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擇端講述《清明上河圖》裏的故事
第一卷
周羅吉周羅力
東都外城,方圓四十餘裏。城壕曰護龍河,闊十餘丈,濠之內外,皆植楊柳,粉牆朱戶,禁人往來。城門皆甕城三層,屈曲開門,唯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皆直門兩重,蓋此係四正門,皆留禦路故也。新城南壁,其門有三:正南門曰南薰門;城南一邊,東南則陳州門,傍有蔡河水門;西南則戴樓門,傍亦有蔡河水門。蔡河正名惠民河,為通蔡州故也。東城一邊,其門有四:東南曰東水門,乃汴河下流水門也,其門跨河,有鐵裹窗門,遇夜如閘垂下水麵,兩岸各有門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夾岸百餘丈;次則曰新宋門;次曰新曹門;又次曰東北水門,乃五丈河之水門也。西城一邊,其門有四:從南曰新鄭門;次曰西水門,汴河上水門也;次曰萬勝門;又次曰固子門;又次曰西北水門,乃金水河水門也。北城一邊,其門有四:從東曰陳橋門;(乃大遼人使驛路);次曰封丘門(北郊禦路);次曰新酸棗門;次曰衛州門(諸門名皆俗唿。其正名如西水門曰利澤,鄭門本順天門,固子門本金耀門)。新城每百步設馬麵、戰棚,密置女頭,旦暮修整,望之聳然。城裏牙道,各植榆柳成陰。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庫,貯守禦之器,有廣固兵士二十,指揮每日修造泥飾,專有京城所提總其事。
---------摘錄[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東都外城
----------------------------------------------------------------------------------
注:《東京夢華錄》的作者孟元老,在東京生活了二十三年,“靖康之難“後,孟元老離開東京南下,避地江左,常憶東京之繁華,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撰成《東京夢華錄》一書。《東京夢華錄》是一本孟元老追述北宋都城東京城風貌的著作。所記多為宋徽宗崇寧到宣和年間北宋都城東京的情況,分別記載了當時城內的:外城、內城、河道、橋梁、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布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民風習俗、時令節日,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幾乎無所不包。描繪了這一曆史時期居住在東京城內的王公貴族、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曆史文獻內容。可以說是一本“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
故本書在每一章中摘錄《東京夢華錄》部分內容,以有助於讀者從孟元老的第一手資料中感愛到北宋國都東京當年那跳動著的脈膊。
第一章
1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張擇端幼年聰穎好學,尤其喜愛繪畫。在他還未到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市)求學之前,在其家鄉的時候,張擇端的畫作就已聞名四鄰,尤其是界畫的技藝,更是惟妙惟肖,令觀者無不稱奇讚歎。張擇端家境雖一般,但他樂善好施、熱情豪爽、扶危助困,加之畫一手好畫,寫一手好字,在當時諸城就己小有名氣了。
張擇端深知自己此生此世若想在繪畫方麵上有所成就,名留青史,必須要到當時宋朝的國城東京求師學藝,專習繪畫。終於在張擇端二十歲弱冠之年,張擇端告別父母與親朋好友孤身一人來到京城,初的京城,人地生疏,也無親朋好友,生活十分艱難。張擇端為生活所迫在街上賣過畫,在寺廟、道觀畫過壁畫,給人當過家庭畫師,輔導小孩繪畫等等職業。經過數年辛勤努力,終於供職皇家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在此其間經過潛心研究,張擇端持之以恆,以畫家那特有的敏銳目光,無微不至地去觀察、揣摩、體驗京城內外的社會生活,深入到京城內外,去觀察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衣著打扮、行動姿態、神態表情、以及三教九流,收集到了不少創作素材,準備完成自己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幅畫作。
十年磨一劍,張擇端終於在第十個清明節時完成了他的傳世巨幅畫作《清明上河圖》定稿本。畫作也同寫文章一樣,也需要打草稿和不斷修改的,有些大作品不但有草稿,還有二稿、三稿等等。張擇端在畫定稿本之前,就有了一個草稿本,由於《清明上河圖》是一幅長卷,張擇端想在定稿本的基礎上廣泛地征求各方麵的意見後,開始繪畫《清明上河圖》的完稿本。所以張擇端對定稿本的修改十分重視,這一天,張擇端首先在自己學生麵前展示出了自己的畫作,征求他們的意見。當張擇端在自己的書房兼畫室展開自己剛剛完成的《清明上河圖》定稿本長卷時,引起了圍觀學生們的陣陣驚歎與讚美聲。
在一片讚歎聲中,有一個學生還是發現了師父畫的這幅圖沒有名字,便好奇地問道:“師父畫的這幅長卷叫什麽名字啊?”
張擇端聞聽立即提起筆,拿過一張紙在上麵寫下了“清明上河”四個大字後說:“我早就想好了,這幅長卷就叫清明上河,你們以為怎麽樣!?”
“太好了,師父,這名字和圖的內容十分般配!”
“師父,這幅《清明上河圖》是正本嗎?”
張擇端凝視著圖說道:“我畫的《清明上河圖》,是經過了初稿、修改稿和定稿本。現在你們看到的這幅《清明上河圖》就是最後的定稿本了,我想先征詢一下你們的意見,看看那兒還需要修改!”
學生們聞聽都沒有理會張擇端讓給《清明上河圖》提意見的話,反而一個個情不自禁地紛紛讚美《清明上河圖》起來了:
“師父這幅《清明上河圖》名字不但起的好,師父畫的這幅長卷內容更好。大家看看,師父畫的這幅圖,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謂是驚世之作啊!”
“是啊,師父的這幅長卷首尾唿應,畫麵渾然一體,圖中的人物,景象,細節,安排的合情合理,畫麵疏密,繁簡、動靜、聚散都恰到好處。可謂繁而不雜,多而不亂。這幅長卷一定會讓咱師父的名留史冊的!”
