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蔡京備轎之後,看著蔡京離去的背影,蔡攸的眼神陰狠。
“不知道那姓張的小子,怎麽接招呢?”
蔡攸冷笑一聲,“還有皇城司,你能阻攔朝廷命官稽查稅務麽?”
沒錯,左戶司其實就是主管財政稅收的衙門。宋初建立三司,是為了集中財權,更好地協調國家的財政收支,以求財利歸於朝廷。皇帝通過控製三司使來掌握財權。皇帝也通過控製內庫的財富,限製三司使權力的過分膨脹,達到權力製衡的目的。
元豐改製後,三司完全取消,歸並於戶部。戶部這才掌實權,掌管全國戶口、土地、錢穀、賦役之事。
所謂的左戶司,其實就是左曹,是戶部的一個衙門。
元豐改製後,戶部設五司:左曹、右曹、度支司、金部司、倉部司。左曹、右曹或總稱戶部司。左戶司,就是左曹,凡天下人戶、土地、錢穀的政令,及版籍、稅賦、征役、土貢、征榷、戶婚、訴訟等事,由戶部尚書、左曹侍郎、郎中、員外郎主管。蔡京說去見左戶司,這是隱晦的說法,真正的目的是去見左曹侍郎。
在紹聖初時,蔡京代理戶部尚書,在戶部是很有話語權的。
他去見左曹侍郎,其實就等於釋放了一個信號:我要動“京華報社”了,你們戶部看著辦吧!
蔡攸很聰明,窺一斑而見全豹,立即猜到了蔡京想做什麽。
但是,蔡京的狠辣之處,絕不止這樣。
去見過戶部左曹侍郎之後,蔡京又拜訪了他在朝中的同黨,臨到天黑了才迴家。
這個消息,自然很快被張正書所知道了。
畢竟張正書可是手握“黑客”的人,還有皇城司的頭頭在後麵提醒。
來送情報的,赫然是周銘。
“小官人,那個蔡相公總算是有所動作了。根據暗探迴報,他利用竹筒傳聲原理在窗外探聽到了,那個蔡相公連同朝中大臣,準備發起禁絕報紙的奏折……”
“總算是出招了啊!”張正書還怕蔡京不出招呢,隱藏在暗處的敵人,才是最可怕的。張正書不怕蔡京出招,就怕蔡京不出招。他一出招,就等於暴露自身了。趙煦之所以不聞不問,一直就是等著這個呢!為啥?按照係統的猜測,趙煦一直認為蔡京是新黨,是支持變法的。但是,蔡京要是出招了,趙煦的心中一下子就亮堂了,也知道誰是潛在的敵人,誰是同道中人了。
以趙煦的性子,是眼中容不得沙子的。
所以,趙煦容忍了蔡京幹掉文及甫、劉摯、梁燾、王岩叟、範祖禹、劉安世等一幹大臣。為何?因為這些文官,都不是新法的堅定支持者。甚至,還是新法的堅決反對者。這樣的人,趙煦自然是不會手軟了。有時候,政治鬥爭就是這樣的,不管文及甫、劉摯、梁燾、王岩叟、範祖禹、劉安世等文官是好官還是貪官、庸官,隻要不符合皇帝的心意,那就貶吧!
而蔡京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懂得變換陣營。趙煦一時不察,才給他鑽了空子,升到了翰林學士承旨,甚至還代理了戶部尚書好長一段時間。
正因為蔡京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坐了好久,所以他才有能力去貪汙那麽錢銀。
虧空國庫,中飽私囊,貪贓枉法……能做的事,蔡京沒少做一件。
這些,趙煦都能忍。
但是,趙煦不能忍蔡京和他不是一條心的,不是和新法一條心的。
蔡京膽敢攻擊《京華報社》,就等於捅了馬蜂窩。很有可能,趙煦冷眼看著他們全都跳出來了,才一次性全都貶官!別以為趙煦做不出來,怕朝堂動蕩什麽的。趙煦無所畏懼!想想看,趙煦親政那會,清洗了多少朝堂重臣?嗬嗬,朝局動蕩,那怕什麽?文官還會因此罷朝不成?
