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還顧什麽玉啊?如果不是韓太太和陳淑彥跪地求饒,苦苦地攔住“紅衛兵”,四指寬的皮帶能把他打死!
“我的玉,我的玉啊……”“玉王”絕望地呻吟……
“紅衛兵”走了,大卡車拉走了全部的藏王,還有“玉王”橫技和“奇珍齋”大匾這兩樣“變天賬”!
在劫後覆巢,韓太太把丈夫扶上他的那張大沙發,流著眼淚,為他洗淨身上的血痕,擦去臉上的淚水。
兒媳送來一碗綠豆湯,讓爸爸涼涼兒地喝點兒,敗敗心火。
韓子奇搖搖頭。他已經透心兒涼了,他的心被玉摘走了,他忘不了他的那些玉!那五千年前的玉鏟、四千年前的玉璜,那商代的玉玦,漢代的剛卯、青玉天馬、青玉螭紋劍鞘飾,唐代的青玉飛天珮、白玉人物帶板、青玉雲紋耳杯,宋代的瑪瑙葵花式托杯、白玉龍把盞,元代的青玉牧馬鎮、碧玉雙耳活環龍紋尊,明代的刻有琢玉大師陸子岡落款的茶晶梅花花插,清代的白玉三羊壺、翡翠蓋碗、瑪瑙三果花插……沒有一件晚於乾隆時期的,沒有一件不是稀世珍寶!這些東西,失去了上哪兒找去?“玉王”沒有了玉,還怎麽活?他後悔1946年不該從英國迴來,使這些珍寶遭此劫難;他後悔1948年沒有像蒲緩昌那樣聞風而動,舉家南遷,否則,這兩個冤家對頭還可以在香港繼續較量!唉,時過境遷,現在後悔還有什麽用呢?……
“他爸,顧命吧,別心疼東西!”韓太太坐在丈夫的身邊,攥著他那骨瘦如柴的手,盡量寬慰他。其實,她自己又怎麽能不心疼那些東西?“黃金有價玉無價”,那些東西,是奇珍齋的精華,是“博雅”宅的根基,丈夫走了十年,把玉帶走了又帶迴來,她才有了主心骨兒,以後的日子就不愁了,子孫後代的日子也不用愁了。錢財是人的血脈,有錢,人才能在人前直起腰來;沒有錢,人的那點兒精氣神兒立時就垮了,腦袋就耷拉下來了。甭管新社會、舊社會,誰也不能離了錢,誰也不能喝西北風過日子!“博雅”宅裏的這一筆巨大的財富,本來除了他們老夫妻倆和“無常”了的老姑媽,沒人知道。政府不知道,特藝公司的領導不知道,玉器業的同行不知道,街坊四鄰、兩旁世人都不知道,他們隻知道這邊兒奇珍齋整個兒倒閉了,那邊兒韓子奇兩手空空地迴來了,“博雅”宅隻剩下個空架子。解放後日子過得比別人強,那是韓子奇憑本事掙的國家工資,誰也不知道他家有個寶庫,拿出一件最次的,給兒子辦喜事還綽綽有餘呢。連天星和陳淑彥也完全不知道爸爸的屋裏鎖的是什麽。今兒全完了,誰都知道了!當年,韓太太為一隻三克拉的藍寶石戒指冤枉了老侯,如今侯家的後輩上門清算這筆賬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報應嗎?看起來,東西都充公了還不算,從今往後,還得戴一頂“資本家”的帽子,挨整、挨鬥斷不了,連親家——淑彥她爸那個“小業主”都不如了!想到這些,韓太太心裏寒透了骨頭,她蒼白的臉上那些密密的皺紋,就再也舒展不開了。可是,她不能再往丈夫的傷口上撒鹽,眼瞅著老頭子的命要搭到裏頭去,她要是再不給他寬心,一家之主就保不住了,這個家就散了!她隻能把自己心裏興家立業奔日子的熊熊火苗子澆滅,把話說得淡而又淡,仿佛她壓根兒就不想發財,也不想守財:“他爸,錢財算什麽?攢一輩子錢,不如念一輩子經。錢財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今世的福,沒準兒是後世的罪;今世的苦,沒準兒是後世的樂。人不能跟命爭,得認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隻當咱們什麽都沒有,就像你跟咱爸學徒的那會兒似的,咱們窮得那樣兒,也不能不過啊!他爸,你可得想開呀!……”
白頭夫妻說起少年事,是讓人留戀、讓人傷感的,韓太太說著說著,不覺落下淚來。韓子奇卻覺得心裏平穩了一些。六十年一個花甲,他這六十年已經經曆了一個輪迴,從流浪兒變為富翁,又從富翁重新迴到一貧如洗,和原來一樣,得到的又都失去了,等於什麽也沒得到,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大玩笑,把他戲弄夠了,摧殘夠了,他也老了,這才懂了。早知道,不該這麽苦奔苦掙。吐羅耶定巴巴早就對他說過,人是世間的匆匆過客,軀體是靈魂臨時的依附之所,活著隻是短暫的一瞬,死後才是永生。和永生相比,那短暫的一瞬是微不足道的,榮華富貴隻不過是過眼煙雲,金銀財寶隻不過是糞土汙泥。人還在娘胎裏的時候,安拉就給他寫好了命書,預定了一生的壽限、收入、職業、福分。凡是命中所有的,不求自來;凡是命中所無的,強求必失。《古蘭經》中有明文訓誡:“今世生活,隻是遊戲、娛樂……隻是欺騙人的享受。”“大地上所有的災難,和你們所遭的禍患,在我創造那些禍患之前,無不記錄在天經中……以免你們為自己所喪失的而悲傷,為我所賞賜你們的而狂喜。”那麽,韓子奇也就應該知天樂命,寵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而人一旦把該明白的都弄明白了,生命也就懈怠了,他再往前奔,還奔什麽呢?奔死嗎?
