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牢房裏又過了兩天在牢房裏又過了兩天,上次的年輕人沒有再來,他的那個中年隨從來了一次,帶走了楊鴻章的幾份奏章和滿心的期待。


    沒有讓楊鴻章等待太久,在中年人取走奏章的第三天,一名太監來到了地牢,進來之後就立即展開一卷黃陵,楊鴻章無奈隻好跪下接聖旨。


    就聽那太監用尖銳的嗓音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賜楊鴻章進士出身,擢為戶部員外郎,全權屬理朝廷稅率改革事宜……”


    聽完聖旨楊鴻章有點蒙圈了,這是說自己沒事了,那五大罪狀應該是沒有被皇上和朝廷采納,不過也沒有提起來戰功的事情,這是打算功過相抵嗎?可惜了啊,殺死清軍上萬,俘虜豪格與嶽托這功勞要隨便給一個給盧象升,那便是封侯拜相入內閣的啊。


    戶部員外郎,正四品的文官,還被賜進士出身,這是什麽節奏?想到後麵的負責稅率改革更是一陣頭皮發麻。


    這皇上怎麽這麽知人善任了,難道僅僅是自己遞上去的幾份奏章,皇上和內閣大學師門就中用自己,還這麽明確的點將,讓自己去戶部主管稅率改革?


    那太監見到楊鴻章發愣,便上前一步扶起來楊鴻章,將聖旨塞到他手中笑道:“咱家秉禮監高世明,恭喜楊大人了,皇上說了,準許大人從河間軍中挑選精銳一千常駐京城協助大人負責稅率改革的事情。”


    “謝皇上隆恩,多謝高公,請問高公,皇上是不是三十來歲兩鬢白發……”思來想去,楊鴻章覺得應該趁著這裏人少問一下這位公裏來的大太監。


    “嗯?楊大人好生糊塗,皇上前幾日不是帶著王公公來過這裏嗎,咱們的皇上啊今年不到三十呢,都是這國事鬧得,楊大人難道忘記了正是楊大人寫給皇上的奏章才讓滿朝文武對於楊大人的才學刮目相看,皇上這才決定賜大人進士出身的啊?怎麽王公公沒跟你說起?”高世明顯然對於楊鴻章的問題有點疑惑。而且楊鴻章如此直截了當地說皇上的相貌什麽的有不妥的地方。不過他也聽王承恩說過這位年輕的楊大人在麵對皇上的時候更加傲慢無禮呢。


    楊鴻章頓時愣了,是啊,按照年齡算崇禎皇帝朱由檢年齡和當日的年輕人差不多,再迴想一下當時幾個人聊天的情形,那年輕人的氣度和語氣,似乎也隻有當今皇上才能做得出來。隻是自己當初過於激動卻忘了詢問這些。自己當初隻是將這個年輕人當做普通的勳貴的看法隻是因為楊鴻章是和諧時代的人,所以在楊鴻章看來三十幾歲是非常年輕了,而那王承恩沒有胡須也被他忽略了。要知道這是明代,沒胡須的中年男人一看就是太監啊。能夠讓太監奉為主人的不是皇上也是王爺啊!


    楊鴻章心情複雜地出了地牢跟著高世明去見皇上,這一次沒有了鎖鏈,也沒人罩住他的頭,他可以很悠閑近距離的觀察紫禁城。高世明視乎也因為皇上朱由檢的緣故對他很是客氣,一邊對他講述著覲見皇上時候的一些禮儀,一邊給他講解著沿途的建築。這讓楊鴻章對太監的印象有了較大的改變,再聯想當和自己見過兩次麵的王承恩,以及和自己共過一段事的高坑,似乎也不是所有太監都和電視劇那樣十惡不赦。隻是不知道那被崇禎皇帝處置了的九千歲魏忠賢又是怎樣的交橫跋扈。


    看到熟悉又陌生的北京城,楊鴻章不知道目光該停留在哪裏,因為靈魂深處他還是將自己當做了一個看客,甚至在地牢裏的時候都是如此,但是高世明不斷地提醒讓他明白,自己終究還是這個腐朽的封建王朝的一份子,現在更加開始進入這個王朝的權力核心,更是有機會見到擁有至高無上的君主,並且有機會一展抱負。


    再次見到皇帝朱由檢,楊鴻章有點不好意思,人家都是有眼不識泰山,他是真正有眼不識天子啊。真龍當麵他卻徹底的放肆了一迴。因為當日自己在地牢裏的態度確實狂妄了一些,也多虧自己的談話內容有幹活,或者還因為自己在北京城外略有戰功,不然估計連王承恩那一關都過不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笑嘻嘻地看著楊鴻章,顯得很溫和,很親近。楊鴻章卻說不出話,不是因為被破格提拔,得到皇上的賞識而激動,而是因為堂堂的大明皇上,三十歲不到的人已經因為操勞而兩鬢白發,眼角已經爬滿了魚尾紋!要知道這個年紀在和諧年代還是單身倍父母催婚的年紀。眼前的這位卻已經掌握了大明至高無雙的權柄十多年。曆史書上總是有人感歎他不是一個亡國*之君,但是大明卻滅亡在他手上!


