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三丈多的城牆確實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難以逾越,就算是能征善戰的多爾袞在這樣的城牆麵前也隻是望而興歎。楊鴻章卻沒有了心情繼續欣賞北京城的風景。
雖然為首的錦衣衛千戶說是因為皇上特意安排的,但是從高坑的眼神中他知道自己這一次入城可能真的會入張豹所說的那樣……
果然進了北京城之後,那些錦衣衛對楊鴻章不再客氣,直接給帶上了鎖鏈,然後蒙住了眼睛塞進了一輛馬車,大約經過半個時辰後,楊鴻章睜開眼來,發現自己可能被關押在了一個小說裏麵經常聽到的地牢裏。因為這裏非常的陰暗潮濕,三麵是牆,一麵是冰冷的鐵柵欄!
隻是不知道這裏是刑部大牢還是什麽地方。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這個單獨的房間沒有別人,所以相對安靜,環境雖然不太好,但那種騷臭暫時還沒有。
不過很快他就有了一個夥伴,第二天,他的二哥楊鴻程也被送了進來。
這是他穿越之後第一次與這位兄長見麵,很顯然這位兄長先是詫異於楊鴻章的成長速度。但是接下來帶給楊鴻章的卻是不好的消息。
因為他二哥是被株連而進來的,也就是是現在朝廷上上下已經不是對他論功欣賞的問題,而是如何罰!從二哥簡單的描述中,目前朝堂上為了他的事情也算是鬧翻了天。
最讓楊鴻章驚訝的莫過於楊嗣昌帶著王樂年迴到了京城!他們兩人聯名指責楊鴻章見死不救、戕害同僚、延誤戰機。再有朝廷內閣大學士薛國觀等人上書,楊鴻章總計被羅列五大罪狀:
第一楊鴻章私藏大量火槍、火器,這些違禁物品足以武裝軍隊對付一個鎮的將士。這無疑等同於謀逆,是為不忠!
第二楊鴻章在高陽、河間多次知曉盧象升陷入重圍而不救,盧象升幾乎相當於楊鴻章夫人的舅舅,這種見到長輩被敵人重兵圍困而自己領兵在外逍遙的人是為不孝。
第三擅自帶領軍隊離開高陽,置幾萬百姓於不顧,在河間的時候又不及時救援高陽難民,並且坐看難民踩踏地雷以及被清軍屠戮,並且朝著普通百姓開槍,導致數千人死於河間城外罪大惡極,是為不仁。
第四拒絕救援高陽王樂年與臨清楊嗣昌、劉澤清,戕害同僚,是為不義。
第五明明擁有可以裝備一個鎮人馬的火槍火炮,卻藏著,一直到孫閣老、盧象升強行挽留仍舊不願意拿出來。明明可以在長江口全殲倭寇,卻小氣自己的火炮與火槍以及人員傷亡坐視倭寇逃走,在建奴的逼迫下才一步一步將擁有的武器拿出來,被迫暴露屬於不信。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信之徒,莫說高居廟堂,就是斬立決也是皇上開恩了!
從二哥楊鴻程的口氣當中,顯然朝廷如果照此追究下去,不但杭州的家人不能幸免,就連遠在夔州的大哥楊鴻年也會被連累。
楊鴻章想象過朝廷的昏聵,重臣的刁難,但是沒想到自己居然被這幫人描述成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人。自己很想去找孫承宗和盧象升算賬,但據說孫承宗點兵跟著多爾袞去了山海關,說是追擊,其實更多的是目送著人家離開而已。而盧象升至今未脫離生命危險!
