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迴關靖澤沒和鄭馳樂分開走,而是跟著鄭馳樂迴了青花鄉。 他可沒忘記鄭馳樂房裏睡了個人,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去青花鄉走一遭,悄無聲息地在鄭馳樂身上蓋個戳。 關靖澤要走青花鄉這邊迴榆林,鄭馳樂也沒反對,隻是說:“得翻過整座山挺累的。” 關靖澤繃著一張臉,說得非常正經:“哪有可能這點兒路就累了。” 他跟著鄭馳樂踩著田埂走迴青花鄉,一路上鄭馳樂都滿臉笑容地跟人打招唿,不時停下來跟對方交談,並大大方方地介紹關靖澤:“這是我外甥,在榆林那邊做事。” 關靖澤長了副好皮相,一路賺了不少誇,臉色好了不少。 可惜這好心情在賈立出現時消失殆盡。 賈立一見鄭馳樂迴來,也不管關靖澤是不是杵在一邊,立馬就把他抓過去說話:“你聽說了嗎?方海潮要調過來,這人能耐不小,我們得趕緊抓住這股東風才成!” 關靖澤盯著賈立抓著鄭馳樂的手。 鄭馳樂倒是沒太在意,他說道:“我也是剛聽說。你很了解方海潮?” 賈立說:“我有個同窗在那邊,還算了解。方海潮是沈其難的女婿,雖說他的根基在南方,但他上頭還有個哥哥,留在南方其實也是處處受製,可能忙活到最後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來這邊就不同了,沈其難隻有一個女兒,他要是能擺脫家裏來到這邊,大部分人都會把他看成是沈其難的接班人,做起事來肯定得心應手。” 鄭馳樂說:“這是大好事。” 賈立說:“機會就在眼前,我們的所有項目都要抓緊時間提上日程。” 鄭馳樂說:“別急,有些東西一快就會出問題,還是得一步步來。” 賈立也明白這個道理,見鄭馳樂對他得來的消息沒有半點震驚,他不由反省起自己的急躁來連個毛頭小子都不如,還得再好好修煉啊!賈立這才看向一邊的關靖澤:“靖澤你怎麽走這邊?” 雖說關靖澤常常上山跟鄭馳樂見麵,但踏進青花鄉還是第一迴。 關靖澤搬出充分的理由:“過來這邊走走,看看我有沒有漏做什麽事兒。” 賈立說:“你們王書記很重視你們榆林,發展起來應該不會比青花鄉慢。” 關靖澤說:“希望如此。” 難得關靖澤這個陳老的關門子弟來了,賈立覺得應該好好把握機會。他瞧了鄭馳樂一眼,說道:“既然關鄉長都來了,不如我們把鄉委的人找齊,都來跟關鄉長討論交流。” 關靖澤額角青筋微微抽搐。 賈立這人還真是不放過任何可以壓榨別人勞動力的機會! 這是鄭馳樂管的地方,關靖澤當然不能拒絕:“也好,我也想好好了解一下青花鄉的情況,到時候要是搞聯合項目心裏也能有個底。” 正主同意了,賈立立刻就出去安排。 鄭馳樂說:“這家夥做起事來挺可怕的,一忙起來就不願意停,腦袋二十四小時都在轉。你好像被他盯上了,小心被他榨幹了腦汁。” 關靖澤說:“至少他是在為你們青花鄉忙活。” 鄭馳樂笑眯眯:“那你可不能藏私,能教他們的、能告訴他們的,都好好說說吧。你幫我把人教出來了,我做起事來也輕鬆。” 關靖澤說:“光一天也沒法教什麽,我倒是有個想法,不如以後我們兩邊的人都到道觀那兒聚一聚,平時就多點兒交流,免得兩邊的發展不同步。” 鄭馳樂說:“這主意不錯,不過我師叔公可能會氣得不輕!”老道人可是最討厭外麵的人進道觀的,想想老道人到時候那扭的表情鄭馳樂就樂死了,他笑眯眯地瞅著關靖澤,“如果我告訴他這主意是你出的,他肯定會拿掃把把你攆走。” 關靖澤厚顏無恥地說:“怕什麽,不是有我媳婦兒護著我嗎?” 鄭馳樂覺得這人越來越不要臉了。 此時此刻,首都也有一些事情正悄然發生。 賈貴成坐在座位上玩著手裏的筆,聆聽底下人的匯報:“賈立是跟那個鄭馳樂湊一塊了。