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太和殿,皇帝朱由檢手裏拿著高坑、楊鴻章和天津轄區六個知縣聯名的奏章久久不能言語。一方麵他為楊鴻章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控製住疫情而高興,自己沒有看錯人,楊鴻章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
但是他卻高興不起來,捫心自問,當初接到楊鴻章的奏章的時候,他也沒怎麽放在心上,或者說壓根上就沒指望真的有用。麵對朝臣們對楊鴻章的彈劾他也是無動於衷。這種消極的態度讓無數原本可以平安度過疫情的生命逝去,這種心情很難有人能夠體會。作為一名有雄心的皇上,清軍入侵劫掠京畿和直隸他無能為力,如今鼠*疫來襲,他依然無能為力,最可悲的是他明明有一位能幹的臣子幫他想到了辦法,他卻忽略了。
而下麵的滿朝文武也陷入了沉默。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正是彈劾楊鴻章的急先鋒,他們彈劾楊鴻章的時候可謂鬥誌昂揚,看完奏章之後卻垂頭喪氣。和成千上萬的人命比起來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天津距離京城不過三百裏,快馬一日能到更何況錦衣衛在各地都有人手,想來很快就會有更多的奏章印證高坑與楊鴻章等人的奏章。所以天津發生的事情應該是可信的,成績也斐然。
隻是楊鴻章的所作所為也確實太過驚世駭俗了。單單是遺體全部火化就讓在場的大部分人接受不了。所以大部分人不願意承認楊鴻章的成績,更加不願意推廣所謂的防控條例。
但是人家的成績擺在那裏,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整個天津府因感染鼠*疫死亡的人數不過四千餘人,現在已經基本控製疫情,而相鄰的保定基本上死傷大半,還不斷地朝外蔓延,山西、山東、河南都已經陸續遭殃。如果采取楊鴻章的辦法就至少不會出現往外省蔓延的事情。能夠挽救的生命是數以萬計的,這樣的抉擇真的很難。
朱由檢放下奏章,目光在群臣中逡巡,那些被皇上看到的人都低下頭去,沒有人說話,不願意說,也不知道該如何說。
朱由檢現在有點後悔了,當初自己是多麽的信任楊鴻章,這才離開沒幾天就動搖了,正是現在站在堂上的這些所謂讀書人整天在自己耳邊聒噪才會讓自己選擇了將楊鴻章的防疫條例束之高閣。那些死去的都是大明的子民啊,清軍劫掠和屠戮還能說有情可原,那現在不作為就是人禍。如果老百姓都被鼠*疫奪走了生命,他依靠什麽來中興大明!楊鴻章這樣的能臣都不斷地被群臣排擠,被自己忽視,還有誰願意為大明鞠躬盡瘁?
朱由檢的目光最終定個在兵部侍郎陳新甲身上:“陳愛卿,從即日起從京營選派人手到天津學習疫情防控,同時從天津抽調人手到各地指導防疫工作,即刻八百裏加急將楊鴻章的防疫條例連同奏章發往各地,嚴令各地即刻執行!”
“皇上……”楊嗣昌欲言又止,看得出來皇上已經下了決心。這時候再提什麽禮法確實有點蒼白無力。
果然,朱由檢撇撇嘴不等第二個人附議楊嗣昌就直接站起來下旨:“楊愛卿,諸位愛卿,不要跟朕講禮法,至少在沒有比楊鴻章更好的辦法之前,就要嚴格按照他擬定的防疫條例執行,這件事情兵部牽頭,京城、保定、河間、大名、德州各府實行軍事化管理,山西、河南、山東可以請求當地軍隊幫忙。
戶部、工部負責籌集賑災物資,包括石灰、鞭炮、口罩等。吏部要將這次疫情應對的情況納入官員考核的重點,不作為慢作為的要當機立斷的撤換,永不錄用,像滄州的張世文那樣的可以直接斬立決!各部的行動要快,一定要快,多拖延一天就會有更多百姓被感染,再有敢耽誤疫情防控者殺無赦!”
