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被說得滿臉燥紅:“你這小郎君,如那些庸官一樣,隻懂胡說,不懂真個做實事……”


    張正書卻好整以暇,喝了一口茶之後才淡淡地說道:“我知道,做官不易,但也絕非沒有辦法的。像我提議的蜂窩煤作坊,就是專門為禁軍量身打造的。隻要章相公秉公處理,不幹涉作坊的管理,全力支持禁軍退役年邁體弱士卒,隻要幾年時間,禁軍自然就麵貌一新。若是章相公想更進一步,則選用能臣,日日訓練禁軍,必能成精兵。”


    章惇看著張正書的臉龐,看了好久。“你這小郎君,簡直不知天高地厚。也罷,老夫算是知曉了,你小子就沒安好心。弄出這麽一封信,其實就是倒逼著朝廷要重視武人?不怕說實話,這絕無可能!”


    不得不說,章惇確實厲害,居然透過了現象看到了本質。


    其實,若是別的文官提出了這個法子,或許章惇會奇怪,但絕不會懷疑有文官居然敢質疑“崇文抑武”的既定國策是錯的。因為,這事關全體文官士大夫的利益,沒人會傻到自斷前程吧?


    唐末以來,武人禍亂天下的教訓依舊曆曆在目,文官對武官的提防,就好像忠犬守家一樣,一刻都不會放鬆的。所以,當章惇猜到張正書要做什麽的時候,除了震驚不已,就是惱羞成怒。讓武人坐大,這就是原罪!


    “那大宋合該藥丸……”張正書嘟噥了一句。


    章惇沒聽清楚,追問道:“你說甚麽?”


    張正書臉不紅心不跳地說道:“我說你多慮了,武人崛起對我有什麽好處?隻是武人被文人壓製,那就活該大宋被周邊國家吊起來錘。”


    “吊起來錘?”章惇有點不習慣張正書的用語,額,這後世的用語習慣他要是能聽得慣才有鬼了。不過這個比喻,還真的挺恰當啊!宋朝就是典型的外戰外行,內戰內行。鎮壓造反、起義的時候摧枯拉朽,跟別國打仗,永遠都是一個尿性。前期超神,後期超鬼。


    每次和西夏、遼國打仗的時候,大宋前期都出奇的順利,甚至有水銀瀉地,沛莫能禦之勢。一路過關斬將,兵臨城下,厲害到不行,捷報一個接著一個。然後,然後,然後就悲劇了。每次到緊要關頭,不是文官之間的明爭暗鬥,就是監軍瞎指揮,更有搶功勞,和友軍幹架的……反正怎麽操蛋怎麽來,不折騰到慘敗不罷休。


    真是如同張正書所言,大宋是被人吊起來錘的。


    其實張正書還有一句話沒說出口,屢戰屢敗的國家,還好意思稱之為“大”宋?也幸虧契丹人不思進取,沒有心思圖謀中原;也幸虧西夏國力有限,占據著七百裏銀川已經到頂了。不然的話,大宋真的早被異族滅十幾次了。張正書是知道北宋下場的,可以說北宋落到那等田地根本不怪誰,要怪就怪自己作死。好端端的自廢武功,綁住一手一腳跟別人打架,能打得贏是因為對方是三歲孩童,可次次對手都是成年大漢,那肯定得悲劇啊!


    “我大宋還是贏過的……”


    章惇說這話的時候,語氣都有點弱勢了,甚至有點像見著了遼國使臣一樣。雖然大宋和遼國以兄弟相稱,但因為大宋武力不及,宋朝臣子見了遼國臣子,始終有矮人一頭的感受。這就是武力帶來的威懾力了,是最直接,也最直觀的。哪怕章惇再硬氣都好,軍隊不硬,他就沒法子跟遼國使臣掰手腕。一切還得靠實力說話啊,好在遼國使臣隻呆那麽幾天,要是多幾天,章惇都覺得自己要鬱悶至死了。


    “贏的都是小仗,輸的都是敗仗,喪師丟地,一敗塗地。”張正書直言不諱地說道。


    “那也隻是幾次罷了,都是領兵之將貪功冒進,中了奸計……”章惇覺得自己的反駁一點力度都沒。


    果然,張正書哈哈大笑道:“自古以來成王敗寇,兵不厭詐恐怕章相公也聽過吧?為什麽大宋不使用奸計呢?說到底,還是用人不當,要是用人得當,豈會有這種情況?就好像永樂城之戰,要是先帝任用種諤種將軍為主將,又豈會敗在徐禧這庸人手中,害得幾十萬將士、民夫屍橫異國?徐禧倒是死有餘辜,可惜了那幾十萬將士、民夫之性命!”


    章惇不吭聲了,他知道張正書說得在理。永樂城之戰,是宋神宗糊塗了,一味忌憚西北種家勢大,不敢讓種諤這等良將領兵,反倒派了個連趙括都不如的給事中徐禧。結局其實已經可以預料到的了,自古以來文人領兵,真正贏的始終是少數。對於糧道、士氣、布陣、觀察地形地勢……這些領兵知識,文人全然落於下風,純屬門外漢。以為讀了兩篇兵書,就兵法天下無雙了,可笑之極。


    中國兵書記載的兵法,那都是相當於哲學一類的思想,根本不是領兵法門。真正的領兵法門,是兵書上沒記載的,從基礎學起,方能成為一代名將。唯有從士卒開始了解,明白一支軍隊的整體運轉,才算剛剛入門。入門之後,學習兵法,明白領兵作戰原則,這才是晉級之道。至於懂天文,識地理,用人和,那是最高深的兵法了。文人自以為得了兵法精髓,殊不知恰恰應了那句話,都沒學走路就學跑,不摔跤才怪!


    戰爭是一門統籌兼顧的藝術,文人除了做文章厲害,寫詩詞厲害以外,又哪裏做得到斬將殺敵,迭克名城?不被人截斷糧道,中了敵方奸計都算好了。起碼宦官領兵,還知道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偏生那些文官自以為自己運籌帷幄,貪功冒進,一拍腦袋就是一個主意……有了這等主將,焉有不敗之理!


    盡信書不如無書,從來真理都是實踐得來的,前人兵書兵法,都是總結出來的內容。要是依葫蘆畫瓢,那肯定是錯漏百出的。文官領兵不是不可以,但這個文官要做得到兼聽手下意見,然後歸納總結,找到克敵製勝的辦法。換句話說,文官可以做軍隊潤滑劑,但絕對不能插手軍隊運營。外行領導內行,特別是打仗這種要人命的事情,一個疏忽都能葬送一支軍隊的,更別說一意孤行,不聽勸阻了。好吧,徐禧又是一個反麵例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好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依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依雨並收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