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曾瑾菡的感性一麵出來了:“怎麽會沒有嫦娥?”後羿嫦娥的故事,一直是宋人津津樂道的,這也是中國人特有的浪漫情懷。但現在被張正書活生生給斷了念想,曾瑾菡都有些受不了。
張正書苦笑道:“真的沒有……”
“難道郎君到月亮上去看過嗎?”曾瑾菡撇著嘴問道,十分不相信。其實她也知道,張正書說的一般都是真的。但是出於內心的渴望,曾瑾菡就希望那不是真的。
張正書抬起頭來看了看天空,苦笑道:“估計我是看不到有人上去月亮了,但不代表以後沒人上去。而且也並非要上去才能看得見月亮上有沒有人,過幾天我做一個望遠鏡,你晚上拿出來看一看月亮就知道了……”
“望遠鏡是甚麽物事?”
曾瑾菡有點不太明白,“是一種鏡子嗎?”
“望遠鏡……顧名思義啊,就是拿來看遠處風景的工具。或者,你稱之為千裏眼也行。”張正書笑道,“製作精良的望遠鏡,確實可以看得到千裏,甚至萬裏之遠。”張正書可沒說謊,要是精心打磨,確實能製出一個看得到月球表麵環形山的望遠鏡來。
“啊,那豈不是成了神仙?”
曾瑾菡眨著眼睛問道,這和傳說中的神仙好像沒差什麽啊?人都能看到千裏之遙了,那神仙豈不是掉份了?
“從科學的意義來說,神仙其實是不存在的。至於那些傳說,都是虛無縹緲的。”張正書前一世是典型的無神論者,但現在他好像不那麽堅定了。畢竟誰遇到穿越這種事,都會動搖信念的。不過,就算現在玉皇大帝出現在張正書麵前,張正書也不會驚訝。都遇到了穿越這種事,還有什麽比得上穿越更令人懷疑人生嗎?
曾瑾菡是聰明人,自然一點就通,可她沒親眼看到還是不太相信:“郎君,你說的那甚麽千裏眼,真的可以造出來?”
“能是能,不過要摸索……”
說是摸索,其實不吝於從頭開始。哪怕是張正書知道大概怎麽製作玻璃,但凡事都知易行難。就算是水泥,那也是張正書好運,找到了一個之前有祖傳石灰技術的工匠,才能這麽快摸索出水泥的配方來。不然的話,也不知道要試驗多少次才能拿得出成品。這還是中國有傳統技術做基礎的,要不然張正書也沒辦法這麽快得到水泥。
至於玻璃,和水泥的境遇相差仿佛。
中國雖然沒有玻璃,但有著玻璃的孿生兄弟——琉璃。琉璃和玻璃十分相似,隻不過琉璃裏麵多了微量金屬元素,所以顏色繽紛多彩。琉璃是佛家七寶之一,但宋朝這時候琉璃的製法已經傳入民間了,完全不是漢唐時那樣,由皇家掌控。
宋朝這時候的婦女,很多稍稍有點閑錢的,都能買得起琉璃首飾,甚至裏巷婦女,都買得起,可見琉璃並不算是多昂貴的東西。簪釵、梳背、耳環、帔墜、巾環等飾品,都是常見的琉璃飾品。要不是琉璃飾品的唯一性(因為燒製的時候,根本無法定形定量),估計琉璃已經爛大街了。沒辦法,物以稀為貴嘛!
不過,隻要有琉璃的基礎就好辦了,接下來的事,就是怎麽融化石英砂了。
這是一個大難題,因為石英砂的熔點超過一千七百攝氏度。現在最高的窯溫,也隻是在一千四百攝氏度而已,這還是張正書為了幹餾煤炭,才提前達到的溫度。不然,以宋朝製造瓷器的窯溫,都是在一千二百攝氏度左右,怎麽都不可能熔得掉石英砂。
在中國,沒有多少現成露天可開采的石英岩,所以隻能用沙子了。可溫度就是一個攔路虎,別看一千四百攝氏度到一千七百攝氏度好像沒多少距離,可懂行的人都知道,窯溫的上升絕不是一加一那麽簡單的。
首先,燒製的窯能不能經受得住這麽長時間、高溫度的烘烤?其次,怎麽保證石英砂的融化可控製?最後,怎麽製成想要的形狀?
