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不知您怎麽看待這事?”淩誌遠突然出聲發問道。
張大山聽到這話後,有種鬱悶的要吐血之感。他今日請淩誌遠過來本想試探姓淩的對待這事的態度,沒想到他還沒等他開口,對方卻反將了他一軍,讓他有種猝不及防之感。
盡管如此,張大山卻不得不作答。正如淩誌遠所言,涉及三千萬的稅款流失,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作為祁山的一把手,他必須有個明確的態度。
“這不是一件小事,我覺得應該從長計議。”張大山沉聲說道,“縣長,這是你們政府的分內事,你對此是什麽態度?”
作為官場老手,踢皮球是必備的基本功,張大山在這方麵的功力不遜色於任何人,三言兩語便將皮球踢到了淩誌遠腳下。
淩誌遠對此一點也不意外,張大山的態度很明確,他想保石材管理公司,隻不過不便開口罷了。
“為了這事,前兩天市長特意將我叫過去談了一下!”淩誌遠突兀的說道。
石材管理公司的偷漏稅的事已水落石出了,淩誌遠一直隱忍不發,主要是因為他至今還未摸清市長黃東來的態度。
何匡賢提出的建議是向市委書記邱雲天匯報,以邱書記的影響來抵消黃市長的壓力。這雖是一記妙招,但淩誌遠覺得此時便用為時過早了。
石材管理公司偷漏稅是板上釘釘的事,這點無論張大山、錢家望,還是黃東來都無法否認,在此情況下,淩誌遠不信他們真敢置黨紀國法於不顧,睜著眼睛說瞎話。
查石材管理公司偷漏稅的問題隻是淩誌遠的試探之招,他的大招在當年的企業改製上,這極有可能涉及到包括錢家望、張大山、呂長河在內的小群體的利益,勢必會遭遇極大的阻力。
淩誌遠想到那時候再請市委書記邱雲天出手,那樣的話,就算市長黃東來想要保住這些人,也不會有任何作用了。
由於市長黃東來突然出手,淩誌遠心中很是沒底,不知道黃市長和錢家望、張大山等人之間到底是什麽關係,這是他目前最為忌憚的。
張大山今日請淩誌遠過來最大的用意便是想要試探一下他對於市長黃東來的態度,沒想到不等他開口,對方竟主動提及了這事,省了他很大的事。
“市長是什麽意思?”張大山迫不及待的問道。
淩誌遠的嘴角掛著幾分玩味的笑意,兩眼直視著張大山,不答反問道:“書記不知道市長的用意?”
張大山聽到這話後,先是一愣,隨即便迴過神來了,疾聲說道:“縣長說笑了,市長找你談話,我又不在場,怎麽知道呢?”
盡管張大山裝出一副渾然未決的樣子,但他之前愣神的表現已徹底出賣了內心的想法。淩誌遠百分之百的認定,張大山知道黃東來找他談石材管理公司的事。
這一情況充分說明了張大山和黃東來之間有關連,至於說是直接聯係,還是通過錢家望這個中間人便不得而知了。
錢家望調任省人大之前,是漣州的黨委副書記,和黃東來一起共過事。作為漣州的頂級大佬,兩人之間有交接再正常不過了。
“市長倒也沒有什麽明確的指示,不過看得出來,他對石材管理公司的事很是關心。”淩誌遠不動聲色的說道。
張大山聽到這話後,心中暗喜,忙不迭的說道:“既然市長對於這事如此上心,我們還是要穩妥的處理,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為了請市長黃東來幫著說話,張大山心裏很清楚,錢家望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因此,聽到淩誌遠的話後,頗有幾分迫不及待之意。
“書記,我隻是說市長對這事很關心,你卻要穩妥的處理,這是何意?”淩誌遠突然發問道。
張大山聽到這話後,才意識到他太過心急,上了對方的當,一下子無法自圓其說。
“縣長,我覺得你我之間不妨都誠懇一點,沒必要繞彎子,那樣的話,沒意思,你覺得呢?”張大山一臉陰沉的說道。
這話頗有幾分直搗黃龍之意,張大山心裏很清楚,若論鬥嘴的話,他不是淩誌遠的對手,稍不留神就容易被其繞進去。既然如此,不如打開天窗說亮話,如此一來,反倒省事。
淩誌遠聽到這話後,心裏暗道:“你也不算太笨,知道揚長避短,我也不想和你繼續兜圈子了,直來直去也好。”
“我讚同書記的提議,事情既然出了,總要解決。”淩誌遠一臉正色的說道,“書記覺得這事該如何處理?”
