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魏軍繼續進攻,不死不休!
魏軍的弩箭兵發射完弩箭,發現無箭可用,索性就將弩箭一劈兩段,絕不留給秦國。
緊接著,大聲吼叫的上萬魏軍就衝殺過來。而秦軍弩箭兵氣定神閑地繼續發射弩箭,可見秦軍後勤運輸力強悍無比。另外也顯示了秦國的軍工體係比魏國搶了不止一星半點。
然後,悲壯的一麵再次出現。僅剩的上萬魏軍大多隻能手持較短的青銅劍,不得不撿起前麵丟棄的各種長武器鐵劍等,然後前赴後繼地衝向秦軍。
上萬魏軍經過秦軍弩箭的洗禮後,隻剩五千多人,而且人人帶傷。但是沒有一個魏軍士兵膽怯地逃跑,反而繼續這毫無希望的進攻。
秦軍步兵大陣前移,通過互相配合,繼續絞殺魏軍殘兵敗將!
最後魏軍就剩下濮陽守將吳剛以及麾下的數十名親兵,被秦軍重重包圍。
秦軍士兵們繼續怒吼起來:
“投降不殺!降不降?”
“投降不殺!降不降?”
“投降不殺!降不降?”
僅剩的數十名魏軍士兵頑強不屈地大吼道:
“魏軍不降!誓死不降!”
“魏軍不降!誓死不降!”
“魏軍不降!誓死不降!”
蒙毅於心不忍,何況濮陽守將吳剛的確是一位有才能的將領,再次向主帥蒙驁請命招降。
而蒙驁主帥見獵心喜,也希望樹立一個好的例子,再次準許了。
等到秦軍露出一個缺口,蒙毅借機上前勸說:“將軍乃名將吳起之後,為何要為了昏庸的魏王丟掉性命。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將擇主而事。吳將軍何不歸順大秦,建功立業,造福子孫?”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我既然身為魏國將軍,豈能貪生怕死投敵求榮?”
渾身浴血的濮陽守將吳剛毫不猶豫地搖頭拒絕道,“至於我的手下,如果有不想戰死的,請將軍收留。他們已經盡力了,可惜天不助魏,如之奈何?另外請善待濮陽百姓,他們才是最無辜的。”
說完,濮陽守將吳剛仰望蒼天,大叫一聲道:“天道不公!”
利劍猛一用力,頓時割斷喉管,溫熱的鮮血霎時洶湧而出。英雄的靈魂漸漸遠去,偉岸的身軀漸漸冰涼,隨著一聲“當啷”長劍墜地的聲響,濮陽守將吳剛緩緩倒了下去,輕輕的長眠在生他養他的魏國熱土之上!
殘餘的魏軍士兵悲痛得大哭,大喊道:“我等蒙受將軍大恩,豈能偷生?”
於是,數十名魏國士兵都自我了斷了。
蒙毅不禁大發感慨:“軍人才算是一個國家最後的脊梁啊!”
魏武卒是戰國前期魏國名將吳起訓練的精銳重步兵。荀子曾說過:“齊之技擊不可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遇之者,若焦熬投石焉”。吳起當年訓練魏武卒,“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裏。中試則複其戶。士兵披三重甲,持戈配劍,操12石之弩,負矢囊內裝弩箭50枝,攜三日口糧,半天能走一百裏。一旦成為武卒就能享受優厚待遇。
想當年,吳起率領魏武卒征戰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自從魏武卒創建三十年以來,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穀關,大大小小曆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裏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根據“吳子·勵士“裏的記載,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創造了步足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所以魏武卒最鼎盛的時候應該是滿員大概五萬人左右。魏武卒是當世的步戰士兵最為精銳和彪悍的。此外,其餘六國都吃過魏武卒的苦頭,強大的魏武卒使得魏國建立了霸業。
然而輝煌百年的魏武卒在魏國統帥龐涓敗亡之後,元氣大傷,威風不再。魏武卒見證了魏國最強盛的時期,現在也見證了魏國的霸權的失去和衰弱。
而隨之秦國銳士也登上了曆史舞台,秦國成為了另一個輝煌。
“我軍陣亡了一萬人五千餘人,重傷五千餘人,輕傷不計。敵軍陣亡八萬,無一幸免!”蒙恬滿懷敬意報告了戰後的人員死傷統計情況,對魏軍死戰到底的勇氣欽佩不已。
“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我軍的傷亡隻有敵軍的四分之一,已經是大勝了。”蒙驁老將軍十分感慨道,“想當年長平之戰,六十萬秦軍斬首坑殺四十萬趙軍後,自身也傷亡了十五萬。”
濮陽是魏國附屬小國衛國的國都。衛國曆史悠久。
衛國沿襲周朝國風,重禮儀和詩歌,輕民政和軍武,結果全國盛行靡靡之風,國不能國君不為君!