這些都是需要摸索的,張正書估計,如果他專門去研究玻璃,起碼得半年時間才能摸索得出來,而且還是次品。
再說了,其實玻璃在古代的需求量並不高。中國人喜歡的是琉璃,多彩絢麗的類似寶石珠玉一樣的琉璃,而不是透明無色的玻璃。這也是為什麽玻璃其實和琉璃是一同誕生的,可玻璃卻完全沒有在中國發展的原因了。
不過,通過某些原始的助溶劑,還是可以降低玻璃溫度需求的,比如自然純堿啊、草木灰或鉛丹等等,還需要石灰石做穩定劑。有了石英砂、助熔劑和穩定劑,經過一定的技術工藝,才能製造出簡單的玻璃。
張正書現在頭疼不是玻璃的技術,也不是製作玻璃的工匠,隨便找一個琉璃作坊,高價挖人就行了。他頭疼的是,玻璃沒有市場啊!中國人的審美,和西方人不太一樣,除非玻璃是真正透明無色,不然真的沒啥市場的,還不如天然水晶!可原始製法製造出來的玻璃,透明度確實不咋地。
“要不製成鏡子?”
張正書上學時,學過怎麽用水銀鍍膜成鏡子,大概知道流程。不過是先在玻璃上緊緊的貼一張錫箔,然後倒上水銀,因為水銀能夠容解錫,變成一種黏稠的銀白色液體“錫汞齊“錫汞齊緊緊的粘在玻璃上,就成了鏡子。隻是這種鏡子太費功夫了,而且鏡麵也不算太亮。即便如此,也比宋朝現在的銅鏡好很多。如果廣告做得好,應該還是有市場的。
但玻璃僅僅隻一種用法的話,張正書覺得十分不值得。
可玻璃又是工業必備的材料之一,也是化學進步的源頭,玻璃張正書是一定要做的。怎麽把玻璃的商業價值開發出來,才是張正書最想要做的事。“沒市場就創造市場,多難的事!”張正書就不信了,他有著超越數百年的眼光,還不能搞得掂一群“古人”的需求問題?就算沒需求,也要創造出宋人的需要來!
比如什麽玻璃屏風啊、玻璃窗啊、玻璃酒器啊……甚至連裝香水的瓶子、裝酒的瓶子,張正書都打算用上玻璃來做。而且還是“至尊仙醁”的瓶子,用一個成熟的產業帶動新生的產業,好像是一個不錯的做法。想到興奮處,張正書不由地哈哈大笑起來。
曾瑾菡的感性一麵出來了:“怎麽會沒有嫦娥?”後羿嫦娥的故事,一直是宋人津津樂道的,這也是中國人特有的浪漫情懷。但現在被張正書活生生給斷了念想,曾瑾菡都有些受不了。
張正書苦笑道:“真的沒有……”
“難道郎君到月亮上去看過嗎?”曾瑾菡撇著嘴問道,十分不相信。其實她也知道,張正書說的一般都是真的。但是出於內心的渴望,曾瑾菡就希望那不是真的。
張正書抬起頭來看了看天空,苦笑道:“估計我是看不到有人上去月亮了,但不代表以後沒人上去。而且也並非要上去才能看得見月亮上有沒有人,過幾天我做一個望遠鏡,你晚上拿出來看一看月亮就知道了……”
“望遠鏡是甚麽物事?”
曾瑾菡有點不太明白,“是一種鏡子嗎?”
“望遠鏡……顧名思義啊,就是拿來看遠處風景的工具。或者,你稱之為千裏眼也行。”張正書笑道,“製作精良的望遠鏡,確實可以看得到千裏,甚至萬裏之遠。”張正書可沒說謊,要是精心打磨,確實能製出一個看得到月球表麵環形山的望遠鏡來。
“啊,那豈不是成了神仙?”
曾瑾菡眨著眼睛問道,這和傳說中的神仙好像沒差什麽啊?人都能看到千裏之遙了,那神仙豈不是掉份了?
“從科學的意義來說,神仙其實是不存在的。至於那些傳說,都是虛無縹緲的。”張正書前一世是典型的無神論者,但現在他好像不那麽堅定了。畢竟誰遇到穿越這種事,都會動搖信念的。不過,就算現在玉皇大帝出現在張正書麵前,張正書也不會驚訝。都遇到了穿越這種事,還有什麽比得上穿越更令人懷疑人生嗎?
曾瑾菡是聰明人,自然一點就通,可她沒親眼看到還是不太相信:“郎君,你說的那甚麽千裏眼,真的可以造出來?”
