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倒是,發大水了還不跑,這不是傻是甚麽?”這個叫宗翰的人譏笑道,“要是給我們女真,早就跑了。漢人不是有句話,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麽?怎麽死到臨頭,他們卻這麽傻?”
希尹知道,跟這個宗翰說不明白的。他雖然是女真人,卻對漢文化有著極深的了解,也太明白這個民族到底有著怎麽樣的性格,那就是絕不會屈服。你可以打得他們落到塵埃裏,但卻無法叫他們心生認可。漢人實在太驕傲了,他們的血液裏藏著反抗,一旦到了臨界點就會爆發出來。這也是為什麽一旦發大水了,漢人想到的第一個不是逃,而是治水。
漢人對家的眷戀,絕對超乎女真人的想象。
如今的宋朝,不過是一群綿羊領著一群狼,結果狼也披上了羊皮。
但是,這絕不是漢人的真實麵目。一旦漢人覺醒了,掀開了羊皮,草原各族就會發現,他們把魔鬼給放出來了!
隻有敵人最了解敵人,所以希尹太清楚漢人的潛力了。這一次宋朝居然不按照常理出牌,讓希尹覺得此事必有蹊蹺。
“難道宋朝真的不顧百姓死活了麽?”
這個叫希尹的女真人,在心中仔細揣摩著這個問題,過後覺得這不對勁。宋朝沒理由會放著發大水不管的,這會引起百姓不滿,最後導致根基動搖,甚至內部出現大問題的!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那個“大桶張家”的小官人了。“那個張正書,是個真有本事的人?”
當希尹把這話說出來後,那個叫宗翰的人卻不屑一顧:“他能有啥本事?鼓搞那甚麽香水?有個屁用!”
這話也就是宗翰說得出口,但這個希尹卻敏銳地感覺到,張正書是不簡單的。
“話說,我等也該走了。最近皇城司盯得很緊,我怕再不走,可迴不到白山黑水了……”
希尹的擔心不是無的放矢的,因為宋朝和西夏在打仗,所以皇城司這大半年來都是高度警惕,他們兩個雖然化身成商賈前來做買賣,但一樣找不到空隙獲得情報。
這個叫宗翰的,卻還是不甘心:“現在走怕是走不了了,黃河這般模樣,要是真發大水……”
希尹歎了口氣,他也知道是這樣。
因為宋遼邊境上多有打草穀的,所以他們女真人要想來迴宋境,必須要坐海船。
也就是他們兩而已,其他女真人上船之後那個吐啊,簡直沒法存活下去。沒法子,來迴宋境弄情報的工作就隻能交給這兩個吐得不那麽厲害的人了。
可黃河泛濫的時候,誰敢坐船出海?那不是自個找死嗎,希尹覺得自己留著命,能做更多的事。
嘈雜的茶肆,隻是汴梁城中的一個縮影而已。
這幾日以來,隨著黃河河水的高漲,已經有不少人前來開封府避難了。
一問之下,全都是黃河沿岸的。
這不,汴梁城中的客舍,全都滿員了。
像什麽“久住王員外家”、“久住曹三郎家”之類的老字號,每日間“逐時施行索喚”這類大宋的快遞行業,不知道往裏麵送了多少次的飯食。沒辦法,幾乎一天都在下雨,是個人都不想出門。
於是,開封府的繁華,好像已經隱沒在雨中了,除了客舍、吃食行業以外,熱度都降了下來。
與此同時,米價開始了波動。
本來,汴梁城的米價就在一鬥米一百二三十文了,已經處於一個很高的水平。
但是雨這麽下,黃河還有決口的危險。黃河一決口,糧食就暫時運不到汴梁城了。所以,米價很快就漲到了一鬥米一百五十文的水平,還有人怕買不到米的,開始屯米。
這時候,朝廷也得到了消息,開始開倉放糧,米價雖然迴落到了一百四十文錢鬥米的水平,可悲觀的情緒開始蔓延。
“你說,那‘大桶張家’的小官人怎麽料到今年黃河必定會發大水的?”
“嘿,要我說他就是在嘩眾取巧,不過是雨水多了些罷了,朝廷都治水那麽久了,怎麽可能還會發大水?”
