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羅是秦國大臣甘茂之孫,從小聰明過人,小小年紀拜入秦相呂不韋門下,做其才客。一次秦欲派使赴燕,呂不韋請老臣張唐應命,屢勸無效。甘羅去見張唐,分析天下大勢,數列出使利弊,說得張唐歎服應命使燕。呂不韋大加讚賞甘羅之才。此事不久,經呂不韋薦舉,甘羅作為秦王特使,奉命赴趙,以雄辯說服趙王趙偃發兵攻燕,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城五座。後來趙國派遣大將廉頗有恃無恐地進攻燕國,奪得上穀三十六座城邑,依照約定再次送給秦國十一座城邑。甘羅立下奇功,滿朝為之震動,被秦王嬴政封為上卿(相當於丞相,位於相國之下),並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賜還給他。甘羅擔任上卿兩年後,染上疾病,經過醫治無效後病逝。民間把甘羅神化,在洞庭湖地區,樹立了很多甘羅的神像。逢每月初一十五,人們頂禮膜拜,以求地域安寧;在這些地區,人們遇到疑難雜症,都會請甘羅的神靈顯靈治病,都會藥到病除或得到明確的指點。
“甘羅出使趙國,十二歲當宰相。這更加說明趙王趙偃昏聵,不過目前最要緊的是韓魏國扼守住了秦國東出的道路。不如趁機先滅韓國,再圖趙國魏國。”蒙毅建議道。
“好,趁著趙國與燕國混戰,聽說齊國也想瓜分燕國土地,這場戲更加好看了。”秦王嬴政十分高興。
這些年,秦國不斷派遣大軍侵吞三晉的邊境城池,意圖進一步削弱三晉,等待三晉內憂外患之時,就徹底終結三晉。
剛剛繼位的新魏王魏增感到單憑魏國,難以抵擋秦軍,就接受大臣的建議,遣人出使趙國與其結盟,並提出再建抗秦合縱聯軍。此舉通過外交活動,得到各國響應,最終由楚國挑頭春申君黃歇主持的合縱運動開始,除齊附秦外,趙韓魏楚燕等國組成聯軍,共推趙將龐煖為帥,帶領五國聯軍殺向秦國。這就是第五次合縱攻秦之戰。
合縱攻秦之戰是指在公元前318年—公元前241年之間,楚趙魏韓燕齊等國先後組成各種聯軍,進攻秦國的一次作戰。大致有5次。戰國中期,秦齊兩強東西對峙,秦軍實力最強。黃河天險幾乎成為秦之內河.秦進可攻退可守。各國嚴重不安,遂策劃“合縱”聯合製秦。
前三次秦軍獲勝,至於第四次合縱攻秦之戰由於主帥信陵君德高望重才能出眾,聯軍獲得了勝利,但是秦國雖敗實力未大損。
因此聯軍雖然獲得了第四次攻秦之戰的勝利,但是並未嚴重削弱秦軍實力,亦未能遏止秦擴張勢頭。
不久,麵臨著秦國咄咄逼人的統一天下的氣勢,已經沒有天下共主周天子存在的列國諸侯,嗅著秦軍銳士逼人的冰刃寒氣和血腥味兒,再次團結在了一起,計劃發動了戰國時期最後一次合縱攻秦運動。
公元前241年,由楚國挑頭,春申君黃歇主持的合縱運動開始,除齊附秦外,趙韓魏楚燕等國組成聯軍,共推趙將龐煖為帥,帶領五國聯軍殺向秦國。這就是第五次合縱攻秦之戰,也是曆史上最後的一次合縱攻秦之戰。由於秦國新占領地區統治基礎薄弱,所以開戰之初聯軍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列國收複了一些失地。
“老將龐煖,此人不簡單。早在趙武靈王時,龐煖就曾經與武靈王論兵,為武靈王闡釋了’百戰而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的深刻含義。龐暖的意思是以醫喻政,他認為上等醫生不治已病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如治國之防患於未然;中等醫生治小病,謹小慎微,防止病情擴散而變得嚴重,如治國之防止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下等醫生治大病,猛藥灌口,開刀刮骨,如同治國之亂世用重典,縱能治患,亦傷正氣。”蒙毅善意提醒秦王嬴政不要輕敵。
“俗語:老將出馬,一個頂倆。看來趙國短時間內是很難被攻克了。”秦王略微有些擔心。
“大王,趙國自長平之戰後,國力衰微,又屢出昏君,如今強撐著不倒,不過是靠著幾員良將而已。”蒙毅一針見血地說道。
正在此時,前線傳來緊急軍情:五國聯軍攻占黃河東岸數座城池。
“有函穀關在,六國隻能望關興歎,無需擔憂。”秦王嬴政從小到大,經曆了幾次危難,早就不把東方六國放在眼裏了。
蒙毅猶豫了片刻,心想:東方六國最後一次攻秦之戰,好像前期挺順利的,並且繞過了函穀關,攻入了秦國,自己要不要提醒秦王嬴政呢?