衛國是個很奇怪的國家。
論及血統,它是周武王胞弟康叔後裔,純正到不能再純正的姬周宗國。
論及位置,位於故商王朝舊地,天下之中,土地肥沃,人口興旺。
論及人才,子貢,商鞅,李悝,這些在後世名滿天下的賢能,皆是衛國所出。
可就是這樣擁有一切天時,地利以及人和的衛國,終春秋戰國五百年亂世,一直默默無聞,甘於平庸。
可就是這樣默默無聞的衛國,曆史上卻成為了這個“大爭之世”最後的幸存者,秦始皇嬴政一統天下,卻還保留衛國的封地,直至秦二世而亡。
老子雲: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弱小究竟是一種原罪,還是一種生存之道?
濮陽衛國王宮。一場歡迎宴會正在舉行。
舉辦方為衛國國君衛元,客人自然是遠道而來的勝利者以主帥蒙驁為首秦軍將領們。
宴會場地中間有一群歌女舞女盡情地表演,左旋右轉不知疲倦,千圈萬周還在轉個不停。她們在鼓樂聲中舞動雙袖,象雪花空中飄搖,象蓬草迎風飛舞,連飛奔的車輪都覺得比她們緩慢,連急速的旋風相比之下也遜色了。緊接著,甚至還有舞劍的舞者,劍光璀璨奪目,有如後羿射落九日,舞姿矯健敏捷,恰似天神駕龍飛翔。舞劍女子起舞時劍勢如雷霆萬鈞,令人屏息,收舞時平靜,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歌女們的聲音動聽悠長: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亡國之音啊,國小貧弱,居然還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在這些靡靡之音上!”蒙驁老將軍畢竟見多識廣,一眼就看穿了這種奢侈生活。
“祖父,周朝的禮樂製度前期還是合理的,畢竟當時周朝一度強大,將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的各種宗法封建製度合法化禮儀化,平衡了各方的利益。而且當時的樂舞與禮儀相結合,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周天子的權威,有利於周朝統治。但是現在禮樂製度完全變成了權貴享樂的工具,對國家百姓沒有絲毫的好處,焉能不亡國?”蒙毅更是一針見血將周朝的禮樂製度剖析得頭頭是道。
蒙恬聽完後,在一旁若有所思。
而衛國國君衛元臉色鐵青,卻無可奈何,因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能怎麽辦呢?
這時候,快馬來報:秦王使者到達!
蒙驁老將軍自然帶領大家前去迎接秦王使者。
來人不是別人,居然是後世臭名昭著的宦官趙高!
秦王使者趙高剛開始隻是按照慣例,傳達封賞旨意。但是等大家散去後,宦官趙高就私下拉住蒙毅,低聲傳達秦王嬴政的密旨:一定要找到商鞅的後人!
“商鞅的後人?商鞅不是無後嗎?”蒙毅十分吃驚地問道。
“這是秦國官方說法!當年秦惠王為了穩定朝堂局勢,明麵上被迫殺了商鞅全家,但是暗中派人將商鞅的幼子送給衛國宗室收養。此事作為絕密,一直隻為曆代秦王所知。”宦官趙高緩緩地道出當年的秘密。
“如此說來,商鞅的後人依舊留存在衛國宗族。看來事情也好辦,隻要找到當年收留的衛國宗室,一切都好說了。”蒙毅輕輕唿出一口氣,原本還以為要大海撈針,不想商鞅的後人居然迴到了衛國宗室。
商鞅,出身於衛國宗族,原名衛鞅。衛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製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製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複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所以被大家稱為商鞅?。史料記載: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後,商鞅被秦國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屍身車裂,全家被殺。
蒙毅也十分好奇,心想:“不知商鞅的後人長得什麽樣?是否有先祖的才能?”