“能是能,不過要摸索……”
說是摸索,其實不吝於從頭開始。哪怕是張正書知道大概怎麽製作玻璃,但凡事都知易行難。就算是水泥,那也是張正書好運,找到了一個之前有祖傳石灰技術的工匠,才能這麽快摸索出水泥的配方來。不然的話,也不知道要試驗多少次才能拿得出成品。這還是中國有傳統技術做基礎的,要不然張正書也沒辦法這麽快得到水泥。
至於玻璃,和水泥的境遇相差仿佛。
中國雖然沒有玻璃,但有著玻璃的孿生兄弟——琉璃。琉璃和玻璃十分相似,隻不過琉璃裏麵多了微量金屬元素,所以顏色繽紛多彩。琉璃是佛家七寶之一,但宋朝這時候琉璃的製法已經傳入民間了,完全不是漢唐時那樣,由皇家掌控。
宋朝這時候的婦女,很多稍稍有點閑錢的,都能買得起琉璃首飾,甚至裏巷婦女,都買得起,可見琉璃並不算是多昂貴的東西。簪釵、梳背、耳環、帔墜、巾環等飾品,都是常見的琉璃飾品。要不是琉璃飾品的唯一性(因為燒製的時候,根本無法定形定量),估計琉璃已經爛大街了。沒辦法,物以稀為貴嘛!
不過,隻要有琉璃的基礎就好辦了,接下來的事,就是怎麽融化石英砂了。
這是一個大難題,因為石英砂的熔點超過一千七百攝氏度。現在最高的窯溫,也隻是在一千四百攝氏度而已,這還是張正書為了幹餾煤炭,才提前達到的溫度。不然,以宋朝製造瓷器的窯溫,都是在一千二百攝氏度左右,怎麽都不可能熔得掉石英砂。
在中國,沒有多少現成露天可開采的石英岩,所以隻能用沙子了。可溫度就是一個攔路虎,別看一千四百攝氏度到一千七百攝氏度好像沒多少距離,可懂行的人都知道,窯溫的上升絕不是一加一那麽簡單的。
首先,燒製的窯能不能經受得住這麽長時間、高溫度的烘烤?其次,怎麽保證石英砂的融化可控製?最後,怎麽製成想要的形狀?
這些都是需要摸索的,張正書估計,如果他專門去研究玻璃,起碼得半年時間才能摸索得出來,而且還是次品。
再說了,其實玻璃在古代的需求量並不高。中國人喜歡的是琉璃,多彩絢麗的類似寶石珠玉一樣的琉璃,而不是透明無色的玻璃。這也是為什麽玻璃其實和琉璃是一同誕生的,可玻璃卻完全沒有在中國發展的原因了。
不過,通過某些原始的助溶劑,還是可以降低玻璃溫度需求的,比如自然純堿啊、草木灰或鉛丹等等,還需要石灰石做穩定劑。有了石英砂、助熔劑和穩定劑,經過一定的技術工藝,才能製造出簡單的玻璃。
張正書現在頭疼不是玻璃的技術,也不是製作玻璃的工匠,隨便找一個琉璃作坊,高價挖人就行了。他頭疼的是,玻璃沒有市場啊!中國人的審美,和西方人不太一樣,除非玻璃是真正透明無色,不然真的沒啥市場的,還不如天然水晶!可原始製法製造出來的玻璃,透明度確實不咋地。
“要不製成鏡子?”
張正書上學時,學過怎麽用水銀鍍膜成鏡子,大概知道流程。不過是先在玻璃上緊緊的貼一張錫箔,然後倒上水銀,因為水銀能夠容解錫,變成一種黏稠的銀白色液體“錫汞齊“錫汞齊緊緊的粘在玻璃上,就成了鏡子。隻是這種鏡子太費功夫了,而且鏡麵也不算太亮。即便如此,也比宋朝現在的銅鏡好很多。如果廣告做得好,應該還是有市場的。
但玻璃僅僅隻一種用法的話,張正書覺得十分不值得。
可玻璃又是工業必備的材料之一,也是化學進步的源頭,玻璃張正書是一定要做的。怎麽把玻璃的商業價值開發出來,才是張正書最想要做的事。“沒市場就創造市場,多難的事!”張正書就不信了,他有著超越數百年的眼光,還不能搞得掂一群“古人”的需求問題?就算沒需求,也要創造出宋人的需要來!
比如什麽玻璃屏風啊、玻璃窗啊、玻璃酒器啊……甚至連裝香水的瓶子、裝酒的瓶子,張正書都打算用上玻璃來做。而且還是“至尊仙醁”的瓶子,用一個成熟的產業帶動新生的產業,好像是一個不錯的做法。想到興奮處,張正書不由地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