也正是因為這樣自己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說到底還是自己是穿越者的緣故,完全無視了這個時代的一些束縛,結果就是接二連三的犯了一些禁忌。比如在私藏火槍、火器的問題上,從四百燧發槍,到八百,從六門火炮到北京城外的四五十門。這是一些迂腐的文人無法接受的!也成為了了孫承宗、盧象升等人政敵攻訐自己的把柄。
看著一臉質樸的二哥,楊鴻章心中有點愧疚,正是自己的不小心連累了他。將來可能還要連累更多的人。
不過楊鴻程顯然對於楊鴻章這一年多來的經曆更加感興趣。所以楊鴻章又將自己的過往說了說,楊鴻程似乎暫時忘記了兄弟倆的危險處境,對於茫茫大海充滿了興趣。
楊鴻章笑道:“二兄,念書你念不過大哥,帶兵打仗你比不過我,我倒是覺得如果這次能夠出去,你還是迴杭州去幫父親吧,家中有那幾艘大海船足以讓你在朝鮮、日本與大明之間安全往來。”
“自從你來了高陽,我就跟盧大人說起過這事情,我們兄弟三人都出來了,家裏沒人不行,所以我原本的打算就是等戰事結束了就迴去的,隻是沒想到現在卻來了這裏。”
楊鴻章聞言笑了,心說自己還是不了解這個時代的人啊,原來這二哥早就有了迴去替大哥和自己盡孝的想法。
兄弟倆人有了伴在這陰冷的地牢裏聊得倒是很開心,很快兩天過去。
這一天牢房的鐵柵欄們從外麵打開,一名牢頭模樣的人帶進來一老一少兩個人,卻將楊鴻程帶了出去。
楊鴻章看著進來的兩人,那牢頭對此二人畢恭畢敬,顯然對方不是關進來的。再仔細觀察,兩人當中似乎以那年輕人為主。
不過說是年輕人,看麵相大概三十出頭的樣子,但是兩鬢已經有了白發,看起來沒少為瑣事操勞,再看他的氣度以及能夠來這種地方的多半是朝廷命官了。想來看那兩鬢白發這位年輕人應該是位好官。隻是不知道是刑部的還是大理寺的。
楊鴻章打量著對方,對方進來之後也沒有急於開口而是仔細的打量著楊鴻章。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這是哪年輕人進入牢房後的第一句話。
聞言楊鴻章皺了皺眉,隨即失笑:“楊某殺過紅毛,殺過倭寇,也殺過建奴,卻是未曾從賊,大人何出此言?”
“大膽楊鴻章,如今朝廷諸位大人彈劾你的五大罪狀,你難道想狡辯不成?”見到楊鴻章很是不屑的樣子,年輕人身後的中年人忍不住上前兩步嗬斥道。
楊鴻章依舊坐在原地白了那人一眼:“兩位不知道來此呦嗬貴幹,若是想要楊某認罪還請迴吧。楊某雖然年輕但也知道嶽武穆莫須有的故事。既是莫須有也可以,又何必勞神費力的要簽字畫押呢?”
“大膽,你是說朝中諸相是秦檜?”
“不敢,我與朝中諸位相公素未謀麵,也自愧不如嶽武穆多已。不過既然是罪孽滔天死不足惜也就不勞大人費心了,請迴吧。”
中年人還要詰問楊鴻章,卻被那年輕人攔住了。
那人頓了頓突然問道:“楊將軍,黃某前來是替代朝廷和諸位輔臣問問將軍對自己的罪狀如何解釋,若是合理,其實將軍未必就會真的被治重罪。某既然來了,將軍也不必拒人千裏,說說也無妨。”說完竟然也一屁股在地板上坐了下來,那中年人連忙跑過來想要整理擦拭一下地麵卻被那人製止了。
看到對方如此,楊鴻章也覺得奇怪,看年紀對方也不像是朝中重臣,一般來說向思問那種四十出頭的知府已經算是年輕的了,就算是有才華有學問的,三十出頭在六科當個給事中已經很不錯,混得好的在督察院當個言官,聽他口氣似乎是一部侍郎甚至尚書的架勢。本著聊天解悶的想法,,楊鴻章開始了他的個人演講:“為了自己和幾百名水手免遭紅毛鬼子的奴役才奮起反抗,請問這位大人,換做是你麵對數百火槍和幾十門大炮,你是就此扔進大海還是送給海上的海盜啊?火器原本無罪,就看使用他的人和用來做什麽了。請問大人知道楊某拿著那些火槍、火炮做了什麽嗎?殺掉上千正在圍攻上海城的倭寇,還有上萬正在直隸劫掠建奴,請問不忠從何來?”
