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也就放出了“太子三姨要找女先生”的消息,並且打算圍觀一下樑玉是怎麽挑選先生的。
~~~~~~~~~~~~
三日過後,梁府搬家。
宋奇帶著一隊車隊,悄悄到了梁府,人、物裝車,一氣拉到長樂坊新宅,開了大門,最後一輛車進門,大門一關。哪輛車裏的人到哪處院落,哪箱裏的東西又搬到哪裏,按著箱上的簽子和手上的單子,分門別類地分好。
放下東西,人到前廳集合,車出去。宋奇通過幾天的接觸,對梁滿倉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告訴梁滿倉,他已經準備好了奴婢,這些都不用梁滿倉花錢——他會向皇帝打申請。
梁滿倉心情越發好了:“宋郎就說,接下來要咱怎麽幹吧!”
宋奇這兩天跟梁玉打聽了一下,梁家上迴都學了些什麽玩藝兒,然後大搖其頭,這些都不是京城生活實用的東西。蕭司空一麵認定梁家不學無術,一麵又把梁家當正經國戚來要求,這不有毛病嗎?你跟個三尺高的毛孩子說話,不得蹲下來跟他一邊兒高才方便嗎?
讀書識字當然是對的,尋常人不苦讀個十載,就能學成人了?讀書慢慢來,你得先告訴他京城是什麽樣的,把他理出個京城人的樣子來!這全家,現在合適讀書的就是三姨。別人先改頭換麵吧!
宋奇摸清套路,先請梁滿倉說話,叫梁家人把布罩衫給去了,再叫裁縫來給裁衣服,然後是帶了男女奴婢來,讓梁滿倉琢磨著怎麽分配奴婢,別他娘的叫侍候人的奴婢給你種菜,行不?
還有稱唿,排序得排好了,長一輩、幼一輩,都按什麽辦法排序稱唿?狗蛋、二愣的叫著,聽著也不雅。哪怕是好聽點的名字,也不大合適總掛嘴邊。叫小娘子小郎君的多好?
想打兒子了,不用自己動手,叫奴婢請個家法不就得了嗎?
一樣一樣,都得掰過來。
養移體,居易氣,就是這麽來的。
梁滿倉大驚:“不學走路磕頭啦?”天地良心,上迴學的禮儀使過一次就再沒用過,手生,動作都不大周正了,這進宮不是給大閨女和外孫子丟臉嗎?
宋奇道:“當然要學,不是現在。現在咱們得說說衣食住行,諸般生活。”世家為什麽麵聖的時候從容?一是家世底氣,二是日常生活裏舉止就已經形成習慣了。
梁滿倉心道,先前那兩個是蕭司空派來的,這個宋郎君是聖人派來的,那還是聽聖人的吧。抄著個手,老老實實地聽宋奇吩咐。宋奇這才發現,蕭司空真是個妙人!覺得梁家不體麵,他用什麽辦法呢?一、讀書,二、叫別人別搭理梁家。你不搭理,他就不存在了?
嘖!
宋奇就按自己的想法,一一給梁家再掰過來。他告訴梁家人:“不過是習慣而已。站在朱雀大街上看過往行人,誰的腦門上也沒刻著姓氏郡望!”宋奇自己出身就不大好,小吏出身,但是幹事比出身高的人利落得多,他不認為出身好就代表能力高了。
正講著,宋奇安排的門上管事來報:“郎君,有位娘子來應募先生。”
宋奇顧不上再講,請來梁玉:“有婦人應徵,不知三姨要如何見她?”
梁玉道:“勞您給準備筆墨,再拿本《論語》來。”這本書是她唯一知道幾句的經書,還是船上袁樵給講的。
宋奇有心看她行事,一一照辦了。
進來的是一個穿著綢襖的婦人,綢麵已有些褪色了,人還算精神。進來先見梁滿倉,梁滿倉道:“那個,啊,您就跟我家閨女說話吧。”說完又後悔,好像不大夠像個有派頭的老翁!
梁玉與婦人打個照麵,問一聲:“先生貴姓?怎麽稱唿?”
通了姓名,這是位姓李的婦人,夫家姓王,梁玉便請她先寫幾行字。梁玉自己認得最熟的是千字文,就寫這個。寫了一看,字跡還算工整,可是比起她見過的劉夫人的拜帖,袁樵的手書,又差了不少。
想了一下,梁玉又請她講幾句《論語》,也不如袁樵講的透徹。梁玉有些失望,還是問了她的住處,請她迴去聽信。
如此幾個,要麽是字不好看,講得也不好,要麽是字還能看,講得不行。宋奇笑道:“三姨要挑到什麽時候呢?”
“要一個講得能叫我聽得眼睛發亮的人!字寫得不好也沒關係。”
宋奇撫掌大笑:“那下官便祝三姨得償所願。”
過了一個月,梁玉已經見過了七個婦人,沒有一個能令她滿意的。此時已是二月末,第八個婦人來了。
來人也與先前那些婦人差不多,三、四十歲的年紀,相貌很平凡,隻能說長得端正,身上的衣服雖合體卻也有些陳舊了,頭上也隻一根銀簪挽發。但是舉止從容,不見侷促。
梁玉一眼就相中了她!
看到她。梁玉就有一種毛骨悚然的興奮,仿佛嗅到了同類的味道。
【我他娘的不是這號人啊!】梁玉覺得很奇怪,自己與這個婦人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人家一看就是搖筆桿子的,自己是個掄菜刀的。這麽個斯文的人,居然能叫自己覺得有趣,太奇怪了!
梁玉同樣問她的姓名。
婦人道:“敝姓呂,雙口呂。”
梁玉沒有按照原來的套路讓她寫字,而是問:“呂娘子為什麽來我家?”
