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就是貪婪的,沒有外在的約束,人性因為貪婪肯定會越來越大胃口。
搖了搖頭,張正書也不想去討論這件事的對錯,對了又怎麽樣,錯了又怎麽樣?張根富還是他的便宜老爹,隻會讓張家的名聲更臭一點。
從前堂出來之後,張正書去見了張秦氏。
張秦氏早就得知了張正書迴來,準備了張正書最喜歡的蜜餞——其實張正書並不喜歡吃。
“吾兒在汴京城裏,吃住可好?”
張秦氏的眼中,閃著慈母的光輝。其實她沒啥可指望的,在張家她被大婦欺壓,被張根富的其餘妾侍看不起,孤家寡人一個。要不是生下了張正書,她的一生會過得很平淡。有了張正書這個兒子,她就多了一份牽掛。
“還行……”
張正書言不由衷地吃著蜜餞,敷衍地答道。
“娘聽聞你做了好些大事,給張家長了臉?”張秦氏笑眯眯地看著張正書,越看越是驕傲。
“額,順手做的……”張正書不知道怎麽迴答這句話,隻能繼續敷衍了。
“吾兒在汴京城可沒有一個婢女服侍啊,連一個書童都沒,那哪裏成?娘為你物色了一個……”
張秦氏還沒說完,張正書連忙打住了她:“娘,孩兒心領了,這事不急……”
“那成親的事,你可要上心一些啊,日子是三月初六,對吧?”
張秦氏最著緊的就是張正書的婚事了,每次他迴來都要拉著問一番。
“嗯,不急,還有差不多兩個月……”張正書心中確實是這麽想的,可張秦氏卻虎著臉說道:“哪能不急?為娘幫你辦妥此事,你就好生待著,這段時日就莫要再外出生事了!”
張正書無奈地點了點頭,這事他有反駁權嗎?
聊了一會,張正書逃也似的出來了。
“這種熱情,吃不消啊……”
張正書一半是心虛,一半是慚愧,他根本就沒盡到一個“兒子”的孝道,心中不由地一陣愧疚。
一迴到張家,張正書就感覺渾身不自在。除了張根富那些妻子小妾的目光不太友善之外,連帶著管家張通的目光也帶著莫名其妙的意思,這讓張正書很費解。“難道我是假的張正書這件事被他們知道了?不然他們為什麽這麽看著我?!”直到張正書無意中聽見了張陳氏的兩個婢女之間的談話,他才明白。
原來,張陳氏向來都是瞧不起張正書的,認為他不過是一個敗家子,二世祖,張家的產業交到他手中早晚會被敗光。所以張陳氏主張從陳家過繼一個男孩過來,繼承張家的香火。這個說法,一度在張家很有市場。但是隨著張正書的“異軍突起”,這樣的聲音才小了。
張正書也覺得很悲哀,張根富看似有富可敵國的財富,可連後院都管理不好。要是張根富霸氣一點,誰敢亂嚼舌頭的,先用家法打個幾鞭子,再關進柴房幾天,那些長舌婦還敢亂說?連自家的血統都不支持,反而想讓外人來繼承家財,也隻有張根富能忍了。好吧,或許張根富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搞陰謀詭計要是被人知道了,那還叫什麽陰謀詭計?所以張陳氏隻敢利用僮仆嚼一下舌根,用她的侄子來對比張正書,營造出張正書什麽都不如她侄子。
謊話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話,張正書也能理解為什麽張根富那些小妾也好,張家的僮仆也好,如今見到張正書,就好像看著外人一樣了。
沒辦法,一個人的蛻變太大,是足以顛覆三觀的。
“小官人,怎麽這麽有空到馬廄來了?”
張正書正思慮著,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馬廄這裏,正巧碰到馬車夫給那匹挽馬喂黃豆。
在冬天之前,聽了張正書勸告的農戶,全都種上了黃豆,他們除了留一點黃豆來發豆芽之外,全都賣給張正書了。所以,用點黃豆來喂馬,這種事是完全沒有心理負擔的。
“你說說,家裏是不是一直在討論我的事?”
張正書假裝不經意地問道,其實他也真的不在意。張家有多少錢,張正書也沒過問,現在張根富給錢讓張正書把產業做起來了,他就有底氣了。沒有張家的財產那又如何,張正書有自信,隻要幾年時間,他就能掙到張家如今的錢財!
