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嶷笑道:“右部可汗所請何事?”
鴻臚寺卿道:“左右兩部都求冊封,開榷場互市,求娶公主。”
桓嶷挑挑眉:“他們好大的臉麵!已經能看到奈何橋了,還想做駙馬?!”
就是不許公主了?鴻臚寺卿繼續請示是否冊封,開榷場。桓嶷目視蕭司空,幹這個缺德事蕭司空最熟。
蕭司空笑道:“當然要一視同仁,都開,都冊封。”但是冊封什麽就有說法了,蕭司空建議,給右部封高一級,左部低一級,因為右部是天命可汗第二子,居長,左部是第五子,為幼。哥哥比弟弟封號高,差別對待有理有據。榷場的數目也是右部多。
做出決定之後,君臣又是迴心一笑。這笑容裏就多了一點緊張,畢竟五部混戰比兩部分裂要容易對付得,如今隻有兩部,一不小心讓一個吞併了另一個,立時就是一場禍事!
桓嶷指示紀申親自負責此事,而非交給鴻臚寺卿安置使者。
……………………
紀申也是初次理會這麽大一樁公案,不由格外上心。先請教了蕭司空,繼而拜訪了黃贊,接著往張軌家裏找他舊日行軍地圖,又往鴻臚寺等處找檔案,最後命人去西市尋找番商。將情況重新摸了一下,紀申才做出最終的方案。
冊封等事依照討論,榷場是他重新籌劃的,數目上做文章太顯眼,紀申將榷場數目訂得雙方相同,而在互市商品的種類、數量上做文章。限製鹽鐵茶等的輸出,鼓勵奢侈品的輸出等等,務必弱化左部,同時鼓勵購買戰馬等。又私下允許右部購買糧食、藥物,十足的拉偏架。
兩篇冊封詔書卻寫得花團錦簇,看起來一視同仁,偏心也偏的大義凜然。
兩部的使者都麵帶喜色地接過了詔書,桓嶷與執政們也笑得十分和氣。桓嶷命鴻臚寺設宴款待使者,派員送他們出京,將桓嶷慰問的詔書宣示給兩部可汗。
邸報登載了這個“萬國來朝”的好消息。
孰料兩個月後局勢急轉直下,五月末,派出去的使者一前一後狼狽地逃了迴來。
桓嶷簡直不敢相信他的耳朵,重複了一遍:“什麽叫兩個月前左部可汗襲殺右部王庭?!”
使者一路狂奔,澡也沒心思洗,蓬頭垢麵地伏在階前,道:“他派出使者朝見陛下之後就點兵突襲!使者尚未進京他已殺死了右部可汗,右部可汗的兒子出逃,臣等將人帶了迴來。”
其實是騙,右部王子四下逃竄遇到了使者。使者在根本不知道朝廷會怎麽做的情況下,仍然先對右部王子許諾:“聖人一定會為你主持公道的。”將人騙了過來。
右部王子抵達京城,上書乞師。
桓嶷緊急召見執政,詢問有何對策。紀申也很惱火,仍然冷靜的表示:“仍需扶植右部。”右部王子還在手裏,不用可惜了。且不給左部找點麻煩,鬼知道左部會對天—朝作什麽?
蕭司空則建議雙管齊下:“除此之外尚需備邊,臣恐左部之勢已成,右部難當。”
桓嶷採納了蕭司空的意見,一麵派人冊封右部王子,送他迴去召集舊部,派精幹官員隨右部王子北歸。一麵下令邊將整肅軍紀,邊地加強警戒,清點糧草等。
又下詔問罪,質問左部可汗弒兄之事。左部可汗的使者是尾隨右部王子而來,就地從追殺的將軍轉變身份做的使者。文書是沒有的,但是自認自己有理,他隻認自己的道理:“弟弟不如哥哥高,叔叔用比侄子高吧?”他為自己家可汗爭起了名分!
桓嶷氣結!然而現在他自保有餘,卻無力出擊,比他爹當年的情況好些,卻又麵臨著更險惡的局麵——此時不管右部,就是要看著左部一統五部,到時候就沒現在這麽輕鬆了!
桓嶷再次召見執政,最終決定,給右部加籌碼。選宗室女冊封公主,下降右部王子,冊右部王子為可汗。
京城的氛圍頓時緊張了起來,宗室裏很多人頗為不安,戰爭理他們很遠,下降離他們很近。這一走,就是生離死別。
此時,桓嶷收到了一封上書——豐樂公主自請出塞。
第172章 三件憾事
桓嶷揉了揉眼睛, 又揉了一下, 將奏疏合起來再打開,細細一看, 字還是那些字,名字還是那個名字,是阿鸞沒錯。
奏疏寫得文辭優美, 就以一個十來歲的女孩子而言, 文學素養超過了大多數的同齡人。
這並不能讓桓嶷感到欣慰!他常年看的都是名士大師的奏本,已經對這些表麵的東西免疫了。揀著重點提煉了一下,阿鸞的中心思想就是想要和親出塞, 為國效力。理由是那麽幾條:一、她是公主, 不能享樂在前、吃苦在後,這不是公主該做的事情;二、桓嶷的親女兒都還沒有長大,適齡的宗室女孩兒裏隻有她與桓嶷年紀最親;三、她受桓嶷這麽些年的偏愛,“禮遇非常”, 要為叔父分憂;四、以她的身份下降才能顯得朝廷對右部的支持。
【一派胡言!】桓嶷忿忿地想, 【哪有用真公主下降異族的?!自有和親開始, 誰個不是嫁宗室女?沒拿宮女去頂替, 咱們已經足夠厚道了!】
他這麽疼侄女, 可不是為了讓她去和親的,阿鸞就該在京城、在他的羽翼之下, 擇一風神俊朗的翩翩君子廝守終身。
</br>
鴻臚寺卿道:“左右兩部都求冊封,開榷場互市,求娶公主。”
桓嶷挑挑眉:“他們好大的臉麵!已經能看到奈何橋了,還想做駙馬?!”