第二天,公司裏就來了人,給他講了一陣“形勢”,叫他交待自己的“罪惡曆史”,那表情和語氣都很嚴厲。
沒過幾天,房管所也來了人,讓韓家的人統統從裏院搬出去,到倒座南房去,五間呢,你們歸裏包堆連吃奶的孩子都算上才六口人,足夠住的了,快搬!困難戶等著呢!
望著臥病在床的父親,天星感到為難,他請求房管所允許把上房留下,免得挪動父親,他經不起顛簸了!
不行!
“求……求求你們,讓我住西廂房吧?西廂房我……實在舍不得……”苟延殘喘的韓於奇從床上抬起細長的脖子,苦苦哀求。他不是舍不得房子,是舍不得那塊地方,那是冰玉住過的、也是女兒住過的地方,他寧願搬出上房,永遠住在那兒,最後也死在那兒。
也不行!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這個老家夥越是留戀西廂房,就越得快搬,“困難戶”幹脆齊動手,把裏邊的東西都騰出去!
啊,那大銅床,那寫字台,那照片,那巴西木、留聲機、書……都雜亂地扔到院子裏,韓子奇哭著、爬著,去搶救那些珍貴的遺物,搶救自己的命!
裏院成了大雜院,住的全是房管所的人。前院的五間倒座擠著“玉王”的一家。人,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受不了的罪,六口人竟然也擠下了。其實,即使房子再少一些也照樣能擠下,小百姓擅擠。塞不下的東西就賣了,一張硬木桌子才值幾塊錢。賣吧,賣了給青萍、結綠換訂奶的錢!
有幾件東西當然決不會賣,韓子奇現在用的是女兒的床,女兒的桌子。女兒的遺物都擺在他的身邊,天天看著冰玉和女兒的照片。他覺得自己去見女兒的日子不遠了。既然今世是後世的準備,後世是今世的歸宿,死是連接今、後兩世的橋梁,那就早點兒跨過去吧,跨過去就可以見到女兒了!今世還有什麽可留戀的呢?
韓子奇仍然有所留戀。那是二十年來未了的情,未熄的火,未還的債,未贖的罪。他一直在懷念著一個人,默默地,偷偷地,苦苦地。他不能在妻子麵前流露,更不能在兒子、兒媳麵前流露,隻有女兒知道他的心,卻又知道得太晚了。他現在沒有任何人可以傾吐了,隻能悶在心裏。但他不能把這情、這火、這債、這罪都帶到土裏去,在死之前,他自己要向自己清算,要求得那個不能忘懷的人的寬恕。可是,他不知道她如今流落何方?不知道她這二十年來是死是活?路途遙遙,大海茫茫,他到哪裏去尋找她呢?他氣息奄奄,朝不慮夕,又怎麽可能再一次走遍天涯海角呢?“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側身西望涕沾裳”!
他向兒子要來紙、筆,支起病軀,伏在女兒的書桌上,動手寫一封信,每寫一行,都要花費極大的體力,喘息一陣,端詳著那張照片,積蓄一些力量,再繼續寫。他那麻木的手很難把筆拿穩,昏花的老眼很難把紙上的橫格看清,字寫得很大,而且歪歪扭扭,互相重疊著、扭結著,如果收信人真能收到,看的時候也是相當費勁的。這封信,他斷斷續續地寫了好幾天,寫得很長,裝在信封裏,鼓鼓囊囊的像個包裹。信封上,用英文書寫的是當年沙蒙·亨特的地址,拜請他無論如何想方設法也要找到梁冰玉,把這封信轉給她,如果他的老朋友亨特先生還健在的話。
“我的玉,我的玉啊……”“玉王”絕望地呻吟……
“紅衛兵”走了,大卡車拉走了全部的藏王,還有“玉王”橫技和“奇珍齋”大匾這兩樣“變天賬”!