“蒙毅,你在想什麽呢?怎麽如此苦惱?”秦王嬴政觀察入微,出聲詢問道。
“大王,假如聯軍繞道蒲阪渡過黃河呢?”蒙毅經過思想鬥爭,還是決定提醒一下,畢竟要不了多久前線就會傳迴最新的消息,並不會影響曆史的走向。
“這有這個可能嗎?”秦王嬴政大吃一驚,最近他在軍事謀略方麵下過狠功夫,自然明白五國聯軍如果渡過黃河會是導致怎麽樣的影響!
恰在此時,上將蒙驁和秦相呂不韋同時求見。
“大王,前線傳來最新軍情,五國聯軍繞道蒲阪,正在搭建浮橋,不日即可殺入秦國腹地!”上將蒙驁報告了一個驚天消息。
“大王,速速調集兵力,越多越好。鹹陽危急了!秦國危急了!”秦相呂不韋有些坐立不安,馬上進言道。
“好,此次就以呂相國為統帥,蒙驁將軍從旁輔助,定要擊敗來犯之敵!”秦王嬴政故作鎮定地決定道。
“什麽?老夫統帥大軍?”秦相呂不韋以為聽錯了,然後恍惚了一會,又狂喜地接受了。
“老臣遵命。”蒙驁老將軍沉思了片刻,也順從地領命了。
隻有蒙毅默不作聲,但是蒙毅想:秦王嬴政果真成長了,不動聲色之間就將兵權一分為二,讓呂不韋和蒙驁互相牽製,確保前線大軍不會出問題。正所謂,有備無患!畢竟秦國頭一次遇到如此危機,居然讓聯軍攻入腹地,難保不會有人出現異心?
五國聯軍統帥龐煖認為,攻秦之師屢向西進攻,均在函穀關被阻,不如繞道蒲阪,南渡黃河,迂迴至函穀關後,可以出其不意。五國聯軍分路出蒲阪,進展順利,殺入秦國腹地,至蕞城時與呂不韋所率的秦軍相遇。
消息傳遍天下,天下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小小的蕞城。聯軍共計五十萬人馬,秦國也湊齊了五十萬人馬,雙方人數差不多。但是聯軍第一次攻入秦國腹地,士氣難免高漲。而秦軍丟城失地,居然讓敵軍差點就突入鹹陽境內,自然人心惶惶。
蕞城,位於鹹陽以東八十裏,正好位於秦嶺驪山以北。
“聯軍一路望風披靡,先後攻占蒲阪洛陰武成彤城。如今我們決不能再退縮,否則敵軍就要兵臨鹹陽城下了!”蒙驁老將軍簡單介紹了一下軍情,並且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一如既往地沉穩。
“聯軍遠道而來,後勤糧草武器輜重運輸困難。老夫已經下令各地堅壁清野,好在地方上組織嚴密,敵軍未能在秦國境內獲得大量補給。”秦相呂不韋也介紹了地方政務情況,並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一個字:拖!聯軍已經人疲馬乏,無力再分兵攻占多餘的城池。隻要我們拖住敵軍,不與其決戰,聯軍不戰自潰。”
“不錯,雙方兵力差不多,士氣和裝備的差距也不大,絕不能死戰!”王翦最為王家新的代言人,也出聲附和道。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如我們可以先派出部分兵力,騷擾敵軍後勤運輸線?”蒙驁老將軍身經百戰,自然不會死守城池。
“好,就派出一半的騎兵騷擾敵軍後勤運輸線。”秦相呂不韋拍板釘釘地決定道。
“既然定下了策略,具體怎麽實行?”蒙驁老將軍撫摸著胡須說道。
“我看騎兵的最大優勢就是機動力,攻擊力暫時還不如車兵,不如交給騎兵將領自己決定,如何?”王翦將軍出言建議道。
“恩,此話正中老夫下懷。孫子曰:夫兵形如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蒙驁將軍讚同道。
“好,就依你們之言。”秦相呂不韋畢竟在戰術謀劃上不如實戰經驗豐富的將軍,自然欣然同意。
天蒙蒙亮,蒙毅蒙恬王賁李信章邯各自率領三千騎兵,準備偷襲聯軍後勤運輸線。
“蒙毅,你的鬼點子最多,說說看,你打算怎麽打?”