“師父畫的這幅長卷,內容豐富,包羅萬象。你們瞧,在這幅長卷中,師父畫了這麽多的人物,講述了他們瞬間發生的故事,這是曆史上許多詩詞和文章都不能做到的,也隻有我們的繪畫才能辦到,也隻有我們的師父做到了。我敢斷言,隨著時光的流逝,師父的這幅長卷今後將會身價百倍,更加異常珍貴的!”
“師父在這幅圖上畫的人物如此之多,且個個傳神,貴賤勞逸,形形色色,生動傳神;店鋪作坊,茶房酒樓,行商攤販,一派生意興隆景象;你們看看在這圖上,虹橋橫跨汴河,舟楫競流,車騎爭道;清明出城祭祖,挎籃挑擔,踏青插柳。師父把清明時節咱們京城中的民風民俗生活情景和繁華盡收入到了這幅畫卷之中!”
“師父畫的這幅長卷以寂靜略顯荒涼京城的郊野開始,中間則以熱鬧喧嘩的汴河漕運、虹橋為中心,最後以城門樓、房屋而猛然收尾、每一部分、都有一個中心、一個重點、一段高潮、從這幅長卷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繪畫技巧。”
“大家看看,師父如實地畫出了一段城牆和一座城門,這在繪畫中是很難處理的場麵。大家想一想,一幅長長的橫向畫卷,畫麵突然攔腰被一道城牆或城門截斷,實在是有背貫氣的原理,這在繪畫中是很忌諱的,若安排不當就會使整幅畫麵出現割裂的弊端,造成敗筆。但師父巧妙地在畫麵上畫了一支駱駝商隊,駝隊的隊尾還慢悠悠地在城門內行進,而隊首的第一頭駱駝已經在城門外門洞口露出了半個身子。就是這支小小的駱駝商隊一下子就把被城牆和城門阻隔的空間貫穿了起來,真是妙筆,絕妙之筆啊!”
“是啊!師父的構思匠心獨運,實在妙不可言啊!這幅長卷可稱之為一幅史畫,一幅描繪咱們京城實景的大手筆!”
“這幅長卷的定稿本完成,對師父和我們來講,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今天我們應該好好慶賀慶賀!”
學生們個個喜形於色,十分興奮地手舞足蹈評說著、讚歎著……
聽到學生們的誇讚與祝賀,張擇端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內心深處感到十分寬慰,十年磨一劍,自己花在《清明上河圖》長卷上的心血沒有白費,這些年來身心上所受到的煎熬,頃刻間化為烏有。想著想著卻當著學生們的麵故意雙手捂著自己的腦袋,身子慢慢地蹲了下去。
學生們見師父這樣子,個個迷惑不解且焦急地圍上來問道:
“師父,您這是怎麽了?!”
“師父是不是那兒不舒服啊?!”
“師父!”
……
學生們有些焦急了,在後麵的想擠到前麵看望師父,在前麵的學生又生怕碰到師父,便極力地掙紮著。
這時,張擇端慢慢地站了起來,微笑著對學生們說:“今天將《清明上河圖》定稿本展示給你們看,其用意是想讓你們給這幅長卷提提意見,看看那兒還需要修改。沒想到你們竟然給師父戴了這麽多又高又大的帽子,個個好重好沉啊,你們師父的腦袋可承受不起你們這麽多頂高帽子!”
學生們聽了張擇端的幽默話語不由地紛紛大笑起來。
張擇端轉過身子,看了看自己畫的《清明上河圖》,然後嚴肅地對學生說:“這幅長卷還不能說前無古人,也不能保證後無來者啊!”
眾學生聞聽紛紛反駁道:“師父,就是有後來者,他們也是臨摹、摹仿師父您的這幅畫作的。”
“是啊,就是當今的許多畫家也不會想到去畫京城內外,清明節這一段汴河沿岸風光的,後來者恐怕更不會畫出咱們京城真實的風貌,他們連見都沒有見過如何畫!”
“師父的這幅長卷,可謂開山之作,後來者僅僅是模仿、借鑒師父的畫而己!”
……
張擇端伸出雙手示意學生們安靜下來,語重心長地講道:“你們講得都很有道理。你們切記,不管是寫文章、寫書還是咱們的繪畫都貴在創新、要有與眾不同的想法,文章要語不驚人死不休,寫書要寫奇書,繪畫要畫出令人眼前為一亮,個個讚歎稱奇的畫。切不可人雲也雲,這是我們學習繪畫的大忌啊!想畫出精品一定要認真嚴謹,尤其是咱們的界畫,不能生造杜撰,要想畫好,須反複觀察、揣摩,成竹在胸之後方可著筆。所畫的房屋、橋梁、船舶,講究的是考據,嚴謹是關鍵,就是畫一把交椅、一輛推車,也要一筆一筆勾畫,一絲一毫也不能錯。不過話又說迴來了,界畫應不同於實物那樣呆板,要加入你們的合理想象和與眾不同。要工而不板,繁而不亂,清秀俊逸,要有韻味,有精氣神,有氣度才行啊!”
學生們凝神靜氣地聽著,不時地連連點頭稱是。
“師父,那畫好畫的第一要領是什麽呢?”一學生十分認真且急切地問道。
張擇端沉思片刻後反問學生們:“你們知道胸有成竹的來曆嗎?”
