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樵到東宮的次數不多,沒有梁玉這樣的感慨。他的禮儀堪稱楷模,哪怕桓嶷心裏不大高興,也挑不出他的毛病來。
被梁玉看了一眼,桓嶷堆出一臉的笑來:“袁郎請坐,袁郎辛苦。”
梁玉“噗”地笑出聲來:“娶我很辛苦嗎?”
袁樵與桓嶷一起擺手:“不辛苦不辛苦。”
桓嶷將臉別到一邊,對著袁樵道:“袁氏世稱名門、枝繁葉茂,三姨身處其間,袁郎一定要護持她呀。”
袁樵答道:“妻者,齊也。”
梁玉嗔道:“別說我,你呢?怎麽樣了?”順口就問了桓嶷太子妃的事情。
要梁玉說,桓琚很會給兒子添亂,沒給娶妻先給納妾了。並不是說不可以納妾,桓嶷是太子,隻要不弄壞身體,多少個妾他家都養得過來。有女人照顧生活起居,晚上有人說個話,對桓嶷也不是件壞事。
說添亂,是桓琚第一給桓嶷一氣添了三個妾,三個女人一台戲,也不知道這戲唱成什麽樣兒了。桓嶷上頭有親爹,還有李淑妃這個“阿姨”,梁玉不好插口去問。這倒也還罷了,太子良娣的品階還挺高,堪稱諸妾之首。桓嶷的這個良娣她姓朱,跟朱寂還有點不太遠的親戚關係,也是出身大族,朱良娣的父親也是個刺史。兩個孺人也不是一般人,她們的父兄官職雖然不高,卻同樣有著顯赫的姓氏,一個孺人姓楊,另一個姓陸。
甭管新太子妃是誰,進來都夠喝一壺的。
桓嶷笑笑:“我很好呀。”
“真的?”梁玉狐疑,終於問出了口,“哎,你與良娣相處如何?”
“額,還、還行……”
梁玉也不知道是勸他跟朱良娣親近一點好,還是勸他給未來的太子妃留點餘地好,隻能撇撇嘴:“別把自己逼得太緊。”
“並不會。”桓嶷依舊是淡淡的笑。如果隻有梁玉一個人,他會跟梁玉說,太子妃已經基本確定了,就差出個詔書了。不過有袁樵在,哪怕梁玉迴家跟袁樵再傳話,他也不想就當麵告訴袁樵了。他還慪著氣呢。
這兩個都是梁玉很關心的男子,尤其是桓嶷。梁玉自己還沒親兒子,不知道對親兒子是個什麽感情,但是她對桓嶷比對所有的侄子都更關心。目光在桓嶷與袁樵身上反覆橫跳,梁玉隱約有了一點猜測,笑容也變得促狹了起來。
她預備要說來讓桓嶷放心的新婚生活內容就放到一邊不講,隻問桓嶷的起居,吃得怎麽樣、睡得怎麽樣。桓嶷右拳抵在唇邊:“好,很好的。”
跟這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梁玉就是不說話,也能把笑著看他們看出一場名堂來。今天還是這樣,她就笑著看,將桓嶷打量來打量去,眼神裏有無限的滿足。桓嶷心裏暖洋洋的,沒話找話,問袁樵:“阿先還好嗎?”
袁樵道:“還在家中溫書,正旦過後就讓他去太學裏讀書。”原本進京就想讓袁先去正經讀書的,巧了遇到事多,袁先去上學也要三天兩頭的請假,容易給師長留下不好的印象,袁樵就打算等過完年穩定下來,再讓袁先每日點卯讀書。
桓嶷道:“何必再等呢?在家裏豈不荒廢了時光?”桓嶷有他自己的小算盤,梁玉看著一個這麽大的兒子,不大好弄。他信奉不熟悉的人之間距離產生美,給袁先找點事做,他就沒功夫在家跟梁玉大眼瞪小眼,省了多少麻煩事!
袁樵沒打算聽桓嶷了,解釋道:“祭祀快到了。”
桓嶷扼腕,道:“正旦過後,切不可忘了。”
梁玉抿著嘴,看著他們兩個一來一往,頗覺有趣。
說了一會兒,梁玉看看日頭:“時間不早啦,你現在也忙,別耽誤了正事兒,我們這就迴去啦。”
桓嶷不舍地道:“黃、紀二公都很能幹,我忙不了多少的。”
不等梁玉說什麽,東宮一個麵生的宮女在外麵小聲與說話。桓嶷揚聲道:“什麽事?”外麵宮女清脆的聲音傳了過來:“稟殿下,良娣聽說三姨來了,欲賀三姨新婚。”
桓嶷本沒想到要介紹朱良娣給梁玉認識,他自己跟梁玉見麵的時間都不多,哪有多餘的時辰分給別人呢?朱良娣還就把握住了這個機會,算定桓嶷不會攔。桓嶷也真的沒有拒絕,說一句:“就她多事。”也讓她過來了。
袁樵猶豫了一下,桓嶷道:“袁郎坐著就是。”
朱良娣到得很快,顯然是早有準備的。梁玉看一個苗條的身影款款而來,心道,【真是大家子出來的,看這步態教養就不錯。】
朱良娣與梁玉的年紀相仿,比桓嶷要小一歲,也是個小美人兒。不過以梁玉認識的姓朱的人來看,朱良娣長得不如朱寂。朱良娣口角含笑,先給梁玉福一福禮:“三姨。”
梁玉避過了身子:“如何使得?”
朱良娣道:“殿下麵前,我是三姨晚輩,如何使不得呢?恭喜三姨,賀喜三姨。”
【還是個活潑開朗的人,當能稍解三郎的寂寞。】
梁玉道:“我還不曾賀你們呢。”
桓嶷道:“我收到了的。”朱良娣接口道:“殿下收到了,就算是我們也收到了,謝三姨。”
</br>
被梁玉看了一眼,桓嶷堆出一臉的笑來:“袁郎請坐,袁郎辛苦。”
梁玉“噗”地笑出聲來:“娶我很辛苦嗎?”
