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傑幾乎日夜不休的在南京城忙碌著,北京城,現在卻是再次掀起了一股狂風巨浪,所有的目標都已經對準了朱傑!
崇禎這些日子倒是清閑了一些,南京城那邊,雖然偶爾會有情報上來,卻也沒有什麽太大的麻煩。
即便是朱傑將韓讚周為首的南京權貴們都給殺了,崇禎也沒有任何的表示,殺便殺了!當初朱傑在北京城掀起的狂瀾,比之這一次小的了多少嗎?當初可是將幾乎整個京城的勳貴都給惹得翻臉了!僅僅一個韓讚周、一個左小青,算不了什麽大事情,他們都有各自的取死之道,即便是上報到朝廷,那也是必死無疑!至於段科為首的那些指揮使、指揮同知,就更拿不上台盤了,基本三品四品的武官而已,大明朝這樣的武官沒有一千,可是數百還是有的!
不過,這一日,崇禎登上朝堂,感覺到了一絲不對,氛圍不對!與平常絕不相同!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什麽事情上奏?”
崇禎心頭有些緊張,沉聲問道。
“臣左都禦史李邦華有本上奏!”
左都禦史李邦華當先站了出來!
李邦華作為檢察院的都禦史,負責整個朝廷的監察大權,隻要他一發話,那肯定不是參文就是參武了,崇禎心頭一緊,沉聲道:“李愛卿,什麽本章?”
李邦華沉聲道:“啟奏萬歲,臣昨日剛剛得到南京的消息,南京吏部尚書、南直隸總督朱傑整頓南京十四衛不力,隻是下麵將士不滿,發動了兩場嘩變,參與人數高達四五千人,營中器械破壞無數,人員傷亡超過數百人,鎮國公雖然是當今朝廷罕見的名將,然則整頓南京軍務看來是發力過猛,有些操之過急了,臣以為必須要製止朱傑繼續整頓南直隸軍務,待到有了萬全之策再說,傷亡損失如此嚴重,鎮國公也難逃其咎,請皇上降旨查辦!”
嘩變!
崇禎大驚失色,崇禎最擔心的就是朱傑到了南京之後,立足未穩就動手整頓軍務啊,南京城啊,那裏可是太祖龍興之地,三四十家勳貴再加上南京六部的官員,地方勢力錯綜複雜,比之北京城還要兇險的多,畢竟北京城還有自己這個天子在,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南京城呢,這些權貴們早就無法無天慣了,一個初來乍到的小子,翻手間就想將人家權貴們都給收拾了,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沒有想到,怕什麽來什麽!
數千人的嘩變啊,這樣規模的嘩變,數十年來,都沒有發生過一次,非但是給南京城,即便是整個南直隸甚至整個大明都會帶來極其消極的影響!
崇禎怔怔發愣,下麵,李邦華試探的叫道:“皇上,皇上?”
啊……
崇禎輕叫一聲,清醒了過來,問道:“其他愛卿還有什麽本章?”
“啟奏萬歲,臣以為南京嘩變是數十年朝廷未有之慘變,數千人參與啊,這、這是要動搖國本啊!臣還聽說朱傑一口氣就斬殺了南京十四衛指揮使、指揮同知近十人,南京城如今是血流成河啊,如此殘暴,非是百姓之福啊,臣請皇上即刻下旨,免去朱傑在南京一應本兼職務,調迴京城候參待審!”
右都禦史郭開明叫道。
兵部侍郎李遇知同樣站了出來,沉聲道:“皇上,鎮國公此舉確實大大不妥,非常的不妥,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貿然裁汰冗員,曆朝曆代,最繁雜艱難的事務就是精兵簡政了,誰也不願意舍棄自身固得的利益,此乃利益之爭,矛盾激化之後,必然會引起嘩變的,臣以為查辦鎮國公沒有必要,但是暫時停止整頓南直隸軍務,還是有必要的……”
崇禎心頭一陣酸澀,暫停?那豈不是白忙活了?崇禎雖然沒有去過南京城,但是對於南京城的事務還是有所了解的,朱傑臨行之前就已經跟他交代了太多的事情,南京的勳貴們盤踞南京城兩百餘年,早已經將根深蒂固,對江南的各個層麵都有所滲透,國家太平,倒是顯露不出來什麽,可是一旦國家發生大亂,那江南,大明朝最穩固最重要的後方可就變得不穩固了,這些人一個個手握重權,桀驁不馴,朝廷還能夠約束的住?
