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樵與梁玉都明白,最好的安撫是把美娘交給她叔叔,這樣肯定就能夠放鬆“楊土司”的警惕。但是兩人都沒有提這件事。
梁玉問呂娘子:“那他有沒有說,這個‘楊土司’究竟有沒有謀反的意思?”
呂娘子道:“畢喜也沒大看得出來,然而隻有四、五千戶,能謀什麽反?又不是在京城有四、五千精兵。”
“就算四千戶,一戶抽兩丁,八千兵,”梁玉的臉色很不好看,“要是交給我,就先拿一座小城,開了府庫取兵甲,再發一城之兵。一麵農耕,一麵征戰……”
“停停停!”呂娘子連連擺手,“咱們是要平亂,不是作亂,你說這個做什麽?”
“我就說說罷了,要做最壞的打算嘛。現在還是穩住他!我現在就安排,這樣,讓王吉利準備酒宴,我去見美娘!”
~~~~~~~~~~~~~~~
美娘正在房裏不安地踱步,榻上堆了各色的綢緞衣料,桂枝道:“小娘子看,這個怎麽樣?要過年啦,得裁新衣裳的。”
美娘勉強笑笑:“我如今有家不能歸……”
“那就更得叫自己過得好。”梁玉推開了門。
美娘略帶緊張地問:“您與人對了消息了嗎?信我了嗎?”她有她緊張的道理,她父母、祖父母都過世了,當家的是叔叔。如果是五十年前,她能扯起隊伍跟她叔叔對著幹,但是依照山下的“規矩”,她叔把她賣了都沒人管。何況給她找個看起來還挺有勢力的“婆家”呢?照山下的說法,給孤女找歸宿,這是一個對侄女好得不能再好的叔叔了。
她叔叔想自己做個官兒,在楣州又有一股自己扶植起來的勢力,這樣才能穩固。侄女在婆家肯定不會受氣,自己也得了這一股勢力。她表示了反對,然而她叔叔認為她年紀小不懂事,讓她準備嫁人就好。可她叔叔這條路,能走得通嗎?朝廷會允許嗎?她不想陪葬。所以她逃了出來,不能去外麵,去了外麵抓迴來還是得送給她叔叔,她打算迴楣縣,與父親、舅舅的舊人聯繫上再想辦法,不料到了就楣縣卻遇到了張阿虎,後麵的事情就脫離了她的控製。
“就知道你心眼兒不少,很好,你這裏出不了紕漏了,那接下來我說的話你要聽仔細了。”
美娘認真地說:“您請講。”
“現在太晚了,明天一大清早,我就帶你去驛站,說是送你去京城避仇家。”
“可是我沒有仇家,現在也沒有什麽好告的狀。”
“又不是真的上京,你連日來東遊西晃,被人告訴了你叔叔,他來要你。你要怎麽辦?迴去嗎?你這樣,從驛站拿到馬,出去,走五裏,我的車在那裏等著你,你上我的車與我同歸。對外就說是你走了。算了,還是說為你送行,你要迴家找叔叔去了——你要與我講實話,你家的舊人,在這裏還有嗎?你有聯繫過他們嗎?透露過什麽嗎?他們是聽你的還是聽你叔叔的?”
美娘想了想,道:“那我阿爹的人不能用了,我舅舅家還有人。放心,他們不在這宅子裏,我不會透露消息的。”
梁玉道:“他們能打聽得到那個假貨的消息嗎?”
“會互通一點消息的。”
“我要這條線。”梁玉毫不遲疑地開口。
美娘道:“他們不大會信您。”
“那你就把這條線給我握好了。”
“是。”
梁玉道:“行了,收拾一下,明兒咱們打獵去。快過年了,不得打點好東西吃嗎?”
美娘想問為什麽是打獵不是送她出城,張張口即想明白了——打獵隻是藉口。
~~~~~~~~~~~~~
次日一早,梁玉裝束停當,看美娘穿著一身標誌性的藍衣,笑道:“不錯,就是這樣,就是要人認出你來。來,一起用飯,吃飽了才好趕路嘛。”
兩人用過飯,梁玉帶著二十騎、侍女、健仆各乘馬出城。騎士們一模一樣的裝束、侍女們一色的巾幗髻配鮮紅的鬥篷、連健仆們的青色皮袍都是一樣的樣式,如此整齊的打扮看起來充滿了氣派。一行人鮮衣怒馬,雕弓利箭,一望便知是做什麽去的。
時近年關,天空又陰暗了起來,本地潮濕,越發陰冷入骨。梁玉卻不怕冷,精神極好地揮鞭前指:“走!”
王吉利夫婦留下來看家,王吉利做足了忠僕的模樣,催馬夫駕車跟在她的馬後一路追過大街,眼看要到城門口,苦口婆心地勸說:“三娘,三娘,天氣不好,不如等天晴!”
梁玉道:“就要在這個時候出去!天晴了還有什麽意思?”
王吉利道:“一旦下雪,您豈不是要冒雪迴來了嗎?著涼了怎麽辦?好歹帶輛車,帶個手爐腳爐。”
梁玉罵道:“囉嗦!有打獵帶那玩藝兒的嗎?”說完,也不理他,打馬就走!
王吉利跳下了車,對車夫道:“快,跟上去!”他自己踮起了腳尖,目送馬車追不靠譜的主人家。
一齣戲演完,梁玉等人一行趕到了數裏外的驛站,驛丞還記得這位“貴人”慌忙來迎接:“貴人,您老這是要迴京了嗎?恭喜,恭喜!”心裏非常納悶,這兩天也不曾見有京城來使赦她還京,總不能是私自逃迴京城的吧?
