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慕淵顧忌蔣仕煜的麵子,心裏想笑又不敢大笑,就老老實實低著頭,聽父親給他分析局麵。
“北境狀況如何,你在那邊數月,心裏肯定清楚,”蔣仕煜沉聲道,“狄人在裕門關吃了虧,山口關一戰又是大敗而退,雖說朝廷也防著北狄再次南下,但以常理來看,北狄傷了元氣,短時間內不會再卷土重來。
不打仗,僅靠重建,顧家幾個兄弟能有多少功績?將士的戰功都是在戰場上拿命換的,不是靠修建城池搬幾塊磚石。
顧家的機會太過渺茫,可人家守了北地幾十年,他們對故土有感情,自然投身重建之中,這無可厚非。
你不同,你堅持上三個月半年,聖上改了心意定下顧家也就罷了,要是另定了守將,你如何是好?
你這是明著跟聖上對著幹!”
以蔣仕煜的看法,顧家勝算極低,最多半年,將軍印落入旁家,蔣慕淵的堅持非但沒有成效,反而得罪聖上。
蔣慕淵知道父親是替他著想,收了笑意,正色起來。
如果蔣仕煜是以帝王心思來揣度聖上的心意,蔣慕淵就是實打實知道聖上用他又防備他,未免駕崩之後新帝拿捏不住他,聖上臨死要逼他一起上路。
以蔣慕淵如今的羽翼與能力,他自知不該跟聖上硬著來,甚至是做出這種類似於“挑釁”一樣的行為。
他應該更低調,更謹慎,而不是鋒芒畢露。
隻是,反複斟酌之後,蔣慕淵認為,北地守將這個位子太重要了。
無論蔣慕淵如何韜光養晦,聖上對他的疑心都不會消失,而他的性情也無法做到像孫恪一樣、靠混日子來讓聖上不管他,蔣慕淵隻要繼續行走在朝堂之上,他就可不能碌碌無為。
與其讓聖上臨終前覺得殺不殺他無所謂,倒不如有真正的能力和籌碼,讓聖上投鼠忌器。
蔣慕淵前世功高也權重,但他最終輸在自己的“心”上,他沒有想到聖上下手會那麽狠,不顧及安陽長公主,把他逼到了絕境裏。
今生,他不會再懷疑聖上的狠絕,他也要有足夠的能力自保。
不止是保住自己,也是保住父母、壽安、蔣氏一族,更是保住他好不容易才娶迴來的心尖上的姑娘。
自保,不能缺少的是兵權。
不單單是自己手中有多少能調動的兵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兵不會掉頭就捅他一刀子。
這是蔣慕淵的前車之鑒。
順德三十五年,因著戰事四起,外敵、內亂混在一塊,讓朝廷不得不四處作戰,兵力不時調動。
別處戰事吃緊,將士被圍,蔣慕淵收到戰報後,調了一半兵力馳援,留在身邊的守軍就少了。
他也沒有想到,剩下來的將領之中,有順德帝的釘子,對聖上忠心耿耿。
副將調集兵力,反將蔣慕淵圍在孤城之中,饒是有堅持與他死撐到底的兵士,終究不敵圍城之困。
糧草、軍需一日日衰減,沒有補給,哪裏能有勝算。
當時,蔣慕淵的身邊還有孫栩的門客,那人在意識到狀況不對的第一時間就飛鴿傳書給孫栩,鴿子飛迴來了。
孫栩讓蔣慕淵一定要撐住,他挖密道也要把蔣慕淵救出去。
再後來,圍困之勢越發緊逼,鴿子飛空就會被長弓射下,蔣慕淵不願連累孫栩,那幾隻鴿子與其叫人射去了,不如填個肚子,興許還能多堅持一兩日。
可直到最後,蔣慕淵也沒有等到孫栩。
想來也是,聖上下定決心要把蔣慕淵困死在這城中,又怎麽會忽視素來與他親近的孫栩呢。
孫栩大抵也被困得動彈不得,沒有辦法挖那條密道了。
迴憶舊事,身邊的副將反手給了他一刀子,讓蔣慕淵毫無防備之下就被自己人困了個結結實實,孫栩彼時年輕,沒有實權,想幫他都幫不上。
蔣慕淵彼時但凡再有多一些的兵力上的支持,聖上能不能就這麽逼死他都是兩說。
這輩子,蔣慕淵不希望身邊再有那樣的釘子,也想讓手中有叫聖上投鼠忌器的兵權。
