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婕妤小銀叉子壓在兒子舌頭上忘了收迴來:“啥?”
桓嶷慢慢吐出了叉子,取出帕子來擦了擦嘴:“虧得三姨提醒,我陪三姨去。”
梁婕妤想了一下,說:“不錯,是得說句話。我嘴笨,就不去添亂了吧。”
“別呀,”梁玉一把拉起了她,“那不是你結拜的妹妹嗎?你怎麽能不去呢?聖人忙軍國大事已經夠累的了,就想要一家和睦,你不得幫他圓了這個心願嗎?”
【廢了杜皇後,誰說就隻能立淩賢妃的?哪怕不立你,也不能就叫人忘了還有你這號人吧?寵愛是沒有的,長得也沒賢妃好看,那就修德嘛!】
梁婕妤就被妹妹拉到了桓琚麵前,桓琚正在看奏本。這是一年裏他難得清閑的時候,也是最有空教導兒子的時候,抽出幾本明天準備講的內容,他在備課。聽說這三人結伴來了,桓琚笑道:“梁婕妤也會出門?真是難得,叫進來吧。聽聽他們都要說什麽。”
到了兩儀殿,梁玉就規矩了不少,三人禮畢,桓琚笑問:“三姨是稀客,有何貴幹?”
梁玉道:“討個人情,行不行?”
桓琚毫不生氣,以他對梁玉的了解,這個人情一定不會過份:“那是什麽?”
“您看,快過年了,得叫人過個痛快年,對吧?”
“不錯。”
“三郎讀書都能歇幾天,是吧?”
“嗯。”
“那別人讀書,也能歇的,對吧?”
桓琚聽懂了,配合她演:“是呀。那要討什麽情?”
“珍珍她爹都讀這長日子的書了,讓人過個痛快年,成不?”梁玉說著就拉桓嶷的衣袖。
桓嶷道:“阿爹,三姨說的有道理。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讀書明理,本非一朝一夕之功,揠苗助長實非良策。小懲大戒足夠了。”
桓琚就希望雙方和睦,尤其是希望桓嶷能夠有氣度,他猜是梁玉提醒了的,但是能接受,這也是個還算可以的表現。桓琚笑道:“那就把妃子母子都請過來吧。”
賢妃也正琢磨著這兩天給家裏求個情,桓琚一“請”她就到,進了兩儀殿就傻眼了——這個日子兩儀殿沒外臣,桓琚一旦懶得移動,就會叫人過來陪他。太子還好說,梁婕妤算怎麽迴事兒?
淩賢妃低下頭,先給桓琚行禮,聲音嬌柔而不顯造作,梁玉再次感嘆,這真是一個能令人舒服的美人。美人身後還跟著一串葫蘆,大小四個,兩個年長的是公主,兩個年幼的是皇子。在公主裏,合浦公主行八、安泰公主行九,一個十一歲、一個十歲,都因母親的關係,早早就與年長的姐姐們一起得到了冊封。十二郎、十三郎更是如此,兩人早已封王,封戶比桓嶷做太子前還要多一些。
互相認完親、見完禮,梁玉才第一次正式見到了淩賢妃所生的幾個孩子。都長得非常好,除了偷窺過的兩個男孩兒,女孩子也長得挺美。
桓琚笑指著桓嶷對賢妃道:“三郎為淩慶求情,看在他的麵子上,就饒過淩慶這一迴。程為一,你去淩家吧。”
“是。”
跑這趟腿未必就要程為一親自去,但是桓琚給麵子,且信得過程為一肯定能把自己的意思說給淩慶聽,還是點了他的差。桓琚又對賢妃的四個兒女道:“你們也要謝謝你們的哥哥。”
這話說的……
擱兩年前,別說十二郎、十三郎了,合浦公主、安泰公主都瞧不上桓嶷。這個三哥出身不高,母親地位卑賤,封了王,封戶還沒有弟弟多,長得也不特別出挑,讀書也不特別出色,武藝也不能稱雄。就因為排行靠前,就揀了這個大漏!兩位公主先不服氣了。再說這“求情”,【阿姨早有安排,用得著你打這順風旗?貪天之功,你也不怕短折?未免太奸詐了!】
桓琚一聲令下,她們也聽了,畢竟年輕小,還是讓桓琚看出了一些端倪。桓琚心中就有些不快,現在不是發作的時候,一發作,不是提醒桓嶷了嗎?手足之間的猜忌都是從小事而起的,還是過一時再教訓吧。
桓琚裝得太自然了,殿上殿下沒一個人發現的,都親親熱熱地演姐妹情深給桓琚看。桓琚心道,賢妃和婕妤還是相處得不錯的,孩子還小,讓賢妃教教就好了。
他根本不知道,賢妃是不可能把兩個女兒教到他滿意的。他們家的公主,賢惠的猶如鳳毛麟角,英武的當推晉國大長公主,打丈夫、毆大臣的事每年都有。就算賢妃想教,女兒能不能學會都是個問題。
~~~~~~~~~~~~~
梁玉賣完好,毫無負擔地跟皇帝一家子告別。賢妃是不是更生氣了,根本不是她會關心的問題,皇帝滿意了就行。淩家?誰管它!
迴到無塵觀,呂娘子就拿到了一張穆士熙的手稿,臉色非常不好:“拿到了。”
梁玉道:“怎麽,很難仿?”
“不,太簡單了。”
梁玉接過紙張一看,這筆字還是不錯的,反正比她寫得好看:“簡單?”