</br>
梁玉問呂娘子:“那他有沒有說,這個‘楊土司’究竟有沒有謀反的意思?”
呂娘子道:“畢喜也沒大看得出來,然而隻有四、五千戶,能謀什麽反?又不是在京城有四、五千精兵。”
“就算四千戶,一戶抽兩丁,八千兵,”梁玉的臉色很不好看,“要是交給我,就先拿一座小城,開了府庫取兵甲,再發一城之兵。一麵農耕,一麵征戰……”
“停停停!”呂娘子連連擺手,“咱們是要平亂,不是作亂,你說這個做什麽?”
“我就說說罷了,要做最壞的打算嘛。現在還是穩住他!我現在就安排,這樣,讓王吉利準備酒宴,我去見美娘!”
~~~~~~~~~~~~~~~
美娘正在房裏不安地踱步,榻上堆了各色的綢緞衣料,桂枝道:“小娘子看,這個怎麽樣?要過年啦,得裁新衣裳的。”
美娘勉強笑笑:“我如今有家不能歸……”
“那就更得叫自己過得好。”梁玉推開了門。
美娘略帶緊張地問:“您與人對了消息了嗎?信我了嗎?”她有她緊張的道理,她父母、祖父母都過世了,當家的是叔叔。如果是五十年前,她能扯起隊伍跟她叔叔對著幹,但是依照山下的“規矩”,她叔把她賣了都沒人管。何況給她找個看起來還挺有勢力的“婆家”呢?照山下的說法,給孤女找歸宿,這是一個對侄女好得不能再好的叔叔了。
她叔叔想自己做個官兒,在楣州又有一股自己扶植起來的勢力,這樣才能穩固。侄女在婆家肯定不會受氣,自己也得了這一股勢力。她表示了反對,然而她叔叔認為她年紀小不懂事,讓她準備嫁人就好。可她叔叔這條路,能走得通嗎?朝廷會允許嗎?她不想陪葬。所以她逃了出來,不能去外麵,去了外麵抓迴來還是得送給她叔叔,她打算迴楣縣,與父親、舅舅的舊人聯繫上再想辦法,不料到了就楣縣卻遇到了張阿虎,後麵的事情就脫離了她的控製。
“就知道你心眼兒不少,很好,你這裏出不了紕漏了,那接下來我說的話你要聽仔細了。”
美娘認真地說:“您請講。”
“現在太晚了,明天一大清早,我就帶你去驛站,說是送你去京城避仇家。”
“可是我沒有仇家,現在也沒有什麽好告的狀。”
“又不是真的上京,你連日來東遊西晃,被人告訴了你叔叔,他來要你。你要怎麽辦?迴去嗎?你這樣,從驛站拿到馬,出去,走五裏,我的車在那裏等著你,你上我的車與我同歸。對外就說是你走了。算了,還是說為你送行,你要迴家找叔叔去了——你要與我講實話,你家的舊人,在這裏還有嗎?你有聯繫過他們嗎?透露過什麽嗎?他們是聽你的還是聽你叔叔的?”
美娘想了想,道:“那我阿爹的人不能用了,我舅舅家還有人。放心,他們不在這宅子裏,我不會透露消息的。”
梁玉道:“他們能打聽得到那個假貨的消息嗎?”
“會互通一點消息的。”
“我要這條線。”梁玉毫不遲疑地開口。
美娘道:“他們不大會信您。”
“那你就把這條線給我握好了。”
“是。”
梁玉道:“行了,收拾一下,明兒咱們打獵去。快過年了,不得打點好東西吃嗎?”
美娘想問為什麽是打獵不是送她出城,張張口即想明白了——打獵隻是藉口。
~~~~~~~~~~~~~
次日一早,梁玉裝束停當,看美娘穿著一身標誌性的藍衣,笑道:“不錯,就是這樣,就是要人認出你來。來,一起用飯,吃飽了才好趕路嘛。”
兩人用過飯,梁玉帶著二十騎、侍女、健仆各乘馬出城。騎士們一模一樣的裝束、侍女們一色的巾幗髻配鮮紅的鬥篷、連健仆們的青色皮袍都是一樣的樣式,如此整齊的打扮看起來充滿了氣派。一行人鮮衣怒馬,雕弓利箭,一望便知是做什麽去的。
時近年關,天空又陰暗了起來,本地潮濕,越發陰冷入骨。梁玉卻不怕冷,精神極好地揮鞭前指:“走!”
王吉利夫婦留下來看家,王吉利做足了忠僕的模樣,催馬夫駕車跟在她的馬後一路追過大街,眼看要到城門口,苦口婆心地勸說:“三娘,三娘,天氣不好,不如等天晴!”
梁玉道:“就要在這個時候出去!天晴了還有什麽意思?”
王吉利道:“一旦下雪,您豈不是要冒雪迴來了嗎?著涼了怎麽辦?好歹帶輛車,帶個手爐腳爐。”
梁玉罵道:“囉嗦!有打獵帶那玩藝兒的嗎?”說完,也不理他,打馬就走!
王吉利跳下了車,對車夫道:“快,跟上去!”他自己踮起了腳尖,目送馬車追不靠譜的主人家。
一齣戲演完,梁玉等人一行趕到了數裏外的驛站,驛丞還記得這位“貴人”慌忙來迎接:“貴人,您老這是要迴京了嗎?恭喜,恭喜!”心裏非常納悶,這兩天也不曾見有京城來使赦她還京,總不能是私自逃迴京城的吧?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