說實話,趙煦並不相信文官會罷朝。要是宋朝的文官都這麽有骨氣的話,那就不會出現投降派了。
不得不說,係統分析得很有道理,因為趙煦確實是這樣的性子。
現在,張正書就隻能指望趙煦了。要是趙煦都保不住他的話,那張正書隻能認命了。這一下還不至於要了“大桶張家”的命,但是發展勢頭被遏製住是肯定的。而張正書的計劃,又要推遲好幾年。這是張正書難以忍受的,要是這樣的話,他肯定要鬧點事情出來,彌補上這一次的損失。最起碼,該向趙煦討要幾個政策吧?
“小官人,那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周銘有點害怕,畢竟宋人對待“官員”這個東西,是有天然的畏懼感的。特別是周銘這個走私販,還是個情報頭子,這些都是《刑統》上的大罪,周銘能不害怕嗎?
“淡定點,怕什麽?最多也不過是禁了報紙而已。”
張正書倒是沒那麽害怕,雖然他也舍不得《京華報》,畢竟這是他一手創辦的。但是事不可為的時候,就要轉入敵後打遊擊戰了——小報。
雖然張正書不太認同小報,畢竟沒有什麽連續性,培養不起百姓閱讀報紙的習慣。但是,這麽做起碼能保證報紙的出版。
“好像也是……”
報紙怎麽樣,周銘一點都不關心。他關心的是,張家會不會因此沒了。
周銘自小被張根富收養,對張家的感情,要比張正書深厚多了。
畢竟這一次的對手,可是那些個貪官啊!
宋朝的貪官太多了,多得周銘都叫不全名字。麵對這麽一個龐然大物,即便是皇帝都要掂量掂量,更何況隻是一個小小的商賈?實在是對付不了啊,非戰之罪!
“倒是要小心蔡京惡心我們,相信我,他做得出來。”
張正書實在太了解蔡京了,自從知道蔡京第一站就去了左曹侍郎那裏,張正書就讓鄭時弼和鄭月娥把賬本整理出來,包括張家的一切賬本,做得滴水不漏。
有了借貸記賬法的基礎,做賬實在太簡單了。
在加上張家的賬本曆來都是清白的,即便被人查賬也沒什麽。想栽贓?沒門!
“不知道那姓張的小子,怎麽接招呢?”
蔡攸冷笑一聲,“還有皇城司,你能阻攔朝廷命官稽查稅務麽?”
沒錯,左戶司其實就是主管財政稅收的衙門。宋初建立三司,是為了集中財權,更好地協調國家的財政收支,以求財利歸於朝廷。皇帝通過控製三司使來掌握財權。皇帝也通過控製內庫的財富,限製三司使權力的過分膨脹,達到權力製衡的目的。
元豐改製後,三司完全取消,歸並於戶部。戶部這才掌實權,掌管全國戶口、土地、錢穀、賦役之事。
所謂的左戶司,其實就是左曹,是戶部的一個衙門。
元豐改製後,戶部設五司:左曹、右曹、度支司、金部司、倉部司。左曹、右曹或總稱戶部司。左戶司,就是左曹,凡天下人戶、土地、錢穀的政令,及版籍、稅賦、征役、土貢、征榷、戶婚、訴訟等事,由戶部尚書、左曹侍郎、郎中、員外郎主管。蔡京說去見左戶司,這是隱晦的說法,真正的目的是去見左曹侍郎。
在紹聖初時,蔡京代理戶部尚書,在戶部是很有話語權的。
他去見左曹侍郎,其實就等於釋放了一個信號:我要動“京華報社”了,你們戶部看著辦吧!