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瞧瞧他,最後都搖搖頭不語。
張擇端坐下來,慢條斯理地講述道:“文同是畫竹子的高手,也是我朝畫界的老前輩。為了畫好竹子,他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風下雨、天晴天陰,他一人常年在竹林子裏觀察竹子的變化。他長年累月地對竹子作了很細微的觀察,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有什麽變化;有哪些不同的樣子,他心裏都一清二楚的。所以有人稱讚文同說,文同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張擇端說著指著自己畫的《清明上河圖》說道:“同樣的道理,我為了能畫好此圖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這幅圖上的一草一木、城裏城外、三教九流、建築人物我都十分熟悉。為此我多年在圖上這—帶去熟悉這些住戶、商家、船家,同他們交往,向他們討教、學習,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中的不少人己成為我的好朋友。這圖中的許多場景,人物,都有講不完、說不盡的傳奇故事,隻是可惜啊………”
“師父,可惜什麽啊?!”一學生急切地問道。
“隻可惜我的筆拙啊,在這幅長卷上人、景、物都在我的筆下變成了凝固不動的畫麵了。這畫上的每一戶人家、每一家商戶、街上的每一個行人、過往的每一艘舟船和船夫,被我畫到這幅長卷上後,都凝固在畫麵上不能動了。就是讓我再畫上幾百幅,上千幅,也是無法表現出畫卷裏麵精彩的故事啊!”
學生們聽完師父的話後,均感歎不己:“師父,這太讓人感到遺憾了,再過幾百年以後,當人們看到這幅《清明上河圖》畫卷時,會因不知曉這幅畫裏麵的精彩故事而感到十分遺憾的!”
“師父,您給我們講一講這幅畫裏麵的故事吧!”
“師父,給我們講一講你創作此畫的經曆吧,這對提高我們今後繪畫技巧和創作大有益處的!”
“師父,我有一個想法,能讓師父沒有遺憾,還能讓師父這幅長卷更加完美,完善!"
學生們聞聽,七嘴八舌地議論道:
“你有什麽樣的好主意,快說出來給大家聽聽!”
“是啊,有什麽好主意快說出來讓大家聽一聽!”
“你們別急啊,我問你們。你們知道不知道《論語》一書是誰寫的啊?”
“這還用說嘛,當然是孔子的弟子們寫的啊!”
“對啊,當年孔聖人的弟子們將他們老師的言語記錄下來,從而讓我們這些後來者能更加詳細地了解他們老師的思想。比如象什麽: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還有……”
學生們聞聽紛紛接著說道:
“還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還有,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不同,不相為謀。”
“還有,不逾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言必信,行必果。”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孔子的這些名言名句使我們這些後來者受益匪淺且無憾事可言啊!”
“哦!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讓我們象當年孔聖人弟子那樣,把師父講的《清明上河圖》裏故事記錄下來,讓後人既能看到師父畫的圖,又能讀到師父講述圖裏麵的故事!”
“對,我們把師父講述的《清明上河圖》裏故事記錄下來,可以讓師父的《清明上河圖》不但有圖,還有文字記載的故事,使師父的《清明上河圖》圖文並貌,那將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舉動啊!”
“對啊,數百年後,人們既能看到師父畫的《清明上河圖》,又能讀到我們記敘圖中裏麵的故事,這種想法真是太好了!”
“師父,您說這個想法好嗎?”
張擇端似乎也被學生們的想法所感染:“你們能有如此的想法是好的,不過為師的這幅圖,那裏能同孔聖人和他的《論語》相提並論呢,你們能有這樣的想法我就已經感到很高興了。繪畫貴在創新、要有與眾不同的想法,看來我也是僅僅局限於這幅畫裏,沒有象你們那樣從這幅畫裏跳出來啊。青出藍而勝於藍,後生可畏啊!你們將來一定會個個超過師父我的!”
眾學生聞聽師父的誇獎,個個顯得十分興奮:
“師父,那你就給我們講一講《清明上河圖》裏麵的故事吧!”
“師父,您的學生也會因為記錄您講的《清明上河圖》裏的故事而聞名於世的。”
……
張擇端被學生們肺腑之言所感動,對充滿期待目光的學生們說:“好啊!對這幅《清明上河圖》裏的故事,你們若不問我也就爛在肚子裏了,你們這麽一問,我可有一肚子的故事,幾天幾夜也講不完。今天你們提出的這個想法太好了,這個想法是對我畫的《清明上河圖》一種補充和完善,這樣會使《清明上河圖》更加完美的,我要謝謝你們啊!”張擇端說完向麵前的學生們深深地一鞠躬。
學生們見師父行禮,急忙一起給張擇端還禮。
那名讓張擇端講述圖裏故事的學生更是麵露得意之色,催促道:“師父,還是快點給我們講一講圖裏的故事吧!”
其他學生見狀也紛紛摧促師父快快講述,張擇端來到《清明上河圖》前從頭至尾端詳了一番問道:“你們說讓我從那兒講起呢?”
學生們聽到師父要講述《清明上河圖》裏的故事,十分高興,七嘴八舌地指著圖上的畫麵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師父,就從頭講起吧,從這一隊趕著一二三四五,五頭毛驢進城的兩個人講起吧!”
“師父,先講講虹橋這兒吧,大家看看這虹橋附近有多熱鬧啊!”
“師父,先講一講孫羊正店吧。在您畫的《清明上河圖》裏麵就這一家的店鋪大呢,裏麵的故事肯定十分精彩!”
“師父,還是先講一講久往王員外家吧,這王員外家是開旅店的,客人們來自四麵八方,幹什麽的沒有啊,什麽樣的奇聞怪事沒有,故事肯定也十分精彩!”
“你們先別爭,看看師父在這幅圖中畫了多少家店鋪、多少個人物!?”
