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沒有那倒黴蛋的記憶,怕張正書也是曉不得裏麵的彎彎繞繞的。更別說跟著來的趙鼎了,他一輩子都沒來過這種“高檔”酒樓,跟在張正書後麵,像個書童的模樣。
“且不忙……”張正書笑道,“你幫我尋個人!”
這“閑漢”一聽,登時眼前一亮。他做得最多的,便是這種生意。要知道,在樊樓裏,三流九教,各色人等都有,若是不熟悉的人,根本找不到想要找的人。畢竟樊樓裏那麽多酒閣子,想要找的人,一般都在酒閣子裏。若是沒有相熟的酒保,根本找不到人——樊樓太大了,要在這裏找人,還是挺難的。
“不知道小官人要尋誰?”
這“閑漢”殷勤地問道,恭維的態度讓張正書很是受用。
“你可知這樊樓,店主是何人?”
張正書攤開了折扇,風度翩翩地扇著風,引來不少歌伎的側目。如此翩翩美少年,看模樣也是多金之人,最是受美妓青睞了。可惜,今日張正書也不是來吃酒的。
“樊樓店主?”這“閑漢”有點懵圈,雖然他從未見過如此之人,開口就要找酒店老板的。但是,他畢竟是“專業”的,也知道樊樓店主是誰,愣了一下才說道:“小官人,你尋樊樓店主,有何貴幹?”
“也沒什麽要緊的事……”張正書輕描淡寫地說道,“也就是談一樁生意罷了……”
這“閑漢”被張正書這風輕雲淡的表情給唬住了,再加上張正書也是個富家子,他雖疑惑張正書年紀輕輕的,能和樊樓店主談些什麽生意,但他還是說道:“小官人,怕是樊樓店主難尋啊!”
張正書知道,這“閑漢”故意把困難誇大,不過是想要更多的賞錢小費罷了。當即,張正書淡淡地說道:“若是你能找來樊樓店主,賞錢短不了你的。‘大桶張家’,想必你也有所耳聞。”
“是,原來是張小官人!”這“閑漢”幾乎可以算是包打聽了,張正書的大名,他如何沒聽過?張小官人和章衙內爭風吃醋,在和樂樓大打出手的事跡,已經名滿汴梁城。這“閑漢”要是不知曉,恐怕他也沒臉麵再做“閑漢”了。“張小官人,便是尋得到樊樓店主,如何能讓他過來與小官人會晤?”
張正書想了想,然後說道:“你且說,‘大桶張家’小官人,有一筆有關賣酒大生意,要和他談談……”
這“閑漢”有些震驚,要知道宋朝實行的是“榷酒”政策,這酒算是官營的,由朝廷控製酒的生產和流通領域,禁止一切非官府允許之外的釀酒行為。因為酒稅,是宋朝稅收的最大來源之一。在當今官家趙煦登基後,酒稅更是突飛猛進,每年已經突破了兩千萬貫的酒稅。而且,宋朝也是第一個商業稅超過農業稅的國家。元符年間,商業稅和其他雜稅已經占到財政收入的七成,而農業稅隻有三成。
宋朝對於酒的管控很嚴,既禁百姓造曲,又禁百姓釀酒出售,若有違犯者皆“等第科罪”。由官設“酒務”造曲釀酒,酒戶隻能從酒務批發酒零售。隻有規模大的、擁有賣酒權的才能被稱為正店,反之則為腳店。汴梁城內大小腳店數以千計,正店卻隻有七十二家。可見,朝廷對釀酒有多看重了。
樊樓每日給朝廷酒稅就超過三千錢,每年從官府購入酒曲多達七萬斤。後來,因為酒稅實在太重,樊樓經營不善換了東家,朝廷還專門給樊樓降了征稅標準,給樊樓劃撥了三千家腳店酒肆,作為樊樓的酒水連鎖專賣店,確保樊樓能有穩定稅收。這已經是宋仁宗年間的事了,而後,樊樓一直繁榮到現在。
但即便降低了征稅標準,樊樓承擔的酒稅還是很重。
再加上宋人喜歡獵奇,樊樓的酒雖然經典,但喝多了也就那樣,所以樊樓現在已經算是進退兩難了。
張正書相信,隻要說到賣酒,樊樓店主肯定會趕來的。
這“閑漢”尋思了一下,然後才說道:“小官人,你且在這裏候著,小的去去就迴。”
張正書點了點頭,說道:“快去快迴!”
