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劉夫人則一直閉目養神,聽兒媳婦的提醒,輕笑一聲。梁玉的鬼主意隻比楊夫人多,不會比楊夫人少,這些分寸的拿捏,必是心中有數的。然而婆媳和睦也是好事,不必再挑剔是不是說的廢話了。
到了湯泉宮,劉、楊二位夫人先到袁家別業布置安頓,梁玉則須去麵聖。桓琚所賜之別業且無人去看,反正桓嶷說給安排了。
楊夫人囑咐道:“阿先,你送你娘去宮裏。”
袁先垂下手,應道:“是。”寒氣刺入鼻腔,癢癢的,袁先揉了揉鼻子。
母子二人又奔到湯泉宮,袁先沒有門籍不得入內,便在外麵等著。梁玉下了車,對袁先道:“你去車上坐著,還不定什麽時候出來呢,這麽冷的天兒,別傻站著挨凍了。”
袁先笑笑:“哎!”真就跳上了車,梁玉指指一邊的角落:“那兒還有個腳爐。”
“哎~”
梁玉笑笑,被小宦官一邊一個,護送進了湯泉宮。太子殿下說了,三姨少一根頭髮,要他們好看的。
~~~~~~~~~~~
此時的湯泉宮,已沒有了兩日前的緊張與無措。先前來參加大朝會、看一看皇帝還是好好的、都安心迴去幹活天塌不下來的官員陸續返京,湯泉宮溫暖而又寧靜。雖死了三個皇子、一個公主,但是其中三人是有罪的,另一個是夭折,並不值得皇帝住的地方都顯出喪氣來,湯泉宮還是梁玉上迴來的時候那個繁花如春的樣子。
桓琚就是想找個人放鬆一下,發出命令之後,又有些後悔——似乎有些任性了。閑著沒事兒叫個年輕小姨子進宮就為跟她說話,怎麽聽怎麽不大對勁。想反悔的時候,人已經上路了,也就隻好自我解嘲地說:“老了,思慮不周。”
梁玉已有心理準備,見到桓琚還是吃驚了,桓琚這樣子,除了抖點兒,竟然還不錯。她馬上笑逐顏開:“我就說聖人是沒事的。”
如花的笑靨誰不喜歡呢?桓琚不自覺地跟著扯開了嘴角:“那你就不來看我了?他們都來了!你的良心呢?”指指旁邊的座位。
梁玉過去坐了,道:“我的良心頂什麽用呀?要是有用,隻管拿去!我就是知道遇到事兒還得靠自己挺過來,我看您挺得挺好的。”
桓琚不開心,發出了不屑的聲音。梁玉道:“真的,別人的擔心,也隻是擔心罷了,隔靴搔癢。人生的大事,多半得靠自己。”
“你又知道了。”
梁玉誠懇地說:“我啞過,都明白。所以我就說啊,您挺過來了,挺得很好。”
桓琚的不開心被抹平了:“不錯。”感同身受四個字最是難得,隻有經歷過事情的人,才能有同樣的感覺。桓琚的心慢慢平靜了開來,抱怨道:“那也不該不先過來。”
“好,我錯了,以後……還是不要有需要趕過來的事情吧。”
桓琚也笑了:“豈有此理?與你說說話,好多啦。”說完,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覺得顫抖的手也沒有那麽令人討厭了。慢慢地說:“京裏,都怎麽說這次的事情?”
梁玉道:“我沒聽。”
“為什麽不聽?”桓琚潛意識裏知道,梁玉從來說話都讓他高興,這次也想聽她再說點好聽的。
梁玉也不負所望,慢慢地說:“這才到哪裏呢?我剛學寫字兒的時候,寫壞了就接著寫,團掉了它還是寫壞過,可如果接下來寫好了,我還是很好的嘛。還沒個定論呢,聽什麽聽?”
【定論。】桓琚心頭劃過一絲亮來,覺得自己抓住了點什麽。開口卻是:“怎麽來的?一路可還順利?”
梁玉是一個多麽會找竿子往上爬的人?桓琚一句話,她張口就說:“宮裏派人去,家裏太夫人也想到別莊來,彥長就讓阿先請了假,阿先一路陪著我們來的。”
“哦!那個收養來的孩子!”桓琚嘆息一聲,“你們是忠厚的人,是有福報的。”
梁玉嗔道:“不愛聽!什麽收養來的?那是我的長子。”
桓琚今天的感慨特別的多,又是一聲嘆息:【正是這等胸懷,才家宅和睦。可惜我的家裏小肚雞腸的多,三郎性子像姨母,未嚐不是一件好事,但願他也能有好報。】
桓琚道:“他也來了?宣吧。”
“啊?好,就在宮門外頭等著我呢。”
袁先在車裏昏昏欲睡,冷不丁蒙召入內,抖抖了腦袋,跳下車來:“召我?”
宦官笑道:“正是,三姨對聖人提起小郎君,聖人便說,‘他也來了?宣吧’。”
梁玉的這根裙帶分外好使,宦官宮女看袁先像親人,袁先沒見到桓琚就已經知道了“長子”。他不懷疑袁府對他的關愛,但是有了親生骨肉之後,他的位置就有些尷尬了。他立意要報答養父一家,第一就得理順了關係。現在好了,梁玉給他理完了。
進到殿內,桓琚有點挑剔地打量袁先,不是第一次見麵了,桓琚道:“眼睛怎麽了?”