“敵軍騎兵也不在少數,聽說趙國也派出了由北方抵禦匈奴的精銳騎兵,這可是騎兵大將李牧訓練出來的鐵血騎兵。我們決不能硬拚!”蒙毅想了一想,分析道。
“甘羅出使趙國,十二歲當宰相。這更加說明趙王趙偃昏聵,不過目前最要緊的是韓魏國扼守住了秦國東出的道路。不如趁機先滅韓國,再圖趙國魏國。”蒙毅建議道。
“好,趁著趙國與燕國混戰,聽說齊國也想瓜分燕國土地,這場戲更加好看了。”秦王嬴政十分高興。
這些年,秦國不斷派遣大軍侵吞三晉的邊境城池,意圖進一步削弱三晉,等待三晉內憂外患之時,就徹底終結三晉。
剛剛繼位的新魏王魏增感到單憑魏國,難以抵擋秦軍,就接受大臣的建議,遣人出使趙國與其結盟,並提出再建抗秦合縱聯軍。此舉通過外交活動,得到各國響應,最終由楚國挑頭春申君黃歇主持的合縱運動開始,除齊附秦外,趙韓魏楚燕等國組成聯軍,共推趙將龐煖為帥,帶領五國聯軍殺向秦國。這就是第五次合縱攻秦之戰。
合縱攻秦之戰是指在公元前318年—公元前241年之間,楚趙魏韓燕齊等國先後組成各種聯軍,進攻秦國的一次作戰。大致有5次。戰國中期,秦齊兩強東西對峙,秦軍實力最強。黃河天險幾乎成為秦之內河.秦進可攻退可守。各國嚴重不安,遂策劃“合縱”聯合製秦。
前三次秦軍獲勝,至於第四次合縱攻秦之戰由於主帥信陵君德高望重才能出眾,聯軍獲得了勝利,但是秦國雖敗實力未大損。
因此聯軍雖然獲得了第四次攻秦之戰的勝利,但是並未嚴重削弱秦軍實力,亦未能遏止秦擴張勢頭。
不久,麵臨著秦國咄咄逼人的統一天下的氣勢,已經沒有天下共主周天子存在的列國諸侯,嗅著秦軍銳士逼人的冰刃寒氣和血腥味兒,再次團結在了一起,計劃發動了戰國時期最後一次合縱攻秦運動。
公元前241年,由楚國挑頭,春申君黃歇主持的合縱運動開始,除齊附秦外,趙韓魏楚燕等國組成聯軍,共推趙將龐煖為帥,帶領五國聯軍殺向秦國。這就是第五次合縱攻秦之戰,也是曆史上最後的一次合縱攻秦之戰。由於秦國新占領地區統治基礎薄弱,所以開戰之初聯軍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列國收複了一些失地。
“老將龐煖,此人不簡單。早在趙武靈王時,龐煖就曾經與武靈王論兵,為武靈王闡釋了’百戰而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的深刻含義。龐暖的意思是以醫喻政,他認為上等醫生不治已病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如治國之防患於未然;中等醫生治小病,謹小慎微,防止病情擴散而變得嚴重,如治國之防止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下等醫生治大病,猛藥灌口,開刀刮骨,如同治國之亂世用重典,縱能治患,亦傷正氣。”蒙毅善意提醒秦王嬴政不要輕敵。
“俗語:老將出馬,一個頂倆。看來趙國短時間內是很難被攻克了。”秦王略微有些擔心。
“大王,趙國自長平之戰後,國力衰微,又屢出昏君,如今強撐著不倒,不過是靠著幾員良將而已。”蒙毅一針見血地說道。
正在此時,前線傳來緊急軍情:五國聯軍攻占黃河東岸數座城池。
“有函穀關在,六國隻能望關興歎,無需擔憂。”秦王嬴政從小到大,經曆了幾次危難,早就不把東方六國放在眼裏了。
蒙毅猶豫了片刻,心想:東方六國最後一次攻秦之戰,好像前期挺順利的,並且繞過了函穀關,攻入了秦國,自己要不要提醒秦王嬴政呢?
