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的局勢看似複雜,說來也簡單得很,如果和陸地情況打比方,就一目了然。


    四方龍宮是王者,地位相當於大唐朝廷,其餘的海中百族,就等同於地方藩鎮,地盤獨立,軍政自主,聽調不聽宣。


    以往海族年年進犯海疆,報告災情的奏折雪花般送到內閣,但是戰火隻燒到地方藩鎮那一級。


    來犯的是海中百族,負責反擊的也是地方軍閥,東方龍宮和大唐朝廷都不摻合,將戰情控製住。


    可現如今,情況太危機了,上千真龍規模的大軍,能有如此大手筆的,隻有四方龍宮。


    而海族進攻洛河,明顯要霸占此地,牢牢控住神京的生命線,此舉明顯要顛覆大唐朝廷。


    皇宮大內,小皇帝站在空曠大殿內,四周的青銅燈座都被上油點火,梁柱上掛滿金紅燈籠,被來往的風吹得燈影搖曳,卻沒有其他人敢在此出沒。


    今天小皇帝心情很不好,將左右陪同的太監都趕去出,孤身一人站在大殿中,雙手背在身後。


    他癡癡看著大殿的壁畫,那是從太祖立國就有的,一直流傳至今,雖然曆經歲月風霜侵蝕,但是每年皇家都派人補顏料、描線條,因此壁畫仍舊栩栩如生,就像是昨天剛畫成。


    太祖出巡圖,這是開國最頂尖的上千畫師,在畫聖帶領下,花費十年時間,方才完成的輝煌壁畫。


    壁畫的內容,是太祖開國一年後,率領天子親衛十二軍,已經當時的名臣武將,巡視大唐各地的景象。


    不管是海外島民,還是戈壁草頭蠻,在天子駕輦所過之處,島主酋長紛紛跪地膝行,雙目不敢直視天子雙足。


    那是何等輝煌的年代,身為大唐子民,麵對四方來潮,永遠保持高高在上的心態,大唐永遠是中央王朝,日月星辰圍繞大唐江山旋轉。


    而當時的大唐天子,君權和神權雙重榮耀加身,甚至被尊稱為“神皇”“天可汗”。


    小皇帝雖然紈絝,但從小都被教導祖先的榮耀事跡,從下地走路開始,就被先皇帶到太祖出巡圖前,被一遍又一遍教導太祖的豐功偉績。


    因此,小皇帝對壁畫的每個細節都了如指掌,往常在大殿會見群臣,隻是以此為背景而已。


    今天,小皇帝聽到海族進入洛河的消息,站在壁畫前沉默不語。


    奇恥大辱,身為太祖後裔,不僅沒能開疆擴土,還將祖先榮耀都丟個精光。


    以前海族上岸進攻,大肆殺戮大唐邊民,小皇帝還能裝作視而不見,但是如今海族打到家門口,無異於當麵一巴掌,重重打在臉上,又疼又丟臉。


    身為皇帝,他從小便繼承大唐億萬疆土,看不到盡頭的海域,跑死馬的草地平原,插入雲端的高山,四季流不盡的江河湖海,都是他一人私產,這時何等豐富的龐大家產。


    小皇帝天生榮耀加身,相應也要承受常人無法想象的重擔,無限江山,億萬臣民,都要靠他存活,求著他照顧。


    以小皇帝的年紀,也就是唐樓前世的初中生而已,正處於逆反心理的年齡段,正該是掛科追女同學,逃課泡網吧,掛線打網遊,手機玩榮耀的時候,卻被各種事務纏身,怎麽能沒有反抗心理?


    但不管小皇帝如何胡鬧發火,身邊的太監寺人,朝中的文武大臣,都隻會跪地稱罪,沒人能懂他的心思。


    眼看著自己什麽都改變不了,小皇帝性情越發頹廢,開始學會不合作,故意放浪形骸,成為眾人眼中的“問題少年”。


    可就算是問題少年,也有自尊心的,小皇帝最大的尊嚴,便是祖先傳下來的大唐江山,那是李氏一族的命根子。


    小皇帝的父皇,也是李亢的太子,是一位忍辱負重的奇男子,為了保全大唐江山,給世人留下不孝的罵名。


    但是小皇帝卻知道父皇外人不知的一麵,那個微胖敦厚的中年男子,兩鬢雪白,眉宇間常年籠罩化不開的憂愁。


    從小皇帝能記事開始,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父皇抱著他時,那雙寬大軟厚的手掌,堅強有力的將他托起半空。


    小皇帝還記得,那年他九歲,父皇躺在病榻上,滿臉鐵青的死氣,但是看向他的目光有無數話想說。


    “吾兒,你是大唐至尊了。”父皇喘了口氣,“不要學我。”


    然後就是可怕的死寂,小皇帝隻記得,身邊響起無數驚恐的尖叫,然後無數高大身影在麵前急忙穿梭,將一動不動的父皇身影淹沒,然後苟太監麵色悲痛在他麵前蹲下,將他抱起來。


    隻是那雙枯瘦冰冷的手,怎麽也比不上父皇的溫暖柔軟。


    “太子,不,陛下,你該去登基了。”


    “父皇呢?”


    “先皇駕崩了!”


    “什麽是駕崩?”


    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每當小皇帝在書中讀到這句話,內心就悲痛的無以複加,年幼無知的他怎麽曉得,就在那一天,他繼承了偌大一個國家,卻又失去了整個世界。


    小皇帝知道,父皇不是病死的,而是被逼死的,逼死他的兇手,是世俗的鄙視,大唐的孝義道德。


    李亢出海兵敗生死,連遺體都沉入海底,身為兒子的先皇,在位期間對海族不管不問,任由親父遺失敵境,堪稱大不孝。


    身為大唐天子,必須是道德完人,不能有任何品德缺失,隻要有任何錯誤,就要承受億萬臣民的指責。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大唐天子,堂堂之尊,為天下百姓勞心勞力,卻落得如此下場!


    但是小皇帝知道,海族的潛力何等可怕,曆經皇祖李亢慘敗,如今大唐朝廷已經無力再戰,必須經曆幾代的休養生息,才能談及複仇。


    繼承了父皇的隱忍,小皇帝對海族保持綏靖態度,隻要海族不公然挑戰朝廷,就算和地方藩鎮打生打死,朝廷也始終保持裝聾作啞的態度。


    就算是前段時間,海族將李亢艦隊的遺物衝上陸地,並以李亢的遺骨為誘餌,企圖激怒大唐朝廷,讓小皇帝引兵攻擊。


    可小皇帝還是忍住了,沒人知道他暗地裏如何發怒自責,李亢的遺骨寄托兩代帝皇的殘念,一日不迴歸帝陵,皇祖和先皇的在天之靈都不得安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法仙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能優斯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能優斯特並收藏萬法仙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