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四年最大的新聞,就是涇原路經略使章楶辭官,告老還鄉了。


    哪怕是趙煦一再下旨,讓章楶迴汴梁城,朝廷給他養老,章楶還是拒絕了。無奈,隻能蒙蔭到章楶的兒子章縡,給他做了一個戶部員外郎。這可是了不得的大官了,都差不多算是一隻腳踏入中樞了。再加上有章惇的照拂,章縡的官途是一片光明。


    許多人都羨慕,但沒辦法,他們沒有一個好爹啊!


    而滿朝的官員呢,都眼巴巴盯著涇原路經略使這個位置呢。這個經略使啊,就相當於是軍事長官,說是主帥都不為過了。


    到底花落誰家呢?


    沒人知道趙煦的心思,反正就是西軍現在各行其職,暫時不設主帥。臨時主帥是誰呢?是守平夏城最大的功臣,郭成。所有明眼人都知道,郭成是絕不可能做涇原路經略使的,為啥?因為他是武將,按照宋朝皇帝的尿性,絕對會安置一個自己人上去。


    至於是誰,那就不知道了。


    很快,任命就下來了,大出所有人的意料,居然是種師道!


    種師道是何人?厲害了,名將種世衡的兒子,還是大儒張載的弟子。哪個張載呢?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那個張載,因為祖上功勳得以補三班奉職,經考試後改為文官。後來,又因為有謀略,改為武職。可以說,種師道也算是文官了,派來做涇原路經略使也是理所當然的。隻是種師道並沒有多少戰功,這才是問題。


    但聖旨已下,種師道以五十歲的“高齡”,上任了。而更讓人意外的是,種師中,也就是種師道的兄弟,也升任了奉寧軍承宣使。也就是說,威震西北的種將軍,要卷土重來了!再加上還有折家將在,西北的局勢一下就明朗了。


    張正書知道這消息時,喜出望外啊!


    要知道,雖然在後世很少人聽過“種家軍”、“種家將”的名聲,但其實種家軍在宋朝的威名是很大的,而且英雄輩出:種世衡、種詁、種諤、種診、種誼、種樸、種師道、種師中皆為將才。種家子弟五代從軍,數十人戰死沙場,用一門忠烈來形容並不為過。張正書為什麽高興呢?因為種師道是一代名將,隻要給他機會,他就會一飛衝天的。


    在正史上,種師道因為惹了蔡京,給蔡京硬生生打壓了十年,還屈居在童貫之下,而後才因為抗擊西夏有功,才得以翻身,被人尊稱“老種經略”。


    之所以說種師道是名將,是因為他的戰略大局觀非常正確。正史上,種師道看到了北宋軍隊孱弱,竭力反對聯金滅遼,進諫說道:“今日之舉,譬如強盜入鄰家,我們不能救,反而又趁火打劫,與強盜分贓,何如之?”


    這也是趙佶為君的最大弊端了,任用庸官,任用小人。要知道,趙佶之前的皇帝,雖然也有貪官,但在國家大事上,絕不敢胡來的。但是趙佶登基之後,用人唯親不說,還用庸官,用小人。童貫那廝,一心想要得大軍功封公做侯,見種師道一力反對,就彈劾種師道,最後導致了種師道被罷官。


    惡果是啥呢?


    不用說了,聯金滅遼之後,金國撕毀盟約,悍然進攻宋朝,趙佶連忙召種師道進京抗擊金兵。可那會,種師道已經是高壽了,這樣的老人還為國征戰,如何能不受人尊敬!可惜昏君當道,奸臣把持朝政,把北宋禍害得不輕,種師道率領的西軍又是山地軍,不熟悉平原作戰,再加上後勤保障跟不上,神臂弩都沒有箭矢了,最後無力迴天,種師道鬱鬱而終。


    這樣一代名將,憋屈而死,實在窩囊!


    張正書如此高興,是因為種師道不再像曆史上那樣,有才卻無地施展。隻要趙煦堅持用種師道,那絕對會有奇效的。這也是趙煦的魄力,不僅扶正了種師道,還把種師中送上了後勤保障的位置上。有道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種師中在後方,就不虞有人會卡種師道的糧食兵器補給了。事實上,果然不出張正書所料。


    種師道絕對不是隻挨打不還手的主,他故意設下圈套,引誘西夏人上當,再出伏兵,殺得西夏大敗而逃。這一仗,打出了大宋西軍的威風,雖然斬獲不多,卻也震懾了西夏。當然了,這種震懾對處於滅國邊緣的西夏來說,並不算什麽,他們肯定還會再迴來打的。


    前方傳迴消息,已經是二月了。前些時候,被西夏弄得鬱悶不已的大宋軍民,士氣為之一振。


    趙煦也大喜過望,下旨誇獎了一番種師道,也給了不少賞賜。這都是因為田賦增加了,趙煦的荷包鼓了,才敢這麽做的。同時,趙煦也開始向西軍安插校尉了。這些校尉,都從皇家軍校出來的,順便替換掉了西軍的校尉,讓他們迴皇家軍校學習。趙煦的軍製改革,已經悄然運轉起來。


    這事當然瞞不過文官的眼睛,不知道多少文官上奏反對了,可趙煦一意孤行之下,誰能勸得聽?


    雖然這會耶律洪基駕崩的消息還在封鎖之中,可趙煦已經通過安撫司暗探知道了。就在十幾天前,正月十三這一日,耶律洪基在行宮去世。因為這事,大宋派去給遼國賀元正使都被扣留了。無他,怕他迴來鬧得大宋都知道啊!欲蓋彌彰之下,大宋的小道消息早就傳遍了。


    遼國的局勢開始緊張起來,如果不趁這個時候替換軍官、老弱兵卒,訓練強軍,更待何時?


    而軍器監通過張正書設計的板甲圖,源源不斷地把新式甲胄運到了邊境之中。除此之外,還有改良過的弓箭。特別是床弩,不需要多人操作了,隻需要兩個人,就能達到巨大的殺傷力,甚至精確度都有所上升。配重投石機就不說了,早有裝備的。


    當然了,這最新換裝的,還是駐紮在京畿附近的禁軍。可以說,這一支禁軍是整個大宋最能打的軍隊了,哪怕還沒有上過戰陣,可士氣、戰術、紀律、裝備都是大宋最強的了。不強不行啊,趙煦花了這麽多心思去打造這一支軍隊,豈是開玩笑的?這也是趙煦底氣的所在,不然的話,趙煦憑什麽敢和遼國對峙這麽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好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依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依雨並收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