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淵拱拱手:“多謝大人。”  薑桂擺手:“我一個小吏,哪裏能叫大人,你叫我聲薑哥就是了,若有事再來找我,我就住在銅鑼巷子,數門第三戶就是我家。”  林淵從善如流:“不敢叨繞薑哥。”  “你平日住哪兒的?”薑桂得了十兩一百文的賄賂,心情好得很,他月俸才一貫,平日又喜好酒肉,一貫不經花,如今一刀豬肉都得二十文,酒就更別說了,這十兩都夠他逍遙兩三個月。  林淵:“住在城北的來客酒樓。”  薑桂想了想:“這樣,我有家鄰居,他家去歲搬去了江南,宅子卻沒賣,留了個老仆守門,我與他家親戚說一聲,你搬去住,租子按月收,你看如何?”  林淵有些躊躇:“我這才買了地,手頭不太寬裕……”  “你叫我聲哥,我還誆你不成?”薑桂擺手,“月租兩貫,你看成就住,左右不過三月就開春了。”  兩貫,確實不算多,林淵這幾天也考察過塢城的房價市場,這個價格算高,但銅鑼巷子算是熱鬧的地段,附近賣什麽的都有,生活方便,這個價格不虧。  “那就多謝薑哥了,您看我什麽時候搬過去?”  薑桂:“今天搬也行,我酉正放衙,你那時去等我,我帶你過去。”  說定之後,林淵也沒給紙幣,薑桂也沒問,反正過去了才給,薑桂雖然貪錢,不過也知道不能一口肥肉吃光,留點餘地,以後也有個往來。  小廝知道林淵找到了房子,連忙收拾起東西來,他倒是很興奮,心情好得很:“我還得給少爺置辦東西,文房四寶都沒帶上,要重置呢!痰盂盆子,也不知道那邊有沒有,要我說,少爺還該買個丫頭,有些活計,丫頭辦的細致。”  “不是有嗎?”林淵說,“就之前那對母子。”  他讓那對母子先安置在破廟裏,之前那床破棉被也讓他們用,等他找了房子再接過去。  男孩可以幹點能幹的活,當娘的可以打掃屋子,順便給他們做飯。  雖說林淵不像原主那樣十指不沾陽春水,但是他從小住在城裏,隻用過天然氣,現在這種灶台還真不會用,小廝也不會做飯。  林淵願意買下他們,給他們飯吃衣服穿,但不能做了好事還把人養得好吃懶做,那不是做好事,那是請祖宗迴家。  人有了活幹,因為勞動掙得了生活所需,才能產生歸屬感。  “還是少爺聰明。”小廝拍了拍自己的額頭,“我怎麽就沒想到呢!”  林淵笑道:“那你就是少爺了。”  林淵臉上帶笑,心裏還是有些不踏實,他隻有兩百兩,這段時間住在酒樓,買了成衣,日常花銷算在一起,用了接近二兩銀子,這還是在他手緊的情況下。  買地花了一百兩,賄賂花了十一兩,餘下就八十七兩,租三個月的宅子,剩下八十一兩。  建一棟大點的宅子,至少要花五十兩。  佃戶們種地,但他是要提供種子的,還有農具……  得找個來錢的地方,不然就算把種子農具全部弄好了,佃戶們吃啥?種地又不是當天種,第二天就能收獲,總不能所有人一起喝西北風熬日子?  這年頭,做買賣是來錢最快的,但是入了商籍就麻煩,倒不是考不考科舉的問題,主要是稅收太重,如今離遍地起義還要些年頭呢,外加入了商籍就不能隨意走動了,去外地得帶上路引,去官府要文書,一大堆麻煩事。  在元朝,當地主是最快樂的職業,沒有之一。  朱元璋的老婆,馬大腳就是地主的女兒,朱元璋早期,就是靠著馬地主發家的,不然錢糧哪裏來?  時人一般是早上七點上班,其實原本隻是官員們上朝的時間,卯時指的就是這個時間段,後來就通用了,上班叫應卯,下班叫放衙。  林淵和小廝把東西全部打包好,退了房,早早的等在衙門口。  “這家弄得幹淨,那老仆日日打掃,因你們過來,我叫那老仆去他家親戚那了。”