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侍衛從門外衝進來,將朱風禦和霍暮圍住。
姽嫿公主想向皇上求情,被朱風禦用眼神製止,明帝正在氣頭上,若是她開口求情,隻會一起被降罪,那樣就真沒人能救他了。
姽嫿公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朱風禦被抓走,她也被“請”迴驛館,未經允許不得離開驛館半步。
另有一隊侍衛前往驛館,朱風禦的一幹心腹,包括剛恢複精神氣的佟尚書,都將逃不過牢獄之災。
明帝從龍案後走出來,一步步踏下台階,走到眾人麵前。
映初低著頭,看到一雙龍靴從麵前走過,片刻後又走迴,停在她麵前。
“朕讓你找刺客,你卻跑去給刺客的同黨治病,”明帝冷冷道,“花氏,你該當何罪?!”
映初臉色病白,動作緩慢的跪下道:“臣妾治病救人隻是幌子,主要是去打探線索,沒想到周大人突然帶人闖入,刺傷了臣妾,臣妾僥幸撿迴一條命,沒來得及繼續追查,愧對了皇上的囑托。”
明帝眸光在映初身上轉了一圈,瞥了周康一眼。
周康被這一眼瞥的遍體生寒,心裏拿不準皇上的意思,皇上似乎一直不喜歡花映初,但一聽她受傷,眼神竟冷的刺人。
難道皇上在責怪他破壞了花映初查案?心裏胡亂想著,嘴裏則快速解釋道:“皇上,微臣沒想到郡君會在驛館,手下的人也不認識郡君,所以把郡君當成了朱黎人,並不是故意刺傷郡君的。”
他一臉愧疚的朝映初拱了下手,說出的話卻毫無誠意:“手下人誤傷郡君,請郡君海涵!”
“不敢,”映初道,“是我該感謝周大人手下留情,沒真要了我的性命。”
周康幹笑了一聲。
祁長生在一旁恨恨的瞪著映初,一劍刺在心口,這個賤人竟然還不死,真是老天不長眼睛!
祁修慎道:“郡君說去驛館是為了查案?難道郡君也查到了什麽疑點,懷疑到了七皇子身上?”
映初剛張口,就一陣咳嗽,她一手捂著心口,一手掩著唇,眉頭緊蹙,神情痛苦。
祁長錦緊張的扶著映初,道:“皇上,映初心口遭受重創,支撐到現在已是極限,請皇上恩準映初先下去休息。”
明帝盯著映初沒有血色的臉看了片刻,道:“準了。”
映初謝恩,慢慢退出禦書房。
祁長生忍了忍,沒有忍住,譏諷道:“大嫂該不會是迴答不了問題,故意裝病離開的吧!”
祁長錦淡淡道:“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皇宮守衛森嚴,絕不會出現刺客偷盜的情況,佛像丟失當然隻可能是朱黎使臣自編自演的鬧劇。”
祁修慎和祁長生臉色都很難看,偏偏對他的話無法反駁,誰敢說皇宮守衛不行?
祁長生氣不過的道:“皇上限定你們五日之內破案,你們卻沒有做到!你還不快向皇上認罪?!”
祁長錦道:“五日的時間還沒結束,你和周侍郎就突然插手,將霍暮抓走。若非如此,你怎知我們破不了案?”
“你!”祁長生又無法反駁他的話,隻能氣的幹瞪眼。
若不是擔心祁長錦和花映初真破了案,他們就一點功勞都撈不到了,他們也不會趕在昨晚動手,卻沒想到正好給祁長錦留了一個狡辯的漏洞。
明帝笑了一聲,眼中卻沒有絲毫笑意:“沒想到不善言辭的長錦,也有巧言善辯的一天。”
祁長錦神色從容:“微臣隻是實話實說,未到最後一刻,誰也沒法肯定會發生什麽。所幸案子已經破了,是朝廷之幸,微臣之幸。”
祁長生和周康一起看向祁修慎,希望他說點什麽,祁修慎卻微微搖搖頭。
就像祁長錦說的,誰也沒法說他們沒完成皇上的吩咐,所以連皇上也沒法定罪。他的目的是重迴仕途,能治罪祁長錦當然好,沒有也不算大事。
映初退出禦書房後,常順公公將她領到偏殿。
一個宮女端著托盤走過來,上麵放著一隻小瓷瓶,一盒藥膏,還有紗布等。
映初想起昨天皇上賜毒酒的事,眼神沉沉,臉上卻笑著:“大總管,這是?”