不等那年輕人說話楊鴻章又繼續道:“楊某原本隻是一介草民,來直隸正是聽聞建奴即將入侵而不遠千裏帶人為了接世叔叔與兩位兄長離開,在得知親朋已經離開,又聽從盧象升大人的勸說留在高陽魏國效力,請問大人不孝從何而來?
還有那高陽王樂年,趁著楊某帶兵出城居然關閉城門不讓某等入城,不得已而去偷襲河間,無論是守高陽還是河間都是以少勝多,那楊嗣昌有兩萬人據城而守卻抵不過建奴三日進攻,還好意思問楊某區區一手下兵卒不足千人的一守備求援,還瘋狂到要將豪格與嶽托押送到臨清,若是那樣豈不是讓多鐸搶了迴去?
再說那河間城外,身為高陽父母官卻蠱惑自己的百姓甘做建奴人的走狗,用血肉之軀替建奴人排雷,朝廷不追究那王瘋子的罪過卻要說什麽不仁不義,楊某初到滄州,無任何官職卻見建奴屠戮我大明百姓,率領兩百人在道路旁邊伏擊一個牛錄的建奴,請問大此非義舉?為了高陽備戰,為了守衛河間,楊某到目前為止搭進去十幾萬兩白銀正不知道問何人討要,不知道大人能夠幫楊某討要迴來?至於說到不信,楊某在杭州受巡撫大人所托去海上騷擾倭寇,結果來了一招打草驚蛇,然後在上海城外堵住倭寇斬殺千人,繳獲物資幾十船,不知道算不算不負所托?楊某以區區六百人在高陽斬殺建奴數千人,抵擋住豪格、鼇拜三千人猛攻三日而退敵,並且俘虜豪格,受河間知府向思問所請率領千人偷襲河間,成功斬殺建奴數千人,並且俘虜嶽托,河間至今未曾陷落,算不算忠人所請?”
雖然為首的錦衣衛千戶說是因為皇上特意安排的,但是從高坑的眼神中他知道自己這一次入城可能真的會入張豹所說的那樣……
果然進了北京城之後,那些錦衣衛對楊鴻章不再客氣,直接給帶上了鎖鏈,然後蒙住了眼睛塞進了一輛馬車,大約經過半個時辰後,楊鴻章睜開眼來,發現自己可能被關押在了一個小說裏麵經常聽到的地牢裏。因為這裏非常的陰暗潮濕,三麵是牆,一麵是冰冷的鐵柵欄!
隻是不知道這裏是刑部大牢還是什麽地方。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這個單獨的房間沒有別人,所以相對安靜,環境雖然不太好,但那種騷臭暫時還沒有。
不過很快他就有了一個夥伴,第二天,他的二哥楊鴻程也被送了進來。
這是他穿越之後第一次與這位兄長見麵,很顯然這位兄長先是詫異於楊鴻章的成長速度。但是接下來帶給楊鴻章的卻是不好的消息。
因為他二哥是被株連而進來的,也就是是現在朝廷上上下已經不是對他論功欣賞的問題,而是如何罰!從二哥簡單的描述中,目前朝堂上為了他的事情也算是鬧翻了天。
最讓楊鴻章驚訝的莫過於楊嗣昌帶著王樂年迴到了京城!他們兩人聯名指責楊鴻章見死不救、戕害同僚、延誤戰機。再有朝廷內閣大學士薛國觀等人上書,楊鴻章總計被羅列五大罪狀:
第一楊鴻章私藏大量火槍、火器,這些違禁物品足以武裝軍隊對付一個鎮的將士。這無疑等同於謀逆,是為不忠!