張大山將淩誌遠的表現看在眼裏,知道他這次不是試探,而是實打實的詢問,頗有幾分試探其底線之意。
“縣長說的沒錯,事情既然出了,確實要解決,否則對上對下都沒法交代!”張大山不動聲色的說道,同時抬眼偷瞄向淩誌遠。
淩誌遠仿佛老僧入定一般,臉上全無表情,兩眼直視著張大山。
張大山意識到姓淩的定力非常恐怖,想要從他臉上看出端倪來,難於上青天。既然如此,他也就不再瞎耽誤的功夫了。
“縣長,這樣吧,我讓人和石材管理公司的人溝通,讓他們補交一千萬的稅收,你看怎麽樣?”張大山抬眼看向淩誌遠問道。
一千萬可不是小數目了,按照錢家望的意思,最多補交五百萬的稅款。張大山心裏很清楚,淩誌遠不是省油的燈,五百萬絕不會同意,就算是一千萬,他心裏也有點打鼓,不知對方是否答應。
張大山看向淩誌遠之時,很有幾分不淡定,心髒砰砰亂跳個不停。這種等人裁判的感覺很不好,他已有很多年沒這種感受了。
“書記,你這話是開玩笑,還是認真的?”淩誌遠出聲發問道。
張大山沒想到淩誌遠會這麽問,一臉正色的說道:“縣長,這麽大的事,你覺得我會開玩笑嘛,當然是認真的。”
為了防止淩誌遠不信,張大山信誓旦旦的說道:“隻要你認可,我保證一千萬的補交稅款,最遲後天便可打到稅務局賬上”
張大山聽到這話後,有種鬱悶的要吐血之感。他今日請淩誌遠過來本想試探姓淩的對待這事的態度,沒想到他還沒等他開口,對方卻反將了他一軍,讓他有種猝不及防之感。
盡管如此,張大山卻不得不作答。正如淩誌遠所言,涉及三千萬的稅款流失,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作為祁山的一把手,他必須有個明確的態度。
“這不是一件小事,我覺得應該從長計議。”張大山沉聲說道,“縣長,這是你們政府的分內事,你對此是什麽態度?”
作為官場老手,踢皮球是必備的基本功,張大山在這方麵的功力不遜色於任何人,三言兩語便將皮球踢到了淩誌遠腳下。
淩誌遠對此一點也不意外,張大山的態度很明確,他想保石材管理公司,隻不過不便開口罷了。
“為了這事,前兩天市長特意將我叫過去談了一下!”淩誌遠突兀的說道。
石材管理公司的偷漏稅的事已水落石出了,淩誌遠一直隱忍不發,主要是因為他至今還未摸清市長黃東來的態度。
何匡賢提出的建議是向市委書記邱雲天匯報,以邱書記的影響來抵消黃市長的壓力。這雖是一記妙招,但淩誌遠覺得此時便用為時過早了。
石材管理公司偷漏稅是板上釘釘的事,這點無論張大山、錢家望,還是黃東來都無法否認,在此情況下,淩誌遠不信他們真敢置黨紀國法於不顧,睜著眼睛說瞎話。
查石材管理公司偷漏稅的問題隻是淩誌遠的試探之招,他的大招在當年的企業改製上,這極有可能涉及到包括錢家望、張大山、呂長河在內的小群體的利益,勢必會遭遇極大的阻力。
淩誌遠想到那時候再請市委書記邱雲天出手,那樣的話,就算市長黃東來想要保住這些人,也不會有任何作用了。
由於市長黃東來突然出手,淩誌遠心中很是沒底,不知道黃市長和錢家望、張大山等人之間到底是什麽關係,這是他目前最為忌憚的。
張大山今日請淩誌遠過來最大的用意便是想要試探一下他對於市長黃東來的態度,沒想到不等他開口,對方竟主動提及了這事,省了他很大的事。
“市長是什麽意思?”張大山迫不及待的問道。
淩誌遠的嘴角掛著幾分玩味的笑意,兩眼直視著張大山,不答反問道:“書記不知道市長的用意?”