常順笑嗬嗬道:“這是皇上賜的上好的金瘡藥和玉肌膏,對刀劍傷最是有效,還不會留下疤痕。”
皇上這是疑心她詐傷,想讓人檢驗傷口?映初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感激,朝禦書房的方向道:“臣妾謝皇上隆恩!”
常順道:“宮女給郡君上好藥,郡君就先在此休息,雜家就先告退了。”
“大總管慢走。”映初要送他出門。
常順忙道:“郡君留步!”然後走出殿門,將大門關了起來。
映初走到屏風後麵,由宮女服侍著褪下衣裙,露出心口包紮的劍傷。
宮女解開紗布,一見那血肉模糊的傷痕,就倒吸了口冷氣,看著映初的眼神變了:“這麽深的傷口,連許多武人都受不住,郡君竟然還能行動自如。”
映初隻是微微一笑:“麻煩你了。”
“郡君客氣了,不麻煩不麻煩。”宮女取來金瘡藥,小心翼翼的給映初上好藥,然後細心的用紗布包好。
藥粉灑在傷口上,滋味也不好受,不過對映初來說,這點疼痛實在算不得什麽。
宮女上好了藥,將玉肌膏遞給映初,道:“等郡君的傷口結痂之後,再用玉肌膏,每天用三次,用完之後應該就沒有疤痕了。”
映初道謝接過,收進袖子裏。玉肌膏是好東西,不過她用不到,等今天出宮之後,她就能用靈泉瞬間治好傷口,這玉肌膏,就拿去送人好了。
宮女收拾後東西就退下了,映初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坐在灑滿陽光的窗下有一頁沒一頁的翻看。
一本書翻了三分之一時,門吱呀一聲從外麵推開。
映初以為是常順公公,抬頭的同時下意識的微笑,正午的陽光從門外灑進,門口背光的人一時看不清身形,映初眯起眼睛,待他走進來,才看清是皇上。
映初放下書站起來,福身給明帝行禮。
姽嫿公主想向皇上求情,被朱風禦用眼神製止,明帝正在氣頭上,若是她開口求情,隻會一起被降罪,那樣就真沒人能救他了。
姽嫿公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朱風禦被抓走,她也被“請”迴驛館,未經允許不得離開驛館半步。
另有一隊侍衛前往驛館,朱風禦的一幹心腹,包括剛恢複精神氣的佟尚書,都將逃不過牢獄之災。
明帝從龍案後走出來,一步步踏下台階,走到眾人麵前。
映初低著頭,看到一雙龍靴從麵前走過,片刻後又走迴,停在她麵前。
“朕讓你找刺客,你卻跑去給刺客的同黨治病,”明帝冷冷道,“花氏,你該當何罪?!”
映初臉色病白,動作緩慢的跪下道:“臣妾治病救人隻是幌子,主要是去打探線索,沒想到周大人突然帶人闖入,刺傷了臣妾,臣妾僥幸撿迴一條命,沒來得及繼續追查,愧對了皇上的囑托。”
明帝眸光在映初身上轉了一圈,瞥了周康一眼。
周康被這一眼瞥的遍體生寒,心裏拿不準皇上的意思,皇上似乎一直不喜歡花映初,但一聽她受傷,眼神竟冷的刺人。
難道皇上在責怪他破壞了花映初查案?心裏胡亂想著,嘴裏則快速解釋道:“皇上,微臣沒想到郡君會在驛館,手下的人也不認識郡君,所以把郡君當成了朱黎人,並不是故意刺傷郡君的。”
他一臉愧疚的朝映初拱了下手,說出的話卻毫無誠意:“手下人誤傷郡君,請郡君海涵!”
“不敢,”映初道,“是我該感謝周大人手下留情,沒真要了我的性命。”
周康幹笑了一聲。
祁長生在一旁恨恨的瞪著映初,一劍刺在心口,這個賤人竟然還不死,真是老天不長眼睛!
祁修慎道:“郡君說去驛館是為了查案?難道郡君也查到了什麽疑點,懷疑到了七皇子身上?”
