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宜、穆揚,與另外幾個胡直、寇健、王威,都爭著說:“我來、我來!”
成安縣公道:“不要爭,都有機會的!”
打一個不能讓楊仕達警醒,那就接著打下一個,讓這些偏將、校尉一個一個都練過一遍,誰也不能講他偏心不是?
郭宜搶到了第一個動手,搓著手嘿嘿地笑道:“老哥兒幾個,就看我的吧!”被穆、胡、寇、王等人圍起來按住了打。幾人半真半假的笑鬧,都有爭勝之心。
先是郭宜,動用了攻城器械,卻在攻寨的過程中發現軍械的使用南北還有些微的不同。而這建在山上的寨子也比攻城為難。郭宜身先士卒,第一個攀上了牆頭,啐一口帶血的唾沫:“他娘的,還真叫將軍說著了,果然有些不靈便,是得練練。”
練一次、練兩次,第了三次之後,大軍行進的路上還能有幾個匪寨?沒有匪寨,成安縣公居然還不放棄,竟派出斥侯去搜尋。
【這不對呀,】郭宜心裏犯了嘀咕,【這怕不是要逼反楊仕達好多拿功勞吧?】
郭宜心裏有一絲的鬆動,建功立業,誰不想?他們的良心還算好的,邊將殺邊民冒功、剿匪的殺良冒功,都是有的。查出來了法辦,查不出來的都是功勞了。
【不不不,這不行,這豈不是辜負了聖人對我們的栽培之意嗎?聖人可不想鬧大!】郭宜決心與桓晃談一談,他不是桓晃帶出來的人,不過是因為朝廷的調遣權做桓晃的部下,對桓晃沒有過份的敬畏。覷個沒人的時候,直入桓晃帳中,開門見山地問:“將軍,可是想要更大些的功勞?”
桓覺心道,我要是為了功勞就好了。不動聲色地迴道:“何出此言?”
郭宜道:“將軍不是要逼反楊仕達以建功嗎?這樣可不好,聖人正看著呢。楊仕達一反,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頭落地,將軍三思呀。”
桓晃被說到心裏缺德的地方,頗不自在,道:“我自有安排。”
郭宜道:“願聞其詳。我必不會泄漏。且將軍領兵行軍,也須我等襄助,我須知道將軍的盤算才好行事。”
桓晃正色道:“楊仕達有戶一萬,一戶兩丁,便是兩萬人。不將周圍翦滅,這兩萬人化作流寇,必要擾動州縣。那就是你我的罪過了。我的意思,將他困在楣州,所以我才派斥侯查探,遇寨拔寨,以免為賊所趁。”
這道理根本說不通嘛!怎麽不趁他還沒動手的時候就拿下?那樣豈不是更不會造成傷亡嗎?【藉口都不編個照樣的人!簡直胡說八道!】郭宜有些惱了:“將軍便實話實說又何妨?這樣的心思雖不夠坦蕩,也是人之常情。將軍,萬不要辜負聖人呀!楣州的官民也是性命!那裏麵還有幾個萬不能傷到的人。”
比如崔穎,比如梁玉,一個是皇帝看重的人,一個是太子的親姨,他倆要有個三長兩短,估計功勞不夠填這個坑的。
桓晃道:“我會安排心腹人去保護他們的。”
“亂軍之中,刀箭無眼,將軍就這麽有把握嗎?”
“夠了!”桓晃突然怒喝,“我是主將!有妄議軍機者,斬!”
郭宜摔開帳門,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不聽好人言!”
這支隊伍裏,除了桓晃以宗室之尊,就數著郭宜了。論起本事來,眾將覺得郭宜可能還要更好一些,就是吃虧在出身不夠好。郭宜性情也爽朗,也愛護士卒,與同僚處得也不錯。見他與桓晃吵了起來,穆揚便問他:“老郭,怎麽了?”
郭宜還要給桓晃留一點情麵,低聲道:“沒事。”
郭宜是不肯說了,穆揚又約了王威去求見桓晃,想給兩人說和。仗還沒打,自家先不和,這不是個好事情。誰知道桓晃也不肯鬆口:“郭宜不懂軍事,口出妄言,都不許再議論了。”
穆揚半真半假地說:“老郭要是不懂軍事,我們就更什麽都不懂啦,哈哈哈哈。”
桓晃沒接他這個話,王威覺得不妙,一拉穆揚的袖子,兩人一起出去了。遠離了桓晃的大帳,王威才說:“我看不是個事兒。桓將軍既是主將,又是宗室,我們都是外人,他才是聖人的自家人,不好與他硬強的。我們還是去勸勸老郭吧,叫他忍一忍,別為氣吃虧。”
穆揚道:“還是你有主意,走,找老郭去。”
兩人問來問去,在營盤邊上的柵欄底下找到郭宜。郭宜已經沒事人似的正逗個小兵呢:“哎,李四,這麽大個人了,哭什麽哭?不就衣裳壞了嗎?再做一件就是了。”
小兵李四個頭很高,頗魁梧,年紀卻很小一臉的稚氣,光著半邊身子,看起來滑稽又可憐。郭宜待手下的兵好,李四也不大怕他,一邊抹淚一邊說:“沒、沒本事做衣裳。沒、沒立功,先把衣裳扯壞了,補也補不起來了。”他說話口音極重,郭宜等人一路與他們廝混,才能聽個大概。
拜桓晃練兵所賜,郭宜的麾下第一撥練手,李四想掙個功勞,奮勇拚殺,卻沒有打到敵人,反而被對方劃了好幾刀,衣裳也裂了,人沒死算是命大。他年紀小,郭宜又是個愛鬧的人,就說:“誰說沒有的?我給你就是了。”
他對手下的兵一向愛護,不但給了李四一件衣服,還說:“哎,小子,我教你唱個歌吧~”
</br>
成安縣公道:“不要爭,都有機會的!”