“臣不同意李遇知大人所言,臣請即刻召迴鎮國公候審,南京城一應事務交由趙之龍、劉孔昭等勳臣負責即可,沒有朱傑坐鎮南京的時候,南京城什麽時候出過大亂子,現在朱傑剛剛抵達南京不久,就禍亂迭出,這朱傑不是什麽國之棟梁,而是國之蠹賊!”
終於,大人物站了出來!
首輔魏藻德!
魏藻德成為首輔隻是因緣際會,不是因為他的威望高,更不是資曆深,而是首輔的位子沒有幾個人願意坐了,就這個魏藻德看著還順點眼,崇禎就腦子進水了,將這個人給提拔到了首輔的位置上,如今的魏藻德年近四十歲,四五年前方才重的狀元,四五年時間就飆升到了首輔閣臣,他那裏有什麽治國理政的才能,完全就是憑借著兩張嘴皮子而已,身邊再有一群人支持,其中最支持他的,朝堂上是陳演,到了民間就是張溥弟兄的複社了。
如今不管是陳演,還是張溥兄弟,再加上江南的錢謙益,都跟他有著巨大的瓜葛,這些人都是朱傑的大敵,這個魏藻德自然也不例外了,如果說李邦華與李遇知等人還能夠站在中間的立場上發言,這個魏藻德則是打算一語置朱傑於死地!
“魏大人!”
方嶽貢終於坐不住了,如果任由這些人紛紛攻訐,隻怕朱傑這次是真的在劫難逃了,數千人的嘩變啊,這可不是小事情!
方嶽貢沉聲喝道:“俗語說,多做多錯,不做不錯;鎮國公一心為國,哪怕是有些操之過急,那也是方法欠妥,如何使國之蠹賊了?這幾年來,鎮國公所立功勳,哪一件不是鮮有望其項背者?你身為首輔重臣,不思保護賢才,竟然言出不遜,惡語中傷,是何道理?”
崇禎這些日子倒是清閑了一些,南京城那邊,雖然偶爾會有情報上來,卻也沒有什麽太大的麻煩。
即便是朱傑將韓讚周為首的南京權貴們都給殺了,崇禎也沒有任何的表示,殺便殺了!當初朱傑在北京城掀起的狂瀾,比之這一次小的了多少嗎?當初可是將幾乎整個京城的勳貴都給惹得翻臉了!僅僅一個韓讚周、一個左小青,算不了什麽大事情,他們都有各自的取死之道,即便是上報到朝廷,那也是必死無疑!至於段科為首的那些指揮使、指揮同知,就更拿不上台盤了,基本三品四品的武官而已,大明朝這樣的武官沒有一千,可是數百還是有的!
不過,這一日,崇禎登上朝堂,感覺到了一絲不對,氛圍不對!與平常絕不相同!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什麽事情上奏?”
崇禎心頭有些緊張,沉聲問道。
“臣左都禦史李邦華有本上奏!”
左都禦史李邦華當先站了出來!
李邦華作為檢察院的都禦史,負責整個朝廷的監察大權,隻要他一發話,那肯定不是參文就是參武了,崇禎心頭一緊,沉聲道:“李愛卿,什麽本章?”
李邦華沉聲道:“啟奏萬歲,臣昨日剛剛得到南京的消息,南京吏部尚書、南直隸總督朱傑整頓南京十四衛不力,隻是下麵將士不滿,發動了兩場嘩變,參與人數高達四五千人,營中器械破壞無數,人員傷亡超過數百人,鎮國公雖然是當今朝廷罕見的名將,然則整頓南京軍務看來是發力過猛,有些操之過急了,臣以為必須要製止朱傑繼續整頓南直隸軍務,待到有了萬全之策再說,傷亡損失如此嚴重,鎮國公也難逃其咎,請皇上降旨查辦!”
嘩變!