北地守將,手裏握著的是整個北境大軍,又因地勢,一旦大軍入裕門關,沿途再無險峻隘口,可以直撲京師,毫無阻礙。
前世,聖上不動顧家,是因為顧家效忠朝廷,隻往北看,不摻和皇權爭鬥。
今生,聖上防蔣慕淵,既然沒有攔著他娶顧雲錦,就遲早會削顧家的兵權。
沒有好機會、借口時,當然不能直接行事,一來對滿朝的官員、北境將士百姓們交代不過去,二來讓蔣慕淵心生疑惑,但現在不一樣,正如蔣仕煜所言,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聖上一直不敲定,這麽拖著,除了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之外,也是賣蔣慕淵一個麵子,讓他們爭取個小半年,最後換了,蔣慕淵也不好再開口請求,別說是懷疑了,他反而還要感念聖上寬厚。
這幾年,蔣慕淵既要豐滿羽翼,又不能太刺激聖上,這是一場博弈,一點點的用巧勁。
跟釣魚似的,不能急速拉杆,讓魚兒受驚跑了,也不能不動,叫魚兒把餌料都叼走了。
聖上釣蔣慕淵這條魚,反過來,蔣慕淵也在釣聖上的魚。
若是旁處,蔣慕淵一時退讓也就退了。
可北地守將到底不同,那是真正能讓聖上在對他動手時斟酌再斟酌的存在。
顧家與蔣慕淵是一根繩上的,聖上打壓外甥,怎麽可能放過外甥媳婦兒和她娘家?
顧雲錦又不是柳媛那樣由聖上親手送過來的眼線,衛國公府勤勤懇懇為聖上賣命。
一旦動手,顧家要自保,必然全力相助。
聖上總要考量考量那一馬平川從裕門關直衝而至的北境大軍。
蔣慕淵必須要讓顧家守住將軍印,這是為了顧雲錦,也是為了他自己,隻有顧雲宴兄弟手中有赫赫戰功,才能讓聖上命他為鎮北將軍,而不是順著這次的局勢,名正言順地把將印收迴去。
要是能靠著顧雲康,直直殺向北狄大帳,大敗狄人,聖上也沒有理由不應了吧。
“北境狀況如何,你在那邊數月,心裏肯定清楚,”蔣仕煜沉聲道,“狄人在裕門關吃了虧,山口關一戰又是大敗而退,雖說朝廷也防著北狄再次南下,但以常理來看,北狄傷了元氣,短時間內不會再卷土重來。
不打仗,僅靠重建,顧家幾個兄弟能有多少功績?將士的戰功都是在戰場上拿命換的,不是靠修建城池搬幾塊磚石。
顧家的機會太過渺茫,可人家守了北地幾十年,他們對故土有感情,自然投身重建之中,這無可厚非。
你不同,你堅持上三個月半年,聖上改了心意定下顧家也就罷了,要是另定了守將,你如何是好?
你這是明著跟聖上對著幹!”
以蔣仕煜的看法,顧家勝算極低,最多半年,將軍印落入旁家,蔣慕淵的堅持非但沒有成效,反而得罪聖上。
蔣慕淵知道父親是替他著想,收了笑意,正色起來。
如果蔣仕煜是以帝王心思來揣度聖上的心意,蔣慕淵就是實打實知道聖上用他又防備他,未免駕崩之後新帝拿捏不住他,聖上臨死要逼他一起上路。
以蔣慕淵如今的羽翼與能力,他自知不該跟聖上硬著來,甚至是做出這種類似於“挑釁”一樣的行為。
他應該更低調,更謹慎,而不是鋒芒畢露。
隻是,反複斟酌之後,蔣慕淵認為,北地守將這個位子太重要了。
無論蔣慕淵如何韜光養晦,聖上對他的疑心都不會消失,而他的性情也無法做到像孫恪一樣、靠混日子來讓聖上不管他,蔣慕淵隻要繼續行走在朝堂之上,他就可不能碌碌無為。
與其讓聖上臨終前覺得殺不殺他無所謂,倒不如有真正的能力和籌碼,讓聖上投鼠忌器。
蔣慕淵前世功高也權重,但他最終輸在自己的“心”上,他沒有想到聖上下手會那麽狠,不顧及安陽長公主,把他逼到了絕境裏。
今生,他不會再懷疑聖上的狠絕,他也要有足夠的能力自保。
不止是保住自己,也是保住父母、壽安、蔣氏一族,更是保住他好不容易才娶迴來的心尖上的姑娘。
