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話條理清晰,還用活物做過測試。更重要的是,這可是淩霄子驗證出的東西。趙頊隻覺心都抽緊了:“置水盆也無用嗎?”宮中炭盆,都是隔水除煙的,難道也不管用?“此物不溶於水,隻能導煙出屋,或是通風才能化解,夜間最好不要在屋中擱炭盆。”錢乙立刻道,“而且冬日蓋被太嚴,遮了口鼻,也容易讓嬰孩窒息而亡。”他是切切實實查了宮中記載的,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若是人都依元氣而活,那用被子遮臉,豈不唿吸不暢?成人也就罷了,嬰孩體弱,再一蓋被,十有八九是要捂出病的。宮中子嗣艱難,竟有此因嗎?趙頊隻覺身體都顫了起來。當年仁宗也不是生不出孩子,就是養不大,全都早夭。若真是因炭毒而起,這皇宮有多少孩童,是因此而亡?“速速傳令下去,炭盆不可再擺在臥房!尤其是太皇太後、太後和皇後的寢宮!還有,讓將作監試製新炭盆,不可再隔水,須得把煙導出屋!”趙頊是真被嚇到了。他的皇後可是懷著身孕啊,若是出了差池,才是追悔莫及!立刻有宮人奔出了大殿,傳天子口諭。錢乙鬆了口氣,又道:“此事,臣想寫篇小論,發在《京報》上,還請官家應允。”“朕允了!”趙頊立刻道,“還有邸報,也要刊上此事,盡快傳往州郡,切不可再釀禍端。”寒冬臘月,正是燒炭的時節。還不知多少百姓,要靠著炭盆取暖。皇宮裏,還能蓋蠶絲厚被,百姓又能靠什麽?夜間還不是生火取暖嗎?隻盼這發在報上的消息,能救迴更多性命吧。又了天子督促,新一期的《京報》提前了兩日發行。刊首就放了錢乙的文章。旋即,《日新報》進行轉載,炭毒的危害,須臾就傳遍了大街小巷。對於東京城的百姓而言,這可是個駭人的消息。誰能想到,炭毒竟然連水都不能融。那早年的防護,豈不都白費了?立刻有人起身,連報都不聽了,奔迴家告知家人。還有些則痛哭流涕,說方才知曉家中親眷,竟是因炭毒而亡。冬日哪個不用火盆取暖?忽有老弱婦孺患病,惡心作嘔頭痛不止,還以為是著風了,在屋內養病,最終不治。如今想來,怕不是為了取暖生的炭盆,才是罪魁禍首!對於這軒然大波,韓家玻璃鏡鋪也極是做出了反應。親自登門,尋那些製了玻璃窗的客人,說明炭毒之事,可以免費為其改窗。這些能用玻璃窗的,哪個不是豪富權貴?聞言都是臉色煞白。好在韓家鋪子的玻璃通透,多是裝在書房,少量彩色玻璃,也是裝在閨閣的繡房之中,倒是沒有惹出禍患。而且此事也怪不得韓家,誰不是剛看了《京報》,才知曉炭毒由來?倒是韓家守信,逐一登門改窗,殊為難得。而且店裏的夥計,也說主家正在研製新式火盆,可把煙氣導入室外。頓時又讓不少人心中安東。這樣的大店,方才是可以信賴的店家啊!韓家玻璃鏡鋪這麽一鬧,之前修過玻璃窗的貴人們,全都開始改造屋舍。不知多少給人裝琉璃窗的店家,也被迫動了起來。炭毒之說,更是傳遍了大街小巷。這炭毒可怖,可是冬日哪有不燒炭的?若是夜間都要閉火,萬一凍出病來可怎麽好?不知多少鐵匠鋪,都開始琢磨如何製新式的炭盆。倒是之前承諾的韓家鋪子,最先拿出了樣品。“這煤爐,怎地是方的?”看著麵前櫃子一樣的新式煤爐,甄瓊也是傻眼。煤爐不都應該是圓的嗎?他之前聽說耐火磚的內膽是燒成了柱形的啊,怎麽外麵的殼子確實方的?“圓爐局促,不夠氣派,貴人多半不會用的。還是方櫃的好些。”韓邈笑著解釋道。製這個煤爐,倒是沒有花費太多時間。煉丹本就要耐火的磚瓦,他尋了幾個善治丹爐的,很快就弄出了內膽。至於外殼,他並沒有聽甄瓊建議,選用了矮櫃樣式。上麵通氣的煙道,則打製成了雕花的曲柱,擺在屋裏,就像一樣家具一般。當然,上麵還是有擱銅壺的地方,放在屋中,也可以隨時喝到熱水。這還真是有錢人才會用的啊。甄瓊愣了半晌,突然又道:“那尋常樣式的,就不製了嗎?”“不必。這煤爐問世,定會有無數人仿製。多得是小作坊打造,倒是不必跟他們爭搶。”為了保命,不知多少人盼著新式炭爐出現。他這個煤爐,將來肯定也會有人仿製,改出更省錢的款式。因是必備品,很快就會陷入價格之爭,利潤不會很高。倒是不如作這等華貴的,專門賣給有錢人。歎了口氣,韓邈又道:“隻是不論炭爐煤爐,終究還是有貧家買不起的。他們冬日也沒有保暖的衣裳被褥,怕是還會用火盆燒柴燒炭。”為了推動炭毒傷人的事情,韓邈是下了全力的,隻是天下貧苦人家何其多,也當真不是他能救得過來的。