    看著眼前這位放下了帝王架子的皇上,楊鴻章卻想到了李自成、吳三桂,還有那個傾倒眾生的陳圓圓。如果曆史不發生改變這些改變大明甚至漢人命運的風雲人物即將粉墨登場,而眼前者為被稱為英明神武的年輕皇帝的最終歸宿卻是煤山。


    曆史傳言此人生性多疑,孫承宗一代帝師,薊遼總督一手打造了關寧錦防線卻被他壓製十餘年在高陽蹉跎歲月,袁崇煥先是被他委以重任攜帶天子劍督師遼東,卻最後被淩遲。更誇張的是局曆史記載崇禎一朝被處死的總督、巡撫每年都會有那麽幾個。在這樣一位皇帝上邊做事真是半句如伴虎。


    十六歲登基,朱由檢與文官集團們的關係非常微妙,一方麵互相仇視,另外一方麵又互相利用。這是曆史帶給楊鴻章的結論。楊鴻章能夠理解,與其說腐朽的大明朝廷,不如說腐朽的文官集團。年輕的皇帝想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擺脫文官集團的控製,但是現實又讓他不得不依靠這些人。在扭曲中尋找平衡,不早生華發才怪。


    不管曆史上的皇上朱由檢是怎樣一個人,然而在自己的事情上,不能說他有多英明,多慧眼識珠,能夠為了一正四品的武將屈尊親自入地牢,這已經是許多高高在上的皇帝不能為。在麵對臣下熬那麽無禮衝撞卻能沉下心來聽對方發泄,然後在看完奏章後居然決定重用。想來為了自己這一個進士出身和正四品的文官,他沒少跟內個那些老頭子較量,他這一頭的白發或許正是被內閣那些老頭逼成這樣的。


    跪在皇上麵前大約沉默了盞茶功夫,楊鴻章突然準備好的辭去戶部員外郎的想法煙消雲散了。人家一個皇上為國為民都這樣了,自己一個秀才還能有限麽子個挑三揀四如何對得起那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不說士為知己者死,總歸要對得起這份禮遇才好。


    “楊愛卿,朕可是等著你為遼東十幾萬將士籌集軍餉呢,若是那一天湊夠了,朕就給河南、陝西農民減稅。放心,朕不會讓你做商鞅、張儀的。朕準許你自己挑選精銳入城護衛左右。”朱由檢一臉期待地看著楊鴻章。


    “皇上,稅率改革必定困難重重,臣要麵臨的是滿朝勳貴和大臣們的反對,比商鞅還要艱難。臣想請皇上恩準讓錦衣衛或者東廠派人協助……”既然決定領了這個差事,楊鴻章就打算將他辦好,不然光耍嘴皮的趙括是不可能長得到刀皇上的信任的。


    “王承恩,去請曹公來。”朱由檢顯然也意識到了楊鴻章要做的事情的重要性,連忙讓王承恩去請大太監曹化淳。能夠被皇帝尊稱為曹公的,也足以見曹化淳在皇宮裏的地位。


    楊鴻章則十分意外朱由檢對於自己的要求竟然不加思考的答應了,看來這位皇上比自己還知道稅率改革到底有多麽困難。要不然直接出動曹化淳。


    很快曹化淳就領命而來,見到了傳說中的楊鴻章也是很好奇,和一般的太監不同,曹化淳雖然不是魏忠賢的死黨,但是自比家奴與外臣們是天生對立的,所以聽聞楊鴻章的稅率改革的想法之後顯得異常興奮,一張老臉上居然也紅撲撲地。或許在這個老太監看來能夠讓外廷那些老家夥們難堪就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於是楊鴻章便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這次改革兵分三路,皇上朱由檢自然在朝堂上拿著楊鴻章的奏章做文章,讓大臣們討論然後擬定個章程來。當然不用仔細想,朝臣們一定會聯合起來抵製新稅率,甚至那些平常不參政的勳貴也會不斷地尚書給皇上,要求停止稅率改革,甚至要求罷免處置楊鴻章,朱由檢要做的就是盡量抗住來自各方麵的壓力。


    曹化淳負責調查京城的商業,主要是一些跟官員、勳貴有關聯的酒肆、踩樓、賭坊之類的,以備不需,最主要的楊鴻章想通過曹化淳的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那就是打明不是沒有錢,而是被滿朝的勳貴和文武大臣們壟斷了。隻有在大數據麵前皇帝朱由檢才會徹底相信楊鴻章。


    楊鴻章則負責起草具體的條例,以及應對朝臣們可能的反撲。稅率要改,但是也不能一刀切,必須加以區分暴利行業和傳統行業以及微利行業。楊鴻章是想通過稅率追求相對公平,同時為朝廷開源,絕對不是為了將大明的商人劫掠一空。所以商稅率一定要增加,但是必須區分行業和商業規模。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複興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魔力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魔力鳥並收藏複興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