隻要有技術,賺到了第一桶金,接下來就是錢生錢的事情了。
“討論你的事?小官人,你是不是聽到什麽閑言閑語了?”馬車夫也不蠢,對於張家內部的矛盾也是清楚的。張陳氏沒有兒子,所以一直很敵視妾侍生的張正書,一直想從陳家過繼一個兒子過來。可惜,張根富根本不可能如她願。也是,有自己親生骨肉,為什麽要多一個外人來當幹兒子,用來分家產嗎?
所以,這些年來張陳氏一直看不慣張正書,可惜張正書是個小魔王,有張根富護著,也不怕她。張陳氏隻能暗地裏散布一些謠言,中傷張正書。這些事,張家的下人都心知肚明。
以往,張正書即便知道了,也不會上心的。
因為在血緣大過一切的宗法社會裏,張正書就鐵定是張家的繼承人了,誰來都不好使!
馬車夫也是奇怪,怎麽今天這張小官人問起這些來了?
“不錯,聽聞大娘一直想從陳家過繼一個兒子過來?”張正書略帶玩味地看著馬廄上的白雪,冷笑著說道。
“額,夫人的事,小的也不太清楚。聽聞十幾年前,夫人確實動過這樣的心思。”馬車夫是有一句說一句的,不過也隻能壓低了聲音。
張正書淡淡地說道:“以後家裏有誰還敢說這些話,你跟我說。”
“小官人,這……”馬車夫剛想拒絕,可張正書已經走了。“唉,這都甚麽事啊!”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張根富討那麽多妾侍的時候是爽了,可現在想要處理這些糾葛就難了。張正書也不敢去逾越世俗禮法,不過懲戒一番家中不聽話的下人還是可以的。一味施恩,人就會蹬鼻子上臉;唯有恩威並重,才能讓人真正感受到他這個張小官人的存在!
家裏不穩,還談什麽做大事業!
反正,張正書是要做到在成親之前,這些不和諧的聲音,全都給掐掉!張家,必須以張家人的利益為主,任何有損張家利益的人,都要受到懲罰!
搖了搖頭,張正書也不想去討論這件事的對錯,對了又怎麽樣,錯了又怎麽樣?張根富還是他的便宜老爹,隻會讓張家的名聲更臭一點。
從前堂出來之後,張正書去見了張秦氏。
張秦氏早就得知了張正書迴來,準備了張正書最喜歡的蜜餞——其實張正書並不喜歡吃。
“吾兒在汴京城裏,吃住可好?”
張秦氏的眼中,閃著慈母的光輝。其實她沒啥可指望的,在張家她被大婦欺壓,被張根富的其餘妾侍看不起,孤家寡人一個。要不是生下了張正書,她的一生會過得很平淡。有了張正書這個兒子,她就多了一份牽掛。
“還行……”
張正書言不由衷地吃著蜜餞,敷衍地答道。
“娘聽聞你做了好些大事,給張家長了臉?”張秦氏笑眯眯地看著張正書,越看越是驕傲。
“額,順手做的……”張正書不知道怎麽迴答這句話,隻能繼續敷衍了。
“吾兒在汴京城可沒有一個婢女服侍啊,連一個書童都沒,那哪裏成?娘為你物色了一個……”
張秦氏還沒說完,張正書連忙打住了她:“娘,孩兒心領了,這事不急……”
“那成親的事,你可要上心一些啊,日子是三月初六,對吧?”
張秦氏最著緊的就是張正書的婚事了,每次他迴來都要拉著問一番。
“嗯,不急,還有差不多兩個月……”張正書心中確實是這麽想的,可張秦氏卻虎著臉說道:“哪能不急?為娘幫你辦妥此事,你就好生待著,這段時日就莫要再外出生事了!”
張正書無奈地點了點頭,這事他有反駁權嗎?
