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如果是趙高和“屠龍王”勾結在一起了,屠龍王怎麽可能放過刺殺秦王嬴政的大好時機。
要知道,如果嬴政這個關鍵人物死亡,華夏族的命運立刻就會改變,整個曆史走向也會大變。
那麽,屠龍王為什麽會失手呢?
難道是,這就是命運?任何一個想要改變曆史的人,無論施展任何手段,都無法逃脫命運的安排。
“不知道大王將如何安排趙高的職位呢?”蒙毅靜下心來,馬上就開始想要打擊趙高這個曆史上的大奸臣,順便看看曆史走向是否受到影響。
“趙高重傷未愈,寡人已經讓其靜養。至於職務嗎?放心,寡人目前自然優先重用你了。”秦王嬴政以為蒙毅害怕自己受到冷落想爭寵,所以立刻安撫道。
“大王用人自有準則,微臣不敢過問,隻是自古宦官不得幹政是祖訓,請大王謹記。”蒙毅心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原來曆史走向果真沒有受到大的影響,趙高短時間內是不會受到重用了。但是蒙毅還是想進一步打壓趙高的生存空間,於是不忘再加上一把火。
“寡人知道了。”秦王嬴政麵露不滿之色,轉而轉移話題,“對了,聽聞天機閣居然想要毀約?有這迴事嗎?”
“天機閣尚未作出正式答複。”蒙毅隻好暫時模糊答複道。
“哼,一個小小的情報機構也敢和大秦抗衡?寡人聽蒙恬說起天機閣的總部,好像就在秦趙邊界?屬實否?”秦王嬴政露出了帝王的怒火。
“目前仍未確定。畢竟天機閣行事隱秘,我方黑衣衛也是依靠天機閣才建立,所以尚未確認天機閣總部所在。”蒙毅心想畢竟秦軍殘暴在先,也不能怪天機閣毀約。
“一個情報機構居然有如此本事,真叫人難以置信!”秦王嬴政不依不饒,似乎痛恨任何人的藐視。“終有一天,寡人定要他們後悔!”
蒙毅心想:秦王嬴政剛剛登基,就對曾經幫助過他的天機閣動了殺心。可見曆史上的秦王是何等的刻薄寡恩!而且秦王嬴政不是看上少女董柔嗎?他怎麽不怕得罪未來的嶽母大人?
屋漏偏逢夜雨,好事不成雙,壞事接踵而至。
恰在此時,一位宦官神色匆忙地進來稟報:大將王齕重病而歸,太醫診斷結果為時日無多。
秦王嬴政即位後,以呂不韋擔任相國,李斯擔任舍人,王齕與蒙驁麃公嬴威等人擔任將軍,共同輔佐朝政。
作為秦國的軍方三巨頭之一的大將王齕病重,副將嬴銅掌權,南方數十萬軍權落到嬴姓宗室手中,使得本來牢固的軍方勢力關係失去了平衡,嬴姓宗室勢力衝天,就算想要廢立秦王也是七成勝算。
當前秦國內部共有五大勢力:嬴氏宗室羋姓外戚軍功新貴功勳世族百家學派。
第一大勢力為嬴氏宗室,嬴氏宗室借助呂不韋等勢力打垮羋姓外戚,迫使華陽太後退養深宮。使得嬴氏宗室重新控製了朝堂的高官顯位。
第二大勢力原本為羋姓外戚,但是由於呂不韋的刻意巴結籠絡,軍功新貴已經取代羋姓外戚,掌控了秦國大部分的軍權,此舉引發了嬴氏宗室的高度警惕。軍功新貴,其中又以蒙氏父子王氏父子風頭最勁。
第三大勢力原本為軍功新貴,功勳世族通過和嬴氏宗室的聯合,再次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對軍政的影響力大大增強。其中以馮去疾兄弟趙佗任囂為首。
第四大勢力為百家學派,為首的自然是風頭無二的秦相呂不韋。
第五大勢力淪為實力大減的羋姓外戚,從排名第二跌落穀地。但是羋姓外戚在秦楚兩國有很廣的人脈關係,以後是否能夠翻牌還未可知。
戰國時期,秦國的相國之下,還有左丞相右丞相。
所以秦國相國的權力其實很小,任何事情都要經過朝堂決議,而相國人選一直波動很大。比如,昌平君羋啟上卿大夫蔡澤就當了時間很短的秦相,就輪到呂不韋接替相位。而昌平君羋啟上卿大夫蔡澤這些當過秦相的人,自然不把呂不韋放在眼裏。至於那些手握兵權功勳卓著的武將就更不用說了。
此時的秦相呂不韋有名無實,食客三千卻無法一手遮天。因此一直以來,呂不韋都在討好王家和蒙家,對抗嬴氏宗室。
此時又出了一些新情況,使得秦相呂不韋很被動。
秦相呂不韋所有的權力都是來源自秦王嬴政和太後趙姬的信任和支持,但是如今秦王嬴政很生氣,原因很簡單:最近鹹陽全城都在流傳秦王嬴政其實是秦相呂不韋的私生子。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近鹹陽全城都在流傳秦王嬴政其實是秦相呂不韋的私生子。
一方麵,嬴政的親生母親趙姬曾經是呂不韋的歌姬,後來送給做質子的先王嬴異人。
另一方麵,趙姬成為嬴異人的女人後,不到七個月就早產生下嬴政。時間上就很可疑。
秦王嬴政自然知道這個時代想要弄清血緣關係是很困難的,什麽滴血認親的方法都是很不靠譜的,事實早就證明就算不是親生父子,血脈也可能相容。
秦王嬴政最近越看呂不韋的相貌,越覺得和自己很想象,難道自己真是呂不韋的私生子?