映初剛張口,就一陣咳嗽,她一手捂著心口,一手掩著唇,眉頭緊蹙,神情痛苦。
祁長錦緊張的扶著映初,道:“皇上,映初心口遭受重創,支撐到現在已是極限,請皇上恩準映初先下去休息。”
明帝盯著映初沒有血色的臉看了片刻,道:“準了。”
映初謝恩,慢慢退出禦書房。
祁長生忍了忍,沒有忍住,譏諷道:“大嫂該不會是迴答不了問題,故意裝病離開的吧!”
祁長錦淡淡道:“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皇宮守衛森嚴,絕不會出現刺客偷盜的情況,佛像丟失當然隻可能是朱黎使臣自編自演的鬧劇。”
祁修慎和祁長生臉色都很難看,偏偏對他的話無法反駁,誰敢說皇宮守衛不行?
祁長生氣不過的道:“皇上限定你們五日之內破案,你們卻沒有做到!你還不快向皇上認罪?!”
祁長錦道:“五日的時間還沒結束,你和周侍郎就突然插手,將霍暮抓走。若非如此,你怎知我們破不了案?”
“你!”祁長生又無法反駁他的話,隻能氣的幹瞪眼。
若不是擔心祁長錦和花映初真破了案,他們就一點功勞都撈不到了,他們也不會趕在昨晚動手,卻沒想到正好給祁長錦留了一個狡辯的漏洞。
明帝笑了一聲,眼中卻沒有絲毫笑意:“沒想到不善言辭的長錦,也有巧言善辯的一天。”
祁長錦神色從容:“微臣隻是實話實說,未到最後一刻,誰也沒法肯定會發生什麽。所幸案子已經破了,是朝廷之幸,微臣之幸。”
祁長生和周康一起看向祁修慎,希望他說點什麽,祁修慎卻微微搖搖頭。
就像祁長錦說的,誰也沒法說他們沒完成皇上的吩咐,所以連皇上也沒法定罪。他的目的是重迴仕途,能治罪祁長錦當然好,沒有也不算大事。
映初退出禦書房後,常順公公將她領到偏殿。
一個宮女端著托盤走過來,上麵放著一隻小瓷瓶,一盒藥膏,還有紗布等。
映初想起昨天皇上賜毒酒的事,眼神沉沉,臉上卻笑著:“大總管,這是?”
常順笑嗬嗬道:“這是皇上賜的上好的金瘡藥和玉肌膏,對刀劍傷最是有效,還不會留下疤痕。”
皇上這是疑心她詐傷,想讓人檢驗傷口?映初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感激,朝禦書房的方向道:“臣妾謝皇上隆恩!”
常順道:“宮女給郡君上好藥,郡君就先在此休息,雜家就先告退了。”
“大總管慢走。”映初要送他出門。
常順忙道:“郡君留步!”然後走出殿門,將大門關了起來。
映初走到屏風後麵,由宮女服侍著褪下衣裙,露出心口包紮的劍傷。
宮女解開紗布,一見那血肉模糊的傷痕,就倒吸了口冷氣,看著映初的眼神變了:“這麽深的傷口,連許多武人都受不住,郡君竟然還能行動自如。”
映初隻是微微一笑:“麻煩你了。”
“郡君客氣了,不麻煩不麻煩。”宮女取來金瘡藥,小心翼翼的給映初上好藥,然後細心的用紗布包好。
藥粉灑在傷口上,滋味也不好受,不過對映初來說,這點疼痛實在算不得什麽。
宮女上好了藥,將玉肌膏遞給映初,道:“等郡君的傷口結痂之後,再用玉肌膏,每天用三次,用完之後應該就沒有疤痕了。”
映初道謝接過,收進袖子裏。玉肌膏是好東西,不過她用不到,等今天出宮之後,她就能用靈泉瞬間治好傷口,這玉肌膏,就拿去送人好了。
宮女收拾後東西就退下了,映初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坐在灑滿陽光的窗下有一頁沒一頁的翻看。
一本書翻了三分之一時,門吱呀一聲從外麵推開。
映初以為是常順公公,抬頭的同時下意識的微笑,正午的陽光從門外灑進,門口背光的人一時看不清身形,映初眯起眼睛,待他走進來,才看清是皇上。
映初放下書站起來,福身給明帝行禮。