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農的事他不會妥協!”
“我的意思是,該種的田還是得種的,手裏的糧,心中才能不慌。除此之外呢?人不單有一口飯吃餓不死就算是人了,畜牲吃草還活著呢,人還得再過得更好一點。我問過這裏的人了,氣候也算可以,我還帶了茶種,”梁玉越說越興奮,“我去找小先生好好說說!”
~~~~~~~~~~~~~~~~~~
袁樵今天迴到縣衙的時間很晚,晚到兩位夫人將袁先叫了來:“大郎,你與我們一道用飯,不要等你爹啦。他怕是又忙外頭那些事了,叫廚下給他留飯就是了。”
一家四口吃完了飯,都記掛著袁樵,挑燈等他迴來。期間,劉夫人問袁先又讀了何書,袁先道:“在學《尚書》了。”這是家傳的手藝,袁先第一本讀的卻不是這個,而是通讀《六經》,之後再細治此書。
劉夫人道:“你細細背來。”
袁先吐字清晰,劉夫人聽完一章,問梁玉:“他背得如何?”
“誦背無誤。”
“那你講講這一章。”
梁玉是得到袁愷所著《尚書》用心背過的,其熟稔程度堪比背下了長亭外簽下的定親的契書。劉夫人聽完笑道:“你背得也熟,慢慢悟吧。”
“是。”
劉夫人已知梁玉帶著父子倆出去做了什麽,心裏直唿劃算,對梁玉的教導也更加的用心。
考完了功課,劉夫人笑道:“一家人,這麽刻板也不好,來,擺上雙陸,來一局吧。”
梁玉道:“我旁觀。”
楊夫人好奇地問:“你真的從來沒有輸過嗎?”
梁玉笑道:“戒啦。”
劉夫人也好奇了起來:“試試,不賭博。”
“那好。”
梁玉先與袁先對陣,一局罷,袁先輸了個徹底,詫異地看著梁玉說不出話來。楊夫人道:“我來!”又輸。祖孫倆一齊看劉夫人,劉夫人道:“瞧你們的出息!我來!”又輸。
梁玉笑著伏到棋盤上:“不行了,不行了。”
兩位夫人也都笑了:“邪門!邪門!”
說笑間,二條在外麵報:“郎君迴來了!”
劉夫人道:“棋盤收了吧,他吃過了嗎?過來用飯吧,別在外麵一個人孤零零的了。”
本以為是四個人圍觀袁樵吃飯,梁玉與袁先給袁樵讓開了座,袁先已站了起來專等袁樵。腳步聲漸近,四個人不約而同地皺起了眉頭——聽這足音,袁樵的心情似乎很不好,焦慮、急躁、氣憤,都帶出來了一點。
袁樵帶著一張八風不動的冷臉進來,四人心裏都發出嘲諷的笑聲——你根本就生氣了,別裝平靜了。
袁樵平靜地給長輩問好,對梁玉笑笑,再問袁先吃了沒有:“以後我迴來得晚了,你就不要等我啦,與阿婆她們一道用飯,你年紀還小呢。”
楊夫人的眼中泛起一點水光,道:“你年紀也不大呀,身子也不能受虧。”
袁樵心裏叫一聲要糟,趕緊說:“我不是,我沒有,是被他們氣到的。”見酒菜布了上來,在食案後坐下,慢慢地說:“阿娘,我也見到溺嬰了。”
楊夫人念一聲佛,問道:“怎麽會這樣?你阻止了嗎?”
“嗯。”
梁玉撚撚手指,輕輕地問道:“還有賣兒賣女的不?”
袁樵詫異地問:“你怎麽知道的?”
“有災禍的時候,都這樣過的。”此事於梁玉卻是司空見慣的,這也是她坦然接受朝廷不許工商搶勞動力的原因。她種過田,知道這一行靠天吃飯有多麽的脆弱,一旦有一點幹擾的因素,就可能血本無歸。別的行業做不下去,大不了改行不幹。人卻是不能不吃飯的,地必須有人種。沒人種地,大家都餓死,就這麽簡單。
楣州經過兵亂,袁樵親手燒了許多村落、糧食,楊仕達的兵士再破壞一迴田地。袁樵許諾分田,也要種出糧食來才能見效。朝廷允許賑濟,總有一個限額。各家遭受破壞的程度也有輕重,人口有多寡,人多、男丁多的能多撐一些日子,反之就坐困愁城。
溺死初生的嬰兒尤其是女嬰,即便在沒有兵禍的時候,也是一個日常的操作。典屋賣地、賣兒賣女也是一個道理,每年冬春,都有那麽一些過不下去的人採用這個辦法棄卒保帥。談不上什麽人性道德的敗壞,全是現實的迫不得已。
袁樵略有些沮喪,道:“我沒想到會這般的艱難。”
劉夫人道:“遇到了就不要退縮,仔細想想辦法,叔玉,你也要幫他。我看這些事情,你反倒能給他講解哩。佛奴,你雖隨你父親見過一些事情,他治的都是上州,富庶豐饒、百姓安居樂業,你遇到的與他遇到的並不一樣。”
袁樵起立領命:“是。”
“好啦,用飯吧。”
~~~~~~~~~~~~~~~~~~~~~
袁樵勉強吃完一餐飯,盡量吃得與平時一樣的多。劉夫人道:“你們去議事吧,阿先啊,聽聽你父親與娘子都說了什麽,於你有好處。”
“是。”
兩位夫人不再過問袁樵的正事,分別休息去了,袁樵帶著梁玉和袁先到了書房。袁先很明白自己是一個贈送的拖油瓶,乖乖窩在一角不吭氣,聽袁樵與梁玉說話,隻默默地記。
</br>
“我的意思是,該種的田還是得種的,手裏的糧,心中才能不慌。除此之外呢?人不單有一口飯吃餓不死就算是人了,畜牲吃草還活著呢,人還得再過得更好一點。我問過這裏的人了,氣候也算可以,我還帶了茶種,”梁玉越說越興奮,“我去找小先生好好說說!”