聊了一會,張正書逃也似的出來了。
“這種熱情,吃不消啊……”
張正書一半是心虛,一半是慚愧,他根本就沒盡到一個“兒子”的孝道,心中不由地一陣愧疚。
一迴到張家,張正書就感覺渾身不自在。除了張根富那些妻子小妾的目光不太友善之外,連帶著管家張通的目光也帶著莫名其妙的意思,這讓張正書很費解。“難道我是假的張正書這件事被他們知道了?不然他們為什麽這麽看著我?!”直到張正書無意中聽見了張陳氏的兩個婢女之間的談話,他才明白。
原來,張陳氏向來都是瞧不起張正書的,認為他不過是一個敗家子,二世祖,張家的產業交到他手中早晚會被敗光。所以張陳氏主張從陳家過繼一個男孩過來,繼承張家的香火。這個說法,一度在張家很有市場。但是隨著張正書的“異軍突起”,這樣的聲音才小了。
張正書也覺得很悲哀,張根富看似有富可敵國的財富,可連後院都管理不好。要是張根富霸氣一點,誰敢亂嚼舌頭的,先用家法打個幾鞭子,再關進柴房幾天,那些長舌婦還敢亂說?連自家的血統都不支持,反而想讓外人來繼承家財,也隻有張根富能忍了。好吧,或許張根富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搞陰謀詭計要是被人知道了,那還叫什麽陰謀詭計?所以張陳氏隻敢利用僮仆嚼一下舌根,用她的侄子來對比張正書,營造出張正書什麽都不如她侄子。
謊話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話,張正書也能理解為什麽張根富那些小妾也好,張家的僮仆也好,如今見到張正書,就好像看著外人一樣了。
沒辦法,一個人的蛻變太大,是足以顛覆三觀的。
“小官人,怎麽這麽有空到馬廄來了?”
張正書正思慮著,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馬廄這裏,正巧碰到馬車夫給那匹挽馬喂黃豆。
在冬天之前,聽了張正書勸告的農戶,全都種上了黃豆,他們除了留一點黃豆來發豆芽之外,全都賣給張正書了。所以,用點黃豆來喂馬,這種事是完全沒有心理負擔的。
“你說說,家裏是不是一直在討論我的事?”
張正書假裝不經意地問道,其實他也真的不在意。張家有多少錢,張正書也沒過問,現在張根富給錢讓張正書把產業做起來了,他就有底氣了。沒有張家的財產那又如何,張正書有自信,隻要幾年時間,他就能掙到張家如今的錢財!
隻要有技術,賺到了第一桶金,接下來就是錢生錢的事情了。
“討論你的事?小官人,你是不是聽到什麽閑言閑語了?”馬車夫也不蠢,對於張家內部的矛盾也是清楚的。張陳氏沒有兒子,所以一直很敵視妾侍生的張正書,一直想從陳家過繼一個兒子過來。可惜,張根富根本不可能如她願。也是,有自己親生骨肉,為什麽要多一個外人來當幹兒子,用來分家產嗎?
所以,這些年來張陳氏一直看不慣張正書,可惜張正書是個小魔王,有張根富護著,也不怕她。張陳氏隻能暗地裏散布一些謠言,中傷張正書。這些事,張家的下人都心知肚明。
以往,張正書即便知道了,也不會上心的。
因為在血緣大過一切的宗法社會裏,張正書就鐵定是張家的繼承人了,誰來都不好使!
馬車夫也是奇怪,怎麽今天這張小官人問起這些來了?
“不錯,聽聞大娘一直想從陳家過繼一個兒子過來?”張正書略帶玩味地看著馬廄上的白雪,冷笑著說道。
“額,夫人的事,小的也不太清楚。聽聞十幾年前,夫人確實動過這樣的心思。”馬車夫是有一句說一句的,不過也隻能壓低了聲音。
張正書淡淡地說道:“以後家裏有誰還敢說這些話,你跟我說。”
“小官人,這……”馬車夫剛想拒絕,可張正書已經走了。“唉,這都甚麽事啊!”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張根富討那麽多妾侍的時候是爽了,可現在想要處理這些糾葛就難了。張正書也不敢去逾越世俗禮法,不過懲戒一番家中不聽話的下人還是可以的。一味施恩,人就會蹬鼻子上臉;唯有恩威並重,才能讓人真正感受到他這個張小官人的存在!
家裏不穩,還談什麽做大事業!
反正,張正書是要做到在成親之前,這些不和諧的聲音,全都給掐掉!張家,必須以張家人的利益為主,任何有損張家利益的人,都要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