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鑄幣權?這有何用?”秦元不禁有點蒙圈了,這好像顛覆了他的認知。鑄幣權,那有什麽用?
“名不正,則言不順。”張正書胸有成竹,他太清楚這鑄幣權的威力了,不僅僅是金屬貨幣,還有紙質信用貨幣,沒有鑄幣權,那還怎麽憑空生錢?至於還有人私自鑄幣?那好,叫朝廷去查禁。張正書要的是一個態度,因為他知道這鑄金屬貨幣的行為是屢禁不止的,隻要有利可圖。
但是嘛,張正書的冶煉技術讓別人根本無從模仿,那就等於鑄幣權全在張正書手中了。
張正書的計劃也簡單,先是“劣幣驅逐良幣”,用先進鑄造技術的銅錢,輔以銀行的利息,把大戶人家手中的銅錢置換出來;然後,張正書再把舊銅錢熔鑄成新銅錢,這樣一來,錢荒就得到解決了。隻要看到了銅荒解決的希望,不管是誰做皇帝,都不會動張正書的。當然了,如果不是趙煦做皇帝了,一旦新皇他們看明白了金融是怎麽玩的,肯定會踢開張正書的。
不過,要解決銅荒,非要個五六年時間才行,這期間足夠張正書布置好後路了。
要是張正書再狠一點,順帶把紙幣都弄出來,卻絲毫不提要怎麽樣限製發行。等新的皇帝踢開張正書,自己來把控銀行之後,他就發現,大宋的經濟莫名其妙就崩潰了。
因為按照人的貪婪,如果知道紙幣隻需要印出來就可以攫取財富了,他們豈會輕易停止印製紙幣?
從宋朝交子、明朝寶鈔等等都可以看得出來了,這是必定肯定以及確定的事。
宋朝的交子也好,明朝的寶鈔也罷,因為濫發,所以到了最後一文不值,擦屁股都嫌硬。
清朝吸取了教訓,才控製發行量。但是清朝的銀票,也不是等值的,因為發行得多了,常常一百兩的銀票,最多也就能七八十兩而已。要是到了後來,清朝官票的濫發,一百兩也就等於十兩銀子了。
可以說,金融不是誰都能玩得轉的,要是落在官員手中,分分鍾都能玩出花來,最後自然又倒退迴金屬貨幣上麵了。
清末民初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那時候紙鈔已經很成熟了,但是人們還是信賴銅元、銀元和金條等金屬貨幣。為何?就是因為紙幣濫發,根本沒有價值了。
可以預見,如果不是張正書的來掌舵銀行,這樣的情況絕對是會發生的。
到了那時候,大宋的經濟就會遭受重擊。別說製裁西夏和遼國了,能保住自身都算不錯了。唯一的就是苦了大宋的百姓,拿著一堆廢紙,欲哭無淚。
張正書選擇性地把這些個情況和秦元說了,聽得秦元一愣一愣的:“這……錢還能這麽賺?!”
“怎麽不行了?所以我一直說朝廷是捧著金飯碗在乞討,換了我就不同了,我能讓大宋的經濟煥發新生!”張正書自信滿滿,且不說他手中已經握有數百萬貫的新銅錢,更是因為鑄幣權在手,他可以掌控紙質貨幣出現的時機!隻要等銀行的信用起來之後,等各地銀行建立之後,就可以推出兌票了。所謂兌票,就是在一處銀行存了錢,拿到了憑證,就能到下一個銀行兌換出來,最多扣除幾文錢手續費。省卻了攜帶大量銅錢、金銀的麻煩,肯定會受到商賈熱捧的。
這就是紙幣的雛形,隻要等這種“兌票”上的金額可以通用,可以拿來支付的時候,張正書就會順勢推出紙幣了。
紙幣這個大殺器一出,張正書就能躺著賺錢了。
那時候,就是製裁西夏、遼國的時候,除非他們不想和大宋貿易了。
這是一盤很大的棋,張正書早就向趙煦全盤托出了。這也是趙煦為什麽能忍張正書的原因,換個人,趙煦早就丟他進天牢了,還能這麽逍遙?