學生們指點著《清明上河圖》畫麵上的商家店鋪七嘴八舌地數起來:
“這兒有劉家上色沉楝香鋪、趙太丞家、楊家應症。”
“這兒有孫羊正店、久住王員外家、久住曹二家、李家輸賣。”
“這兒有王家羅錦匹帛鋪、十千腳店、光這些城內的就有十多家,還沒有把城外的算上呢。”
“還有那些沒有名號的店鋪呢,還有虹橋上、城門樓處,還有街上那麽多來來往往行人與舟船呢。”
“我們還是不要爭吵了,聽師父慢慢地一個一個的講給我們聽吧!”張擇端笑著說:“這圖上的每一家店鋪、每一座建築、甚至每—個行人、每一艘舟船、每一輛車馬都有著一段精彩有趣的故事在裏麵呢!若不精彩有趣,我豈能畫到這幅長卷裏!你們不要急,這幅畫裏的故事,我會慢慢地都講給你們聽的。不過讓我一一挨個去講,恐怕一年半載的也講不完啊!”
學生們聞聽十分沮喪,一時個個無語。
張擇端見狀笑了起來:“你們也別失望,我是說按照這圖上的店鋪、行人挨個去講一時半會是講不完的,我可沒有說不講啊!”
學生們聞聽後個個都樂了:
“師父,您看這樣好不好,有時間您就給我們多講點,看到那兒、想起圖裏的什麽故事就給我們講那到兒,怎麽樣?”
“對對,師父想起來什麽就講什麽,講到那兒都行,反正師父講的都是這圖裏麵的故事。”
“師父,有些你可以給我們講述的詳細些,有些可以給我們講的簡略點。”
張擇端樂了:“不過這樣講也太散了,沒有一個主線,這樣吧,我就從這幅畫的最後幾家開始講起吧!”說著走到圖前指著圖中最後幾家店鋪說:“大家看在這圖的最後幾家是那幾家店鋪啊?”
學生們七嘴八舌迴答道:“有趙太丞家、久住王員外家、還有……”
“師父,趙太丞家旁邊還有一家,從圖上看應該是圖上的最後一家,看樣子很像是一戶有身份的官員住宅。”
張擇端看了看《清明上河圖》說:“你說的很對,趙太丞家旁邊的那一家是圖中的最後一家。這所住宅是在開封府任左軍巡使郭子正的住宅,這位郭軍巡使是從正八品的官吏,掌管著京城左、右廂打架鬥毆以及爭鬥之事,他平日裏非常繁忙,也十分辛苦,一般是很難見到他的。”
學生有些急不可耐地:“師父,那就從這位郭軍巡使開始講起吧,他在開封府任軍巡使那可是負責京城捕獲、羈押和審訊刑事案犯的官吏,他的故事肯定十分有趣!”
另一學生:“師父說是從這幅畫的最後幾家開始講起,並沒有說非要從最後一家開始講起啊,我們還是讓師父講吧。”
張擇端見狀急忙勸解道:“好了、好了,你們不要爭了,你們說的這些我都會講到的。咱們就先從趙太丞一家開始講起吧,這趙太丞是這兒的老門老戶了,咱們就以趙太丞開始講起吧,尤其是趙太丞的小兒子趙二郎改邪歸正,走上正道的故事。”
“師父,趙太丞的小兒子是不是特別的壞?”
“你別急,聽師父講下去,我們不是就知道嘛!”“師父,那您就先從趙太丞家講起吧,把趙太丞家的故事做為全圖引子好不好?”
張擇端慈祥寬容地說道:“好好好,你這個建議提的非常好,圖裏的故事光有個主線也不行,還要有一個中心,我們就以趙太丞一家為中心講起,慢慢地會涉及到圖上的其他人家和故事的!”
“師父,開始吧!”學生們紛紛拿起筆準備記錄下張擇端講述的故事內容。
張擇端指著《清明上河圖》最後麵的趙太丞家說道:“好,我就從趙太丞家開始講起!這趙太丞,名誠之,醫術十分精湛。在還沒有得到太丞這個醫官名號之前,其店鋪還叫‘趙家藥鋪’。趙太丞也給我醫治過病,我也曾幫助過趙太丞醫過病人呢。”
一學生好奇地問:“師父,太丞這個醫官,趙誠之是如何獲得的?”
張擇端笑了笑迴答道:“太丞這個名號是趙誠之為皇子醫好病之後,皇上賜封的。“
另一學生好奇地問道:“師父,剛才您說曾幫助過趙太丞醫治過病人?!”
張擇端:“我那裏會醫治病人,師父我隻會畫個畫兒,不過趙太丞用我畫的一幅畫曾醫好過一個得了怪病的貴婦人!”
一學生好奇地問:“師父,您的畫也能治病!”
另一學生見狀阻攔道:“你急什麽,讓師父給我們講下去,我們不就什麽知道了嘛!”
那名學生聞聽十分不高興地,狠狠地瞪了一眼那個學生。
張擇端見狀急忙說道:“你們耐心地聽我講,到時我會講到趙太丞他是如何醫好了皇子的病,也會講到趙太丞他是如何用我畫的畫,醫好一位貴婦人病的!好了,咱們開始講吧。趙太丞夫婦倆有二男三女,三個女兒早已出嫁到了外地,倆個兒子都長的高大英俊,相貌堂堂的,雖然兄弟倆不是雙胞胎,可是長相卻十分相似。大郎趙仁聰明睿智、孝順忠厚,從小跟著趙太丞學醫,無論是醫術還是醫德都同趙太丞一樣十分精湛與高尚,最不爭氣的就是他的小兒子二郎趙義,最初二郎也參加過科考,他的文章也十分有文采,但不被考官們所欣賞,幾次都名落孫山。從此這趙二郎便不再提科考的事,書也不看了,開始酗酒在街上惹事生非,不務正業,破罐破摔。趙太丞醫術雖高超過人,醫好過無數病人,卻對自己的小兒子卻無良方仙藥。這讓趙太丞及全家十分煩惱與無奈!”
一學生:“師父,趙太丞的兩個兒子取名‘仁義’是不是同孔子的講的‘仁義’一樣呢?”