看著那“閑漢”離去後,張正書便在樊樓的大廳裏坐下了。
這樊樓有多大呢?看看布置就知道了。
二樓三樓處都是些酒閣子,每一層都足足有七八十間之多,中間還有通廊到另一棟樓裏,五座樓連在一起,這麽多房間也在情理之中了。下麵的大廳,也是連在一起的,散鋪著百來張桌子,這些桌子其實更多的功效,是來看歌伎表演的。中間有一個舞台,這倒很像後世的酒樓了——或者說,後世酒樓玩的東西,在宋朝已經開始玩了。
隻見期間,一桌兩三人,觥籌交錯,十分熱鬧。為何沒有大桌?這是因為宋朝怕百姓聚眾飲酒後造反,便明令禁止聚眾飲酒了。要想聚眾飲酒,還得辦宴席的時候。
趙鼎何時來過這地方?於是東張西望,看到什麽都覺得新奇。
這時候,已經有小廝把酒器端上來了。這時候,宋朝的風氣逐漸開始奢侈了起來,這小廝便是看到隻有兩個客人,也端來了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隻,水菜碗三五隻。更稀奇的是,這些碗筷都是銀製的,足足用銀近百兩了。
樊樓也外包宴席,甚至碗筷也是送到家的。別懷疑,不是瓷碗,而是銀碗!樊樓也不怕你貪墨了,一來是宋人還沒無恥到這種地步,二來這能向樊樓購置酒席的,肯定是非富即貴之家,哪裏會缺幾個銀碗?三來,樊樓的店主還是頗有勢力的,也不怕你貪墨了,因為每次酒席前都簽了契約,注明有碗筷多少副。少一副的話,不好意思,你要賠償了。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樊樓之所以能做這麽大,還是有點門道的。
“兩位客官,要吃些甚麽?”
這時候,一個“行菜”前來詢問。
張正書也不是第一次來酒樓了,笑道:“今個有什麽好吃的菜?”
要知道,宋朝這時候還沒有菜譜,每天店裏有什麽菜,沒什麽菜,主推什麽特色菜,這“行菜”要在腦子裏記住才行。當然這“行菜”還要有點眼力,要看客人報菜,像張正書這樣的富家子,就要盡量報些昂貴的菜肴,不然人家覺得品位低,下次就不來了。像窮酸秀才,就盡量報些便宜的菜,不然人家被宰到怕了,也不會再來了。
“且不忙……”張正書笑道,“你幫我尋個人!”
這“閑漢”一聽,登時眼前一亮。他做得最多的,便是這種生意。要知道,在樊樓裏,三流九教,各色人等都有,若是不熟悉的人,根本找不到想要找的人。畢竟樊樓裏那麽多酒閣子,想要找的人,一般都在酒閣子裏。若是沒有相熟的酒保,根本找不到人——樊樓太大了,要在這裏找人,還是挺難的。
“不知道小官人要尋誰?”
這“閑漢”殷勤地問道,恭維的態度讓張正書很是受用。
“你可知這樊樓,店主是何人?”
張正書攤開了折扇,風度翩翩地扇著風,引來不少歌伎的側目。如此翩翩美少年,看模樣也是多金之人,最是受美妓青睞了。可惜,今日張正書也不是來吃酒的。
“樊樓店主?”這“閑漢”有點懵圈,雖然他從未見過如此之人,開口就要找酒店老板的。但是,他畢竟是“專業”的,也知道樊樓店主是誰,愣了一下才說道:“小官人,你尋樊樓店主,有何貴幹?”
“也沒什麽要緊的事……”張正書輕描淡寫地說道,“也就是談一樁生意罷了……”
這“閑漢”被張正書這風輕雲淡的表情給唬住了,再加上張正書也是個富家子,他雖疑惑張正書年紀輕輕的,能和樊樓店主談些什麽生意,但他還是說道:“小官人,怕是樊樓店主難尋啊!”
張正書知道,這“閑漢”故意把困難誇大,不過是想要更多的賞錢小費罷了。當即,張正書淡淡地說道:“若是你能找來樊樓店主,賞錢短不了你的。‘大桶張家’,想必你也有所耳聞。”
“是,原來是張小官人!”這“閑漢”幾乎可以算是包打聽了,張正書的大名,他如何沒聽過?張小官人和章衙內爭風吃醋,在和樂樓大打出手的事跡,已經名滿汴梁城。這“閑漢”要是不知曉,恐怕他也沒臉麵再做“閑漢”了。“張小官人,便是尋得到樊樓店主,如何能讓他過來與小官人會晤?”