聞言眾人倒吸一口涼氣,顯然皇上這次也是動了真氣,其實無論誰在這個位置上都會很難過,明明有很好的防疫條例,滿朝文武和皇上卻將其束之高閣,導致原本可以控製的疫情蔓延,鬧得京畿附近人心惶惶。
這個是人禍,責任群臣們都甩給了皇上,皇上能不生氣?所以很多人也很自覺沒有以前那種據理力爭的文人氣節,選擇了沉默或者默許。
看到下麵群臣的反應,朱由檢又將目光轉向了倪元璐:“倪愛卿,楊鴻章在奏章中的所請,戶部抓緊時間辦理,如果不能從防疫物資上支援地方就直接撥付賑災款吧,保定也是如此。”
倪元璐嘴角抽了抽卻不敢反駁隻是點頭應是,要知道楊鴻章這混蛋居然獅子大開口,說什麽為了籌集賑災物資,天津府這些日子用於購買鞭炮、石灰和口罩等必備品以及儲備糧食花費了將近十萬兩,六縣一州每個縣下撥了三萬兩,加起來快叁拾萬兩了,為了應對接下來的疫情,天津還準備將防控疫情的物資向一些人口聚集的鄉村發放,因此奏請朝廷撥付賑災款五十萬兩!
皇上現在是覺得愧對楊鴻章,所以準奏,但是倪元璐可不敢這樣辦事情啊,天津府比保定府要小得多,光是直隸還有大名、河間等都是人口比天津大的州府。還有北京城的防疫也是急需要錢財的,按照楊鴻章這個做法怕是整個直隸沒三百萬兩白銀下不來。
看著倪元璐一臉為難的樣子,朱由檢也沒有繼續追問,他隻是一個態度,也不能將倪元璐往絕路上逼迫。國庫裏剛有了點錢還有邊軍重建等著花錢呢。
楊嗣昌在人群中悄悄地歎了一口氣,這一次那隻猴子又過關了,因為防控得力,那隻猴子將一名知州隨意處置的事情居然被皇上當做了榜樣。而堂堂的知州張世文卻被楊鴻章手下的丘八從知州衙門趕出來甚至被關入了有感染病人的商人家裏皇上不給他主持公道還被定義為不作為可以斬立決的典型。
楊鴻章的運氣似乎太好了一些,就連鼠*疫這樣的災難性*事件都能給他加分。看來要完全扳倒他還真不容易。隻是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楊鴻章怕是就此在天津站穩了腳,並且擁有了一定的威望,訓練新軍還說不定真能給他弄出點名堂來,到時候孫承宗或者其他人再提議讓楊鴻章出鎮邊鎮總兵怕是無論如何也攔不住了。
想到孫成偶隻能怪的德高望重,再在外麵有楊鴻章這樣的傲援,楊嗣昌不禁歎了一口氣,當初如果自己極力拉攏的是楊鴻章而不是王樂年該多好。
站在人群中的王樂年無疑是最尷尬的,他是天津府同知,如果此刻他在天津,那麽楊鴻章的功勞可以分他一半,楊鴻章是天津總兵,還要籌建兵工廠和水師,那麽很有可能一年之內就能成為天津知府。但是他選擇了逃避疫情留在京城,還成為了彈劾楊鴻章的急先鋒。其實如果沒有天津與保定疫情的對照,楊鴻章所做的幾件事情足可以讓他丟官去職的了。
但是沒有如果,事實就是楊鴻章基本上依靠著嚴格執行防疫條例控製了疫情。王樂年現在需要為自己的未來擔憂。
繼續去天津跟著楊鴻章,楊鴻章可能不理睬他,幹得好有成績滿朝文武和皇上都不會認為有他的功勞,幹得不好一定會認為是他在從中給楊鴻章添亂他要跟著楊鴻章一起背鍋。
更何況楊鴻章那些蠻橫的手下可能會直接將他扔到隔離區,如果不去天津那麽就必須想辦法另謀高就。現在這個節骨眼還真不是好時機。王樂年心念電轉,隨即就見到他跪到在地高聲對著龍椅的方向哭喊道:“皇上,臣王樂年請戰,臣因為家中瑣事錯過了與楊將軍並肩作戰的機會,願意去保定協助當地官員防控鼠*疫,待疫情結束再迴天津就任。”
話銀剛落引起來一片唏噓聲,更多人則竊竊私語起來,王樂年轉變來得太突然,大家都沒有心理準備,也猜不透他到底想幹什麽?