“蒙毅,你在想什麽呢?怎麽如此苦惱?”秦王嬴政觀察入微,出聲詢問道。
“大王,假如聯軍繞道蒲阪渡過黃河呢?”蒙毅經過思想鬥爭,還是決定提醒一下,畢竟要不了多久前線就會傳迴最新的消息,並不會影響曆史的走向。
“這有這個可能嗎?”秦王嬴政大吃一驚,最近他在軍事謀略方麵下過狠功夫,自然明白五國聯軍如果渡過黃河會是導致怎麽樣的影響!
恰在此時,上將蒙驁和秦相呂不韋同時求見。
“大王,前線傳來最新軍情,五國聯軍繞道蒲阪,正在搭建浮橋,不日即可殺入秦國腹地!”上將蒙驁報告了一個驚天消息。
“大王,速速調集兵力,越多越好。鹹陽危急了!秦國危急了!”秦相呂不韋有些坐立不安,馬上進言道。
“好,此次就以呂相國為統帥,蒙驁將軍從旁輔助,定要擊敗來犯之敵!”秦王嬴政故作鎮定地決定道。
“什麽?老夫統帥大軍?”秦相呂不韋以為聽錯了,然後恍惚了一會,又狂喜地接受了。
“老臣遵命。”蒙驁老將軍沉思了片刻,也順從地領命了。
隻有蒙毅默不作聲,但是蒙毅想:秦王嬴政果真成長了,不動聲色之間就將兵權一分為二,讓呂不韋和蒙驁互相牽製,確保前線大軍不會出問題。正所謂,有備無患!畢竟秦國頭一次遇到如此危機,居然讓聯軍攻入腹地,難保不會有人出現異心?
五國聯軍統帥龐煖認為,攻秦之師屢向西進攻,均在函穀關被阻,不如繞道蒲阪,南渡黃河,迂迴至函穀關後,可以出其不意。五國聯軍分路出蒲阪,進展順利,殺入秦國腹地,至蕞城時與呂不韋所率的秦軍相遇。
消息傳遍天下,天下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小小的蕞城。聯軍共計五十萬人馬,秦國也湊齊了五十萬人馬,雙方人數差不多。但是聯軍第一次攻入秦國腹地,士氣難免高漲。而秦軍丟城失地,居然讓敵軍差點就突入鹹陽境內,自然人心惶惶。
蕞城,位於鹹陽以東八十裏,正好位於秦嶺驪山以北。
“聯軍一路望風披靡,先後攻占蒲阪洛陰武成彤城。如今我們決不能再退縮,否則敵軍就要兵臨鹹陽城下了!”蒙驁老將軍簡單介紹了一下軍情,並且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一如既往地沉穩。
“聯軍遠道而來,後勤糧草武器輜重運輸困難。老夫已經下令各地堅壁清野,好在地方上組織嚴密,敵軍未能在秦國境內獲得大量補給。”秦相呂不韋也介紹了地方政務情況,並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一個字:拖!聯軍已經人疲馬乏,無力再分兵攻占多餘的城池。隻要我們拖住敵軍,不與其決戰,聯軍不戰自潰。”
“不錯,雙方兵力差不多,士氣和裝備的差距也不大,絕不能死戰!”王翦最為王家新的代言人,也出聲附和道。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如我們可以先派出部分兵力,騷擾敵軍後勤運輸線?”蒙驁老將軍身經百戰,自然不會死守城池。
“好,就派出一半的騎兵騷擾敵軍後勤運輸線。”秦相呂不韋拍板釘釘地決定道。
“既然定下了策略,具體怎麽實行?”蒙驁老將軍撫摸著胡須說道。
“我看騎兵的最大優勢就是機動力,攻擊力暫時還不如車兵,不如交給騎兵將領自己決定,如何?”王翦將軍出言建議道。
“恩,此話正中老夫下懷。孫子曰:夫兵形如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蒙驁將軍讚同道。
“好,就依你們之言。”秦相呂不韋畢竟在戰術謀劃上不如實戰經驗豐富的將軍,自然欣然同意。
天蒙蒙亮,蒙毅蒙恬王賁李信章邯各自率領三千騎兵,準備偷襲聯軍後勤運輸線。
“蒙毅,你的鬼點子最多,說說看,你打算怎麽打?”
“敵軍騎兵也不在少數,聽說趙國也派出了由北方抵禦匈奴的精銳騎兵,這可是騎兵大將李牧訓練出來的鐵血騎兵。我們決不能硬拚!”蒙毅想了一想,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