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婕妤道:“三郎的日子也不是那麽痛快的。”說著,往昭慶殿方向指了一指。
梁玉冷笑道:“她還沒死心吶!”
梁婕妤搖搖頭,又說:“三郎來看我,還勸我來著。我說,我比他在宮裏還多住了二年呢,道理我都明白,我並沒有很擔心。你……怕得再求見聖人,好好說話,不敢使性子。唉……”
梁婕妤有許多話想跟妹妹講,想說,家裏但凡有個能頂用的男人,都不用妹妹這麽辛苦。梁家的男丁如果能做臉,何必要一個女孩子出來闖蕩?最後說:“我原想,我苦了這快二十年,好容易家裏也算能過得好些了,我沒享過的福好叫你享一享。正是該在家做嬌姑娘的年紀吶,最好的年紀。誰知道這些又壓在你身上了。”
梁玉拍拍她的手:“我都明白的,放心吧。”
梁婕妤握著妹妹的手,憋了半天,憋了一句:“也別太裝憨。聖人不傻。”
梁玉深吸一口氣:“我理會的。”聖人當然不傻,不過,他有一個毛病,沒咋把女人放眼裏。如果他真拿出看蕭司空的眼神看女人,禦史台嫌犯“自殺”,淩賢妃就得有嫌疑。
所以,還是有機會的。當然,跟桓琚說話也是有技巧的,跟所有人說話都有一個共同的技巧——不能隻想著自己,得為對方著想。是真為對方著想,而不是“我覺得他得這樣想,我這樣說就行”。
帶著姐姐的忠告,梁玉又去求見桓琚。
桓琚此時正在兩儀殿,尚有一些事情沒有處理完,沒有皇帝放下手上的事情趕過去見一個臣女的,順口便叫她過去。李吉陪梁玉到了兩儀殿外,低聲道:“三姨仔細些,奴婢在外麵等著您。要是有會事兒,要不要奴婢去請太子殿下?”
梁玉道:“一定不要叫他來。”本來是梁家的事情,叫太子來幹嘛?
拾級而上,梁玉進了兩儀殿,桓琚在正中寶座上端坐,下麵站著幾個人,梁玉邊走邊用眼睛掃過,心道:她怎麽也來了。
一麵走到桓琚麵前,老實舞拜。
【梁家總算有一個能上得了台麵的人了,】桓琚心裏感嘆,【三姨固然很好,提她上來卻是無奈之舉。梁滿父子但有一人可用,我何至於此?不倫不類吶。】按正規套路,是該給太子的外祖父、舅舅之類的正式官做,以顯榮耀。如果父兄有麵子,再對姑娘另眼相待一點,這才是正常的套路。不理人家父兄,專對一個小姨子青眼有加,桓琚也覺得怪寒磣的。
梁玉今天打扮得也齊整,也不濃妝艷抹,也沒插滿頭首飾,行禮也越發從容柔緩。桓琚聲音不自覺放緩了一些:“起來吧。”
梁玉站起來,往一旁站了站,與對麵的大長公主站了對稱——大長公主的臉色可不怎麽好呀。梁玉對大長公主傾傾身子,又站直了,權作打了招唿。
大長公主也匆匆點頭,她是來請罪的。梁家沒有被蜂湧而上的彈劾給淹了,一則皇帝沒想真辦梁家,二則是大家的注意力被另一件事情吸引過去了。這就是大長公主被彈劾,還是那個馮遷,他彈的是大長公主在京城駕車狂奔、大長公主的衛隊縱馬馳騁。
大長公主是去抓兒子迴家審(打)的,這件事情沒什麽不能講的,親媽要打兒子,打死都不用抵命。然而蕭度的事情有隱情,大長公主得先瞞下來,無論是蕭度和淩珍珍看對眼還是蕭度輕狂作弄袁樵都不適宜宣揚。所以,她隻能認一個“無故”在京城的街頭狂奔。
不是什麽大罪名,大長公主還是進宮來認個錯,她不想讓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家身上。
照慣例,公主們幹這些事情很容易得到原諒,比起試圖造反這都是毛毛雨。隻要認錯態度良好,都會被皇帝原諒。
這一次卻有又有所不同,桓琚非常嚴肅地告訴大長公主,希望她能帶頭遵紀守法,所以罰了她的俸,還罰她閉門思過。
大長公主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梁玉來的時候,正是大長公主被宣判完的時候,所以臉色很難看。想到自家的一地雞毛,大長公主按下了與侄子爭辯的想法,發誓迴去再打兒子一頓,然後掐死淩家。一旁站著的是蕭司空,參了大長公主,他也跟著過來了。蕭司空想的卻是另外一件事:先是挑了梁家,接著挑了公主,難道是淩賢妃要做什麽了嗎?