魏軍的弩箭兵發射完弩箭,發現無箭可用,索性就將弩箭一劈兩段,絕不留給秦國。
緊接著,大聲吼叫的上萬魏軍就衝殺過來。而秦軍弩箭兵氣定神閑地繼續發射弩箭,可見秦軍後勤運輸力強悍無比。另外也顯示了秦國的軍工體係比魏國搶了不止一星半點。
然後,悲壯的一麵再次出現。僅剩的上萬魏軍大多隻能手持較短的青銅劍,不得不撿起前麵丟棄的各種長武器鐵劍等,然後前赴後繼地衝向秦軍。
上萬魏軍經過秦軍弩箭的洗禮後,隻剩五千多人,而且人人帶傷。但是沒有一個魏軍士兵膽怯地逃跑,反而繼續這毫無希望的進攻。
秦軍步兵大陣前移,通過互相配合,繼續絞殺魏軍殘兵敗將!
最後魏軍就剩下濮陽守將吳剛以及麾下的數十名親兵,被秦軍重重包圍。
秦軍士兵們繼續怒吼起來:
“投降不殺!降不降?”
“投降不殺!降不降?”
“投降不殺!降不降?”
僅剩的數十名魏軍士兵頑強不屈地大吼道:
“魏軍不降!誓死不降!”
“魏軍不降!誓死不降!”
“魏軍不降!誓死不降!”
蒙毅於心不忍,何況濮陽守將吳剛的確是一位有才能的將領,再次向主帥蒙驁請命招降。
而蒙驁主帥見獵心喜,也希望樹立一個好的例子,再次準許了。
等到秦軍露出一個缺口,蒙毅借機上前勸說:“將軍乃名將吳起之後,為何要為了昏庸的魏王丟掉性命。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將擇主而事。吳將軍何不歸順大秦,建功立業,造福子孫?”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我既然身為魏國將軍,豈能貪生怕死投敵求榮?”
渾身浴血的濮陽守將吳剛毫不猶豫地搖頭拒絕道,“至於我的手下,如果有不想戰死的,請將軍收留。他們已經盡力了,可惜天不助魏,如之奈何?另外請善待濮陽百姓,他們才是最無辜的。”
說完,濮陽守將吳剛仰望蒼天,大叫一聲道:“天道不公!”
利劍猛一用力,頓時割斷喉管,溫熱的鮮血霎時洶湧而出。英雄的靈魂漸漸遠去,偉岸的身軀漸漸冰涼,隨著一聲“當啷”長劍墜地的聲響,濮陽守將吳剛緩緩倒了下去,輕輕的長眠在生他養他的魏國熱土之上!
殘餘的魏軍士兵悲痛得大哭,大喊道:“我等蒙受將軍大恩,豈能偷生?”
於是,數十名魏國士兵都自我了斷了。
蒙毅不禁大發感慨:“軍人才算是一個國家最後的脊梁啊!”
魏武卒是戰國前期魏國名將吳起訓練的精銳重步兵。荀子曾說過:“齊之技擊不可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遇之者,若焦熬投石焉”。吳起當年訓練魏武卒,“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裏。中試則複其戶。士兵披三重甲,持戈配劍,操12石之弩,負矢囊內裝弩箭50枝,攜三日口糧,半天能走一百裏。一旦成為武卒就能享受優厚待遇。
想當年,吳起率領魏武卒征戰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自從魏武卒創建三十年以來,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穀關,大大小小曆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裏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根據“吳子·勵士“裏的記載,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創造了步足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所以魏武卒最鼎盛的時候應該是滿員大概五萬人左右。魏武卒是當世的步戰士兵最為精銳和彪悍的。此外,其餘六國都吃過魏武卒的苦頭,強大的魏武卒使得魏國建立了霸業。
然而輝煌百年的魏武卒在魏國統帥龐涓敗亡之後,元氣大傷,威風不再。魏武卒見證了魏國最強盛的時期,現在也見證了魏國的霸權的失去和衰弱。
而隨之秦國銳士也登上了曆史舞台,秦國成為了另一個輝煌。
“我軍陣亡了一萬人五千餘人,重傷五千餘人,輕傷不計。敵軍陣亡八萬,無一幸免!”蒙恬滿懷敬意報告了戰後的人員死傷統計情況,對魏軍死戰到底的勇氣欽佩不已。
“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我軍的傷亡隻有敵軍的四分之一,已經是大勝了。”蒙驁老將軍十分感慨道,“想當年長平之戰,六十萬秦軍斬首坑殺四十萬趙軍後,自身也傷亡了十五萬。”
濮陽是魏國附屬小國衛國的國都。衛國曆史悠久。
衛國沿襲周朝國風,重禮儀和詩歌,輕民政和軍武,結果全國盛行靡靡之風,國不能國君不為君!
