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年,李斯生於楚國上蔡縣,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戰國時期的楚國上蔡,每到午後,當地人總會看到一個牽著黃犬、在田間追逐野兔的年輕人。這樣閑適、有趣的情景常會惹來許多農人駐足圍看,而這位熱愛生活、有生活情趣的就是李斯。李斯家在上蔡雖不算什麽豪族巨室,但也是一個殷實之家。在家庭上,李斯有一個漂亮的妻子和一個可愛的兒子,婚姻幸福、家庭和睦;在事業上,他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謀得一個掌管文書的小吏之職,官雖不大,但也算事業小成。這樣富足的小康生活在常人看來已是十分美好,但李斯卻總覺得自己的生活缺少點什麽,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麽。李斯的開竅和覺悟十分荒誕,他的覺悟之地在廁所,點化他的竟是幾隻老鼠。


    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他看到廁所裏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廁所來,它們都趕快逃走;但在米倉看到的老鼠,一隻隻吃得又大又肥,悠哉遊哉地在米堆中嬉戲,沒有人或狗帶來的威脅和驚恐。於是,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李斯認為人無所謂能幹不能幹,聰明才智本來就差不多,富貴與貧賤,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機會和選擇環境。在戰國時期人人爭名逐利的情況下,李斯也是想幹出一番事業來。正是這幾隻小小的老鼠,喚醒了李斯不安現狀,不甘平凡的心,讓他認清了待在小小的上蔡,是永遠不可能有出頭之日的。


    頓悟後的李斯辭掉小吏的工作,告別妻兒,毅然決然地踏上尋夢之旅,尋找心中的詩與遠方。


    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到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李斯學完之後,經過對各國情況的分析和比較,決定到秦國去。


    李斯到了秦國以後,很快就得到秦相呂不韋的器重,當上了秦國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機會。一次,李斯對秦王說:“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必須要抓住時機。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徹底衰落下來,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秦王聽取李斯離間各國君臣之計,對於六國,李斯還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並順序。於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賞識,因而被提拔為長史。李斯勸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國收買、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為客卿。


    正當秦王下決心統一六國的時候,韓國怕被秦國滅掉,派水工鄭國到秦鼓動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國的人力和物力,牽製秦的東進。後來,鄭國修渠的目的暴露了。這時,東方各國也紛紛派間諜來到秦國做賓客,群臣對外來的客卿議論很大,對秦王說:“各國來秦國的人,大抵是為了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來秦國做破壞工作的,請大王下令驅逐一切來客。”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給秦王寫了一封信,勸秦王不要逐客,這就是有名的《諫逐客書》。他說:“我聽說群臣議論逐客,這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求賢人,從西方的戎請來由餘,從東方的楚國請來百裏奚,從宋國迎來蹇叔,任用從晉國來的丕豹、公孫支。秦穆公任用了這五個人,兼並了二十國,稱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新法,移風易俗,國家富強,打敗楚、魏,擴地千裏,秦國強大起來。秦惠王用張儀的計謀,拆散了六國的合縱抗秦,迫使各國服從秦國。秦昭王得到範雎,削弱貴戚力量,加強了王權,蠶食諸侯,秦成帝業。這四代王都是由於任用客卿,對秦國才做出了貢獻。,如果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隻會使國家沒有富利之實,秦國也沒有強大之名。”


    秦王明辨是非,果斷地采納了李斯的建議,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為廷尉。


    就在李斯青雲直上之時,一個人的出現阻擋了他的高升之路。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昔日的的同窗好友——韓非。韓非是個天才,他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綜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這套理論傳到秦國後,秦王嬴政大加讚賞,仰慕韓非之才,渴望與之相見。後來秦國攻韓,韓王韓安派韓非出使秦國。秦王嬴政終於得見韓非,一心想把他留在秦國。李斯深知自己不如韓非,又見秦王嬴政如此喜歡韓非,不甘居於韓非之下的李斯為了高升,不顧同窗之誼,決定陷害韓非。他先在秦王嬴政麵前誹謗韓非,說韓非是韓王的同族,秦王嬴政要消滅各國的話,韓非肯定會幫助韓國。而秦王嬴政如果這次留不住韓非,把他放迴韓國的話,這對秦國極為不利。秦王嬴政已經領教了韓非的才能,知道韓非如果不能為己所用,將是自己的心腹大患,就輕信了李斯的話,將韓非抓了起來。被投入獄的韓非無法申辯,李斯則趁機在牢獄裏毒殺了韓非,清除了威脅自己地位的最大敵人。


    李斯計殺韓信後,更加不遺餘力地輔佐秦王嬴政,先出謀劃策,幫助秦王嬴政統一了六國。統一六國後,李斯關於如何維持天下統一,提出了許多建議,比如廢分封、行郡縣,焚書坑儒等,都被秦王嬴政采納。秦王嬴政也感於李斯的忠心和功勞,任命李斯為宰相,給予了他無上的恩賜和榮寵。


    好勝冷酷的李斯憑借自己的努力,終於從默默無聞的上蔡小吏爬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秦宰相,實現了自己的職場逆襲。


    但這個從米倉老鼠和茅廁老鼠悟出來的真理,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嗎?