薑桂推開門,“街口有井,平日都在那打水。”  林淵在宅子裏打量了一圈,心裏十分滿意,這宅子不大,一進一出,有正房和耳房,還有一個柴房,柴房沒有牆,就是一個棚子,有灶台,還有個地窖,雖然小,但存放小家庭的口糧是足夠了。  正房是個通房,簾子隔出了兩個空間,一邊用來待客、吃飯,另一邊就是主臥室,放著床和家具,有點像現代的一居室,而且還挺大的。  耳房小一些,就跟普通臥室差不多大,也有床,不過沒什麽家具,床上能躺下兩個成年人。  林淵利落的交足了三個月的租子。  薑桂看著紙幣,想著自己能抽出來的份子錢,心裏也很滿意。  “以後就是鄰居了,有事找我就行。”薑桂把錢揣起來,笑得真心實意。  林淵連忙說:“薑哥,正有事想找你商量呢!來,我們坐下說,二兩,去倒兩杯水來。”  小廝名叫二兩:“就去。”  薑桂坐到了椅子上,有些奇怪:“什麽事?”  林淵態度很好:“薑哥也知道,我手裏不富裕,開春得去建房,花錢的地方多,卻沒有進賬的地方。”  薑桂一聽這個,歎氣道:“你這可是問錯人了,我要是有法子,還掙這個辛苦錢?”  “都說強龍不壓地頭蛇。”林淵拍著馬屁,“雖說百姓都以為官老爺才是管事的,但我可清楚,真正管事的是薑哥你們這些小吏,上頭的官老爺哪裏知道民生疾苦,還不是靠你們管著?”  薑桂覺得這話順耳:“話也不能這麽說,你出去了不能說這話,我們可都靠官老爺過活呢。”  林淵:“這兒就我們哥倆,有什麽不能說的,小弟說的都是肺腑之言,一點虛情假意都不沾。”  薑桂:“也不瞞你,我當了這麽多年小吏,什麽人都見過,就是那些大老爺,也沒我見得人多,來錢的活計也有,就怕你不敢幹。”  林淵順杆子往上爬:“請薑哥指點。”  薑桂忽然認真道:“指點算不上,你知道城內的賭坊?放印子知道?”  林淵當然知道,這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放高利貸。  “薑哥。”林淵故作躊躇,“如今世道不好,放了印子能收得迴來?”  薑桂衝林淵眨眨眼睛:“你信得過我,我便幫你一把,城南有個扛把子,專幫人收債,手下全是好手,都是刀尖舔血的兇人。”  這位薑桂,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放在現代也能混成一霸啊!  還知道拉近關係,吃了自己的好處也幫自己一點忙,這人要是亂世的時候還活著,說不定真能有點作為。  林淵:“薑哥,我得考慮考慮,那些賭徒逼急了,我怕把我給砍了,你看我,我身邊就一個小廝,我膽小怕死啊!”  薑桂哈哈大笑:“林小弟,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你再考慮考慮,想幹就找我,我先迴去了,婆娘還等我吃飯。”  林淵把薑桂送到門口,兩人寒暄了幾句,約定有空常來往。  等薑桂走了,小廝二兩才提著水桶迴來。  林淵這才記起家裏沒水,也沒燒水的鍋,嗯……  冬天,幹什麽才能來錢呢?放印子不行,有違林淵在現代培養的基礎道德觀,雖然知道是暴利,可林淵還是一邊心頭淌血一邊放棄了這個選擇。  林淵忽然問:“二兩,你要是有點小錢,你要買什麽?”  二兩正在擦桌子,他嫌棄老仆擦得不幹淨,林淵一問,他順口就說:“買肉吃,肥肉。”  林淵眼睛一亮!  成!  找著目標了。  古人缺油水,這時候養豬可沒有現代的飼料,也沒有專門的養豬廠,豬油是不夠消耗的。