馮遷不至於是淩賢妃的人,這一點蕭司空可以肯定,但是皇帝懲罰大長公主,這筆帳還是要往淩賢妃頭上記一記的。背後攛掇的人,必是淩賢妃了。
夫婦二人又想到一起去了,原本淩家在他們眼裏不算個對手,也不是非得死掐不可的,壓到淩賢妃的兒子上不了位,這一頁算揭過去了。現在不一樣了,不掐死不行!
再看梁玉來了,得,又是一個請罪的。蕭司空還有心再多留一會兒,或許能幫她說句話,他是不大放心梁家的。但是大長公主急著迴去把自家麻煩給收拾了,給他使眼色,蕭司空想了一下,桓琚總不至於跟個小姑娘慪氣,便與大長公主一起叩頭謝罪,而後離開。
夫婦二人連袂而去,聽到背後桓琚問梁玉:“梁滿在幹什麽?”
梁玉道:“帶著哥哥們寫悔過書。”
裏麵再說什麽,就聽不清了,大長公主夫婦越走越遠,大長公主道:“你把大郎調迴京裏來吧?身邊不能沒個幫手,三郎這個小東西現在是不頂用了!”二人的長子、次子都在外地做官,長子四十上下,頗有乃父風範,官聲也不錯,斷不至於像蕭度一樣不可靠!
</br>
梁玉冷笑道:“她還沒死心吶!”
梁婕妤搖搖頭,又說:“三郎來看我,還勸我來著。我說,我比他在宮裏還多住了二年呢,道理我都明白,我並沒有很擔心。你……怕得再求見聖人,好好說話,不敢使性子。唉……”
梁婕妤有許多話想跟妹妹講,想說,家裏但凡有個能頂用的男人,都不用妹妹這麽辛苦。梁家的男丁如果能做臉,何必要一個女孩子出來闖蕩?最後說:“我原想,我苦了這快二十年,好容易家裏也算能過得好些了,我沒享過的福好叫你享一享。正是該在家做嬌姑娘的年紀吶,最好的年紀。誰知道這些又壓在你身上了。”
梁玉拍拍她的手:“我都明白的,放心吧。”
梁婕妤握著妹妹的手,憋了半天,憋了一句:“也別太裝憨。聖人不傻。”
梁玉深吸一口氣:“我理會的。”聖人當然不傻,不過,他有一個毛病,沒咋把女人放眼裏。如果他真拿出看蕭司空的眼神看女人,禦史台嫌犯“自殺”,淩賢妃就得有嫌疑。
所以,還是有機會的。當然,跟桓琚說話也是有技巧的,跟所有人說話都有一個共同的技巧——不能隻想著自己,得為對方著想。是真為對方著想,而不是“我覺得他得這樣想,我這樣說就行”。
帶著姐姐的忠告,梁玉又去求見桓琚。
桓琚此時正在兩儀殿,尚有一些事情沒有處理完,沒有皇帝放下手上的事情趕過去見一個臣女的,順口便叫她過去。李吉陪梁玉到了兩儀殿外,低聲道:“三姨仔細些,奴婢在外麵等著您。要是有會事兒,要不要奴婢去請太子殿下?”
梁玉道:“一定不要叫他來。”本來是梁家的事情,叫太子來幹嘛?