衛國是個很奇怪的國家。
論及血統,它是周武王胞弟康叔後裔,純正到不能再純正的姬周宗國。
論及位置,位於故商王朝舊地,天下之中,土地肥沃,人口興旺。
論及人才,子貢,商鞅,李悝,這些在後世名滿天下的賢能,皆是衛國所出。
可就是這樣擁有一切天時,地利以及人和的衛國,終春秋戰國五百年亂世,一直默默無聞,甘於平庸。
可就是這樣默默無聞的衛國,曆史上卻成為了這個“大爭之世”最後的幸存者,秦始皇嬴政一統天下,卻還保留衛國的封地,直至秦二世而亡。
老子雲: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弱小究竟是一種原罪,還是一種生存之道?
濮陽衛國王宮。一場歡迎宴會正在舉行。
舉辦方為衛國國君衛元,客人自然是遠道而來的勝利者以主帥蒙驁為首秦軍將領們。
宴會場地中間有一群歌女舞女盡情地表演,左旋右轉不知疲倦,千圈萬周還在轉個不停。她們在鼓樂聲中舞動雙袖,象雪花空中飄搖,象蓬草迎風飛舞,連飛奔的車輪都覺得比她們緩慢,連急速的旋風相比之下也遜色了。緊接著,甚至還有舞劍的舞者,劍光璀璨奪目,有如後羿射落九日,舞姿矯健敏捷,恰似天神駕龍飛翔。舞劍女子起舞時劍勢如雷霆萬鈞,令人屏息,收舞時平靜,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歌女們的聲音動聽悠長: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亡國之音啊,國小貧弱,居然還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在這些靡靡之音上!”蒙驁老將軍畢竟見多識廣,一眼就看穿了這種奢侈生活。
“祖父,周朝的禮樂製度前期還是合理的,畢竟當時周朝一度強大,將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的各種宗法封建製度合法化禮儀化,平衡了各方的利益。而且當時的樂舞與禮儀相結合,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周天子的權威,有利於周朝統治。但是現在禮樂製度完全變成了權貴享樂的工具,對國家百姓沒有絲毫的好處,焉能不亡國?”蒙毅更是一針見血將周朝的禮樂製度剖析得頭頭是道。
蒙恬聽完後,在一旁若有所思。
而衛國國君衛元臉色鐵青,卻無可奈何,因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能怎麽辦呢?
這時候,快馬來報:秦王使者到達!
蒙驁老將軍自然帶領大家前去迎接秦王使者。
來人不是別人,居然是後世臭名昭著的宦官趙高!
秦王使者趙高剛開始隻是按照慣例,傳達封賞旨意。但是等大家散去後,宦官趙高就私下拉住蒙毅,低聲傳達秦王嬴政的密旨:一定要找到商鞅的後人!
“商鞅的後人?商鞅不是無後嗎?”蒙毅十分吃驚地問道。
“這是秦國官方說法!當年秦惠王為了穩定朝堂局勢,明麵上被迫殺了商鞅全家,但是暗中派人將商鞅的幼子送給衛國宗室收養。此事作為絕密,一直隻為曆代秦王所知。”宦官趙高緩緩地道出當年的秘密。
“如此說來,商鞅的後人依舊留存在衛國宗族。看來事情也好辦,隻要找到當年收留的衛國宗室,一切都好說了。”蒙毅輕輕唿出一口氣,原本還以為要大海撈針,不想商鞅的後人居然迴到了衛國宗室。
商鞅,出身於衛國宗族,原名衛鞅。衛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製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製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複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所以被大家稱為商鞅?。史料記載: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後,商鞅被秦國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屍身車裂,全家被殺。
蒙毅也十分好奇,心想:“不知商鞅的後人長得什麽樣?是否有先祖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