“蒙毅,你立刻給寡人殺一儆百,誰敢亂傳謠言,殺無赦。”秦王嬴政麵色冷峻,劍眉豎起,雖然還不到十五歲,但是越來越像一個君王,殺伐果斷,毫不留情。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再說全城都在流傳,如何能夠亂殺?”蒙毅微微皺了眉頭,自然清楚君王盛怒的情況,往往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實在不行就先殺了呂不韋,這足以證明寡人與呂不韋毫無血緣關係。”秦王嬴政索性來了個六親不認,即使呂不韋有擁立之功,也不能讓他猶豫片刻。
“大王,這樣欲蓋彌彰的做法也沒用,再說就算呂不韋死了,謠言還是會繼續流傳下去的。”蒙毅嚇了一跳,呂不韋是那麽好殺的嗎?搞不好秦國發生內亂,其他人就能趁亂廢掉嬴政了。
“這不行,那也不行。你都不知道,最近宗室大臣們快把寡人煩死了!母後也無計可施,隻會偷偷流淚。”秦王嬴政也知道自己的根基很淺,如果沒有呂不韋和軍功新貴的支持,自己根本鬥不過嬴姓宗室。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蒙毅沉吟片刻,計上心頭,“我們何不將計就計?”
“將計就計?如何將計就計?”秦王嬴政眼神一亮,顧不得君臣禮儀,衝上前來抓住蒙毅的肩膀,急切地問道。
“滴血驗親!常言道,父子血脈必定相容,不是父子血脈肯定不相容。隻要證明大王和呂不韋沒有血緣關係就行。”蒙毅緩緩地說道。
“什麽滴血認親的方法都是很不靠譜的,事實早就證明就算不是親生父子,血脈也可能相容。萬一寡人和呂不韋的鮮血相容了,豈不更加說不清。”秦王嬴政一聽頓時泄氣地鬆開雙手,頹然坐地。
“話雖如此,但是微臣有辦法讓親生父子的血脈也無法相容。”蒙毅隻好耐心解釋,並且保證方法靠譜。
“果真有如此神奇的方法?”秦王嬴政聽完蒙毅的具體安排,自然大喜過望。
“大王請拭目以待!”蒙毅躬身告退,下去準備了。
秦王嬴政按照安排,立即召集群臣朝會,特別是宗室大臣和宗族長輩,一個不落地被請到大殿。
此時的大殿人頭攢動,文臣武將們聚集一堂,自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低聲討論秦王血脈的秘密。
等到大臣們到齊後,不多時,一群宦官在大殿中央擺放好桌案。桌案上,兩隻通體雪白盛裝著水的玉碗安安靜靜地散發著柔和的亮光。此情此景,讓大臣們更加議論紛紛。
“大王和太後駕到!”一個宦官尖酸地嗓音適時地響起。
“吾王長生無極萬年無期!太後仙福永享壽與天齊!”文臣武將三唿祝詞後,各自歸位。
“眾位愛卿,寡人聽聞城中謠言滿天飛,為了以正視聽,特意邀請大家來做個見證。”秦王嬴政龍行虎步,在大殿中傲視群臣,哪裏還像一個未成年的孩子。
“大王聖明,想必是想滴血認親,清除謠言。微臣自當鼎力支持。”秦相呂不韋人老成精,早就明白嬴政的用意,自然主動發言支持。
“好,居然如此,各位愛卿都看好了。”秦王嬴政傲然拔出短劍,分別滴了一滴血在兩隻玉碗之中。
太後趙姬也皺眉頭,忍住疼痛,滴了一滴血在左邊的玉碗之中。隻見兩滴鮮血立刻融合成一體。
“各位愛卿請看,母子血脈相連,證明寡人和太後是親生母子。”
“不錯,我等都已見證。”大臣們自然點頭認同。同時大殿上沉重地氣氛消散了不少。大家都看出來了,秦王嬴政明顯就不怕流言蜚語,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說明流言隻是胡說八道而已。
要知道,如果嬴政這個關鍵人物死亡,華夏族的命運立刻就會改變,整個曆史走向也會大變。
那麽,屠龍王為什麽會失手呢?