在劫後覆巢,韓太太把丈夫扶上他的那張大沙發,流著眼淚,為他洗淨身上的血痕,擦去臉上的淚水。
兒媳送來一碗綠豆湯,讓爸爸涼涼兒地喝點兒,敗敗心火。
韓子奇搖搖頭。他已經透心兒涼了,他的心被玉摘走了,他忘不了他的那些玉!那五千年前的玉鏟、四千年前的玉璜,那商代的玉玦,漢代的剛卯、青玉天馬、青玉螭紋劍鞘飾,唐代的青玉飛天珮、白玉人物帶板、青玉雲紋耳杯,宋代的瑪瑙葵花式托杯、白玉龍把盞,元代的青玉牧馬鎮、碧玉雙耳活環龍紋尊,明代的刻有琢玉大師陸子岡落款的茶晶梅花花插,清代的白玉三羊壺、翡翠蓋碗、瑪瑙三果花插……沒有一件晚於乾隆時期的,沒有一件不是稀世珍寶!這些東西,失去了上哪兒找去?“玉王”沒有了玉,還怎麽活?他後悔1946年不該從英國迴來,使這些珍寶遭此劫難;他後悔1948年沒有像蒲緩昌那樣聞風而動,舉家南遷,否則,這兩個冤家對頭還可以在香港繼續較量!唉,時過境遷,現在後悔還有什麽用呢?……
“他爸,顧命吧,別心疼東西!”韓太太坐在丈夫的身邊,攥著他那骨瘦如柴的手,盡量寬慰他。其實,她自己又怎麽能不心疼那些東西?“黃金有價玉無價”,那些東西,是奇珍齋的精華,是“博雅”宅的根基,丈夫走了十年,把玉帶走了又帶迴來,她才有了主心骨兒,以後的日子就不愁了,子孫後代的日子也不用愁了。錢財是人的血脈,有錢,人才能在人前直起腰來;沒有錢,人的那點兒精氣神兒立時就垮了,腦袋就耷拉下來了。甭管新社會、舊社會,誰也不能離了錢,誰也不能喝西北風過日子!“博雅”宅裏的這一筆巨大的財富,本來除了他們老夫妻倆和“無常”了的老姑媽,沒人知道。政府不知道,特藝公司的領導不知道,玉器業的同行不知道,街坊四鄰、兩旁世人都不知道,他們隻知道這邊兒奇珍齋整個兒倒閉了,那邊兒韓子奇兩手空空地迴來了,“博雅”宅隻剩下個空架子。解放後日子過得比別人強,那是韓子奇憑本事掙的國家工資,誰也不知道他家有個寶庫,拿出一件最次的,給兒子辦喜事還綽綽有餘呢。連天星和陳淑彥也完全不知道爸爸的屋裏鎖的是什麽。今兒全完了,誰都知道了!當年,韓太太為一隻三克拉的藍寶石戒指冤枉了老侯,如今侯家的後輩上門清算這筆賬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報應嗎?看起來,東西都充公了還不算,從今往後,還得戴一頂“資本家”的帽子,挨整、挨鬥斷不了,連親家——淑彥她爸那個“小業主”都不如了!想到這些,韓太太心裏寒透了骨頭,她蒼白的臉上那些密密的皺紋,就再也舒展不開了。可是,她不能再往丈夫的傷口上撒鹽,眼瞅著老頭子的命要搭到裏頭去,她要是再不給他寬心,一家之主就保不住了,這個家就散了!她隻能把自己心裏興家立業奔日子的熊熊火苗子澆滅,把話說得淡而又淡,仿佛她壓根兒就不想發財,也不想守財:“他爸,錢財算什麽?攢一輩子錢,不如念一輩子經。錢財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今世的福,沒準兒是後世的罪;今世的苦,沒準兒是後世的樂。人不能跟命爭,得認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隻當咱們什麽都沒有,就像你跟咱爸學徒的那會兒似的,咱們窮得那樣兒,也不能不過啊!他爸,你可得想開呀!……”
白頭夫妻說起少年事,是讓人留戀、讓人傷感的,韓太太說著說著,不覺落下淚來。韓子奇卻覺得心裏平穩了一些。六十年一個花甲,他這六十年已經經曆了一個輪迴,從流浪兒變為富翁,又從富翁重新迴到一貧如洗,和原來一樣,得到的又都失去了,等於什麽也沒得到,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大玩笑,把他戲弄夠了,摧殘夠了,他也老了,這才懂了。早知道,不該這麽苦奔苦掙。吐羅耶定巴巴早就對他說過,人是世間的匆匆過客,軀體是靈魂臨時的依附之所,活著隻是短暫的一瞬,死後才是永生。和永生相比,那短暫的一瞬是微不足道的,榮華富貴隻不過是過眼煙雲,金銀財寶隻不過是糞土汙泥。人還在娘胎裏的時候,安拉就給他寫好了命書,預定了一生的壽限、收入、職業、福分。凡是命中所有的,不求自來;凡是命中所無的,強求必失。《古蘭經》中有明文訓誡:“今世生活,隻是遊戲、娛樂……隻是欺騙人的享受。”“大地上所有的災難,和你們所遭的禍患,在我創造那些禍患之前,無不記錄在天經中……以免你們為自己所喪失的而悲傷,為我所賞賜你們的而狂喜。”那麽,韓子奇也就應該知天樂命,寵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而人一旦把該明白的都弄明白了,生命也就懈怠了,他再往前奔,還奔什麽呢?奔死嗎?