第二楊鴻章在高陽、河間多次知曉盧象升陷入重圍而不救,盧象升幾乎相當於楊鴻章夫人的舅舅,這種見到長輩被敵人重兵圍困而自己領兵在外逍遙的人是為不孝。
第三擅自帶領軍隊離開高陽,置幾萬百姓於不顧,在河間的時候又不及時救援高陽難民,並且坐看難民踩踏地雷以及被清軍屠戮,並且朝著普通百姓開槍,導致數千人死於河間城外罪大惡極,是為不仁。
第四拒絕救援高陽王樂年與臨清楊嗣昌、劉澤清,戕害同僚,是為不義。
第五明明擁有可以裝備一個鎮人馬的火槍火炮,卻藏著,一直到孫閣老、盧象升強行挽留仍舊不願意拿出來。明明可以在長江口全殲倭寇,卻小氣自己的火炮與火槍以及人員傷亡坐視倭寇逃走,在建奴的逼迫下才一步一步將擁有的武器拿出來,被迫暴露屬於不信。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信之徒,莫說高居廟堂,就是斬立決也是皇上開恩了!
從二哥楊鴻程的口氣當中,顯然朝廷如果照此追究下去,不但杭州的家人不能幸免,就連遠在夔州的大哥楊鴻年也會被連累。
楊鴻章想象過朝廷的昏聵,重臣的刁難,但是沒想到自己居然被這幫人描述成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人。自己很想去找孫承宗和盧象升算賬,但據說孫承宗點兵跟著多爾袞去了山海關,說是追擊,其實更多的是目送著人家離開而已。而盧象升至今未脫離生命危險!
也正是因為這樣自己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說到底還是自己是穿越者的緣故,完全無視了這個時代的一些束縛,結果就是接二連三的犯了一些禁忌。比如在私藏火槍、火器的問題上,從四百燧發槍,到八百,從六門火炮到北京城外的四五十門。這是一些迂腐的文人無法接受的!也成為了了孫承宗、盧象升等人政敵攻訐自己的把柄。
看著一臉質樸的二哥,楊鴻章心中有點愧疚,正是自己的不小心連累了他。將來可能還要連累更多的人。
不過楊鴻程顯然對於楊鴻章這一年多來的經曆更加感興趣。所以楊鴻章又將自己的過往說了說,楊鴻程似乎暫時忘記了兄弟倆的危險處境,對於茫茫大海充滿了興趣。
楊鴻章笑道:“二兄,念書你念不過大哥,帶兵打仗你比不過我,我倒是覺得如果這次能夠出去,你還是迴杭州去幫父親吧,家中有那幾艘大海船足以讓你在朝鮮、日本與大明之間安全往來。”
“自從你來了高陽,我就跟盧大人說起過這事情,我們兄弟三人都出來了,家裏沒人不行,所以我原本的打算就是等戰事結束了就迴去的,隻是沒想到現在卻來了這裏。”
楊鴻章聞言笑了,心說自己還是不了解這個時代的人啊,原來這二哥早就有了迴去替大哥和自己盡孝的想法。
兄弟倆人有了伴在這陰冷的地牢裏聊得倒是很開心,很快兩天過去。
這一天牢房的鐵柵欄們從外麵打開,一名牢頭模樣的人帶進來一老一少兩個人,卻將楊鴻程帶了出去。
楊鴻章看著進來的兩人,那牢頭對此二人畢恭畢敬,顯然對方不是關進來的。再仔細觀察,兩人當中似乎以那年輕人為主。
不過說是年輕人,看麵相大概三十出頭的樣子,但是兩鬢已經有了白發,看起來沒少為瑣事操勞,再看他的氣度以及能夠來這種地方的多半是朝廷命官了。想來看那兩鬢白發這位年輕人應該是位好官。隻是不知道是刑部的還是大理寺的。
楊鴻章打量著對方,對方進來之後也沒有急於開口而是仔細的打量著楊鴻章。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這是哪年輕人進入牢房後的第一句話。
聞言楊鴻章皺了皺眉,隨即失笑:“楊某殺過紅毛,殺過倭寇,也殺過建奴,卻是未曾從賊,大人何出此言?”