難道是,這就是命運?任何一個想要改變曆史的人,無論施展任何手段,都無法逃脫命運的安排。
“不知道大王將如何安排趙高的職位呢?”蒙毅靜下心來,馬上就開始想要打擊趙高這個曆史上的大奸臣,順便看看曆史走向是否受到影響。
“趙高重傷未愈,寡人已經讓其靜養。至於職務嗎?放心,寡人目前自然優先重用你了。”秦王嬴政以為蒙毅害怕自己受到冷落想爭寵,所以立刻安撫道。
“大王用人自有準則,微臣不敢過問,隻是自古宦官不得幹政是祖訓,請大王謹記。”蒙毅心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原來曆史走向果真沒有受到大的影響,趙高短時間內是不會受到重用了。但是蒙毅還是想進一步打壓趙高的生存空間,於是不忘再加上一把火。
“寡人知道了。”秦王嬴政麵露不滿之色,轉而轉移話題,“對了,聽聞天機閣居然想要毀約?有這迴事嗎?”
“天機閣尚未作出正式答複。”蒙毅隻好暫時模糊答複道。
“哼,一個小小的情報機構也敢和大秦抗衡?寡人聽蒙恬說起天機閣的總部,好像就在秦趙邊界?屬實否?”秦王嬴政露出了帝王的怒火。
“目前仍未確定。畢竟天機閣行事隱秘,我方黑衣衛也是依靠天機閣才建立,所以尚未確認天機閣總部所在。”蒙毅心想畢竟秦軍殘暴在先,也不能怪天機閣毀約。
“一個情報機構居然有如此本事,真叫人難以置信!”秦王嬴政不依不饒,似乎痛恨任何人的藐視。“終有一天,寡人定要他們後悔!”
蒙毅心想:秦王嬴政剛剛登基,就對曾經幫助過他的天機閣動了殺心。可見曆史上的秦王是何等的刻薄寡恩!而且秦王嬴政不是看上少女董柔嗎?他怎麽不怕得罪未來的嶽母大人?
屋漏偏逢夜雨,好事不成雙,壞事接踵而至。
恰在此時,一位宦官神色匆忙地進來稟報:大將王齕重病而歸,太醫診斷結果為時日無多。
秦王嬴政即位後,以呂不韋擔任相國,李斯擔任舍人,王齕與蒙驁麃公嬴威等人擔任將軍,共同輔佐朝政。
作為秦國的軍方三巨頭之一的大將王齕病重,副將嬴銅掌權,南方數十萬軍權落到嬴姓宗室手中,使得本來牢固的軍方勢力關係失去了平衡,嬴姓宗室勢力衝天,就算想要廢立秦王也是七成勝算。
當前秦國內部共有五大勢力:嬴氏宗室羋姓外戚軍功新貴功勳世族百家學派。
第一大勢力為嬴氏宗室,嬴氏宗室借助呂不韋等勢力打垮羋姓外戚,迫使華陽太後退養深宮。使得嬴氏宗室重新控製了朝堂的高官顯位。
第二大勢力原本為羋姓外戚,但是由於呂不韋的刻意巴結籠絡,軍功新貴已經取代羋姓外戚,掌控了秦國大部分的軍權,此舉引發了嬴氏宗室的高度警惕。軍功新貴,其中又以蒙氏父子王氏父子風頭最勁。
第三大勢力原本為軍功新貴,功勳世族通過和嬴氏宗室的聯合,再次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對軍政的影響力大大增強。其中以馮去疾兄弟趙佗任囂為首。
第四大勢力為百家學派,為首的自然是風頭無二的秦相呂不韋。
第五大勢力淪為實力大減的羋姓外戚,從排名第二跌落穀地。但是羋姓外戚在秦楚兩國有很廣的人脈關係,以後是否能夠翻牌還未可知。
戰國時期,秦國的相國之下,還有左丞相右丞相。
所以秦國相國的權力其實很小,任何事情都要經過朝堂決議,而相國人選一直波動很大。比如,昌平君羋啟上卿大夫蔡澤就當了時間很短的秦相,就輪到呂不韋接替相位。而昌平君羋啟上卿大夫蔡澤這些當過秦相的人,自然不把呂不韋放在眼裏。至於那些手握兵權功勳卓著的武將就更不用說了。
此時的秦相呂不韋有名無實,食客三千卻無法一手遮天。因此一直以來,呂不韋都在討好王家和蒙家,對抗嬴氏宗室。
此時又出了一些新情況,使得秦相呂不韋很被動。
秦相呂不韋所有的權力都是來源自秦王嬴政和太後趙姬的信任和支持,但是如今秦王嬴政很生氣,原因很簡單:最近鹹陽全城都在流傳秦王嬴政其實是秦相呂不韋的私生子。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近鹹陽全城都在流傳秦王嬴政其實是秦相呂不韋的私生子。
一方麵,嬴政的親生母親趙姬曾經是呂不韋的歌姬,後來送給做質子的先王嬴異人。
另一方麵,趙姬成為嬴異人的女人後,不到七個月就早產生下嬴政。時間上就很可疑。
秦王嬴政自然知道這個時代想要弄清血緣關係是很困難的,什麽滴血認親的方法都是很不靠譜的,事實早就證明就算不是親生父子,血脈也可能相容。
秦王嬴政最近越看呂不韋的相貌,越覺得和自己很想象,難道自己真是呂不韋的私生子?