張擇端解釋道:“對對對,趙太丞給他的兩個兒子的名字就是取自孔子講的‘仁義’二字,趙
第一卷
周羅吉周羅力
東都外城,方圓四十餘裏。城壕曰護龍河,闊十餘丈,濠之內外,皆植楊柳,粉牆朱戶,禁人往來。城門皆甕城三層,屈曲開門,唯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皆直門兩重,蓋此係四正門,皆留禦路故也。新城南壁,其門有三:正南門曰南薰門;城南一邊,東南則陳州門,傍有蔡河水門;西南則戴樓門,傍亦有蔡河水門。蔡河正名惠民河,為通蔡州故也。東城一邊,其門有四:東南曰東水門,乃汴河下流水門也,其門跨河,有鐵裹窗門,遇夜如閘垂下水麵,兩岸各有門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夾岸百餘丈;次則曰新宋門;次曰新曹門;又次曰東北水門,乃五丈河之水門也。西城一邊,其門有四:從南曰新鄭門;次曰西水門,汴河上水門也;次曰萬勝門;又次曰固子門;又次曰西北水門,乃金水河水門也。北城一邊,其門有四:從東曰陳橋門;(乃大遼人使驛路);次曰封丘門(北郊禦路);次曰新酸棗門;次曰衛州門(諸門名皆俗唿。其正名如西水門曰利澤,鄭門本順天門,固子門本金耀門)。新城每百步設馬麵、戰棚,密置女頭,旦暮修整,望之聳然。城裏牙道,各植榆柳成陰。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庫,貯守禦之器,有廣固兵士二十,指揮每日修造泥飾,專有京城所提總其事。
---------摘錄[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東都外城
----------------------------------------------------------------------------------
注:《東京夢華錄》的作者孟元老,在東京生活了二十三年,“靖康之難“後,孟元老離開東京南下,避地江左,常憶東京之繁華,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撰成《東京夢華錄》一書。《東京夢華錄》是一本孟元老追述北宋都城東京城風貌的著作。所記多為宋徽宗崇寧到宣和年間北宋都城東京的情況,分別記載了當時城內的:外城、內城、河道、橋梁、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布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民風習俗、時令節日,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幾乎無所不包。描繪了這一曆史時期居住在東京城內的王公貴族、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曆史文獻內容。可以說是一本“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
故本書在每一章中摘錄《東京夢華錄》部分內容,以有助於讀者從孟元老的第一手資料中感愛到北宋國都東京當年那跳動著的脈膊。
第一章
1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張擇端幼年聰穎好學,尤其喜愛繪畫。在他還未到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市)求學之前,在其家鄉的時候,張擇端的畫作就已聞名四鄰,尤其是界畫的技藝,更是惟妙惟肖,令觀者無不稱奇讚歎。張擇端家境雖一般,但他樂善好施、熱情豪爽、扶危助困,加之畫一手好畫,寫一手好字,在當時諸城就己小有名氣了。
張擇端深知自己此生此世若想在繪畫方麵上有所成就,名留青史,必須要到當時宋朝的國城東京求師學藝,專習繪畫。終於在張擇端二十歲弱冠之年,張擇端告別父母與親朋好友孤身一人來到京城,初的京城,人地生疏,也無親朋好友,生活十分艱難。張擇端為生活所迫在街上賣過畫,在寺廟、道觀畫過壁畫,給人當過家庭畫師,輔導小孩繪畫等等職業。經過數年辛勤努力,終於供職皇家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在此其間經過潛心研究,張擇端持之以恆,以畫家那特有的敏銳目光,無微不至地去觀察、揣摩、體驗京城內外的社會生活,深入到京城內外,去觀察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衣著打扮、行動姿態、神態表情、以及三教九流,收集到了不少創作素材,準備完成自己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幅畫作。
十年磨一劍,張擇端終於在第十個清明節時完成了他的傳世巨幅畫作《清明上河圖》定稿本。畫作也同寫文章一樣,也需要打草稿和不斷修改的,有些大作品不但有草稿,還有二稿、三稿等等。張擇端在畫定稿本之前,就有了一個草稿本,由於《清明上河圖》是一幅長卷,張擇端想在定稿本的基礎上廣泛地征求各方麵的意見後,開始繪畫《清明上河圖》的完稿本。所以張擇端對定稿本的修改十分重視,這一天,張擇端首先在自己學生麵前展示出了自己的畫作,征求他們的意見。當張擇端在自己的書房兼畫室展開自己剛剛完成的《清明上河圖》定稿本長卷時,引起了圍觀學生們的陣陣驚歎與讚美聲。
在一片讚歎聲中,有一個學生還是發現了師父畫的這幅圖沒有名字,便好奇地問道:“師父畫的這幅長卷叫什麽名字啊?”
張擇端聞聽立即提起筆,拿過一張紙在上麵寫下了“清明上河”四個大字後說:“我早就想好了,這幅長卷就叫清明上河,你們以為怎麽樣!?”
“太好了,師父,這名字和圖的內容十分般配!”
“師父,這幅《清明上河圖》是正本嗎?”
張擇端凝視著圖說道:“我畫的《清明上河圖》,是經過了初稿、修改稿和定稿本。現在你們看到的這幅《清明上河圖》就是最後的定稿本了,我想先征詢一下你們的意見,看看那兒還需要修改!”
學生們聞聽都沒有理會張擇端讓給《清明上河圖》提意見的話,反而一個個情不自禁地紛紛讚美《清明上河圖》起來了:
“師父這幅《清明上河圖》名字不但起的好,師父畫的這幅長卷內容更好。大家看看,師父畫的這幅圖,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謂是驚世之作啊!”
“是啊,師父的這幅長卷首尾唿應,畫麵渾然一體,圖中的人物,景象,細節,安排的合情合理,畫麵疏密,繁簡、動靜、聚散都恰到好處。可謂繁而不雜,多而不亂。這幅長卷一定會讓咱師父的名留史冊的!”