那個鄭馳樂這兩天剛好迴了首都,一下車就碰上了車站的踩踏事故,還參與了救人。我拿到了被某些人壓下的新聞照片,裏頭有他的好幾個特寫。” 賈貴成轉動著手裏的筆,過了一會兒才說:“我們民聲要報道的就是這種無私奉獻的優秀人才,明天的頭版頭條留給他,再把他的事跡整理整理,盡量往好裏誇。” 他的下屬不明白他的用意:“如果這個鄭馳樂真的那麽有能耐,我們這不是給他造勢了嗎?” 賈貴成把筆往桌上敲了敲:“他還沒到拚‘民心’的階段,這個時候造勢有什麽用?” “那您的意思是?” “從小在誇讚聲和追捧聲裏長大不一定是好事小心被捧得越高,摔得越狠啊!”賈貴成露出笑容,“鄭馳樂有關家的背景在,我們不能耍太多手段,所以我們就誇,他做什麽我們就給他誇什麽。有個詞叫捧殺,聽說過沒?” “我明白了!” 賈貴成擺擺手讓下屬出去,自己站在窗邊眺望遠方的景色。 他不是天資卓越的人,甚至連當官的料子都不是,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出頭。作為“橋梁”式的人物,他自有一套籠絡人心的手段,雖然現在他的地位遠比同齡的葉仲榮、梁定國、關振遠等人要低得多,但他有把握繼續往上走,也許五年不行、十年不行,但二十年、三十年肯定可以,賈家的榮光會在他手上重新顯現。 至於那個想要循規蹈矩往上走的侄兒,賈貴成會用事實告訴他這種想法有多天真。 真是天真到極點。 要是手裏沒有足夠的籌碼,賈家人怎麽可能被那些人接受?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在賈貴成的推動之下,鄭馳樂等人在車站參與搶救的事情登上了《民聲》頭條。 葉仲榮第一時間看到了這份報紙。 他的第一反應是賈貴成發現了什麽,可靜下心來一想,要是賈貴成發現了他跟鄭馳樂的關係,反倒不會這麽大肆張揚。 他了解賈貴成,因為他跟賈貴成曾經是知交好友。賈家因為跟其他黨派淵源很深,始終進不了執政階層,最後賈家人也放棄了,紛紛選擇成為民眾與執政階層之間的“橋梁”。 但賈貴成不是那麽容易放棄的人。 以葉仲榮對賈貴成的了解,他知道賈貴成肯定是想將“橋梁”的角色演繹到極致。 登了頂以後就是他躍升的時機。 為了完成自己的目標,賈貴成什麽都做得出來。要是賈貴成抓住了他的把柄,肯定不會就這麽大大咧咧地把它拋出來。 葉仲榮更傾向於這是個意外。 他皺起眉,想不明白賈貴成為什麽特意讓鄭馳樂露這個臉。 韓蘊裳也看到了這個新聞,見葉仲榮皺著眉頭,她說道:“賈貴成的侄兒賈立好像去了青花鄉幫樂樂做事。” 韓蘊裳這麽一提點,葉仲榮就想通了:“原來是因為這個。”他看著《民聲》上的溢美之詞,眉頭越鎖越緊。 誇得太過了。 韓蘊裳說:“樂樂不是被誇幾句就飄飄然的人。” 葉仲榮說:“也對,是我瞎操心了。” 他合上報紙,心裏卻還是放不下。 站起來背著手來迴走了一會兒,葉仲榮說道:“幫我把曦明叫迴來,讓他以他的名義寫封信說說賈貴成的情況,當做提個醒也好。” 聽到葉仲榮寫個信都要借侄子的名頭,韓蘊裳微怔,也不知是該替葉仲榮難過好還是為自己前麵的隱瞞自責好。她說道:“你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寫過去……” 葉仲榮搖搖頭:“我給他寫的話意義就不一樣了,要是有人抓著這個做文章,影響肯定不好。” 韓蘊裳說:“那好,我去打電話給五哥,讓他叫曦明晚上迴來一趟。” 第139章 來客 邁入深秋之後,在鄭馳樂的帶領之下青花鄉鄉委的人每天都會往山頂走一遭,關靖澤也會領著人過來,兩邊的鄉委成員本來就是“老鄰居”,見麵次數多了慢慢也就熟稔起來。 