自保,不能缺少的是兵權。
不單單是自己手中有多少能調動的兵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兵不會掉頭就捅他一刀子。
這是蔣慕淵的前車之鑒。
順德三十五年,因著戰事四起,外敵、內亂混在一塊,讓朝廷不得不四處作戰,兵力不時調動。
別處戰事吃緊,將士被圍,蔣慕淵收到戰報後,調了一半兵力馳援,留在身邊的守軍就少了。
他也沒有想到,剩下來的將領之中,有順德帝的釘子,對聖上忠心耿耿。
副將調集兵力,反將蔣慕淵圍在孤城之中,饒是有堅持與他死撐到底的兵士,終究不敵圍城之困。
糧草、軍需一日日衰減,沒有補給,哪裏能有勝算。
當時,蔣慕淵的身邊還有孫栩的門客,那人在意識到狀況不對的第一時間就飛鴿傳書給孫栩,鴿子飛迴來了。
孫栩讓蔣慕淵一定要撐住,他挖密道也要把蔣慕淵救出去。
再後來,圍困之勢越發緊逼,鴿子飛空就會被長弓射下,蔣慕淵不願連累孫栩,那幾隻鴿子與其叫人射去了,不如填個肚子,興許還能多堅持一兩日。
可直到最後,蔣慕淵也沒有等到孫栩。
想來也是,聖上下定決心要把蔣慕淵困死在這城中,又怎麽會忽視素來與他親近的孫栩呢。
孫栩大抵也被困得動彈不得,沒有辦法挖那條密道了。
迴憶舊事,身邊的副將反手給了他一刀子,讓蔣慕淵毫無防備之下就被自己人困了個結結實實,孫栩彼時年輕,沒有實權,想幫他都幫不上。
蔣慕淵彼時但凡再有多一些的兵力上的支持,聖上能不能就這麽逼死他都是兩說。
這輩子,蔣慕淵不希望身邊再有那樣的釘子,也想讓手中有叫聖上投鼠忌器的兵權。
北地守將,手裏握著的是整個北境大軍,又因地勢,一旦大軍入裕門關,沿途再無險峻隘口,可以直撲京師,毫無阻礙。
前世,聖上不動顧家,是因為顧家效忠朝廷,隻往北看,不摻和皇權爭鬥。
今生,聖上防蔣慕淵,既然沒有攔著他娶顧雲錦,就遲早會削顧家的兵權。
沒有好機會、借口時,當然不能直接行事,一來對滿朝的官員、北境將士百姓們交代不過去,二來讓蔣慕淵心生疑惑,但現在不一樣,正如蔣仕煜所言,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聖上一直不敲定,這麽拖著,除了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之外,也是賣蔣慕淵一個麵子,讓他們爭取個小半年,最後換了,蔣慕淵也不好再開口請求,別說是懷疑了,他反而還要感念聖上寬厚。
這幾年,蔣慕淵既要豐滿羽翼,又不能太刺激聖上,這是一場博弈,一點點的用巧勁。
跟釣魚似的,不能急速拉杆,讓魚兒受驚跑了,也不能不動,叫魚兒把餌料都叼走了。
聖上釣蔣慕淵這條魚,反過來,蔣慕淵也在釣聖上的魚。
若是旁處,蔣慕淵一時退讓也就退了。
可北地守將到底不同,那是真正能讓聖上在對他動手時斟酌再斟酌的存在。
顧家與蔣慕淵是一根繩上的,聖上打壓外甥,怎麽可能放過外甥媳婦兒和她娘家?
顧雲錦又不是柳媛那樣由聖上親手送過來的眼線,衛國公府勤勤懇懇為聖上賣命。
一旦動手,顧家要自保,必然全力相助。
聖上總要考量考量那一馬平川從裕門關直衝而至的北境大軍。
蔣慕淵必須要讓顧家守住將軍印,這是為了顧雲錦,也是為了他自己,隻有顧雲宴兄弟手中有赫赫戰功,才能讓聖上命他為鎮北將軍,而不是順著這次的局勢,名正言順地把將印收迴去。
要是能靠著顧雲康,直直殺向北狄大帳,大敗狄人,聖上也沒有理由不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