植物油雖然在宋朝開始有人食用,但是一直是芝麻榨油獨領風騷。  那時候一直用的壓榨出油的方法,黃豆用這種方法的出油率很低,後來有了浸泡出油法,出油率才變高,風頭這才壓過了芝麻。  現如今動物油脂百姓買不起,芝麻油漲的也快,小戶人家做飯,就用筷子纏著布,沾油抹一抹鍋,都饞油呢。  林淵:“大豆貴不貴?”  二兩好歹也是去過市場的人:“五文一斤,賤呢。”  得,就豆油。  林淵信心滿滿,看我來掙個盆滿缽滿。  至於商籍,這不還有薑桂這個地頭蛇嗎?  作者有話要說:  “扛把子”:黑道頭子。  關於植物油,油菜花榨油是明朝中期的事了,就算林淵想榨它的油,現在也沒幾個人種,原料都收不到。  等以後種地了肯定是要種的,畢竟油菜花出油率高。  宋朝用的是芝麻油,在宋朝最富裕的時候,油煎餅都能出現在小攤上,宋朝,一個富可敵世界的朝代,一個gdp占同時期全世界gdp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朝代。  可惜了。第4章 004  黃豆這玩意,豆子拿來做豆飯,豆葉做菜,磨了漿子點豆腐,可謂是勞動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口糧,但黃豆價賤,口感也不好,吃豆腐的人倒不少,然而人生三苦,撐船打鐵賣豆腐,整個塢城也就四家豆腐鋪。  林淵抓了一把豆子,不算飽滿,但好在也不幹癟,勉強能用。  “少爺。”二兩還是沒什麽信心,“我倒是聽說過大豆榨油,可若是有掙頭,這生意早被占了,還輪得到我們?”  林淵給了二兩一掌,不重,輕巧得很,他往嘴裏扔進幾顆豆子,衝市場的攤販說:“有多少?都收了。”  攤販沒料到這還是個大客戶,連忙說:“我家還有三百石!都是今年的,不陳!”  三百石,等於三千斤了,林淵點點頭:“都拉到城北口的莊子去,三日能到否?”  小販:“肯定能到!”  就這麽口頭約定了一番,林淵就有了原材料。  一斤五文,三千斤就是三百貫,三十兩銀子。  這年頭種地不容易啊。  林淵剛感慨了一下,旁邊一個過路的笑他:“三十兩,都他家大吃大喝幾年的嚼用了,你買那許多,若是換成豆腐鋪,能少給一半。”  林淵轉頭,看到了一個葛衣粗布的男人,穿著一身短打,胸口鼓鼓囊囊,一身的腱子肉,手裏還提著一隻活兔,腳下踩的是獸皮靴,估計是個獵戶。  “看你人傻錢多呢。”獵戶咧嘴笑,露出尖銳的虎牙。  林淵也笑:“他拉來還得租驢車,一輛怕都不夠,人家總得要得賺頭,出來討生活,都不容易,三百石,怕也是鄉親裏一起湊。”  獵戶一愣,顯然沒想到還有這一茬,他看林淵麵白無須,少年人模樣,以為是個傻小子,結果心裏竟然也有算盤,他笑道:“是我說錯了,小哥,你有副好心腸。”  林淵擺擺手,看著那隻活兔,心裏有點饞了,他來了這麽多天,吃的肉都是豬肉,這年頭吃豬肉的人並不多,騷味重,加上養一頭豬從投入到收獲,至少要兩三年的時間。  有錢人嫌棄它臭,不願意吃,窮人吃不起,也沒精力去養。  那股騷味真是吃一次就夠了。  然而除了豬肉就是羊肉,雖然騷的味道不同,但一樣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初搞慈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七並收藏迴到明初搞慈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