“能不發大水那是最好的,可憐了那些農田了,都還沒收成啊!”
“今年的糧價怕是又要漲了……”
“記得熙寧年間,那糧價不過鬥米一百文,如今都快漲到鬥米一百五十文了!”
“都是發大水害的啊!”
“倒是這些年賺得錢也多了,糧價貴也就貴點罷……”
……
在雨中,張正書與曾瑾菡撐著油紙傘,穿著木屐,走在了雨中。曾瑾菡倒是穿上了高跟鞋。這高跟鞋是張正書讓人訂做的,甚至還因此把高跟鞋擺上了“家樂福”超市的貨架。這高跟鞋自然和後世的高跟鞋有些不一樣,是木頭底的,還打了鐵釘進去防滑。鞋麵呢則是皮革的,倒也防水。
曾瑾菡第一次穿,差點要摔倒。可不過一刻鍾,她就適應了,張正書隻能感慨,女人為了美,真的什麽都做得出來。
看著已經和自己差不多身高的曾瑾菡,張正書說道:“開始了……”
“郎君預料得不錯,黃河決口倒不是甚麽大事,最起碼現在已經在控製之中了。就是汴京城中的百姓會恐慌,最後會引起糧價大漲,擾亂市場……”曾瑾菡點了點頭,很佩服張正書的遠見。其實,這並非張正書的遠見,而是市場規律使然。
好比在後世,科技那麽發達了,還是有人相信謠言,屯鹽的有,屯板藍根的有,甚至台風來了,連超市都搬空了。後世尚且如此,
就別說宋朝了。
要是黃河決口到汴梁城來,滿城一百多萬百姓,說不定還會出現踩踏事故!
幸虧,《京華報》早兩日就通報了水情,預報了洪峰將在六月二十五日前後到來,最遲不會超過六月三十日。還唿籲大家保持鎮定,黃河未必會決口,就算是決口的地點預料也將會在內黃口附近。
因為有了《京華報》的言之鑿鑿,很多人都放心了。
這就是一份有威信力報紙的強大,《京華報》自創刊以來,就沒有失實報道過一次,每一次都準了。
雖然洪水很難預料,可這一次卻是安撫了人心,也算是間接穩定了糧價。
希尹知道,跟這個宗翰說不明白的。他雖然是女真人,卻對漢文化有著極深的了解,也太明白這個民族到底有著怎麽樣的性格,那就是絕不會屈服。你可以打得他們落到塵埃裏,但卻無法叫他們心生認可。漢人實在太驕傲了,他們的血液裏藏著反抗,一旦到了臨界點就會爆發出來。這也是為什麽一旦發大水了,漢人想到的第一個不是逃,而是治水。
漢人對家的眷戀,絕對超乎女真人的想象。
如今的宋朝,不過是一群綿羊領著一群狼,結果狼也披上了羊皮。
但是,這絕不是漢人的真實麵目。一旦漢人覺醒了,掀開了羊皮,草原各族就會發現,他們把魔鬼給放出來了!
隻有敵人最了解敵人,所以希尹太清楚漢人的潛力了。這一次宋朝居然不按照常理出牌,讓希尹覺得此事必有蹊蹺。
“難道宋朝真的不顧百姓死活了麽?”
這個叫希尹的女真人,在心中仔細揣摩著這個問題,過後覺得這不對勁。宋朝沒理由會放著發大水不管的,這會引起百姓不滿,最後導致根基動搖,甚至內部出現大問題的!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那個“大桶張家”的小官人了。“那個張正書,是個真有本事的人?”
當希尹把這話說出來後,那個叫宗翰的人卻不屑一顧:“他能有啥本事?鼓搞那甚麽香水?有個屁用!”