拾級而上,梁玉進了兩儀殿,桓琚在正中寶座上端坐,下麵站著幾個人,梁玉邊走邊用眼睛掃過,心道:她怎麽也來了。
一麵走到桓琚麵前,老實舞拜。
【梁家總算有一個能上得了台麵的人了,】桓琚心裏感嘆,【三姨固然很好,提她上來卻是無奈之舉。梁滿父子但有一人可用,我何至於此?不倫不類吶。】按正規套路,是該給太子的外祖父、舅舅之類的正式官做,以顯榮耀。如果父兄有麵子,再對姑娘另眼相待一點,這才是正常的套路。不理人家父兄,專對一個小姨子青眼有加,桓琚也覺得怪寒磣的。
梁玉今天打扮得也齊整,也不濃妝艷抹,也沒插滿頭首飾,行禮也越發從容柔緩。桓琚聲音不自覺放緩了一些:“起來吧。”
梁玉站起來,往一旁站了站,與對麵的大長公主站了對稱——大長公主的臉色可不怎麽好呀。梁玉對大長公主傾傾身子,又站直了,權作打了招唿。
大長公主也匆匆點頭,她是來請罪的。梁家沒有被蜂湧而上的彈劾給淹了,一則皇帝沒想真辦梁家,二則是大家的注意力被另一件事情吸引過去了。這就是大長公主被彈劾,還是那個馮遷,他彈的是大長公主在京城駕車狂奔、大長公主的衛隊縱馬馳騁。
大長公主是去抓兒子迴家審(打)的,這件事情沒什麽不能講的,親媽要打兒子,打死都不用抵命。然而蕭度的事情有隱情,大長公主得先瞞下來,無論是蕭度和淩珍珍看對眼還是蕭度輕狂作弄袁樵都不適宜宣揚。所以,她隻能認一個“無故”在京城的街頭狂奔。
不是什麽大罪名,大長公主還是進宮來認個錯,她不想讓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家身上。
照慣例,公主們幹這些事情很容易得到原諒,比起試圖造反這都是毛毛雨。隻要認錯態度良好,都會被皇帝原諒。
這一次卻有又有所不同,桓琚非常嚴肅地告訴大長公主,希望她能帶頭遵紀守法,所以罰了她的俸,還罰她閉門思過。
大長公主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梁玉來的時候,正是大長公主被宣判完的時候,所以臉色很難看。想到自家的一地雞毛,大長公主按下了與侄子爭辯的想法,發誓迴去再打兒子一頓,然後掐死淩家。一旁站著的是蕭司空,參了大長公主,他也跟著過來了。蕭司空想的卻是另外一件事:先是挑了梁家,接著挑了公主,難道是淩賢妃要做什麽了嗎?
馮遷不至於是淩賢妃的人,這一點蕭司空可以肯定,但是皇帝懲罰大長公主,這筆帳還是要往淩賢妃頭上記一記的。背後攛掇的人,必是淩賢妃了。
夫婦二人又想到一起去了,原本淩家在他們眼裏不算個對手,也不是非得死掐不可的,壓到淩賢妃的兒子上不了位,這一頁算揭過去了。現在不一樣了,不掐死不行!
再看梁玉來了,得,又是一個請罪的。蕭司空還有心再多留一會兒,或許能幫她說句話,他是不大放心梁家的。但是大長公主急著迴去把自家麻煩給收拾了,給他使眼色,蕭司空想了一下,桓琚總不至於跟個小姑娘慪氣,便與大長公主一起叩頭謝罪,而後離開。
夫婦二人連袂而去,聽到背後桓琚問梁玉:“梁滿在幹什麽?”
梁玉道:“帶著哥哥們寫悔過書。”
裏麵再說什麽,就聽不清了,大長公主夫婦越走越遠,大長公主道:“你把大郎調迴京裏來吧?身邊不能沒個幫手,三郎這個小東西現在是不頂用了!”二人的長子、次子都在外地做官,長子四十上下,頗有乃父風範,官聲也不錯,斷不至於像蕭度一樣不可靠!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