~~~~~~~~~~~~~~~~~~
袁樵今天迴到縣衙的時間很晚,晚到兩位夫人將袁先叫了來:“大郎,你與我們一道用飯,不要等你爹啦。他怕是又忙外頭那些事了,叫廚下給他留飯就是了。”
一家四口吃完了飯,都記掛著袁樵,挑燈等他迴來。期間,劉夫人問袁先又讀了何書,袁先道:“在學《尚書》了。”這是家傳的手藝,袁先第一本讀的卻不是這個,而是通讀《六經》,之後再細治此書。
劉夫人道:“你細細背來。”
袁先吐字清晰,劉夫人聽完一章,問梁玉:“他背得如何?”
“誦背無誤。”
“那你講講這一章。”
梁玉是得到袁愷所著《尚書》用心背過的,其熟稔程度堪比背下了長亭外簽下的定親的契書。劉夫人聽完笑道:“你背得也熟,慢慢悟吧。”
“是。”
劉夫人已知梁玉帶著父子倆出去做了什麽,心裏直唿劃算,對梁玉的教導也更加的用心。
考完了功課,劉夫人笑道:“一家人,這麽刻板也不好,來,擺上雙陸,來一局吧。”
梁玉道:“我旁觀。”
楊夫人好奇地問:“你真的從來沒有輸過嗎?”
梁玉笑道:“戒啦。”
劉夫人也好奇了起來:“試試,不賭博。”
“那好。”
梁玉先與袁先對陣,一局罷,袁先輸了個徹底,詫異地看著梁玉說不出話來。楊夫人道:“我來!”又輸。祖孫倆一齊看劉夫人,劉夫人道:“瞧你們的出息!我來!”又輸。
梁玉笑著伏到棋盤上:“不行了,不行了。”
兩位夫人也都笑了:“邪門!邪門!”
說笑間,二條在外麵報:“郎君迴來了!”
劉夫人道:“棋盤收了吧,他吃過了嗎?過來用飯吧,別在外麵一個人孤零零的了。”
本以為是四個人圍觀袁樵吃飯,梁玉與袁先給袁樵讓開了座,袁先已站了起來專等袁樵。腳步聲漸近,四個人不約而同地皺起了眉頭——聽這足音,袁樵的心情似乎很不好,焦慮、急躁、氣憤,都帶出來了一點。
袁樵帶著一張八風不動的冷臉進來,四人心裏都發出嘲諷的笑聲——你根本就生氣了,別裝平靜了。
袁樵平靜地給長輩問好,對梁玉笑笑,再問袁先吃了沒有:“以後我迴來得晚了,你就不要等我啦,與阿婆她們一道用飯,你年紀還小呢。”
楊夫人的眼中泛起一點水光,道:“你年紀也不大呀,身子也不能受虧。”
袁樵心裏叫一聲要糟,趕緊說:“我不是,我沒有,是被他們氣到的。”見酒菜布了上來,在食案後坐下,慢慢地說:“阿娘,我也見到溺嬰了。”
楊夫人念一聲佛,問道:“怎麽會這樣?你阻止了嗎?”
“嗯。”
梁玉撚撚手指,輕輕地問道:“還有賣兒賣女的不?”
袁樵詫異地問:“你怎麽知道的?”
“有災禍的時候,都這樣過的。”此事於梁玉卻是司空見慣的,這也是她坦然接受朝廷不許工商搶勞動力的原因。她種過田,知道這一行靠天吃飯有多麽的脆弱,一旦有一點幹擾的因素,就可能血本無歸。別的行業做不下去,大不了改行不幹。人卻是不能不吃飯的,地必須有人種。沒人種地,大家都餓死,就這麽簡單。
楣州經過兵亂,袁樵親手燒了許多村落、糧食,楊仕達的兵士再破壞一迴田地。袁樵許諾分田,也要種出糧食來才能見效。朝廷允許賑濟,總有一個限額。各家遭受破壞的程度也有輕重,人口有多寡,人多、男丁多的能多撐一些日子,反之就坐困愁城。
溺死初生的嬰兒尤其是女嬰,即便在沒有兵禍的時候,也是一個日常的操作。典屋賣地、賣兒賣女也是一個道理,每年冬春,都有那麽一些過不下去的人採用這個辦法棄卒保帥。談不上什麽人性道德的敗壞,全是現實的迫不得已。
袁樵略有些沮喪,道:“我沒想到會這般的艱難。”
劉夫人道:“遇到了就不要退縮,仔細想想辦法,叔玉,你也要幫他。我看這些事情,你反倒能給他講解哩。佛奴,你雖隨你父親見過一些事情,他治的都是上州,富庶豐饒、百姓安居樂業,你遇到的與他遇到的並不一樣。”
袁樵起立領命:“是。”
“好啦,用飯吧。”
~~~~~~~~~~~~~~~~~~~~~
袁樵勉強吃完一餐飯,盡量吃得與平時一樣的多。劉夫人道:“你們去議事吧,阿先啊,聽聽你父親與娘子都說了什麽,於你有好處。”
“是。”
兩位夫人不再過問袁樵的正事,分別休息去了,袁樵帶著梁玉和袁先到了書房。袁先很明白自己是一個贈送的拖油瓶,乖乖窩在一角不吭氣,聽袁樵與梁玉說話,隻默默地記。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