“師父畫的這幅長卷,內容豐富,包羅萬象。你們瞧,在這幅長卷中,師父畫了這麽多的人物,講述了他們瞬間發生的故事,這是曆史上許多詩詞和文章都不能做到的,也隻有我們的繪畫才能辦到,也隻有我們的師父做到了。我敢斷言,隨著時光的流逝,師父的這幅長卷今後將會身價百倍,更加異常珍貴的!”
“師父在這幅圖上畫的人物如此之多,且個個傳神,貴賤勞逸,形形色色,生動傳神;店鋪作坊,茶房酒樓,行商攤販,一派生意興隆景象;你們看看在這圖上,虹橋橫跨汴河,舟楫競流,車騎爭道;清明出城祭祖,挎籃挑擔,踏青插柳。師父把清明時節咱們京城中的民風民俗生活情景和繁華盡收入到了這幅畫卷之中!”
“師父畫的這幅長卷以寂靜略顯荒涼京城的郊野開始,中間則以熱鬧喧嘩的汴河漕運、虹橋為中心,最後以城門樓、房屋而猛然收尾、每一部分、都有一個中心、一個重點、一段高潮、從這幅長卷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繪畫技巧。”
“大家看看,師父如實地畫出了一段城牆和一座城門,這在繪畫中是很難處理的場麵。大家想一想,一幅長長的橫向畫卷,畫麵突然攔腰被一道城牆或城門截斷,實在是有背貫氣的原理,這在繪畫中是很忌諱的,若安排不當就會使整幅畫麵出現割裂的弊端,造成敗筆。但師父巧妙地在畫麵上畫了一支駱駝商隊,駝隊的隊尾還慢悠悠地在城門內行進,而隊首的第一頭駱駝已經在城門外門洞口露出了半個身子。就是這支小小的駱駝商隊一下子就把被城牆和城門阻隔的空間貫穿了起來,真是妙筆,絕妙之筆啊!”
“是啊!師父的構思匠心獨運,實在妙不可言啊!這幅長卷可稱之為一幅史畫,一幅描繪咱們京城實景的大手筆!”
“這幅長卷的定稿本完成,對師父和我們來講,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今天我們應該好好慶賀慶賀!”
學生們個個喜形於色,十分興奮地手舞足蹈評說著、讚歎著……
聽到學生們的誇讚與祝賀,張擇端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內心深處感到十分寬慰,十年磨一劍,自己花在《清明上河圖》長卷上的心血沒有白費,這些年來身心上所受到的煎熬,頃刻間化為烏有。想著想著卻當著學生們的麵故意雙手捂著自己的腦袋,身子慢慢地蹲了下去。
學生們見師父這樣子,個個迷惑不解且焦急地圍上來問道:
“師父,您這是怎麽了?!”
“師父是不是那兒不舒服啊?!”
“師父!”
……
學生們有些焦急了,在後麵的想擠到前麵看望師父,在前麵的學生又生怕碰到師父,便極力地掙紮著。
這時,張擇端慢慢地站了起來,微笑著對學生們說:“今天將《清明上河圖》定稿本展示給你們看,其用意是想讓你們給這幅長卷提提意見,看看那兒還需要修改。沒想到你們竟然給師父戴了這麽多又高又大的帽子,個個好重好沉啊,你們師父的腦袋可承受不起你們這麽多頂高帽子!”
學生們聽了張擇端的幽默話語不由地紛紛大笑起來。
張擇端轉過身子,看了看自己畫的《清明上河圖》,然後嚴肅地對學生說:“這幅長卷還不能說前無古人,也不能保證後無來者啊!”
眾學生聞聽紛紛反駁道:“師父,就是有後來者,他們也是臨摹、摹仿師父您的這幅畫作的。”
“是啊,就是當今的許多畫家也不會想到去畫京城內外,清明節這一段汴河沿岸風光的,後來者恐怕更不會畫出咱們京城真實的風貌,他們連見都沒有見過如何畫!”
“師父的這幅長卷,可謂開山之作,後來者僅僅是模仿、借鑒師父的畫而己!”
……
張擇端伸出雙手示意學生們安靜下來,語重心長地講道:“你們講得都很有道理。你們切記,不管是寫文章、寫書還是咱們的繪畫都貴在創新、要有與眾不同的想法,文章要語不驚人死不休,寫書要寫奇書,繪畫要畫出令人眼前為一亮,個個讚歎稱奇的畫。切不可人雲也雲,這是我們學習繪畫的大忌啊!想畫出精品一定要認真嚴謹,尤其是咱們的界畫,不能生造杜撰,要想畫好,須反複觀察、揣摩,成竹在胸之後方可著筆。所畫的房屋、橋梁、船舶,講究的是考據,嚴謹是關鍵,就是畫一把交椅、一輛推車,也要一筆一筆勾畫,一絲一毫也不能錯。不過話又說迴來了,界畫應不同於實物那樣呆板,要加入你們的合理想象和與眾不同。要工而不板,繁而不亂,清秀俊逸,要有韻味,有精氣神,有氣度才行啊!”
學生們凝神靜氣地聽著,不時地連連點頭稱是。
“師父,那畫好畫的第一要領是什麽呢?”一學生十分認真且急切地問道。
張擇端沉思片刻後反問學生們:“你們知道胸有成竹的來曆嗎?”