“這種字,我寫過。”呂娘子黑著臉說,穆士熙的字跡和她前夫非常的像,字如其人,兩個人的字在收筆的時候都憋著勁兒。當年新婚,呂娘子雖然看誰都是傻逼,還是用心想與丈夫處好關係的。其中就包括練一練丈夫的字。
</br>
桓嶷慢慢吐出了叉子,取出帕子來擦了擦嘴:“虧得三姨提醒,我陪三姨去。”
梁婕妤想了一下,說:“不錯,是得說句話。我嘴笨,就不去添亂了吧。”
“別呀,”梁玉一把拉起了她,“那不是你結拜的妹妹嗎?你怎麽能不去呢?聖人忙軍國大事已經夠累的了,就想要一家和睦,你不得幫他圓了這個心願嗎?”
【廢了杜皇後,誰說就隻能立淩賢妃的?哪怕不立你,也不能就叫人忘了還有你這號人吧?寵愛是沒有的,長得也沒賢妃好看,那就修德嘛!】
梁婕妤就被妹妹拉到了桓琚麵前,桓琚正在看奏本。這是一年裏他難得清閑的時候,也是最有空教導兒子的時候,抽出幾本明天準備講的內容,他在備課。聽說這三人結伴來了,桓琚笑道:“梁婕妤也會出門?真是難得,叫進來吧。聽聽他們都要說什麽。”
到了兩儀殿,梁玉就規矩了不少,三人禮畢,桓琚笑問:“三姨是稀客,有何貴幹?”
梁玉道:“討個人情,行不行?”
桓琚毫不生氣,以他對梁玉的了解,這個人情一定不會過份:“那是什麽?”
“您看,快過年了,得叫人過個痛快年,對吧?”
“不錯。”
“三郎讀書都能歇幾天,是吧?”
“嗯。”
“那別人讀書,也能歇的,對吧?”
桓琚聽懂了,配合她演:“是呀。那要討什麽情?”
“珍珍她爹都讀這長日子的書了,讓人過個痛快年,成不?”梁玉說著就拉桓嶷的衣袖。
桓嶷道:“阿爹,三姨說的有道理。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讀書明理,本非一朝一夕之功,揠苗助長實非良策。小懲大戒足夠了。”
桓琚就希望雙方和睦,尤其是希望桓嶷能夠有氣度,他猜是梁玉提醒了的,但是能接受,這也是個還算可以的表現。桓琚笑道:“那就把妃子母子都請過來吧。”
賢妃也正琢磨著這兩天給家裏求個情,桓琚一“請”她就到,進了兩儀殿就傻眼了——這個日子兩儀殿沒外臣,桓琚一旦懶得移動,就會叫人過來陪他。太子還好說,梁婕妤算怎麽迴事兒?
淩賢妃低下頭,先給桓琚行禮,聲音嬌柔而不顯造作,梁玉再次感嘆,這真是一個能令人舒服的美人。美人身後還跟著一串葫蘆,大小四個,兩個年長的是公主,兩個年幼的是皇子。在公主裏,合浦公主行八、安泰公主行九,一個十一歲、一個十歲,都因母親的關係,早早就與年長的姐姐們一起得到了冊封。十二郎、十三郎更是如此,兩人早已封王,封戶比桓嶷做太子前還要多一些。
互相認完親、見完禮,梁玉才第一次正式見到了淩賢妃所生的幾個孩子。都長得非常好,除了偷窺過的兩個男孩兒,女孩子也長得挺美。
桓琚笑指著桓嶷對賢妃道:“三郎為淩慶求情,看在他的麵子上,就饒過淩慶這一迴。程為一,你去淩家吧。”
“是。”
跑這趟腿未必就要程為一親自去,但是桓琚給麵子,且信得過程為一肯定能把自己的意思說給淩慶聽,還是點了他的差。桓琚又對賢妃的四個兒女道:“你們也要謝謝你們的哥哥。”
這話說的……
擱兩年前,別說十二郎、十三郎了,合浦公主、安泰公主都瞧不上桓嶷。這個三哥出身不高,母親地位卑賤,封了王,封戶還沒有弟弟多,長得也不特別出挑,讀書也不特別出色,武藝也不能稱雄。就因為排行靠前,就揀了這個大漏!兩位公主先不服氣了。再說這“求情”,【阿姨早有安排,用得著你打這順風旗?貪天之功,你也不怕短折?未免太奸詐了!】
桓琚一聲令下,她們也聽了,畢竟年輕小,還是讓桓琚看出了一些端倪。桓琚心中就有些不快,現在不是發作的時候,一發作,不是提醒桓嶷了嗎?手足之間的猜忌都是從小事而起的,還是過一時再教訓吧。
桓琚裝得太自然了,殿上殿下沒一個人發現的,都親親熱熱地演姐妹情深給桓琚看。桓琚心道,賢妃和婕妤還是相處得不錯的,孩子還小,讓賢妃教教就好了。
他根本不知道,賢妃是不可能把兩個女兒教到他滿意的。他們家的公主,賢惠的猶如鳳毛麟角,英武的當推晉國大長公主,打丈夫、毆大臣的事每年都有。就算賢妃想教,女兒能不能學會都是個問題。
~~~~~~~~~~~~~
梁玉賣完好,毫無負擔地跟皇帝一家子告別。賢妃是不是更生氣了,根本不是她會關心的問題,皇帝滿意了就行。淩家?誰管它!
迴到無塵觀,呂娘子就拿到了一張穆士熙的手稿,臉色非常不好:“拿到了。”
梁玉道:“怎麽,很難仿?”
“不,太簡單了。”
梁玉接過紙張一看,這筆字還是不錯的,反正比她寫得好看:“簡單?”
“這種字,我寫過。”呂娘子黑著臉說,穆士熙的字跡和她前夫非常的像,字如其人,兩個人的字在收筆的時候都憋著勁兒。當年新婚,呂娘子雖然看誰都是傻逼,還是用心想與丈夫處好關係的。其中就包括練一練丈夫的字。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