</br>
~~~~~~~~~~~~
三日過後,梁府搬家。
宋奇帶著一隊車隊,悄悄到了梁府,人、物裝車,一氣拉到長樂坊新宅,開了大門,最後一輛車進門,大門一關。哪輛車裏的人到哪處院落,哪箱裏的東西又搬到哪裏,按著箱上的簽子和手上的單子,分門別類地分好。
放下東西,人到前廳集合,車出去。宋奇通過幾天的接觸,對梁滿倉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告訴梁滿倉,他已經準備好了奴婢,這些都不用梁滿倉花錢——他會向皇帝打申請。
梁滿倉心情越發好了:“宋郎就說,接下來要咱怎麽幹吧!”
宋奇這兩天跟梁玉打聽了一下,梁家上迴都學了些什麽玩藝兒,然後大搖其頭,這些都不是京城生活實用的東西。蕭司空一麵認定梁家不學無術,一麵又把梁家當正經國戚來要求,這不有毛病嗎?你跟個三尺高的毛孩子說話,不得蹲下來跟他一邊兒高才方便嗎?
讀書識字當然是對的,尋常人不苦讀個十載,就能學成人了?讀書慢慢來,你得先告訴他京城是什麽樣的,把他理出個京城人的樣子來!這全家,現在合適讀書的就是三姨。別人先改頭換麵吧!
宋奇摸清套路,先請梁滿倉說話,叫梁家人把布罩衫給去了,再叫裁縫來給裁衣服,然後是帶了男女奴婢來,讓梁滿倉琢磨著怎麽分配奴婢,別他娘的叫侍候人的奴婢給你種菜,行不?
還有稱唿,排序得排好了,長一輩、幼一輩,都按什麽辦法排序稱唿?狗蛋、二愣的叫著,聽著也不雅。哪怕是好聽點的名字,也不大合適總掛嘴邊。叫小娘子小郎君的多好?
想打兒子了,不用自己動手,叫奴婢請個家法不就得了嗎?
一樣一樣,都得掰過來。
養移體,居易氣,就是這麽來的。
梁滿倉大驚:“不學走路磕頭啦?”天地良心,上迴學的禮儀使過一次就再沒用過,手生,動作都不大周正了,這進宮不是給大閨女和外孫子丟臉嗎?
宋奇道:“當然要學,不是現在。現在咱們得說說衣食住行,諸般生活。”世家為什麽麵聖的時候從容?一是家世底氣,二是日常生活裏舉止就已經形成習慣了。
梁滿倉心道,先前那兩個是蕭司空派來的,這個宋郎君是聖人派來的,那還是聽聖人的吧。抄著個手,老老實實地聽宋奇吩咐。宋奇這才發現,蕭司空真是個妙人!覺得梁家不體麵,他用什麽辦法呢?一、讀書,二、叫別人別搭理梁家。你不搭理,他就不存在了?
嘖!
宋奇就按自己的想法,一一給梁家再掰過來。他告訴梁家人:“不過是習慣而已。站在朱雀大街上看過往行人,誰的腦門上也沒刻著姓氏郡望!”宋奇自己出身就不大好,小吏出身,但是幹事比出身高的人利落得多,他不認為出身好就代表能力高了。
正講著,宋奇安排的門上管事來報:“郎君,有位娘子來應募先生。”
宋奇顧不上再講,請來梁玉:“有婦人應徵,不知三姨要如何見她?”
梁玉道:“勞您給準備筆墨,再拿本《論語》來。”這本書是她唯一知道幾句的經書,還是船上袁樵給講的。
宋奇有心看她行事,一一照辦了。
進來的是一個穿著綢襖的婦人,綢麵已有些褪色了,人還算精神。進來先見梁滿倉,梁滿倉道:“那個,啊,您就跟我家閨女說話吧。”說完又後悔,好像不大夠像個有派頭的老翁!
梁玉與婦人打個照麵,問一聲:“先生貴姓?怎麽稱唿?”
通了姓名,這是位姓李的婦人,夫家姓王,梁玉便請她先寫幾行字。梁玉自己認得最熟的是千字文,就寫這個。寫了一看,字跡還算工整,可是比起她見過的劉夫人的拜帖,袁樵的手書,又差了不少。
想了一下,梁玉又請她講幾句《論語》,也不如袁樵講的透徹。梁玉有些失望,還是問了她的住處,請她迴去聽信。
如此幾個,要麽是字不好看,講得也不好,要麽是字還能看,講得不行。宋奇笑道:“三姨要挑到什麽時候呢?”
“要一個講得能叫我聽得眼睛發亮的人!字寫得不好也沒關係。”
宋奇撫掌大笑:“那下官便祝三姨得償所願。”
過了一個月,梁玉已經見過了七個婦人,沒有一個能令她滿意的。此時已是二月末,第八個婦人來了。
來人也與先前那些婦人差不多,三、四十歲的年紀,相貌很平凡,隻能說長得端正,身上的衣服雖合體卻也有些陳舊了,頭上也隻一根銀簪挽發。但是舉止從容,不見侷促。
梁玉一眼就相中了她!
看到她。梁玉就有一種毛骨悚然的興奮,仿佛嗅到了同類的味道。
【我他娘的不是這號人啊!】梁玉覺得很奇怪,自己與這個婦人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人家一看就是搖筆桿子的,自己是個掄菜刀的。這麽個斯文的人,居然能叫自己覺得有趣,太奇怪了!
梁玉同樣問她的姓名。
婦人道:“敝姓呂,雙口呂。”
梁玉沒有按照原來的套路讓她寫字,而是問:“呂娘子為什麽來我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