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瞧瞧他,最後都搖搖頭不語。
張擇端坐下來,慢條斯理地講述道:“文同是畫竹子的高手,也是我朝畫界的老前輩。為了畫好竹子,他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風下雨、天晴天陰,他一人常年在竹林子裏觀察竹子的變化。他長年累月地對竹子作了很細微的觀察,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有什麽變化;有哪些不同的樣子,他心裏都一清二楚的。所以有人稱讚文同說,文同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張擇端說著指著自己畫的《清明上河圖》說道:“同樣的道理,我為了能畫好此圖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這幅圖上的一草一木、城裏城外、三教九流、建築人物我都十分熟悉。為此我多年在圖上這—帶去熟悉這些住戶、商家、船家,同他們交往,向他們討教、學習,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中的不少人己成為我的好朋友。這圖中的許多場景,人物,都有講不完、說不盡的傳奇故事,隻是可惜啊………”
“師父,可惜什麽啊?!”一學生急切地問道。
“隻可惜我的筆拙啊,在這幅長卷上人、景、物都在我的筆下變成了凝固不動的畫麵了。這畫上的每一戶人家、每一家商戶、街上的每一個行人、過往的每一艘舟船和船夫,被我畫到這幅長卷上後,都凝固在畫麵上不能動了。就是讓我再畫上幾百幅,上千幅,也是無法表現出畫卷裏麵精彩的故事啊!”
學生們聽完師父的話後,均感歎不己:“師父,這太讓人感到遺憾了,再過幾百年以後,當人們看到這幅《清明上河圖》畫卷時,會因不知曉這幅畫裏麵的精彩故事而感到十分遺憾的!”
“師父,您給我們講一講這幅畫裏麵的故事吧!”
“師父,給我們講一講你創作此畫的經曆吧,這對提高我們今後繪畫技巧和創作大有益處的!”
“師父,我有一個想法,能讓師父沒有遺憾,還能讓師父這幅長卷更加完美,完善!"
學生們聞聽,七嘴八舌地議論道:
“你有什麽樣的好主意,快說出來給大家聽聽!”
“是啊,有什麽好主意快說出來讓大家聽一聽!”
“你們別急啊,我問你們。你們知道不知道《論語》一書是誰寫的啊?”
“這還用說嘛,當然是孔子的弟子們寫的啊!”
“對啊,當年孔聖人的弟子們將他們老師的言語記錄下來,從而讓我們這些後來者能更加詳細地了解他們老師的思想。比如象什麽: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還有……”
學生們聞聽紛紛接著說道:
“還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還有,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不同,不相為謀。”
“還有,不逾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言必信,行必果。”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孔子的這些名言名句使我們這些後來者受益匪淺且無憾事可言啊!”
“哦!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讓我們象當年孔聖人弟子那樣,把師父講的《清明上河圖》裏故事記錄下來,讓後人既能看到師父畫的圖,又能讀到師父講述圖裏麵的故事!”
“對,我們把師父講述的《清明上河圖》裏故事記錄下來,可以讓師父的《清明上河圖》不但有圖,還有文字記載的故事,使師父的《清明上河圖》圖文並貌,那將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舉動啊!”
“對啊,數百年後,人們既能看到師父畫的《清明上河圖》,又能讀到我們記敘圖中裏麵的故事,這種想法真是太好了!”
“師父,您說這個想法好嗎?”
張擇端似乎也被學生們的想法所感染:“你們能有如此的想法是好的,不過為師的這幅圖,那裏能同孔聖人和他的《論語》相提並論呢,你們能有這樣的想法我就已經感到很高興了。繪畫貴在創新、要有與眾不同的想法,看來我也是僅僅局限於這幅畫裏,沒有象你們那樣從這幅畫裏跳出來啊。青出藍而勝於藍,後生可畏啊!你們將來一定會個個超過師父我的!”
眾學生聞聽師父的誇獎,個個顯得十分興奮:
“師父,那你就給我們講一講《清明上河圖》裏麵的故事吧!”
“師父,您的學生也會因為記錄您講的《清明上河圖》裏的故事而聞名於世的。”
……
張擇端被學生們肺腑之言所感動,對充滿期待目光的學生們說:“好啊!對這幅《清明上河圖》裏的故事,你們若不問我也就爛在肚子裏了,你們這麽一問,我可有一肚子的故事,幾天幾夜也講不完。今天你們提出的這個想法太好了,這個想法是對我畫的《清明上河圖》一種補充和完善,這樣會使《清明上河圖》更加完美的,我要謝謝你們啊!”張擇端說完向麵前的學生們深深地一鞠躬。
學生們見師父行禮,急忙一起給張擇端還禮。
那名讓張擇端講述圖裏故事的學生更是麵露得意之色,催促道:“師父,還是快點給我們講一講圖裏的故事吧!”
其他學生見狀也紛紛摧促師父快快講述,張擇端來到《清明上河圖》前從頭至尾端詳了一番問道:“你們說讓我從那兒講起呢?”
學生們聽到師父要講述《清明上河圖》裏的故事,十分高興,七嘴八舌地指著圖上的畫麵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師父,就從頭講起吧,從這一隊趕著一二三四五,五頭毛驢進城的兩個人講起吧!”
“師父,先講講虹橋這兒吧,大家看看這虹橋附近有多熱鬧啊!”
“師父,先講一講孫羊正店吧。在您畫的《清明上河圖》裏麵就這一家的店鋪大呢,裏麵的故事肯定十分精彩!”
“師父,還是先講一講久往王員外家吧,這王員外家是開旅店的,客人們來自四麵八方,幹什麽的沒有啊,什麽樣的奇聞怪事沒有,故事肯定也十分精彩!”
“你們先別爭,看看師父在這幅圖中畫了多少家店鋪、多少個人物!?”