甄瓊聽了卻道:“將來種了棉花,打了棉被,說不定就好了。”韓邈一怔:“棉花不是有籽嗎?塞進被中,怕不是有十來斤重。再說了,此物也不便宜啊?”他是知道,甄瓊打算用國債換來的土地種棉花,原本也以為他是看種了棉布價高,才動的心思。未曾想對方還打算用此物製被褥。“可去籽啊,造個機器,去了籽,再好好彈彈,冬日還是很暖的。至於價貴,種的多,興許就不貴了?”甄瓊雖說蓋過棉被,但是對這些當真不算了解。不過在大益朝,棉花的價格並不貴。就算家貧,製不起棉襖,棉被攢攢錢也是能買起。聽他這麽說,韓邈微微一怔,倒也來了興趣:“我這就著人去西域尋棉種!若是能成,又是樁造福天下的功德!”棉花真能有此效用,還能在秦州種植,數不清的商賈都要意動。天子若是知曉此事,說不定也會推廣種棉。那時,才是天下貧苦人家皆歡顏啊。作者有話要說: 明清時,皇宮裏就有不少皇子皇女因為一氧化碳中毒身亡,想來宋朝亦然。沒辦法,皇宮裏的建築密閉性實在太好了,隻要燒炭就難免出事。而且古代害怕嬰孩受寒,還有用被子蓋住臉的習慣,早夭真不是偶然啊。棉花種植,是元代就開始發展的,鼎鼎大名的黃道婆改造的就是棉紡織的工序和機械。到了明代,強令推行棉花種植,還給了政策優惠,才使得種棉超過了種麻。第127章 炭毒一事, 在朝廷內外都掀起了偌大波瀾。皇宮內的炭盆即刻改了一遍, 太皇太後和太後都尋了天子, 吩咐嘉獎寶應觀上下。皇後更是後怕不已,非要請寶應觀中的道人前來祈福。甄瓊這個發現了炭毒由來的寶應觀觀主,再次被招到了禦前。“淩霄子傷的可重?可尋了太醫瞧過?”看到甄瓊吊著的手臂, 趙頊可是感動壞了。原本就聽說為了研究炭毒,寶應觀還炸了爐,沒料到甄瓊竟還因此受了傷。這簡直是舍身救世啊。千萬黎庶都要受他恩惠, 比佛祖的割肉喂鷹, 以身飼虎更顯慈悲!“官家放心,就是些小傷, 不重的。”甄瓊最近聽這話都聽毛了,趕忙道。炸個玻璃皿, 都惹來這麽多關切,他也有些消受不起了。若是讓官家在覺得他傷重, 派禦醫前來診治,當真是門都出不去了。見他受傷還如此謙遜,不以為功。趙頊更是感慨萬千, 如此功臣、忠臣, 焉能不賞?“朕原打算正旦之時,再升你的官爵。現在看來,卻不能如此了。酒精之用,炭毒之說,都因你而生, 此乃大功,亦是大慈悲。朕封你邑三百戶,賜金五十斤,絹千匹,改號通玄先生!”趙頊開口道。且不說賞賜的邑戶、錢帛,隻是“先生”的封號,就是道士能在朝廷得到的最高封賞。趙頊也是不吝恩賞了。能讓子嗣安穩,血脈存續,可不就是他這個天子的心願之一嗎?甄瓊也愣了下,竟然給這麽多東西?然而邑戶還有金、絹也就罷了,這“先生”稱號當真沒啥意思啊。沉吟片刻,甄瓊突然道:“小道謝過官家賞賜。隻是這些事情,也少不了韓官人的功勞。不知能不能用封號,換一個恩賞呢?”哪有天子封賞,還來討價還價的?趙頊也是哭笑不得,轉念一想,又覺得如此才是這小道的作風,不由笑道:“朝廷恩賞,豈有更換的道理?韓邈進獻銀鏡、酒精、煤爐,辦報也算得力。念其未曾科試,就追賜其父為朝散大夫,其祖母封安人吧。”一聽這話,甄瓊立刻兩眼閃閃,歡喜道:“多謝官家!”邈哥聽到這消息,一定會驚喜的。這可是官家實實在在看重他的功勞啊!見甄瓊笑的開心,趙頊心情也好了不少,又問道:“聽聞你最近開始‘煉氣’了,這炭毒就是由‘煉氣’而來?”“正是!”甄瓊立刻挺起了胸脯,“氣乃萬物之本,充塞天地,豈能不好好探尋本源?這大氣,小道已經分出了種類。供人畜存活的,乃是元氣,其餘皆為濁氣。碳氣就是濁氣中的一種。除了這兩樣,還有一種既不害人,也不養人的氣,可稱之為惰氣。不過惰氣在大氣中的占比,比元氣還要多些,怕是也有用處。”他劈裏啪啦講了一大串,趙頊聽得又是驚詫又是佩服。誰曾想,自己唿入的氣,還有這麽多講究?可若不是甄瓊窮究大道,又哪裏能尋出炭毒,辨其危害?聽甄瓊嘮叨完,趙頊緩緩頷首:“煉氣果真也是大道,既然先生有心精研,朕再撥五萬貫,給你做經費好了。”五萬貫!甄瓊都震驚了。官家啥時候變得這麽大方了?開口就給五萬貫啊!見他神色,趙頊咳了一聲:“可是不夠?”“夠了夠了!”甄瓊立刻道,“現在煉氣剛剛開展,還花不了多少錢。若是又有什麽成果,我再來跟官家要就好。”趙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