甚至連王樂年的大後台楊嗣昌都驚訝地迴過頭來看著王樂年。王樂年卻迴以一個神秘的微笑,王樂年的貪生怕死他是見識過了,要不是對付孫承宗用得著他才不會在當初高陽丟了之後要護著這家夥。
隻是不知道這家夥是手不是受了刺激太大,居然提出來要去重災區,要知道盡管現在朝廷決定推行楊鴻章的防控條例,但是畢竟鼠*疫是不管你官位有多高的,這個時間去保定風險太大了。那是可能會付出生命代價的,如果僅僅是為了政治前途大可不必如此冒險的。而且這麽重大的事情不應該是事先跟自己匯報一下,讓他來定奪然後再在朝堂上提出來嗎?
不過看到王樂年臉上那自信的笑容,楊嗣昌覺得四十來歲的的底層熬了十幾年知縣的王樂年絕對不是衝動,那麽他去保定想幹什麽楊嗣昌基本上想到了。楊嗣昌搖了搖頭卻沒有出麵阻攔,很多事情他不屑於去做或者不忍心或者不方便去做,王樂年這樣的人就有了存在的意義。
朱由檢聞言也是一愣,隨即大喜,這個時候還能有人願意去疫區,一方麵說明此人有擔當,另一方麵也說明此人對疫情防控有信心。這種好事,而且王樂年還以以朝廷欽差的名義下去,代表朝廷代表皇上奮戰疫情第一優先,對當地官員和百姓也是一種鼓舞。朱由檢當然沒理由拒絕,當場就答應了下來。
於是原本質疑楊鴻章防疫條例的骨幹,彈劾楊鴻章胡作非為的急先鋒,天津府候任同知王樂年在滿朝文武複雜的眼神中搖身一變成為了朝廷派往保定府督查疫情防控的欽差。
但是他卻高興不起來,捫心自問,當初接到楊鴻章的奏章的時候,他也沒怎麽放在心上,或者說壓根上就沒指望真的有用。麵對朝臣們對楊鴻章的彈劾他也是無動於衷。這種消極的態度讓無數原本可以平安度過疫情的生命逝去,這種心情很難有人能夠體會。作為一名有雄心的皇上,清軍入侵劫掠京畿和直隸他無能為力,如今鼠*疫來襲,他依然無能為力,最可悲的是他明明有一位能幹的臣子幫他想到了辦法,他卻忽略了。
而下麵的滿朝文武也陷入了沉默。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正是彈劾楊鴻章的急先鋒,他們彈劾楊鴻章的時候可謂鬥誌昂揚,看完奏章之後卻垂頭喪氣。和成千上萬的人命比起來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天津距離京城不過三百裏,快馬一日能到更何況錦衣衛在各地都有人手,想來很快就會有更多的奏章印證高坑與楊鴻章等人的奏章。所以天津發生的事情應該是可信的,成績也斐然。
隻是楊鴻章的所作所為也確實太過驚世駭俗了。單單是遺體全部火化就讓在場的大部分人接受不了。所以大部分人不願意承認楊鴻章的成績,更加不願意推廣所謂的防控條例。
但是人家的成績擺在那裏,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整個天津府因感染鼠*疫死亡的人數不過四千餘人,現在已經基本控製疫情,而相鄰的保定基本上死傷大半,還不斷地朝外蔓延,山西、山東、河南都已經陸續遭殃。如果采取楊鴻章的辦法就至少不會出現往外省蔓延的事情。能夠挽救的生命是數以萬計的,這樣的抉擇真的很難。
朱由檢放下奏章,目光在群臣中逡巡,那些被皇上看到的人都低下頭去,沒有人說話,不願意說,也不知道該如何說。
朱由檢現在有點後悔了,當初自己是多麽的信任楊鴻章,這才離開沒幾天就動搖了,正是現在站在堂上的這些所謂讀書人整天在自己耳邊聒噪才會讓自己選擇了將楊鴻章的防疫條例束之高閣。那些死去的都是大明的子民啊,清軍劫掠和屠戮還能說有情可原,那現在不作為就是人禍。如果老百姓都被鼠*疫奪走了生命,他依靠什麽來中興大明!楊鴻章這樣的能臣都不斷地被群臣排擠,被自己忽視,還有誰願意為大明鞠躬盡瘁?
