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料桓嶷並沒有問,隻說:“雖隻取六十人,其餘不中者,也都賜帛十匹,讓他們寬裕地迴家吧。”
嚴禮道:“聖人,一次取六十人,是從來沒有的盛舉!絕不少!”
桓嶷笑笑:“我知道。”說完,提起硃筆,開始圈名字、塗名字。寫寫畫畫,他居然不用問這二位,仿佛每一個人他都很熟的樣子。嚴禮突然生出一點不大好的預感,猶豫地看了看紀申,口唇微動,又抿緊了。
紀申安靜地等著,他排的次序,不敢說完全公允再無異議,畢竟文無第一。但是他都有他的道理,保準是沒有過份的地方。錄六十,前一百名他都非常仔細地挑揀過了。
貢士的名單很長,桓嶷從頭到尾看完也花了半天的時間,已到了用膳的時候。桓嶷抬起頭來,有些歉意地笑笑:“紀公與尚書一同用膳吧。”
吃飯的時候,嚴禮不安的情緒更濃了,匆匆扒了幾口飯,桓嶷笑道:“可是不合胃口?”嚴禮也說不清自己這是一股什麽情緒,隻好講:“這是陛下登基以來第一次取士。”桓嶷道:“必是妥帖的。”
用完了飯,桓嶷扯過名單繼續又塗又寫,很是仔細。其間指了幾個人的名字:“將這幾人的卷子取來我看。”嚴禮慌張著派人取了卷子來,桓嶷對比了一下,調了幾個次序。又過半晌才算看完,將他塗改後的名單展示給紀申、嚴禮去看。
紀申與嚴禮看了之後,都想:【明明是個少年天子,為何不見銳氣?我等排這次序,已是想到少年人的脾氣,給聖人安排了幾個能陪著說話的人了。怎麽又將他們黜落,反選了幾個四平八穩的?】老臣們不敢馬上就高興,反常即妖,桓嶷做太子時規行矩步,他們卻看得出來,桓嶷不是個沒主意的人。有主意的年輕人,必有銳氣的。
尤其是嚴禮,總覺得有哪裏不對勁,使勁兒看了一迴名單,也看不出毛病來,隻好將這名單拿出去公布。與此同時,又準備起了進士宴,地點設在皇家池苑,水麵遍開蓮花,極是清涼宜人。
嚴禮陪同桓嶷出席了宴會,期間,桓嶷一點異常也沒有,很符合所有人期待的鼓勵諸進士,又戲言兩句,亦不失少年人的活力。
“六十進士”大受鼓舞,個個立誌要為桓嶷鞠躬盡瘁,又個個躊躇滿誌,恨不能立時指點江山,使君王傾心。桓嶷卻有他自己的打算,這場宴會他中途離席,離開前即對嚴禮道:“進士的卷子不是你出的,你也是副主官。下麵的卷子卻要你來操持了。”嚴禮是吏部尚書兼的副主考,接下來選官,就是他的職責範圍內了。
嚴禮趕緊答應了,一場酒也沒有吃好,迴家就開始琢磨著出題。
領宴之後雄心壯誌幾乎要滿溢出來的進士們則麵臨著下一場的考試,這一場考試不淘汰人但是更磨人。他們這些人,已取得了踏入官場的入場券,但是入場券上沒有標記座位號,座位號得另取。
嚴禮現在就幹著發座位號的事情,一時之間,嚴府熱鬧極了。嚴禮命人取了鋪蓋,跑到吏部的值房裏一直住到了開考。
桓嶷聽了,不由對紀申笑道:“我對紀公好吧?”示意後麵的事情交與嚴禮主持,紀申隻在最後把關,免得紀申一把年紀有家不能迴。
其時桓嶷正在與紀申論政,還在東宮時,桓嶷就經常請教紀申,如今更有條件了。紀申數次蒙他宣召,已知他並非隻會串親戚的仁弱天子。被開了玩笑也隻是笑笑。
桓嶷打起完,即問紀申國策。紀申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陛下持國,當寬嚴相濟。”桓嶷道:“太寬泛了。”紀申道:“臣請試言之。”
“請。”
紀申道:“先帝想給陛下一個安穩的局麵,也盡力去做了,如今看來,海清河宴,陛下可以垂拱矣。實則不然!”
桓嶷緊張了起來:“怎麽說?”之前最愁沒事幹,後來接受現實了,現在告訴他其實不是?
紀申道:“海清河宴是先帝的海清河宴,不是陛下的。陛下以為,自己與先帝比,如何?”
“自然是遠遠不如的。”
紀申搖頭道:“不然。陛下體自先帝,天份豈會差了?所差者,先帝做了三十年的天子,才有了這樣的海清河宴,先帝鎮得住。陛下可是才登基呀!”
“不是海清河宴嗎?難道有隱患?”
紀申道:“一個三十年的皇帝主政,與一個一年的皇帝主政,能一樣嗎?”
桓嶷自我解嘲地道:“原來差的是我?”
“是時光,不是聖人的不足。陛下將這些隱患一一解決了,就有自己的太平天下了。”
桓嶷非常感興趣地催促道:“紀公快說。”
紀申於是一一給他指出:“其一是人心,先帝末年‘四兇’橫行,士民心中的傷痕至今還沒有平復,互相之間的信任已大不如前,人人有提防之心,您要安撫他們。其二是吏治,看似安穩,皆是先帝老臣,陛下需要考慮自己要用什麽樣的人,臣等老矣。其三是邊患,先帝將邊將梳理完了,武將不會威淩新君,但是他們與您相交不深呀。這就要說到最要緊的一條,聖人,您做太子的時候是怠政的。”
</br>
嚴禮道:“聖人,一次取六十人,是從來沒有的盛舉!絕不少!”