秦元聽完了之後,猛地灌了幾杯酒,才總算是把心情穩定下來。
“軒奴,你這……這心也太大了啊!”秦元的手都開始顫抖了。
張正書和曾瑾菡對視了一眼,然後才笑道:“怎麽,怕了?”
“不,我……我恨不得立馬幫你做成此事!”秦元激動地說道,“我原先隻以為你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不曾想……”
“好了,這裏有一本關於銀行的書,你先認真看完了。”張正書把一本《銀行守則》遞給了他,“然後,你要定時給銀行的雇員上課。別的我不管,要是銀行出了差錯,我第一時間就要找你的!”
秦元鄭重其事地接過了這本《銀行守則》,嚴肅地點了點頭。一時間,他也覺得肩上的壓力山大。
“小舅,嚇到了?”
張正書沒心沒肺地笑道,“這算什麽,以後可能要麵對一堆文官的圍攻呢!”
秦元滿臉灰白,嘴裏卻死撐著說道:“沒有沒有,隻是……軒奴啊,為何要做這等買賣啊,有那麽多的買賣可以做。比如香水,香水就很好啊……”
“小舅,不瞞你說,我都打算把一些技術出讓了。”張正書歎了口氣說道,“到時候,還能賺這個的錢麽?”
“為什麽要出讓技術?”
秦元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這個技術不應該牢牢地永遠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嗎?
張正書把作坊計劃對秦元大致說了一下,然後才說道:“技術是會進步的,就算我沒有把這些個技術出讓,再過幾年,別人也是會找到竅門的。而且,我也不是無償出讓技術,當然是要收錢的。誰花錢,誰得技術。公平,且童叟無欺。”
“那和銀行有甚麽關係?”秦元想不通了。
這時候,曾瑾菡笑著說道:“小舅,這你就不明白了吧?你想啊,得到了技術,這些作坊要擴大經營吧?沒錢怎麽辦?還不是要來銀行辦理貸款?”
秦元也不傻,經過這麽一點撥,他就明白過來了:“原來如此!”
沒錯,張正書的計劃是一環扣著一環的,技校(試驗室)、作坊(工廠)、銀行,三個環節互補。試驗室提供技術支撐,工廠進行量化生產,銀行則提供資金支持。
“名不正,則言不順。”張正書胸有成竹,他太清楚這鑄幣權的威力了,不僅僅是金屬貨幣,還有紙質信用貨幣,沒有鑄幣權,那還怎麽憑空生錢?至於還有人私自鑄幣?那好,叫朝廷去查禁。張正書要的是一個態度,因為他知道這鑄金屬貨幣的行為是屢禁不止的,隻要有利可圖。
但是嘛,張正書的冶煉技術讓別人根本無從模仿,那就等於鑄幣權全在張正書手中了。
張正書的計劃也簡單,先是“劣幣驅逐良幣”,用先進鑄造技術的銅錢,輔以銀行的利息,把大戶人家手中的銅錢置換出來;然後,張正書再把舊銅錢熔鑄成新銅錢,這樣一來,錢荒就得到解決了。隻要看到了銅荒解決的希望,不管是誰做皇帝,都不會動張正書的。當然了,如果不是趙煦做皇帝了,一旦新皇他們看明白了金融是怎麽玩的,肯定會踢開張正書的。
不過,要解決銅荒,非要個五六年時間才行,這期間足夠張正書布置好後路了。
要是張正書再狠一點,順帶把紙幣都弄出來,卻絲毫不提要怎麽樣限製發行。等新的皇帝踢開張正書,自己來把控銀行之後,他就發現,大宋的經濟莫名其妙就崩潰了。
因為按照人的貪婪,如果知道紙幣隻需要印出來就可以攫取財富了,他們豈會輕易停止印製紙幣?