第二天,公司裏就來了人,給他講了一陣“形勢”,叫他交待自己的“罪惡曆史”,那表情和語氣都很嚴厲。
沒過幾天,房管所也來了人,讓韓家的人統統從裏院搬出去,到倒座南房去,五間呢,你們歸裏包堆連吃奶的孩子都算上才六口人,足夠住的了,快搬!困難戶等著呢!
望著臥病在床的父親,天星感到為難,他請求房管所允許把上房留下,免得挪動父親,他經不起顛簸了!
不行!
“求……求求你們,讓我住西廂房吧?西廂房我……實在舍不得……”苟延殘喘的韓於奇從床上抬起細長的脖子,苦苦哀求。他不是舍不得房子,是舍不得那塊地方,那是冰玉住過的、也是女兒住過的地方,他寧願搬出上房,永遠住在那兒,最後也死在那兒。
也不行!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這個老家夥越是留戀西廂房,就越得快搬,“困難戶”幹脆齊動手,把裏邊的東西都騰出去!
啊,那大銅床,那寫字台,那照片,那巴西木、留聲機、書……都雜亂地扔到院子裏,韓子奇哭著、爬著,去搶救那些珍貴的遺物,搶救自己的命!
裏院成了大雜院,住的全是房管所的人。前院的五間倒座擠著“玉王”的一家。人,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受不了的罪,六口人竟然也擠下了。其實,即使房子再少一些也照樣能擠下,小百姓擅擠。塞不下的東西就賣了,一張硬木桌子才值幾塊錢。賣吧,賣了給青萍、結綠換訂奶的錢!
有幾件東西當然決不會賣,韓子奇現在用的是女兒的床,女兒的桌子。女兒的遺物都擺在他的身邊,天天看著冰玉和女兒的照片。他覺得自己去見女兒的日子不遠了。既然今世是後世的準備,後世是今世的歸宿,死是連接今、後兩世的橋梁,那就早點兒跨過去吧,跨過去就可以見到女兒了!今世還有什麽可留戀的呢?
韓子奇仍然有所留戀。那是二十年來未了的情,未熄的火,未還的債,未贖的罪。他一直在懷念著一個人,默默地,偷偷地,苦苦地。他不能在妻子麵前流露,更不能在兒子、兒媳麵前流露,隻有女兒知道他的心,卻又知道得太晚了。他現在沒有任何人可以傾吐了,隻能悶在心裏。但他不能把這情、這火、這債、這罪都帶到土裏去,在死之前,他自己要向自己清算,要求得那個不能忘懷的人的寬恕。可是,他不知道她如今流落何方?不知道她這二十年來是死是活?路途遙遙,大海茫茫,他到哪裏去尋找她呢?他氣息奄奄,朝不慮夕,又怎麽可能再一次走遍天涯海角呢?“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側身西望涕沾裳”!
他向兒子要來紙、筆,支起病軀,伏在女兒的書桌上,動手寫一封信,每寫一行,都要花費極大的體力,喘息一陣,端詳著那張照片,積蓄一些力量,再繼續寫。他那麻木的手很難把筆拿穩,昏花的老眼很難把紙上的橫格看清,字寫得很大,而且歪歪扭扭,互相重疊著、扭結著,如果收信人真能收到,看的時候也是相當費勁的。這封信,他斷斷續續地寫了好幾天,寫得很長,裝在信封裏,鼓鼓囊囊的像個包裹。信封上,用英文書寫的是當年沙蒙·亨特的地址,拜請他無論如何想方設法也要找到梁冰玉,把這封信轉給她,如果他的老朋友亨特先生還健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