“殿內溫暖,熱氣熏的。”
桓琚橫看豎看,又問了袁先一些功課,最後點點頭:“三姨說你很好,是個有孝心的孩子。自來求忠臣於孝子之門。”當即賜了袁先出身。
</br>
劉夫人則一直閉目養神,聽兒媳婦的提醒,輕笑一聲。梁玉的鬼主意隻比楊夫人多,不會比楊夫人少,這些分寸的拿捏,必是心中有數的。然而婆媳和睦也是好事,不必再挑剔是不是說的廢話了。
到了湯泉宮,劉、楊二位夫人先到袁家別業布置安頓,梁玉則須去麵聖。桓琚所賜之別業且無人去看,反正桓嶷說給安排了。
楊夫人囑咐道:“阿先,你送你娘去宮裏。”
袁先垂下手,應道:“是。”寒氣刺入鼻腔,癢癢的,袁先揉了揉鼻子。
母子二人又奔到湯泉宮,袁先沒有門籍不得入內,便在外麵等著。梁玉下了車,對袁先道:“你去車上坐著,還不定什麽時候出來呢,這麽冷的天兒,別傻站著挨凍了。”
袁先笑笑:“哎!”真就跳上了車,梁玉指指一邊的角落:“那兒還有個腳爐。”
“哎~”
梁玉笑笑,被小宦官一邊一個,護送進了湯泉宮。太子殿下說了,三姨少一根頭髮,要他們好看的。
~~~~~~~~~~~
此時的湯泉宮,已沒有了兩日前的緊張與無措。先前來參加大朝會、看一看皇帝還是好好的、都安心迴去幹活天塌不下來的官員陸續返京,湯泉宮溫暖而又寧靜。雖死了三個皇子、一個公主,但是其中三人是有罪的,另一個是夭折,並不值得皇帝住的地方都顯出喪氣來,湯泉宮還是梁玉上迴來的時候那個繁花如春的樣子。
桓琚就是想找個人放鬆一下,發出命令之後,又有些後悔——似乎有些任性了。閑著沒事兒叫個年輕小姨子進宮就為跟她說話,怎麽聽怎麽不大對勁。想反悔的時候,人已經上路了,也就隻好自我解嘲地說:“老了,思慮不周。”
梁玉已有心理準備,見到桓琚還是吃驚了,桓琚這樣子,除了抖點兒,竟然還不錯。她馬上笑逐顏開:“我就說聖人是沒事的。”
如花的笑靨誰不喜歡呢?桓琚不自覺地跟著扯開了嘴角:“那你就不來看我了?他們都來了!你的良心呢?”指指旁邊的座位。
梁玉過去坐了,道:“我的良心頂什麽用呀?要是有用,隻管拿去!我就是知道遇到事兒還得靠自己挺過來,我看您挺得挺好的。”
桓琚不開心,發出了不屑的聲音。梁玉道:“真的,別人的擔心,也隻是擔心罷了,隔靴搔癢。人生的大事,多半得靠自己。”
“你又知道了。”
梁玉誠懇地說:“我啞過,都明白。所以我就說啊,您挺過來了,挺得很好。”
桓琚的不開心被抹平了:“不錯。”感同身受四個字最是難得,隻有經歷過事情的人,才能有同樣的感覺。桓琚的心慢慢平靜了開來,抱怨道:“那也不該不先過來。”
“好,我錯了,以後……還是不要有需要趕過來的事情吧。”
桓琚也笑了:“豈有此理?與你說說話,好多啦。”說完,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覺得顫抖的手也沒有那麽令人討厭了。慢慢地說:“京裏,都怎麽說這次的事情?”
梁玉道:“我沒聽。”
“為什麽不聽?”桓琚潛意識裏知道,梁玉從來說話都讓他高興,這次也想聽她再說點好聽的。
梁玉也不負所望,慢慢地說:“這才到哪裏呢?我剛學寫字兒的時候,寫壞了就接著寫,團掉了它還是寫壞過,可如果接下來寫好了,我還是很好的嘛。還沒個定論呢,聽什麽聽?”
【定論。】桓琚心頭劃過一絲亮來,覺得自己抓住了點什麽。開口卻是:“怎麽來的?一路可還順利?”
梁玉是一個多麽會找竿子往上爬的人?桓琚一句話,她張口就說:“宮裏派人去,家裏太夫人也想到別莊來,彥長就讓阿先請了假,阿先一路陪著我們來的。”
“哦!那個收養來的孩子!”桓琚嘆息一聲,“你們是忠厚的人,是有福報的。”
梁玉嗔道:“不愛聽!什麽收養來的?那是我的長子。”
桓琚今天的感慨特別的多,又是一聲嘆息:【正是這等胸懷,才家宅和睦。可惜我的家裏小肚雞腸的多,三郎性子像姨母,未嚐不是一件好事,但願他也能有好報。】
桓琚道:“他也來了?宣吧。”
“啊?好,就在宮門外頭等著我呢。”
袁先在車裏昏昏欲睡,冷不丁蒙召入內,抖抖了腦袋,跳下車來:“召我?”
宦官笑道:“正是,三姨對聖人提起小郎君,聖人便說,‘他也來了?宣吧’。”
梁玉的這根裙帶分外好使,宦官宮女看袁先像親人,袁先沒見到桓琚就已經知道了“長子”。他不懷疑袁府對他的關愛,但是有了親生骨肉之後,他的位置就有些尷尬了。他立意要報答養父一家,第一就得理順了關係。現在好了,梁玉給他理完了。
進到殿內,桓琚有點挑剔地打量袁先,不是第一次見麵了,桓琚道:“眼睛怎麽了?”
“殿內溫暖,熱氣熏的。”
桓琚橫看豎看,又問了袁先一些功課,最後點點頭:“三姨說你很好,是個有孝心的孩子。自來求忠臣於孝子之門。”當即賜了袁先出身。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