打一個不能讓楊仕達警醒,那就接著打下一個,讓這些偏將、校尉一個一個都練過一遍,誰也不能講他偏心不是?
郭宜搶到了第一個動手,搓著手嘿嘿地笑道:“老哥兒幾個,就看我的吧!”被穆、胡、寇、王等人圍起來按住了打。幾人半真半假的笑鬧,都有爭勝之心。
先是郭宜,動用了攻城器械,卻在攻寨的過程中發現軍械的使用南北還有些微的不同。而這建在山上的寨子也比攻城為難。郭宜身先士卒,第一個攀上了牆頭,啐一口帶血的唾沫:“他娘的,還真叫將軍說著了,果然有些不靈便,是得練練。”
練一次、練兩次,第了三次之後,大軍行進的路上還能有幾個匪寨?沒有匪寨,成安縣公居然還不放棄,竟派出斥侯去搜尋。
【這不對呀,】郭宜心裏犯了嘀咕,【這怕不是要逼反楊仕達好多拿功勞吧?】
郭宜心裏有一絲的鬆動,建功立業,誰不想?他們的良心還算好的,邊將殺邊民冒功、剿匪的殺良冒功,都是有的。查出來了法辦,查不出來的都是功勞了。
【不不不,這不行,這豈不是辜負了聖人對我們的栽培之意嗎?聖人可不想鬧大!】郭宜決心與桓晃談一談,他不是桓晃帶出來的人,不過是因為朝廷的調遣權做桓晃的部下,對桓晃沒有過份的敬畏。覷個沒人的時候,直入桓晃帳中,開門見山地問:“將軍,可是想要更大些的功勞?”
桓覺心道,我要是為了功勞就好了。不動聲色地迴道:“何出此言?”
郭宜道:“將軍不是要逼反楊仕達以建功嗎?這樣可不好,聖人正看著呢。楊仕達一反,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頭落地,將軍三思呀。”
桓晃被說到心裏缺德的地方,頗不自在,道:“我自有安排。”
郭宜道:“願聞其詳。我必不會泄漏。且將軍領兵行軍,也須我等襄助,我須知道將軍的盤算才好行事。”
桓晃正色道:“楊仕達有戶一萬,一戶兩丁,便是兩萬人。不將周圍翦滅,這兩萬人化作流寇,必要擾動州縣。那就是你我的罪過了。我的意思,將他困在楣州,所以我才派斥侯查探,遇寨拔寨,以免為賊所趁。”
這道理根本說不通嘛!怎麽不趁他還沒動手的時候就拿下?那樣豈不是更不會造成傷亡嗎?【藉口都不編個照樣的人!簡直胡說八道!】郭宜有些惱了:“將軍便實話實說又何妨?這樣的心思雖不夠坦蕩,也是人之常情。將軍,萬不要辜負聖人呀!楣州的官民也是性命!那裏麵還有幾個萬不能傷到的人。”
比如崔穎,比如梁玉,一個是皇帝看重的人,一個是太子的親姨,他倆要有個三長兩短,估計功勞不夠填這個坑的。
桓晃道:“我會安排心腹人去保護他們的。”
“亂軍之中,刀箭無眼,將軍就這麽有把握嗎?”
“夠了!”桓晃突然怒喝,“我是主將!有妄議軍機者,斬!”
郭宜摔開帳門,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不聽好人言!”
這支隊伍裏,除了桓晃以宗室之尊,就數著郭宜了。論起本事來,眾將覺得郭宜可能還要更好一些,就是吃虧在出身不夠好。郭宜性情也爽朗,也愛護士卒,與同僚處得也不錯。見他與桓晃吵了起來,穆揚便問他:“老郭,怎麽了?”
郭宜還要給桓晃留一點情麵,低聲道:“沒事。”
郭宜是不肯說了,穆揚又約了王威去求見桓晃,想給兩人說和。仗還沒打,自家先不和,這不是個好事情。誰知道桓晃也不肯鬆口:“郭宜不懂軍事,口出妄言,都不許再議論了。”
穆揚半真半假地說:“老郭要是不懂軍事,我們就更什麽都不懂啦,哈哈哈哈。”
桓晃沒接他這個話,王威覺得不妙,一拉穆揚的袖子,兩人一起出去了。遠離了桓晃的大帳,王威才說:“我看不是個事兒。桓將軍既是主將,又是宗室,我們都是外人,他才是聖人的自家人,不好與他硬強的。我們還是去勸勸老郭吧,叫他忍一忍,別為氣吃虧。”
穆揚道:“還是你有主意,走,找老郭去。”
兩人問來問去,在營盤邊上的柵欄底下找到郭宜。郭宜已經沒事人似的正逗個小兵呢:“哎,李四,這麽大個人了,哭什麽哭?不就衣裳壞了嗎?再做一件就是了。”
小兵李四個頭很高,頗魁梧,年紀卻很小一臉的稚氣,光著半邊身子,看起來滑稽又可憐。郭宜待手下的兵好,李四也不大怕他,一邊抹淚一邊說:“沒、沒本事做衣裳。沒、沒立功,先把衣裳扯壞了,補也補不起來了。”他說話口音極重,郭宜等人一路與他們廝混,才能聽個大概。
拜桓晃練兵所賜,郭宜的麾下第一撥練手,李四想掙個功勞,奮勇拚殺,卻沒有打到敵人,反而被對方劃了好幾刀,衣裳也裂了,人沒死算是命大。他年紀小,郭宜又是個愛鬧的人,就說:“誰說沒有的?我給你就是了。”
他對手下的兵一向愛護,不但給了李四一件衣服,還說:“哎,小子,我教你唱個歌吧~”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