朱由檢的目光最終定個在兵部侍郎陳新甲身上:“陳愛卿,從即日起從京營選派人手到天津學習疫情防控,同時從天津抽調人手到各地指導防疫工作,即刻八百裏加急將楊鴻章的防疫條例連同奏章發往各地,嚴令各地即刻執行!”
“皇上……”楊嗣昌欲言又止,看得出來皇上已經下了決心。這時候再提什麽禮法確實有點蒼白無力。
果然,朱由檢撇撇嘴不等第二個人附議楊嗣昌就直接站起來下旨:“楊愛卿,諸位愛卿,不要跟朕講禮法,至少在沒有比楊鴻章更好的辦法之前,就要嚴格按照他擬定的防疫條例執行,這件事情兵部牽頭,京城、保定、河間、大名、德州各府實行軍事化管理,山西、河南、山東可以請求當地軍隊幫忙。
戶部、工部負責籌集賑災物資,包括石灰、鞭炮、口罩等。吏部要將這次疫情應對的情況納入官員考核的重點,不作為慢作為的要當機立斷的撤換,永不錄用,像滄州的張世文那樣的可以直接斬立決!各部的行動要快,一定要快,多拖延一天就會有更多百姓被感染,再有敢耽誤疫情防控者殺無赦!”
聞言眾人倒吸一口涼氣,顯然皇上這次也是動了真氣,其實無論誰在這個位置上都會很難過,明明有很好的防疫條例,滿朝文武和皇上卻將其束之高閣,導致原本可以控製的疫情蔓延,鬧得京畿附近人心惶惶。
這個是人禍,責任群臣們都甩給了皇上,皇上能不生氣?所以很多人也很自覺沒有以前那種據理力爭的文人氣節,選擇了沉默或者默許。
看到下麵群臣的反應,朱由檢又將目光轉向了倪元璐:“倪愛卿,楊鴻章在奏章中的所請,戶部抓緊時間辦理,如果不能從防疫物資上支援地方就直接撥付賑災款吧,保定也是如此。”
倪元璐嘴角抽了抽卻不敢反駁隻是點頭應是,要知道楊鴻章這混蛋居然獅子大開口,說什麽為了籌集賑災物資,天津府這些日子用於購買鞭炮、石灰和口罩等必備品以及儲備糧食花費了將近十萬兩,六縣一州每個縣下撥了三萬兩,加起來快叁拾萬兩了,為了應對接下來的疫情,天津還準備將防控疫情的物資向一些人口聚集的鄉村發放,因此奏請朝廷撥付賑災款五十萬兩!