桓嶷笑笑:“我知道。”說完,提起硃筆,開始圈名字、塗名字。寫寫畫畫,他居然不用問這二位,仿佛每一個人他都很熟的樣子。嚴禮突然生出一點不大好的預感,猶豫地看了看紀申,口唇微動,又抿緊了。
紀申安靜地等著,他排的次序,不敢說完全公允再無異議,畢竟文無第一。但是他都有他的道理,保準是沒有過份的地方。錄六十,前一百名他都非常仔細地挑揀過了。
貢士的名單很長,桓嶷從頭到尾看完也花了半天的時間,已到了用膳的時候。桓嶷抬起頭來,有些歉意地笑笑:“紀公與尚書一同用膳吧。”
吃飯的時候,嚴禮不安的情緒更濃了,匆匆扒了幾口飯,桓嶷笑道:“可是不合胃口?”嚴禮也說不清自己這是一股什麽情緒,隻好講:“這是陛下登基以來第一次取士。”桓嶷道:“必是妥帖的。”
用完了飯,桓嶷扯過名單繼續又塗又寫,很是仔細。其間指了幾個人的名字:“將這幾人的卷子取來我看。”嚴禮慌張著派人取了卷子來,桓嶷對比了一下,調了幾個次序。又過半晌才算看完,將他塗改後的名單展示給紀申、嚴禮去看。
紀申與嚴禮看了之後,都想:【明明是個少年天子,為何不見銳氣?我等排這次序,已是想到少年人的脾氣,給聖人安排了幾個能陪著說話的人了。怎麽又將他們黜落,反選了幾個四平八穩的?】老臣們不敢馬上就高興,反常即妖,桓嶷做太子時規行矩步,他們卻看得出來,桓嶷不是個沒主意的人。有主意的年輕人,必有銳氣的。
尤其是嚴禮,總覺得有哪裏不對勁,使勁兒看了一迴名單,也看不出毛病來,隻好將這名單拿出去公布。與此同時,又準備起了進士宴,地點設在皇家池苑,水麵遍開蓮花,極是清涼宜人。
嚴禮陪同桓嶷出席了宴會,期間,桓嶷一點異常也沒有,很符合所有人期待的鼓勵諸進士,又戲言兩句,亦不失少年人的活力。
“六十進士”大受鼓舞,個個立誌要為桓嶷鞠躬盡瘁,又個個躊躇滿誌,恨不能立時指點江山,使君王傾心。桓嶷卻有他自己的打算,這場宴會他中途離席,離開前即對嚴禮道:“進士的卷子不是你出的,你也是副主官。下麵的卷子卻要你來操持了。”嚴禮是吏部尚書兼的副主考,接下來選官,就是他的職責範圍內了。
嚴禮趕緊答應了,一場酒也沒有吃好,迴家就開始琢磨著出題。
領宴之後雄心壯誌幾乎要滿溢出來的進士們則麵臨著下一場的考試,這一場考試不淘汰人但是更磨人。他們這些人,已取得了踏入官場的入場券,但是入場券上沒有標記座位號,座位號得另取。
嚴禮現在就幹著發座位號的事情,一時之間,嚴府熱鬧極了。嚴禮命人取了鋪蓋,跑到吏部的值房裏一直住到了開考。
桓嶷聽了,不由對紀申笑道:“我對紀公好吧?”示意後麵的事情交與嚴禮主持,紀申隻在最後把關,免得紀申一把年紀有家不能迴。
其時桓嶷正在與紀申論政,還在東宮時,桓嶷就經常請教紀申,如今更有條件了。紀申數次蒙他宣召,已知他並非隻會串親戚的仁弱天子。被開了玩笑也隻是笑笑。
桓嶷打起完,即問紀申國策。紀申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陛下持國,當寬嚴相濟。”桓嶷道:“太寬泛了。”紀申道:“臣請試言之。”
“請。”
紀申道:“先帝想給陛下一個安穩的局麵,也盡力去做了,如今看來,海清河宴,陛下可以垂拱矣。實則不然!”
桓嶷緊張了起來:“怎麽說?”之前最愁沒事幹,後來接受現實了,現在告訴他其實不是?
紀申道:“海清河宴是先帝的海清河宴,不是陛下的。陛下以為,自己與先帝比,如何?”
“自然是遠遠不如的。”
紀申搖頭道:“不然。陛下體自先帝,天份豈會差了?所差者,先帝做了三十年的天子,才有了這樣的海清河宴,先帝鎮得住。陛下可是才登基呀!”
“不是海清河宴嗎?難道有隱患?”
紀申道:“一個三十年的皇帝主政,與一個一年的皇帝主政,能一樣嗎?”
桓嶷自我解嘲地道:“原來差的是我?”
“是時光,不是聖人的不足。陛下將這些隱患一一解決了,就有自己的太平天下了。”
桓嶷非常感興趣地催促道:“紀公快說。”
紀申於是一一給他指出:“其一是人心,先帝末年‘四兇’橫行,士民心中的傷痕至今還沒有平復,互相之間的信任已大不如前,人人有提防之心,您要安撫他們。其二是吏治,看似安穩,皆是先帝老臣,陛下需要考慮自己要用什麽樣的人,臣等老矣。其三是邊患,先帝將邊將梳理完了,武將不會威淩新君,但是他們與您相交不深呀。這就要說到最要緊的一條,聖人,您做太子的時候是怠政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