保佑自己,不如施給他人,讓更多的人受惠。”
這是怎麽迴事呢?好像鍾亦得說道他父親早逝就不太開心,我還是別再多問此事了。
羅素素覺得自己讓鍾亦得想到不開心的事了,怎麽讓他開心呢:“鍾亦得,我們一直這樣站在正屋裏,不如帶我去你家走走?”
“好,跟我來吧。”鍾亦得帶她出了房屋。
羅素素觀看著鍾家的屋子:這哪裏像有錢人家的屋子,才兩畝地大吧?丫環侍衛也沒幾個。我猜這一定也是鍾夫人的想法。比起舅舅家雕梁畫棟,亭台樓閣的豪宅,這裏不知淡泊明誌了多少。
“鍾亦得,你家種了很多竹子,這些竹子好像很少見啊。”羅素素摸著其中一棵說。
“這是常青竹,挺貴的,我娘在這個上麵倒是願意花錢。春天聽雨聲,夏天聽蛙聲,秋天聽風聲,冬天聽雪聲,但是一年四季,都有竹林的風聲,那樣才能讓心情寧靜,不生邪念。我跟著娘過這樣的日子,也覺得她說得很對,竹林的風聲可驅散很多煩惱和憤怒。”鍾亦得自豪地誇讚他家的竹林。
“這裏的竹林比鄭婆婆家的竹林好看很多,但是你一直到認識鄭婆婆之後才學會了用吹竹葉。鍾亦得,用這裏的竹葉吹奏,會不會更好聽?”羅素素看他沒有了剛才的難過,就讓他吹吹竹葉。
鍾亦得摘下一片竹葉“小事一樁,聽我吹奏吧”。悠揚悅耳的竹葉聲響起,竹林聲來伴奏,蛙聲,知了聲也來為他兩湊熱鬧。羅素素靠著一棵竹子,看著認真吹奏的鍾亦得,心中滋味萬千:鍾亦得,你真的覺得吹竹葉好聽嗎?
吹奏完一曲,鍾亦得讓竹葉飄走,心中無限遐想:“古人說‘無絲竹之亂耳’,我看他們說的絲竹是指琴瑟琵琶,笙簫二胡之類的俗樂吧?我覺得,這竹葉聲才是最樸素自然的音樂,隨手可得的樂器。鄭婆婆教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