皇上現在是覺得愧對楊鴻章,所以準奏,但是倪元璐可不敢這樣辦事情啊,天津府比保定府要小得多,光是直隸還有大名、河間等都是人口比天津大的州府。還有北京城的防疫也是急需要錢財的,按照楊鴻章這個做法怕是整個直隸沒三百萬兩白銀下不來。
看著倪元璐一臉為難的樣子,朱由檢也沒有繼續追問,他隻是一個態度,也不能將倪元璐往絕路上逼迫。國庫裏剛有了點錢還有邊軍重建等著花錢呢。
楊嗣昌在人群中悄悄地歎了一口氣,這一次那隻猴子又過關了,因為防控得力,那隻猴子將一名知州隨意處置的事情居然被皇上當做了榜樣。而堂堂的知州張世文卻被楊鴻章手下的丘八從知州衙門趕出來甚至被關入了有感染病人的商人家裏皇上不給他主持公道還被定義為不作為可以斬立決的典型。
楊鴻章的運氣似乎太好了一些,就連鼠*疫這樣的災難性*事件都能給他加分。看來要完全扳倒他還真不容易。隻是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楊鴻章怕是就此在天津站穩了腳,並且擁有了一定的威望,訓練新軍還說不定真能給他弄出點名堂來,到時候孫承宗或者其他人再提議讓楊鴻章出鎮邊鎮總兵怕是無論如何也攔不住了。
想到孫成偶隻能怪的德高望重,再在外麵有楊鴻章這樣的傲援,楊嗣昌不禁歎了一口氣,當初如果自己極力拉攏的是楊鴻章而不是王樂年該多好。
站在人群中的王樂年無疑是最尷尬的,他是天津府同知,如果此刻他在天津,那麽楊鴻章的功勞可以分他一半,楊鴻章是天津總兵,還要籌建兵工廠和水師,那麽很有可能一年之內就能成為天津知府。但是他選擇了逃避疫情留在京城,還成為了彈劾楊鴻章的急先鋒。其實如果沒有天津與保定疫情的對照,楊鴻章所做的幾件事情足可以讓他丟官去職的了。
但是沒有如果,事實就是楊鴻章基本上依靠著嚴格執行防疫條例控製了疫情。王樂年現在需要為自己的未來擔憂。
繼續去天津跟著楊鴻章,楊鴻章可能不理睬他,幹得好有成績滿朝文武和皇上都不會認為有他的功勞,幹得不好一定會認為是他在從中給楊鴻章添亂他要跟著楊鴻章一起背鍋。
更何況楊鴻章那些蠻橫的手下可能會直接將他扔到隔離區,如果不去天津那麽就必須想辦法另謀高就。現在這個節骨眼還真不是好時機。王樂年心念電轉,隨即就見到他跪到在地高聲對著龍椅的方向哭喊道:“皇上,臣王樂年請戰,臣因為家中瑣事錯過了與楊將軍並肩作戰的機會,願意去保定協助當地官員防控鼠*疫,待疫情結束再迴天津就任。”
話銀剛落引起來一片唏噓聲,更多人則竊竊私語起來,王樂年轉變來得太突然,大家都沒有心理準備,也猜不透他到底想幹什麽?
甚至連王樂年的大後台楊嗣昌都驚訝地迴過頭來看著王樂年。王樂年卻迴以一個神秘的微笑,王樂年的貪生怕死他是見識過了,要不是對付孫承宗用得著他才不會在當初高陽丟了之後要護著這家夥。
隻是不知道這家夥是手不是受了刺激太大,居然提出來要去重災區,要知道盡管現在朝廷決定推行楊鴻章的防控條例,但是畢竟鼠*疫是不管你官位有多高的,這個時間去保定風險太大了。那是可能會付出生命代價的,如果僅僅是為了政治前途大可不必如此冒險的。而且這麽重大的事情不應該是事先跟自己匯報一下,讓他來定奪然後再在朝堂上提出來嗎?
不過看到王樂年臉上那自信的笑容,楊嗣昌覺得四十來歲的的底層熬了十幾年知縣的王樂年絕對不是衝動,那麽他去保定想幹什麽楊嗣昌基本上想到了。楊嗣昌搖了搖頭卻沒有出麵阻攔,很多事情他不屑於去做或者不忍心或者不方便去做,王樂年這樣的人就有了存在的意義。
朱由檢聞言也是一愣,隨即大喜,這個時候還能有人願意去疫區,一方麵說明此人有擔當,另一方麵也說明此人對疫情防控有信心。這種好事,而且王樂年還以以朝廷欽差的名義下去,代表朝廷代表皇上奮戰疫情第一優先,對當地官員和百姓也是一種鼓舞。朱由檢當然沒理由拒絕,當場就答應了下來。
於是原本質疑楊鴻章防疫條例的骨幹,彈劾楊鴻章胡作非為的急先鋒,天津府候任同知王樂年在滿朝文武複雜的眼神中搖身一變成為了朝廷派往保定府督查疫情防控的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