張大山聽到這話後,先是一愣,隨即便迴過神來了,疾聲說道:“縣長說笑了,市長找你談話,我又不在場,怎麽知道呢?”
盡管張大山裝出一副渾然未決的樣子,但他之前愣神的表現已徹底出賣了內心的想法。淩誌遠百分之百的認定,張大山知道黃東來找他談石材管理公司的事。
這一情況充分說明了張大山和黃東來之間有關連,至於說是直接聯係,還是通過錢家望這個中間人便不得而知了。
錢家望調任省人大之前,是漣州的黨委副書記,和黃東來一起共過事。作為漣州的頂級大佬,兩人之間有交接再正常不過了。
“市長倒也沒有什麽明確的指示,不過看得出來,他對石材管理公司的事很是關心。”淩誌遠不動聲色的說道。
張大山聽到這話後,心中暗喜,忙不迭的說道:“既然市長對於這事如此上心,我們還是要穩妥的處理,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為了請市長黃東來幫著說話,張大山心裏很清楚,錢家望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因此,聽到淩誌遠的話後,頗有幾分迫不及待之意。
“書記,我隻是說市長對這事很關心,你卻要穩妥的處理,這是何意?”淩誌遠突然發問道。
張大山聽到這話後,才意識到他太過心急,上了對方的當,一下子無法自圓其說。
“縣長,我覺得你我之間不妨都誠懇一點,沒必要繞彎子,那樣的話,沒意思,你覺得呢?”張大山一臉陰沉的說道。
這話頗有幾分直搗黃龍之意,張大山心裏很清楚,若論鬥嘴的話,他不是淩誌遠的對手,稍不留神就容易被其繞進去。既然如此,不如打開天窗說亮話,如此一來,反倒省事。
淩誌遠聽到這話後,心裏暗道:“你也不算太笨,知道揚長避短,我也不想和你繼續兜圈子了,直來直去也好。”
“我讚同書記的提議,事情既然出了,總要解決。”淩誌遠一臉正色的說道,“書記覺得這事該如何處理?”
張大山將淩誌遠的表現看在眼裏,知道他這次不是試探,而是實打實的詢問,頗有幾分試探其底線之意。
“縣長說的沒錯,事情既然出了,確實要解決,否則對上對下都沒法交代!”張大山不動聲色的說道,同時抬眼偷瞄向淩誌遠。
淩誌遠仿佛老僧入定一般,臉上全無表情,兩眼直視著張大山。
張大山意識到姓淩的定力非常恐怖,想要從他臉上看出端倪來,難於上青天。既然如此,他也就不再瞎耽誤的功夫了。
“縣長,這樣吧,我讓人和石材管理公司的人溝通,讓他們補交一千萬的稅收,你看怎麽樣?”張大山抬眼看向淩誌遠問道。
一千萬可不是小數目了,按照錢家望的意思,最多補交五百萬的稅款。張大山心裏很清楚,淩誌遠不是省油的燈,五百萬絕不會同意,就算是一千萬,他心裏也有點打鼓,不知對方是否答應。
張大山看向淩誌遠之時,很有幾分不淡定,心髒砰砰亂跳個不停。這種等人裁判的感覺很不好,他已有很多年沒這種感受了。
“書記,你這話是開玩笑,還是認真的?”淩誌遠出聲發問道。
張大山沒想到淩誌遠會這麽問,一臉正色的說道:“縣長,這麽大的事,你覺得我會開玩笑嘛,當然是認真的。”
為了防止淩誌遠不信,張大山信誓旦旦的說道:“隻要你認可,我保證一千萬的補交稅款,最遲後天便可打到稅務局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