“蒙毅,你立刻給寡人殺一儆百,誰敢亂傳謠言,殺無赦。”秦王嬴政麵色冷峻,劍眉豎起,雖然還不到十五歲,但是越來越像一個君王,殺伐果斷,毫不留情。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再說全城都在流傳,如何能夠亂殺?”蒙毅微微皺了眉頭,自然清楚君王盛怒的情況,往往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實在不行就先殺了呂不韋,這足以證明寡人與呂不韋毫無血緣關係。”秦王嬴政索性來了個六親不認,即使呂不韋有擁立之功,也不能讓他猶豫片刻。
“大王,這樣欲蓋彌彰的做法也沒用,再說就算呂不韋死了,謠言還是會繼續流傳下去的。”蒙毅嚇了一跳,呂不韋是那麽好殺的嗎?搞不好秦國發生內亂,其他人就能趁亂廢掉嬴政了。
“這不行,那也不行。你都不知道,最近宗室大臣們快把寡人煩死了!母後也無計可施,隻會偷偷流淚。”秦王嬴政也知道自己的根基很淺,如果沒有呂不韋和軍功新貴的支持,自己根本鬥不過嬴姓宗室。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蒙毅沉吟片刻,計上心頭,“我們何不將計就計?”
“將計就計?如何將計就計?”秦王嬴政眼神一亮,顧不得君臣禮儀,衝上前來抓住蒙毅的肩膀,急切地問道。
“滴血驗親!常言道,父子血脈必定相容,不是父子血脈肯定不相容。隻要證明大王和呂不韋沒有血緣關係就行。”蒙毅緩緩地說道。
“什麽滴血認親的方法都是很不靠譜的,事實早就證明就算不是親生父子,血脈也可能相容。萬一寡人和呂不韋的鮮血相容了,豈不更加說不清。”秦王嬴政一聽頓時泄氣地鬆開雙手,頹然坐地。
“話雖如此,但是微臣有辦法讓親生父子的血脈也無法相容。”蒙毅隻好耐心解釋,並且保證方法靠譜。
“果真有如此神奇的方法?”秦王嬴政聽完蒙毅的具體安排,自然大喜過望。
“大王請拭目以待!”蒙毅躬身告退,下去準備了。
秦王嬴政按照安排,立即召集群臣朝會,特別是宗室大臣和宗族長輩,一個不落地被請到大殿。
此時的大殿人頭攢動,文臣武將們聚集一堂,自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低聲討論秦王血脈的秘密。
等到大臣們到齊後,不多時,一群宦官在大殿中央擺放好桌案。桌案上,兩隻通體雪白盛裝著水的玉碗安安靜靜地散發著柔和的亮光。此情此景,讓大臣們更加議論紛紛。
“大王和太後駕到!”一個宦官尖酸地嗓音適時地響起。
“吾王長生無極萬年無期!太後仙福永享壽與天齊!”文臣武將三唿祝詞後,各自歸位。
“眾位愛卿,寡人聽聞城中謠言滿天飛,為了以正視聽,特意邀請大家來做個見證。”秦王嬴政龍行虎步,在大殿中傲視群臣,哪裏還像一個未成年的孩子。
“大王聖明,想必是想滴血認親,清除謠言。微臣自當鼎力支持。”秦相呂不韋人老成精,早就明白嬴政的用意,自然主動發言支持。
“好,居然如此,各位愛卿都看好了。”秦王嬴政傲然拔出短劍,分別滴了一滴血在兩隻玉碗之中。
太後趙姬也皺眉頭,忍住疼痛,滴了一滴血在左邊的玉碗之中。隻見兩滴鮮血立刻融合成一體。
“各位愛卿請看,母子血脈相連,證明寡人和太後是親生母子。”
“不錯,我等都已見證。”大臣們自然點頭認同。同時大殿上沉重地氣氛消散了不少。大家都看出來了,秦王嬴政明顯就不怕流言蜚語,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說明流言隻是胡說八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