一開始他們都在道觀外頭一屁股坐下,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天,聊到興起時就折根樹枝在泥地上寫寫畫畫,偶爾吵起來了,老道人門關得再緊都能聽見。慢慢地老道人也沒轍了,將空出來的藏書閣給他們當談話的地方。 鄭馳樂早就抄起筆在大張的白紙上畫出好幾份地圖,從大到小分別是世界、華國、懷慶省、延鬆和柳泉兩縣的大致輪廓,都貼在改裝過的老舊布告板上備用。平時討論用的地圖則更小,詳細地勾勒出青花、榆林兩個鄉的地形,這是鄭馳樂和關靖澤一步步走過的,哪個地方長著什麽樹種都能背出來。 其他人起初也並沒放在心上,後來用上地圖的討論話題多了,自己也上心了,每個人都拿著本厚本子上山,該描地圖的描地圖,該做記錄的做記錄。鄭馳樂和關靖澤都沒攬下主持“會談”的活兒,而是所有人輪流提出議題。在場的都是自己人,久而久之就連最沉默的“啞巴陳”都能張口說上好一會兒了。 這天兩方的人也照常上了山,榆林鄉卻來了個意外的客人。 留守在鄉委的人正盼著其他人迴來呢,就看到個穿著夾克的中年男人走了進來。 中年男人見鄉委還有人,客客氣氣地遞給對方一根煙。 留守的人搖搖頭,笑著說:“值班期間不接煙不接酒。” 中年男人微訝:“你們晚上還安排人值班?” 留守的人說道:“是的,晚上鄉裏的人出了問題也得有人解決,總不好老讓人去敲書記和鄉長的門。” 中年男人點點頭:“這倒是不錯。” 留守的人問:“你看著臉生,是來找人的嗎?難道是找關鄉長?” 中年男人說:“差不多,你們關鄉長在不在?” 留守的人說:“不在,今兒沒輪到關鄉長當值,所以他上山去了。” “上山?” “中秋以後我們跟青花鄉那邊往來多了,每隔一天就會約好一起到山上談談話,拿關鄉長的話來說就是山頂空氣好,腦子也清醒。” 中年男人說:“上山的路是哪條?能給我指個路嗎?” 留守的人說:“當然沒問題,我帶你過去,天黑了也不怕,那路現在越來越寬,好走得很。”他邊說邊領著中年男人往外走,走到山腳又想起自己還沒問姓名,“對了,老哥怎麽稱唿?” 中年男人說:“我叫方海潮,你叫我一聲老方就行了。” 留守的人沒聽過這名字,聞言馬上改了稱唿:“方老哥你沿著這路上山就成了,我還得迴去守著等他們迴來。” 方海潮微微一笑,朝留守的人道謝之後就緩步走上山。 方海潮來到懷慶已經一個多月,令人失望的是他並沒有做出太大的動作。 他從口袋裏掏出本記錄本,翻開其中一頁在青花鄉和榆林鄉的交界處圈了個圈。 記錄本畫著的詳細地圖上已經有大半地方被圈了起來。 這一個月來方海潮都是在懷慶省內轉悠,他既登門拜訪懷慶有名氣的“名流”,也拜會經驗豐富的老懷慶人,更重要的是走訪像榆林鄉這樣的落後地區。 方海潮長著張路人臉,衣著也普普通通,走到哪都不會太受矚目。一個月走下來他臉都曬黑了一層,竟也傳出多少關於他到處跑的傳言,這會兒外界都在說他徒有虛名,以前的赫赫聲名都是靠家裏幫扶的,換了地兒就沒半點能耐。 沈其難打趣過他兩句:“你再不拿出點真本領給他們瞧瞧,他們以後可不會服你。” 方海潮也不在意,說道:“真本領不是拿來給他們瞧的,辦事之前不了解情況,真要出了差錯誰來負責?”過後照樣是自顧自地走訪。 走了那麽多地方,榆林鄉給方海潮的感覺最好。雖然條件不太好,但每個村落都很幹淨,在村口的牆麵上都整了個布告欄,貼的是防疫宣傳畫、防疫工作分工表,顯然把這項任務落實得很好。 看來年輕人確實有年輕人的一套方法。 方海潮沿著山路往上走,借著月色瞧見了林間那一塊塊天然綠籬笆的藥田。這些藥草都是依著地形來栽種,藥田邊上那一叢叢野花野草還長得特別茂盛,可以食用的蕨菜、薇菜、山芹也間雜其中,森林的風貌還保持得很好,看得出這半年來的開發並沒有對它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