    李斯自幼家境貧寒,本是布衣出身,正是因為他不堪卑賤窮困才效命於秦王嬴政的,而今李斯雖然已經位居三公九卿,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但他依然時時為自己的未來擔憂,唯恐有一天目前所擁有的榮華富貴會化為泡影。於是無論是韓非還是扶蘇,亦或是整個大秦帝國,都無法令他舍棄自身的小利益。


    假設曆史中“萬念私為首”的丞相李斯能夠忠實的執行秦始皇的遺詔,立長子扶蘇為帝,或許強絕一時的大秦帝國,也就不會這麽短命了。可惜李斯因為“貪念”而被趙高威逼利誘,不但徹底葬送了大秦帝國的江山,而他自己也最終死在了趙高的手中,“與狼為伍、與虎謀皮”能有什麽好下場?


    可惜,曆史終究無法改變,無論是誰,即使是熟知曆史的蒙毅和屠龍王,在曆史長河中又能算得了什麽呢?


    蒙毅突然有些明白屠龍王的沉默和無為,因為恐怕從他穿越而來的那一刻,他就注定一事無成!


    秦王嬴政得知趙國缺糧,就屢次派人賄賂齊國相國後勝,阻止齊國借糧給趙國。


    此時的齊王田建已經在位三十多年,一方麵齊王田建年幼繼位,齊國因得太後齊國君王後的扶持而得到安定;另一方麵由於秦國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籠絡齊國,優先進攻韓國、魏國、趙國等國,齊國才得以安享太平。


    齊王田建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60年,秦國派兵攻打趙國,齊國與楚國援救趙國。秦國國君秦昭襄王計議說:“齊、楚援救趙國,他們能緊密協作、我們就退兵,不然我們就攻打他們。”


    趙國沒有糧食,向齊國借糧,齊王田建不同意借糧給它。


    齊國謀臣周子說:“不如答應借糧以使秦國退兵,不借糧秦軍就不會退,這樣秦國的計謀就能實現而齊、楚的計謀就失敗。而且趙國對於齊國、楚國來說,猶如屏障,就像嘴唇對於牙齒一樣,嘴唇沒有牙齒就寒冷。今日趙國滅亡,明日禍患就輪到齊國和楚國。再說救趙的事情,就像捧著漏水的缸去救燒焦的鍋一樣急切。救援趙國,是高揚道義,打退秦軍,是顯明聲威。以道義來解救將亡的國家,以聲威打退強大的秦軍,不致力於此種大事而斤斤計較糧食,這樣為國家作打算可就錯了。”


    齊王田建不肯不聽從。齊國君王後也覺得應該借糧給趙國,可惜齊王田建一意孤行,抱怨地說道:“寡人一方麵不肯得罪秦國,另一方麵害怕趙國無力償還糧食。”


    結果在長平之戰中,趙軍無糧,趙國統帥趙括不得不拚死出戰。秦軍趁機大敗趙軍四十多萬,繼而包圍趙國都城邯鄲。齊王田建的昏聵,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齊國君王後賢德,與秦國交往謹慎,與諸侯講求誠信,齊國又處在遠離秦國的東海邊上,秦國日夜攻打韓、趙、魏、燕、楚五國,五國在秦國的進攻中忙於自救,因此齊王田建在位四十多年,齊國未經受戰爭。公元前249年,齊國君王後去世。


    秦王嬴政曾派使臣到齊國給齊國君王後一副玉連環,說:“齊國人都很聰明,但能解開這個玉連環嗎?”齊國君王後把玉連環拿給群臣看,群臣沒有人知道如何解開。齊國君王後拿起一把錘子把它敲破,並告訴秦始皇的使者“已經解開了”。齊國君王後的言外之意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蒙毅再次感歎道:“可惜賢惠的君王後逝世了,如今齊國再次見死不救,意圖坐觀成敗,豈不知唇亡齒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命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話將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話將軍並收藏大秦命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