崇禎大驚失色,崇禎最擔心的就是朱傑到了南京之後,立足未穩就動手整頓軍務啊,南京城啊,那裏可是太祖龍興之地,三四十家勳貴再加上南京六部的官員,地方勢力錯綜複雜,比之北京城還要兇險的多,畢竟北京城還有自己這個天子在,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南京城呢,這些權貴們早就無法無天慣了,一個初來乍到的小子,翻手間就想將人家權貴們都給收拾了,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沒有想到,怕什麽來什麽!
數千人的嘩變啊,這樣規模的嘩變,數十年來,都沒有發生過一次,非但是給南京城,即便是整個南直隸甚至整個大明都會帶來極其消極的影響!
崇禎怔怔發愣,下麵,李邦華試探的叫道:“皇上,皇上?”
啊……
崇禎輕叫一聲,清醒了過來,問道:“其他愛卿還有什麽本章?”
“啟奏萬歲,臣以為南京嘩變是數十年朝廷未有之慘變,數千人參與啊,這、這是要動搖國本啊!臣還聽說朱傑一口氣就斬殺了南京十四衛指揮使、指揮同知近十人,南京城如今是血流成河啊,如此殘暴,非是百姓之福啊,臣請皇上即刻下旨,免去朱傑在南京一應本兼職務,調迴京城候參待審!”
右都禦史郭開明叫道。
兵部侍郎李遇知同樣站了出來,沉聲道:“皇上,鎮國公此舉確實大大不妥,非常的不妥,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貿然裁汰冗員,曆朝曆代,最繁雜艱難的事務就是精兵簡政了,誰也不願意舍棄自身固得的利益,此乃利益之爭,矛盾激化之後,必然會引起嘩變的,臣以為查辦鎮國公沒有必要,但是暫時停止整頓南直隸軍務,還是有必要的……”
崇禎心頭一陣酸澀,暫停?那豈不是白忙活了?崇禎雖然沒有去過南京城,但是對於南京城的事務還是有所了解的,朱傑臨行之前就已經跟他交代了太多的事情,南京的勳貴們盤踞南京城兩百餘年,早已經將根深蒂固,對江南的各個層麵都有所滲透,國家太平,倒是顯露不出來什麽,可是一旦國家發生大亂,那江南,大明朝最穩固最重要的後方可就變得不穩固了,這些人一個個手握重權,桀驁不馴,朝廷還能夠約束的住?
“臣不同意李遇知大人所言,臣請即刻召迴鎮國公候審,南京城一應事務交由趙之龍、劉孔昭等勳臣負責即可,沒有朱傑坐鎮南京的時候,南京城什麽時候出過大亂子,現在朱傑剛剛抵達南京不久,就禍亂迭出,這朱傑不是什麽國之棟梁,而是國之蠹賊!”
終於,大人物站了出來!
首輔魏藻德!
魏藻德成為首輔隻是因緣際會,不是因為他的威望高,更不是資曆深,而是首輔的位子沒有幾個人願意坐了,就這個魏藻德看著還順點眼,崇禎就腦子進水了,將這個人給提拔到了首輔的位置上,如今的魏藻德年近四十歲,四五年前方才重的狀元,四五年時間就飆升到了首輔閣臣,他那裏有什麽治國理政的才能,完全就是憑借著兩張嘴皮子而已,身邊再有一群人支持,其中最支持他的,朝堂上是陳演,到了民間就是張溥弟兄的複社了。
如今不管是陳演,還是張溥兄弟,再加上江南的錢謙益,都跟他有著巨大的瓜葛,這些人都是朱傑的大敵,這個魏藻德自然也不例外了,如果說李邦華與李遇知等人還能夠站在中間的立場上發言,這個魏藻德則是打算一語置朱傑於死地!
“魏大人!”
方嶽貢終於坐不住了,如果任由這些人紛紛攻訐,隻怕朱傑這次是真的在劫難逃了,數千人的嘩變啊,這可不是小事情!
方嶽貢沉聲喝道:“俗語說,多做多錯,不做不錯;鎮國公一心為國,哪怕是有些操之過急,那也是方法欠妥,如何使國之蠹賊了?這幾年來,鎮國公所立功勳,哪一件不是鮮有望其項背者?你身為首輔重臣,不思保護賢才,竟然言出不遜,惡語中傷,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