就是不許公主了?鴻臚寺卿繼續請示是否冊封,開榷場。桓嶷目視蕭司空,幹這個缺德事蕭司空最熟。
蕭司空笑道:“當然要一視同仁,都開,都冊封。”但是冊封什麽就有說法了,蕭司空建議,給右部封高一級,左部低一級,因為右部是天命可汗第二子,居長,左部是第五子,為幼。哥哥比弟弟封號高,差別對待有理有據。榷場的數目也是右部多。
做出決定之後,君臣又是迴心一笑。這笑容裏就多了一點緊張,畢竟五部混戰比兩部分裂要容易對付得,如今隻有兩部,一不小心讓一個吞併了另一個,立時就是一場禍事!
桓嶷指示紀申親自負責此事,而非交給鴻臚寺卿安置使者。
……………………
紀申也是初次理會這麽大一樁公案,不由格外上心。先請教了蕭司空,繼而拜訪了黃贊,接著往張軌家裏找他舊日行軍地圖,又往鴻臚寺等處找檔案,最後命人去西市尋找番商。將情況重新摸了一下,紀申才做出最終的方案。
冊封等事依照討論,榷場是他重新籌劃的,數目上做文章太顯眼,紀申將榷場數目訂得雙方相同,而在互市商品的種類、數量上做文章。限製鹽鐵茶等的輸出,鼓勵奢侈品的輸出等等,務必弱化左部,同時鼓勵購買戰馬等。又私下允許右部購買糧食、藥物,十足的拉偏架。
兩篇冊封詔書卻寫得花團錦簇,看起來一視同仁,偏心也偏的大義凜然。
兩部的使者都麵帶喜色地接過了詔書,桓嶷與執政們也笑得十分和氣。桓嶷命鴻臚寺設宴款待使者,派員送他們出京,將桓嶷慰問的詔書宣示給兩部可汗。
邸報登載了這個“萬國來朝”的好消息。
孰料兩個月後局勢急轉直下,五月末,派出去的使者一前一後狼狽地逃了迴來。
桓嶷簡直不敢相信他的耳朵,重複了一遍:“什麽叫兩個月前左部可汗襲殺右部王庭?!”
使者一路狂奔,澡也沒心思洗,蓬頭垢麵地伏在階前,道:“他派出使者朝見陛下之後就點兵突襲!使者尚未進京他已殺死了右部可汗,右部可汗的兒子出逃,臣等將人帶了迴來。”
其實是騙,右部王子四下逃竄遇到了使者。使者在根本不知道朝廷會怎麽做的情況下,仍然先對右部王子許諾:“聖人一定會為你主持公道的。”將人騙了過來。
右部王子抵達京城,上書乞師。
桓嶷緊急召見執政,詢問有何對策。紀申也很惱火,仍然冷靜的表示:“仍需扶植右部。”右部王子還在手裏,不用可惜了。且不給左部找點麻煩,鬼知道左部會對天—朝作什麽?
蕭司空則建議雙管齊下:“除此之外尚需備邊,臣恐左部之勢已成,右部難當。”
桓嶷採納了蕭司空的意見,一麵派人冊封右部王子,送他迴去召集舊部,派精幹官員隨右部王子北歸。一麵下令邊將整肅軍紀,邊地加強警戒,清點糧草等。
又下詔問罪,質問左部可汗弒兄之事。左部可汗的使者是尾隨右部王子而來,就地從追殺的將軍轉變身份做的使者。文書是沒有的,但是自認自己有理,他隻認自己的道理:“弟弟不如哥哥高,叔叔用比侄子高吧?”他為自己家可汗爭起了名分!
桓嶷氣結!然而現在他自保有餘,卻無力出擊,比他爹當年的情況好些,卻又麵臨著更險惡的局麵——此時不管右部,就是要看著左部一統五部,到時候就沒現在這麽輕鬆了!
桓嶷再次召見執政,最終決定,給右部加籌碼。選宗室女冊封公主,下降右部王子,冊右部王子為可汗。
京城的氛圍頓時緊張了起來,宗室裏很多人頗為不安,戰爭理他們很遠,下降離他們很近。這一走,就是生離死別。
此時,桓嶷收到了一封上書——豐樂公主自請出塞。
第172章 三件憾事
桓嶷揉了揉眼睛, 又揉了一下, 將奏疏合起來再打開,細細一看, 字還是那些字,名字還是那個名字,是阿鸞沒錯。
奏疏寫得文辭優美, 就以一個十來歲的女孩子而言, 文學素養超過了大多數的同齡人。
這並不能讓桓嶷感到欣慰!他常年看的都是名士大師的奏本,已經對這些表麵的東西免疫了。揀著重點提煉了一下,阿鸞的中心思想就是想要和親出塞, 為國效力。理由是那麽幾條:一、她是公主, 不能享樂在前、吃苦在後,這不是公主該做的事情;二、桓嶷的親女兒都還沒有長大,適齡的宗室女孩兒裏隻有她與桓嶷年紀最親;三、她受桓嶷這麽些年的偏愛,“禮遇非常”, 要為叔父分憂;四、以她的身份下降才能顯得朝廷對右部的支持。
【一派胡言!】桓嶷忿忿地想, 【哪有用真公主下降異族的?!自有和親開始, 誰個不是嫁宗室女?沒拿宮女去頂替, 咱們已經足夠厚道了!】
他這麽疼侄女, 可不是為了讓她去和親的,阿鸞就該在京城、在他的羽翼之下, 擇一風神俊朗的翩翩君子廝守終身。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