這話也就是宗翰說得出口,但這個希尹卻敏銳地感覺到,張正書是不簡單的。
“話說,我等也該走了。最近皇城司盯得很緊,我怕再不走,可迴不到白山黑水了……”
希尹的擔心不是無的放矢的,因為宋朝和西夏在打仗,所以皇城司這大半年來都是高度警惕,他們兩個雖然化身成商賈前來做買賣,但一樣找不到空隙獲得情報。
這個叫宗翰的,卻還是不甘心:“現在走怕是走不了了,黃河這般模樣,要是真發大水……”
希尹歎了口氣,他也知道是這樣。
因為宋遼邊境上多有打草穀的,所以他們女真人要想來迴宋境,必須要坐海船。
也就是他們兩而已,其他女真人上船之後那個吐啊,簡直沒法存活下去。沒法子,來迴宋境弄情報的工作就隻能交給這兩個吐得不那麽厲害的人了。
可黃河泛濫的時候,誰敢坐船出海?那不是自個找死嗎,希尹覺得自己留著命,能做更多的事。
嘈雜的茶肆,隻是汴梁城中的一個縮影而已。
這幾日以來,隨著黃河河水的高漲,已經有不少人前來開封府避難了。
一問之下,全都是黃河沿岸的。
這不,汴梁城中的客舍,全都滿員了。
像什麽“久住王員外家”、“久住曹三郎家”之類的老字號,每日間“逐時施行索喚”這類大宋的快遞行業,不知道往裏麵送了多少次的飯食。沒辦法,幾乎一天都在下雨,是個人都不想出門。
於是,開封府的繁華,好像已經隱沒在雨中了,除了客舍、吃食行業以外,熱度都降了下來。
與此同時,米價開始了波動。
本來,汴梁城的米價就在一鬥米一百二三十文了,已經處於一個很高的水平。
但是雨這麽下,黃河還有決口的危險。黃河一決口,糧食就暫時運不到汴梁城了。所以,米價很快就漲到了一鬥米一百五十文的水平,還有人怕買不到米的,開始屯米。
這時候,朝廷也得到了消息,開始開倉放糧,米價雖然迴落到了一百四十文錢鬥米的水平,可悲觀的情緒開始蔓延。
“你說,那‘大桶張家’的小官人怎麽料到今年黃河必定會發大水的?”
“嘿,要我說他就是在嘩眾取巧,不過是雨水多了些罷了,朝廷都治水那麽久了,怎麽可能還會發大水?”
“能不發大水那是最好的,可憐了那些農田了,都還沒收成啊!”
“今年的糧價怕是又要漲了……”
“記得熙寧年間,那糧價不過鬥米一百文,如今都快漲到鬥米一百五十文了!”
“都是發大水害的啊!”
“倒是這些年賺得錢也多了,糧價貴也就貴點罷……”
……
在雨中,張正書與曾瑾菡撐著油紙傘,穿著木屐,走在了雨中。曾瑾菡倒是穿上了高跟鞋。這高跟鞋是張正書讓人訂做的,甚至還因此把高跟鞋擺上了“家樂福”超市的貨架。這高跟鞋自然和後世的高跟鞋有些不一樣,是木頭底的,還打了鐵釘進去防滑。鞋麵呢則是皮革的,倒也防水。
曾瑾菡第一次穿,差點要摔倒。可不過一刻鍾,她就適應了,張正書隻能感慨,女人為了美,真的什麽都做得出來。
看著已經和自己差不多身高的曾瑾菡,張正書說道:“開始了……”
“郎君預料得不錯,黃河決口倒不是甚麽大事,最起碼現在已經在控製之中了。就是汴京城中的百姓會恐慌,最後會引起糧價大漲,擾亂市場……”曾瑾菡點了點頭,很佩服張正書的遠見。其實,這並非張正書的遠見,而是市場規律使然。
好比在後世,科技那麽發達了,還是有人相信謠言,屯鹽的有,屯板藍根的有,甚至台風來了,連超市都搬空了。後世尚且如此,
就別說宋朝了。
要是黃河決口到汴梁城來,滿城一百多萬百姓,說不定還會出現踩踏事故!
幸虧,《京華報》早兩日就通報了水情,預報了洪峰將在六月二十五日前後到來,最遲不會超過六月三十日。還唿籲大家保持鎮定,黃河未必會決口,就算是決口的地點預料也將會在內黃口附近。
因為有了《京華報》的言之鑿鑿,很多人都放心了。
這就是一份有威信力報紙的強大,《京華報》自創刊以來,就沒有失實報道過一次,每一次都準了。
雖然洪水很難預料,可這一次卻是安撫了人心,也算是間接穩定了糧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