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宋人並沒有像後世那樣,以為占著理就拚命討要好處。殊不知有些時候,一味的占便宜其實是在吃虧。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後世在拆遷時,很多人都在鬧,認為賠償太少,一味要求增加補償款。到了最後,做了釘子戶不說,連一丁點賠償款都要不到。張正書記得他看過最搞笑的圖片就是在一條筆直公路上,因為一棟釘子戶而生生轉了一個大彎,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就是便宜沒占到,反而吃大虧的典型例子。


    如果丁村的村民對張正書耍無賴,張正書有的是辦法治他們。


    真是應了那句話,鬥米恩,石米仇啊!


    好在,丁村的村民是真的淳樸,沒有那麽多的花花腸子。


    讓車夫把郭騫道長送迴李家村後,張正書卻在內黃口附近住下來了。


    沒辦法,這汛期將至,張正書總該督促治水工程完成吧?


    倒是苦了曾瑾菡,天天在家中盼著,甚至好幾次都想到內黃口來,好在都被攔住了。


    水庫旁邊,張正書也在撐著傘,默默地看著小劉工匠在幹活。


    “那誰,你莫要挖得太寬了,太寬的話,黃河到這來還怎麽拐彎?現在要的,就是斷了東流!”


    “那人是誰啊,沒耳朵嗎,你再這樣挖,堤壩都塌了!”


    “都說了多少次,雨天不能用水泥,都給我用力夯實嘍!”


    ……


    看著小劉工匠喊著喊著,聲音都沙啞了,張正書也是感慨。中國人真的太勤勞了,做工都舍不得偷懶的。要是勞役那還難說,可張正書又給錢,又管飯,聚起來的流民也好、村民也罷,都使出了渾身氣力,拚著命趕時間在挖水庫。同時,還修了幾條疏浚的河道,還築起了堤壩。


    可以說,黃河北流這一塊,已經差不多成形了,隻待東流一斷絕,黃河再次沿著以往的河道,重新注入渤海之中。


    過了十餘日,總算是完成了雛形。即便是現在發大水,北流也沒有決口的危險。甚至,還有時間,張正書讓丁村的村民自行修了一條長達五六裏的小河湧到丁村,進一步緩解了丁村用水困難的現狀。


    直到了這一步,張正書才算是鬆了口氣。


    在迴程的路上,史陌問張正書道:“小官人,這水庫真的有那麽神奇麽?”


    “其實,這水庫最大的用處,就是調節水流速度,至於攔蓄洪水,那隻不過是順帶的作用罷了。”張正書歎了口氣,要是像後世那樣的水庫,自然是能攔洪泄洪的,隻不過宋朝的水庫嘛……還是欠缺了點火候,畢竟是倚靠著地形修築的,攔洪泄洪的作用微乎其微。


    好在張正書根據係統給出的建議,修了好幾條疏通水流的河道。應了那句話,堵不如疏,這樣一來,洪水到了水庫之後,水流自然就變緩了。水流變緩了,那操作空間就大了。隻要河堤修築的質量還行,那就不會決口了。到了平緩的下遊後,除了稍稍抬高河床,那應該不會釀成太大的災患。再說了,北流就是宋遼邊境,基本上是沒啥人煙的,不像後世的京津唐地區一樣那樣人口擁擠。畢竟遼人會來打草穀,宋朝隻能通過淤塞的河道來防止遼國騎兵南下。這種情況下,邊境人煙稀少也能理解了。


    “調節水流速度?”


    史陌和劉忠都是武人,對於這種專業知識是很難理解的。


    反倒是有名的大騙子郭騫,因為對地理知識有所了解,對水庫的理解比誰都到位。甚至,郭騫還感慨,修一個水庫能活百姓無數,是積累陰德的大好事。張正書知道,像郭騫這種信道之人,很看重陰德的。之前行騙,他也是瞅準了大戶人家下手,不會叫人傷筋動骨


    ,怕的就是沾染了因果,損了陰德。


    用俗話講,這就是“舉頭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是中國人用來警醒自己的話。別以為陰德一說縹緲無跡,事實上天理循環,報應不爽。也正是因為這種道理深入人心,才叫宋人保持這一個奇妙的狀態。很多行商之人,還保留了底線,不會一味的剝削。


    這種事有好有壞,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也隻能停留在萌芽狀態,永遠不可能生根,茁壯成長。


    好在張正書穿越了,在他的引領下說不定能跳過資本主義最血腥的時段。


    就拿修水庫來說,看似張正書在做傻事,這種大工程,不應該是朝廷出力才對的嗎?可張正書卻偏不,拿下了漕糧和過河費之後,張正書大手一揮就開始“燒錢”了。最燒錢的地方,莫過於工錢和糧食。工錢就不用說了,哪怕是在開封府,張正書給的工錢也是最高的那種了。而且還管飯,張正書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大米飯敞開了吃,還有肉!雖然隻是“低賤”的豬肉,可流民、村民們哪裏會嫌棄?紅彤彤的紅燒豬肉,配上大米飯,一個個吃得滿嘴油光。


    在別人看來,張正書是在做傻事。


    可張正書明白,這絕對是有利的。


    財富在於流通,就好像水流一樣,財富不流通隻是一潭死水,最後隻會蒸發殆盡。而流通的財富,就好像黃河一樣,循環不絕。


    張正書給的工錢,那些流民、村民會不買東西嗎?當然不會。財富流通之後,帶動的產業也就更多了。別的不說,過冬衣裳總要一件吧?張正書的棉花就要成熟了,進而很快變成了衣裳,還欠缺市場哩。當然了,頭幾年棉花的價格肯定是居高不下的,但多人種植、紡織之後,價格肯定會降下來。那時候,平頭百姓也買得起了。


    再者,張正書給錢買糧食,那些糧食商賈得了錢之後,肯定會繼續進貨啊!


    開封府一直是靠糧食運輸的,可大名府不是。張正書把大名府的糧食運輸業弄起來後,以後收過河費也就更有利了。


    一切,都是為了將來。


    張正書的眼光,尋常人又怎麽會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好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依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依雨並收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