張正書想了想,然後說道:“你且說,‘大桶張家’小官人,有一筆有關賣酒大生意,要和他談談……”
這“閑漢”有些震驚,要知道宋朝實行的是“榷酒”政策,這酒算是官營的,由朝廷控製酒的生產和流通領域,禁止一切非官府允許之外的釀酒行為。因為酒稅,是宋朝稅收的最大來源之一。在當今官家趙煦登基後,酒稅更是突飛猛進,每年已經突破了兩千萬貫的酒稅。而且,宋朝也是第一個商業稅超過農業稅的國家。元符年間,商業稅和其他雜稅已經占到財政收入的七成,而農業稅隻有三成。
宋朝對於酒的管控很嚴,既禁百姓造曲,又禁百姓釀酒出售,若有違犯者皆“等第科罪”。由官設“酒務”造曲釀酒,酒戶隻能從酒務批發酒零售。隻有規模大的、擁有賣酒權的才能被稱為正店,反之則為腳店。汴梁城內大小腳店數以千計,正店卻隻有七十二家。可見,朝廷對釀酒有多看重了。
樊樓每日給朝廷酒稅就超過三千錢,每年從官府購入酒曲多達七萬斤。後來,因為酒稅實在太重,樊樓經營不善換了東家,朝廷還專門給樊樓降了征稅標準,給樊樓劃撥了三千家腳店酒肆,作為樊樓的酒水連鎖專賣店,確保樊樓能有穩定稅收。這已經是宋仁宗年間的事了,而後,樊樓一直繁榮到現在。
但即便降低了征稅標準,樊樓承擔的酒稅還是很重。
再加上宋人喜歡獵奇,樊樓的酒雖然經典,但喝多了也就那樣,所以樊樓現在已經算是進退兩難了。
張正書相信,隻要說到賣酒,樊樓店主肯定會趕來的。
這“閑漢”尋思了一下,然後才說道:“小官人,你且在這裏候著,小的去去就迴。”
張正書點了點頭,說道:“快去快迴!”
看著那“閑漢”離去後,張正書便在樊樓的大廳裏坐下了。
這樊樓有多大呢?看看布置就知道了。
二樓三樓處都是些酒閣子,每一層都足足有七八十間之多,中間還有通廊到另一棟樓裏,五座樓連在一起,這麽多房間也在情理之中了。下麵的大廳,也是連在一起的,散鋪著百來張桌子,這些桌子其實更多的功效,是來看歌伎表演的。中間有一個舞台,這倒很像後世的酒樓了——或者說,後世酒樓玩的東西,在宋朝已經開始玩了。
隻見期間,一桌兩三人,觥籌交錯,十分熱鬧。為何沒有大桌?這是因為宋朝怕百姓聚眾飲酒後造反,便明令禁止聚眾飲酒了。要想聚眾飲酒,還得辦宴席的時候。
趙鼎何時來過這地方?於是東張西望,看到什麽都覺得新奇。
這時候,已經有小廝把酒器端上來了。這時候,宋朝的風氣逐漸開始奢侈了起來,這小廝便是看到隻有兩個客人,也端來了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隻,水菜碗三五隻。更稀奇的是,這些碗筷都是銀製的,足足用銀近百兩了。
樊樓也外包宴席,甚至碗筷也是送到家的。別懷疑,不是瓷碗,而是銀碗!樊樓也不怕你貪墨了,一來是宋人還沒無恥到這種地步,二來這能向樊樓購置酒席的,肯定是非富即貴之家,哪裏會缺幾個銀碗?三來,樊樓的店主還是頗有勢力的,也不怕你貪墨了,因為每次酒席前都簽了契約,注明有碗筷多少副。少一副的話,不好意思,你要賠償了。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樊樓之所以能做這麽大,還是有點門道的。
“兩位客官,要吃些甚麽?”
這時候,一個“行菜”前來詢問。
張正書也不是第一次來酒樓了,笑道:“今個有什麽好吃的菜?”
要知道,宋朝這時候還沒有菜譜,每天店裏有什麽菜,沒什麽菜,主推什麽特色菜,這“行菜”要在腦子裏記住才行。當然這“行菜”還要有點眼力,要看客人報菜,像張正書這樣的富家子,就要盡量報些昂貴的菜肴,不然人家覺得品位低,下次就不來了。像窮酸秀才,就盡量報些便宜的菜,不然人家被宰到怕了,也不會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