學生們指點著《清明上河圖》畫麵上的商家店鋪七嘴八舌地數起來:
“這兒有劉家上色沉楝香鋪、趙太丞家、楊家應症。”
“這兒有孫羊正店、久住王員外家、久住曹二家、李家輸賣。”
“這兒有王家羅錦匹帛鋪、十千腳店、光這些城內的就有十多家,還沒有把城外的算上呢。”
“還有那些沒有名號的店鋪呢,還有虹橋上、城門樓處,還有街上那麽多來來往往行人與舟船呢。”
“我們還是不要爭吵了,聽師父慢慢地一個一個的講給我們聽吧!”張擇端笑著說:“這圖上的每一家店鋪、每一座建築、甚至每—個行人、每一艘舟船、每一輛車馬都有著一段精彩有趣的故事在裏麵呢!若不精彩有趣,我豈能畫到這幅長卷裏!你們不要急,這幅畫裏的故事,我會慢慢地都講給你們聽的。不過讓我一一挨個去講,恐怕一年半載的也講不完啊!”
學生們聞聽十分沮喪,一時個個無語。
張擇端見狀笑了起來:“你們也別失望,我是說按照這圖上的店鋪、行人挨個去講一時半會是講不完的,我可沒有說不講啊!”
學生們聞聽後個個都樂了:
“師父,您看這樣好不好,有時間您就給我們多講點,看到那兒、想起圖裏的什麽故事就給我們講那到兒,怎麽樣?”
“對對,師父想起來什麽就講什麽,講到那兒都行,反正師父講的都是這圖裏麵的故事。”
“師父,有些你可以給我們講述的詳細些,有些可以給我們講的簡略點。”
張擇端樂了:“不過這樣講也太散了,沒有一個主線,這樣吧,我就從這幅畫的最後幾家開始講起吧!”說著走到圖前指著圖中最後幾家店鋪說:“大家看在這圖的最後幾家是那幾家店鋪啊?”
學生們七嘴八舌迴答道:“有趙太丞家、久住王員外家、還有……”
“師父,趙太丞家旁邊還有一家,從圖上看應該是圖上的最後一家,看樣子很像是一戶有身份的官員住宅。”
張擇端看了看《清明上河圖》說:“你說的很對,趙太丞家旁邊的那一家是圖中的最後一家。這所住宅是在開封府任左軍巡使郭子正的住宅,這位郭軍巡使是從正八品的官吏,掌管著京城左、右廂打架鬥毆以及爭鬥之事,他平日裏非常繁忙,也十分辛苦,一般是很難見到他的。”
學生有些急不可耐地:“師父,那就從這位郭軍巡使開始講起吧,他在開封府任軍巡使那可是負責京城捕獲、羈押和審訊刑事案犯的官吏,他的故事肯定十分有趣!”
另一學生:“師父說是從這幅畫的最後幾家開始講起,並沒有說非要從最後一家開始講起啊,我們還是讓師父講吧。”
張擇端見狀急忙勸解道:“好了、好了,你們不要爭了,你們說的這些我都會講到的。咱們就先從趙太丞一家開始講起吧,這趙太丞是這兒的老門老戶了,咱們就以趙太丞開始講起吧,尤其是趙太丞的小兒子趙二郎改邪歸正,走上正道的故事。”
“師父,趙太丞的小兒子是不是特別的壞?”
“你別急,聽師父講下去,我們不是就知道嘛!”“師父,那您就先從趙太丞家講起吧,把趙太丞家的故事做為全圖引子好不好?”
張擇端慈祥寬容地說道:“好好好,你這個建議提的非常好,圖裏的故事光有個主線也不行,還要有一個中心,我們就以趙太丞一家為中心講起,慢慢地會涉及到圖上的其他人家和故事的!”
“師父,開始吧!”學生們紛紛拿起筆準備記錄下張擇端講述的故事內容。
張擇端指著《清明上河圖》最後麵的趙太丞家說道:“好,我就從趙太丞家開始講起!這趙太丞,名誠之,醫術十分精湛。在還沒有得到太丞這個醫官名號之前,其店鋪還叫‘趙家藥鋪’。趙太丞也給我醫治過病,我也曾幫助過趙太丞醫過病人呢。”
一學生好奇地問:“師父,太丞這個醫官,趙誠之是如何獲得的?”
張擇端笑了笑迴答道:“太丞這個名號是趙誠之為皇子醫好病之後,皇上賜封的。“
另一學生好奇地問道:“師父,剛才您說曾幫助過趙太丞醫治過病人?!”
張擇端:“我那裏會醫治病人,師父我隻會畫個畫兒,不過趙太丞用我畫的一幅畫曾醫好過一個得了怪病的貴婦人!”
一學生好奇地問:“師父,您的畫也能治病!”
另一學生見狀阻攔道:“你急什麽,讓師父給我們講下去,我們不就什麽知道了嘛!”
那名學生聞聽十分不高興地,狠狠地瞪了一眼那個學生。
張擇端見狀急忙說道:“你們耐心地聽我講,到時我會講到趙太丞他是如何醫好了皇子的病,也會講到趙太丞他是如何用我畫的畫,醫好一位貴婦人病的!好了,咱們開始講吧。趙太丞夫婦倆有二男三女,三個女兒早已出嫁到了外地,倆個兒子都長的高大英俊,相貌堂堂的,雖然兄弟倆不是雙胞胎,可是長相卻十分相似。大郎趙仁聰明睿智、孝順忠厚,從小跟著趙太丞學醫,無論是醫術還是醫德都同趙太丞一樣十分精湛與高尚,最不爭氣的就是他的小兒子二郎趙義,最初二郎也參加過科考,他的文章也十分有文采,但不被考官們所欣賞,幾次都名落孫山。從此這趙二郎便不再提科考的事,書也不看了,開始酗酒在街上惹事生非,不務正業,破罐破摔。趙太丞醫術雖高超過人,醫好過無數病人,卻對自己的小兒子卻無良方仙藥。這讓趙太丞及全家十分煩惱與無奈!”
一學生:“師父,趙太丞的兩個兒子取名‘仁義’是不是同孔子的講的‘仁義’一樣呢?”
張擇端解釋道:“對對對,趙太丞給他的兩個兒子的名字就是取自孔子講的‘仁義’二字,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