從宋朝交子、明朝寶鈔等等都可以看得出來了,這是必定肯定以及確定的事。
宋朝的交子也好,明朝的寶鈔也罷,因為濫發,所以到了最後一文不值,擦屁股都嫌硬。
清朝吸取了教訓,才控製發行量。但是清朝的銀票,也不是等值的,因為發行得多了,常常一百兩的銀票,最多也就能七八十兩而已。要是到了後來,清朝官票的濫發,一百兩也就等於十兩銀子了。
可以說,金融不是誰都能玩得轉的,要是落在官員手中,分分鍾都能玩出花來,最後自然又倒退迴金屬貨幣上麵了。
清末民初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那時候紙鈔已經很成熟了,但是人們還是信賴銅元、銀元和金條等金屬貨幣。為何?就是因為紙幣濫發,根本沒有價值了。
可以預見,如果不是張正書的來掌舵銀行,這樣的情況絕對是會發生的。
到了那時候,大宋的經濟就會遭受重擊。別說製裁西夏和遼國了,能保住自身都算不錯了。唯一的就是苦了大宋的百姓,拿著一堆廢紙,欲哭無淚。
張正書選擇性地把這些個情況和秦元說了,聽得秦元一愣一愣的:“這……錢還能這麽賺?!”
“怎麽不行了?所以我一直說朝廷是捧著金飯碗在乞討,換了我就不同了,我能讓大宋的經濟煥發新生!”張正書自信滿滿,且不說他手中已經握有數百萬貫的新銅錢,更是因為鑄幣權在手,他可以掌控紙質貨幣出現的時機!隻要等銀行的信用起來之後,等各地銀行建立之後,就可以推出兌票了。所謂兌票,就是在一處銀行存了錢,拿到了憑證,就能到下一個銀行兌換出來,最多扣除幾文錢手續費。省卻了攜帶大量銅錢、金銀的麻煩,肯定會受到商賈熱捧的。
這就是紙幣的雛形,隻要等這種“兌票”上的金額可以通用,可以拿來支付的時候,張正書就會順勢推出紙幣了。
紙幣這個大殺器一出,張正書就能躺著賺錢了。
那時候,就是製裁西夏、遼國的時候,除非他們不想和大宋貿易了。
這是一盤很大的棋,張正書早就向趙煦全盤托出了。這也是趙煦為什麽能忍張正書的原因,換個人,趙煦早就丟他進天牢了,還能這麽逍遙?
秦元聽完了之後,猛地灌了幾杯酒,才總算是把心情穩定下來。
“軒奴,你這……這心也太大了啊!”秦元的手都開始顫抖了。
張正書和曾瑾菡對視了一眼,然後才笑道:“怎麽,怕了?”
“不,我……我恨不得立馬幫你做成此事!”秦元激動地說道,“我原先隻以為你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不曾想……”
“好了,這裏有一本關於銀行的書,你先認真看完了。”張正書把一本《銀行守則》遞給了他,“然後,你要定時給銀行的雇員上課。別的我不管,要是銀行出了差錯,我第一時間就要找你的!”
秦元鄭重其事地接過了這本《銀行守則》,嚴肅地點了點頭。一時間,他也覺得肩上的壓力山大。
“小舅,嚇到了?”
張正書沒心沒肺地笑道,“這算什麽,以後可能要麵對一堆文官的圍攻呢!”
秦元滿臉灰白,嘴裏卻死撐著說道:“沒有沒有,隻是……軒奴啊,為何要做這等買賣啊,有那麽多的買賣可以做。比如香水,香水就很好啊……”
“小舅,不瞞你說,我都打算把一些技術出讓了。”張正書歎了口氣說道,“到時候,還能賺這個的錢麽?”
“為什麽要出讓技術?”
秦元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這個技術不應該牢牢地永遠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嗎?
張正書把作坊計劃對秦元大致說了一下,然後才說道:“技術是會進步的,就算我沒有把這些個技術出讓,再過幾年,別人也是會找到竅門的。而且,我也不是無償出讓技術,當然是要收錢的。誰花錢,誰得技術。公平,且童叟無欺。”
“那和銀行有甚麽關係?”秦元想不通了。
這時候,曾瑾菡笑著說道:“小舅,這你就不明白了吧?你想啊,得到了技術,這些作坊要擴大經營吧?沒錢怎麽辦?還不是要來銀行辦理貸款?”
秦元也不傻,經過這麽一點撥,他就明白過來了:“原來如此!”
沒錯,張正書的計劃是一環扣著一環的,技校(試驗室)、作坊(工廠)、銀行,三個環節互補。試驗室提供技術支撐,工廠進行量化生產,銀行則提供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