“大膽楊鴻章,如今朝廷諸位大人彈劾你的五大罪狀,你難道想狡辯不成?”見到楊鴻章很是不屑的樣子,年輕人身後的中年人忍不住上前兩步嗬斥道。
楊鴻章依舊坐在原地白了那人一眼:“兩位不知道來此呦嗬貴幹,若是想要楊某認罪還請迴吧。楊某雖然年輕但也知道嶽武穆莫須有的故事。既是莫須有也可以,又何必勞神費力的要簽字畫押呢?”
“大膽,你是說朝中諸相是秦檜?”
“不敢,我與朝中諸位相公素未謀麵,也自愧不如嶽武穆多已。不過既然是罪孽滔天死不足惜也就不勞大人費心了,請迴吧。”
中年人還要詰問楊鴻章,卻被那年輕人攔住了。
那人頓了頓突然問道:“楊將軍,黃某前來是替代朝廷和諸位輔臣問問將軍對自己的罪狀如何解釋,若是合理,其實將軍未必就會真的被治重罪。某既然來了,將軍也不必拒人千裏,說說也無妨。”說完竟然也一屁股在地板上坐了下來,那中年人連忙跑過來想要整理擦拭一下地麵卻被那人製止了。
看到對方如此,楊鴻章也覺得奇怪,看年紀對方也不像是朝中重臣,一般來說向思問那種四十出頭的知府已經算是年輕的了,就算是有才華有學問的,三十出頭在六科當個給事中已經很不錯,混得好的在督察院當個言官,聽他口氣似乎是一部侍郎甚至尚書的架勢。本著聊天解悶的想法,,楊鴻章開始了他的個人演講:“為了自己和幾百名水手免遭紅毛鬼子的奴役才奮起反抗,請問這位大人,換做是你麵對數百火槍和幾十門大炮,你是就此扔進大海還是送給海上的海盜啊?火器原本無罪,就看使用他的人和用來做什麽了。請問大人知道楊某拿著那些火槍、火炮做了什麽嗎?殺掉上千正在圍攻上海城的倭寇,還有上萬正在直隸劫掠建奴,請問不忠從何來?”
不等那年輕人說話楊鴻章又繼續道:“楊某原本隻是一介草民,來直隸正是聽聞建奴即將入侵而不遠千裏帶人為了接世叔叔與兩位兄長離開,在得知親朋已經離開,又聽從盧象升大人的勸說留在高陽魏國效力,請問大人不孝從何而來?
還有那高陽王樂年,趁著楊某帶兵出城居然關閉城門不讓某等入城,不得已而去偷襲河間,無論是守高陽還是河間都是以少勝多,那楊嗣昌有兩萬人據城而守卻抵不過建奴三日進攻,還好意思問楊某區區一手下兵卒不足千人的一守備求援,還瘋狂到要將豪格與嶽托押送到臨清,若是那樣豈不是讓多鐸搶了迴去?
再說那河間城外,身為高陽父母官卻蠱惑自己的百姓甘做建奴人的走狗,用血肉之軀替建奴人排雷,朝廷不追究那王瘋子的罪過卻要說什麽不仁不義,楊某初到滄州,無任何官職卻見建奴屠戮我大明百姓,率領兩百人在道路旁邊伏擊一個牛錄的建奴,請問大此非義舉?為了高陽備戰,為了守衛河間,楊某到目前為止搭進去十幾萬兩白銀正不知道問何人討要,不知道大人能夠幫楊某討要迴來?至於說到不信,楊某在杭州受巡撫大人所托去海上騷擾倭寇,結果來了一招打草驚蛇,然後在上海城外堵住倭寇斬殺千人,繳獲物資幾十船,不知道算不算不負所托?楊某以區區六百人在高陽斬殺建奴數千人,抵擋住豪格、鼇拜三千人猛攻三日而退敵,並且俘虜豪格,受河間知府向思問所請率領千人偷襲河間,成功斬殺建奴數千人,並且俘虜嶽托,河間至今未曾陷落,算不算忠人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