蔡攸很聰明,窺一斑而見全豹,立即猜到了蔡京想做什麽。
但是,蔡京的狠辣之處,絕不止這樣。
去見過戶部左曹侍郎之後,蔡京又拜訪了他在朝中的同黨,臨到天黑了才迴家。
這個消息,自然很快被張正書所知道了。
畢竟張正書可是手握“黑客”的人,還有皇城司的頭頭在後麵提醒。
來送情報的,赫然是周銘。
“小官人,那個蔡相公總算是有所動作了。根據暗探迴報,他利用竹筒傳聲原理在窗外探聽到了,那個蔡相公連同朝中大臣,準備發起禁絕報紙的奏折……”
“總算是出招了啊!”張正書還怕蔡京不出招呢,隱藏在暗處的敵人,才是最可怕的。張正書不怕蔡京出招,就怕蔡京不出招。他一出招,就等於暴露自身了。趙煦之所以不聞不問,一直就是等著這個呢!為啥?按照係統的猜測,趙煦一直認為蔡京是新黨,是支持變法的。但是,蔡京要是出招了,趙煦的心中一下子就亮堂了,也知道誰是潛在的敵人,誰是同道中人了。
以趙煦的性子,是眼中容不得沙子的。
所以,趙煦容忍了蔡京幹掉文及甫、劉摯、梁燾、王岩叟、範祖禹、劉安世等一幹大臣。為何?因為這些文官,都不是新法的堅定支持者。甚至,還是新法的堅決反對者。這樣的人,趙煦自然是不會手軟了。有時候,政治鬥爭就是這樣的,不管文及甫、劉摯、梁燾、王岩叟、範祖禹、劉安世等文官是好官還是貪官、庸官,隻要不符合皇帝的心意,那就貶吧!
而蔡京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懂得變換陣營。趙煦一時不察,才給他鑽了空子,升到了翰林學士承旨,甚至還代理了戶部尚書好長一段時間。
正因為蔡京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坐了好久,所以他才有能力去貪汙那麽錢銀。
虧空國庫,中飽私囊,貪贓枉法……能做的事,蔡京沒少做一件。
這些,趙煦都能忍。
但是,趙煦不能忍蔡京和他不是一條心的,不是和新法一條心的。
蔡京膽敢攻擊《京華報社》,就等於捅了馬蜂窩。很有可能,趙煦冷眼看著他們全都跳出來了,才一次性全都貶官!別以為趙煦做不出來,怕朝堂動蕩什麽的。趙煦無所畏懼!想想看,趙煦親政那會,清洗了多少朝堂重臣?嗬嗬,朝局動蕩,那怕什麽?文官還會因此罷朝不成?
說實話,趙煦並不相信文官會罷朝。要是宋朝的文官都這麽有骨氣的話,那就不會出現投降派了。
不得不說,係統分析得很有道理,因為趙煦確實是這樣的性子。
現在,張正書就隻能指望趙煦了。要是趙煦都保不住他的話,那張正書隻能認命了。這一下還不至於要了“大桶張家”的命,但是發展勢頭被遏製住是肯定的。而張正書的計劃,又要推遲好幾年。這是張正書難以忍受的,要是這樣的話,他肯定要鬧點事情出來,彌補上這一次的損失。最起碼,該向趙煦討要幾個政策吧?
“小官人,那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周銘有點害怕,畢竟宋人對待“官員”這個東西,是有天然的畏懼感的。特別是周銘這個走私販,還是個情報頭子,這些都是《刑統》上的大罪,周銘能不害怕嗎?
“淡定點,怕什麽?最多也不過是禁了報紙而已。”
張正書倒是沒那麽害怕,雖然他也舍不得《京華報》,畢竟這是他一手創辦的。但是事不可為的時候,就要轉入敵後打遊擊戰了——小報。
雖然張正書不太認同小報,畢竟沒有什麽連續性,培養不起百姓閱讀報紙的習慣。但是,這麽做起碼能保證報紙的出版。
“好像也是……”
報紙怎麽樣,周銘一點都不關心。他關心的是,張家會不會因此沒了。
周銘自小被張根富收養,對張家的感情,要比張正書深厚多了。
畢竟這一次的對手,可是那些個貪官啊!
宋朝的貪官太多了,多得周銘都叫不全名字。麵對這麽一個龐然大物,即便是皇帝都要掂量掂量,更何況隻是一個小小的商賈?實在是對付不了啊,非戰之罪!
“倒是要小心蔡京惡心我們,相信我,他做得出來。”
張正書實在太了解蔡京了,自從知道蔡京第一站就去了左曹侍郎那裏,張正書就讓鄭時弼和鄭月娥把賬本整理出來,包括張家的一切賬本,做得滴水不漏。
有了借貸記賬法的基礎,做賬實在太簡單了。
在加上張家的賬本曆來都是清白的,即便被人查賬也沒什麽。想栽贓?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