袁樵與桓嶷一起擺手:“不辛苦不辛苦。”
桓嶷將臉別到一邊,對著袁樵道:“袁氏世稱名門、枝繁葉茂,三姨身處其間,袁郎一定要護持她呀。”
袁樵答道:“妻者,齊也。”
梁玉嗔道:“別說我,你呢?怎麽樣了?”順口就問了桓嶷太子妃的事情。
要梁玉說,桓琚很會給兒子添亂,沒給娶妻先給納妾了。並不是說不可以納妾,桓嶷是太子,隻要不弄壞身體,多少個妾他家都養得過來。有女人照顧生活起居,晚上有人說個話,對桓嶷也不是件壞事。
說添亂,是桓琚第一給桓嶷一氣添了三個妾,三個女人一台戲,也不知道這戲唱成什麽樣兒了。桓嶷上頭有親爹,還有李淑妃這個“阿姨”,梁玉不好插口去問。這倒也還罷了,太子良娣的品階還挺高,堪稱諸妾之首。桓嶷的這個良娣她姓朱,跟朱寂還有點不太遠的親戚關係,也是出身大族,朱良娣的父親也是個刺史。兩個孺人也不是一般人,她們的父兄官職雖然不高,卻同樣有著顯赫的姓氏,一個孺人姓楊,另一個姓陸。
甭管新太子妃是誰,進來都夠喝一壺的。
桓嶷笑笑:“我很好呀。”
“真的?”梁玉狐疑,終於問出了口,“哎,你與良娣相處如何?”
“額,還、還行……”
梁玉也不知道是勸他跟朱良娣親近一點好,還是勸他給未來的太子妃留點餘地好,隻能撇撇嘴:“別把自己逼得太緊。”
“並不會。”桓嶷依舊是淡淡的笑。如果隻有梁玉一個人,他會跟梁玉說,太子妃已經基本確定了,就差出個詔書了。不過有袁樵在,哪怕梁玉迴家跟袁樵再傳話,他也不想就當麵告訴袁樵了。他還慪著氣呢。
這兩個都是梁玉很關心的男子,尤其是桓嶷。梁玉自己還沒親兒子,不知道對親兒子是個什麽感情,但是她對桓嶷比對所有的侄子都更關心。目光在桓嶷與袁樵身上反覆橫跳,梁玉隱約有了一點猜測,笑容也變得促狹了起來。
她預備要說來讓桓嶷放心的新婚生活內容就放到一邊不講,隻問桓嶷的起居,吃得怎麽樣、睡得怎麽樣。桓嶷右拳抵在唇邊:“好,很好的。”
跟這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梁玉就是不說話,也能把笑著看他們看出一場名堂來。今天還是這樣,她就笑著看,將桓嶷打量來打量去,眼神裏有無限的滿足。桓嶷心裏暖洋洋的,沒話找話,問袁樵:“阿先還好嗎?”
袁樵道:“還在家中溫書,正旦過後就讓他去太學裏讀書。”原本進京就想讓袁先去正經讀書的,巧了遇到事多,袁先去上學也要三天兩頭的請假,容易給師長留下不好的印象,袁樵就打算等過完年穩定下來,再讓袁先每日點卯讀書。
桓嶷道:“何必再等呢?在家裏豈不荒廢了時光?”桓嶷有他自己的小算盤,梁玉看著一個這麽大的兒子,不大好弄。他信奉不熟悉的人之間距離產生美,給袁先找點事做,他就沒功夫在家跟梁玉大眼瞪小眼,省了多少麻煩事!
袁樵沒打算聽桓嶷了,解釋道:“祭祀快到了。”
桓嶷扼腕,道:“正旦過後,切不可忘了。”
梁玉抿著嘴,看著他們兩個一來一往,頗覺有趣。
說了一會兒,梁玉看看日頭:“時間不早啦,你現在也忙,別耽誤了正事兒,我們這就迴去啦。”
桓嶷不舍地道:“黃、紀二公都很能幹,我忙不了多少的。”
不等梁玉說什麽,東宮一個麵生的宮女在外麵小聲與說話。桓嶷揚聲道:“什麽事?”外麵宮女清脆的聲音傳了過來:“稟殿下,良娣聽說三姨來了,欲賀三姨新婚。”
桓嶷本沒想到要介紹朱良娣給梁玉認識,他自己跟梁玉見麵的時間都不多,哪有多餘的時辰分給別人呢?朱良娣還就把握住了這個機會,算定桓嶷不會攔。桓嶷也真的沒有拒絕,說一句:“就她多事。”也讓她過來了。
袁樵猶豫了一下,桓嶷道:“袁郎坐著就是。”
朱良娣到得很快,顯然是早有準備的。梁玉看一個苗條的身影款款而來,心道,【真是大家子出來的,看這步態教養就不錯。】
朱良娣與梁玉的年紀相仿,比桓嶷要小一歲,也是個小美人兒。不過以梁玉認識的姓朱的人來看,朱良娣長得不如朱寂。朱良娣口角含笑,先給梁玉福一福禮:“三姨。”
梁玉避過了身子:“如何使得?”
朱良娣道:“殿下麵前,我是三姨晚輩,如何使不得呢?恭喜三姨,賀喜三姨。”
【還是個活潑開朗的人,當能稍解三郎的寂寞。】
梁玉道:“我還不曾賀你們呢。”
桓嶷道:“我收到了的。”朱良娣接口道:“殿下收到了,就算是我們也收到了,謝三姨。”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